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739

  涿鹿之战是发生于大概在5000多年以前的一场人类始祖之间的大战,大战的参与方是皇帝与炎帝一个阵营,蚩尤一个阵营。不过,这一场大战牵扯的神话人物,历史人物,以及各类神话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一下子倒是有一些不太好完全说得清楚。
  想罢,黄一凡便准备给涿鹿之战写成一个系列。
  这一个系列最先介绍的是涿鹿之战当中参与方里的神话人物。
  第一位出场的便是黄帝。
  黄帝是谁?
  黄帝是华夏共祖之一,姓姬名轩辕,最初是“有熊”部落的首领。
  当然,这一些资料差不多大家都知道,而黄一凡所写的就是一众人等不知道的。
  而这一些所不知道的,并不是有关于黄帝的事迹,而是一些和黄帝身边人物的传说。
  如杜康造酒。
  杜康是黄帝时期掌管粮食的一位大臣,因为黄帝英明,在他掌管的时期里,粮食每年都大丰收,有的时候多了还吃不完。而这一些吃不完的粮食放在山洞里,时间久了因为山洞较为潮湿,全都变得腐烂。杜康看到这种情形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将丰收的粮食放在空心的大树里面存放,过了许久,当他再去存放粮食的地方,他却发现,空心的大树边上不断渗出水来。仔细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杜康就很奇怪,自己放的是粮食怎么会有水出来,而这流出来的水是什么东西。看着怪好吃的,杜康便小小的喝了一口,一股甘甜的香味一下子扑面而来。至此,酒就这样不小心造出来了。
  而除了杜康造酒之外,皇帝的妻子螺祖也很厉害,发明了养蚕。
  不过,更为有神话色彩的还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这个神话也在前世被称之为仓颉造字。
  【在太古时期,人类祖先是没有文字的,当时人们进行数量记录,生产,以及日常的生活都是用结绳表示,这种行为也叫做结绳记事。意思是碰到需要记下来的事就打一个结,大事打一个大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刚开始这样的打结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时间一长,大大小小几百上千个结,谁知道这一些结是什么意思。甚至,也因为结绳记事出了差错,导致了黄帝与炎帝在边境谈判中失利。为此仓颉辞官云游天下,遍仿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传说当时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天上的谷粟像下雨一样的纷纷落下,晚上无数鬼魂尖叫,彻夜作响,人们也将此事称之为“天雨粟”“鬼夜哭”。】
  当然,其实关于皇帝的传说还有很多。
  皇帝时期还制定了音律,掌握了医术,开发出了许多农具。
  其实上面这一些已经不属于神话,他应该属于史料,因为他讲述的并不是神神鬼鬼的东西,他讲的只是当时人类始祖的生活情况。但只是这一些传说发生于太久远太久远的时代了,很多事情都无法考证,哪怕说是真的,他也成为了传说,成为了神话。但不管是神话还是传说,更或是事实,黄一凡都无所谓。黄一凡相信,在他写的一系列神话出现之后,人们将会认识到一个更为真实的黄帝。
  ……
  “袁馆长,问了一下秋水先生,秋水先生回应说没有矛盾。”
  华国文史群里,一众华夏文史研究的顶尖学者聚在一起,却是在讨论着关于此前秋水所写的两篇神话的问题。而这时,问了秋水回来的计子平却是上线说道。
  “没有矛盾?”
  袁行沛有些错愕,一时之间倒不知道说什么。
  “我看大家还是别研究这个问题了,秋水先生说了,下一篇神话就会解释这一个问题。”
  计子平解释说道。
  “这能解释吗,一个是被渴死,一个是被杀死,两者关于死的描写完全不一样,难道推翻重来?”
  其中一位学者在群里说道。
  “大家别急,听老计的意思,我倒是觉得秋水先生有可能真不是笔误,他是故意这么写的。”
  孔书俊这时说道。
  “老孔,知道你喜欢秋水先生,但也不能这么维护他嘛,明摆着两个故事自相矛盾。我现在已经有一些不想研究秋水先生的作品了,当然,我倒不是说他的作品没有艺术思想。只是,如果是作为史料来研究的话,我们还是再仔细找一下各类文献资料吧。”
  “各位文献史料不也有一大堆自相矛盾的说法,还是听完书俊说的吧。”
  袁行沛也说道:“书俊兄,你所说的故意写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如果是笔误的话,各位相信秋水先生会犯这么一个明显的错误吗?何况,这还是两篇刚刚发布的神话,从发布时间来看,两篇神话发布的时间仅仅只有3天。别说是秋水先生,哪怕就是我们,甚至是一些学生,估计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是其一,其二,刚才老计也问了秋水先生,秋水先生已经说了不是笔误。各位,难道大家认为以秋水先生这般的境界,他有必要骗我们在坐各位,或者他有必要为自己的错误找一个解释?”
  孔书俊的说法令众人都是点头:“我觉得老孔说的不错,秋水先生德高望重,怎么可能会骗我们。”
  “是呀,我也觉得书俊兄分析的对。”
  袁行沛也是说道。
  “那老孔,你说说,既然两篇神话不是矛盾,那你倒解释一下所谓的渴死与被应龙杀死是怎么回事。”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不过,各位应该知道,神话传说大都有隐喻。就如夸父逐日一样,夸父逐日是不是为了水源,是不是为了火种我们可能无从定义,但我们绝对知道,夸父一定不可能是去追太阳。所以,这个逐日就是一个隐喻,隐喻某一件事情,但是,到底这一件事情是什么,我们不知道。而渴死也一样,我估计渴死也是一种隐喻,他有可能并不是渴死,而是被杀死。”
  孔书俊的推测一下子让群内众人眼前一亮:“书俊兄,你的意思是,夸父逐日其实是因为要去做某一种事情,比如,他们要去寻找水源,但却碰到了掌管水源的应龙,而应龙则杀死了夸父?”
  袁行沛内心有一些激动,他似乎发现了关键的所在。
  “有可能。”
  孔书俊点了点头:“但我不敢肯定,而且,我觉得秋水先生开头写出这两篇自相矛盾的神话,一定有他的用意,可能……可能秋水先生要给我们解开一个巨大的迷团。”
  至于这个迷团是什么,孔书俊也不知道。
  会是那一个吗?
  不经意间,孔书公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字:炎黄。
  是的,关于炎黄这两个字,便是华夏目前为止最大的迷团。
第六百五十四章
精卫填海
  “爸爸,我们华夏人的祖先是谁?”
  一位在读幼儿园的小朋友问着一位父亲说道。
  “毛毛,你要记住,我们华夏人的祖先是黄帝。”
  “黄帝又是谁?”
  “黄帝姓姬,名轩辕。”
  “那他很厉害吗?”
  “当然厉害啦。”
  “有爸爸这么厉害吗?”
  “有,比爸爸还厉害。”
  “那爸爸,你跟我说说他的故事吧。”
  “他呀……”
  正当这位父亲准备开讲黄帝的故事,一下子却是停了下来。
  张了张嘴,这位父亲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似乎在自己的脑海里,自己除了知道黄帝的名号之外,关于黄帝的经历却并不了解。想了想,这位父亲对女儿毛毛说道:“毛毛,你等一会,爸爸看完书跟你讲。”
  拿起华夏五千年,这位父亲耐心的查找起来。只是,当他翻到有关于黄帝这里的时候,资料上面介绍的却是了了几句,并没有太多关于黄帝的故事。而哪怕是有,也仅仅介绍的很简单。
  “汗,这什么上下五千年呀,连我们人类祖先的介绍都这么少。”
  为此,这位父亲又打开电脑,在互联网上寻找着有关于黄帝的一系列资料。
  只是,虽然网上有很多关于黄帝的资料,但都是现代人杜撰出来的。当然,杜撰出来的也不是事,只要你写得好,写得有模有样,写得让人信以为真也可以。可问题是,一众杜撰出来的关于黄帝的传说,却是一眼就知道是假的。而真正关于黄帝的资料,其实与上下五千年中所写的差不多,也就是了了几句介绍就已完毕。
  “怎么会这样?”
  这位父亲平时并不怎么喜欢看书,并不知道太多的关于太古时期人类祖先的事情,但是如今生儿育女,为了教育小孩,这位平时不怎么看书的父亲也拿起了书本。可是,当他翻了一系列书本一系列资料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要找的内容却是没有。
  其实,不只是这位父亲,有很多人都有发现这个问题。
  正如大家都知道华夏的祖先是黄帝,或者说是黄帝与炎帝,而我们又称之为炎黄子孙一样。可是,对于为什么是黄帝,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很多人都不太懂。别说是他们普通人不太懂,哪怕就是专家了解的也并不详细。无奈,最后这一类的问题只能归结于年代入过于久远,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现代社会失去了太古年代的人文传承。
  甚至,也因为这样,其他一些国家的人们并不认可华夏有五千年历史,他们只认可华夏只有四千年,甚至只有三千多年历史。
  如此,“炎黄”两字也成为了华夏文化当中最为重大的迷团。
  很多人都想解开这一个迷团。
  但很多人都无功而返。
  很多人都想了解更多的一些关于黄帝,炎帝的故事,但最后都无果而终。
  不过,当秋水一篇《黄帝》,却是在华夏大地掀起了涛天巨浪。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杜康造酒。
  嫘祖始蚕。
  仓颉造字。
  一系列关于黄帝的传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