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739

  怎么会有蝴蝶?
  不过,这种呆仅仅只是过了一会儿,只是稍微一想,所有的观众全部醒悟。
  不,这不是蝴蝶,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5555……梁山伯。”
  “祝英台……”
  看着两只从墓里飞出的蝴蝶,所有的观众流下了最为感人的泪水。在这一刻,他们才真正的明白。原来,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终的结局不是梁山伯死去,也不是祝英台嫁人,更不是祝英台也跟着死去,而是最为美丽的化蝶。
第六百八十三章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化蝶是什么?
  如果在此前,你随便采访一人问他化蝶是什么意思,恐怕他们会一脸的迷茫。
  哪怕就是跟他完整的讲清楚,化蝶指的是两个人化成两只蝴蝶,也有很多人不懂。
  但是,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当中,在最后一幕两只蝴蝶翩翩起舞那一刻,所有人知道了化蝶所存在的意义。
  化蝶是一种力量。
  这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抗战。
  化蝶就一种憧憬。
  这是所有男女对于爱情最为美好的希望。
  化蝶更是一种祝愿。
  现实有太多的事情不能让相爱的男女走在一起,无数年轻男女也一直为此事苦恼了千年。而梁祝中的化蝶却是给予了无数相爱人们一种祝愿。正如电视剧当中说的,不能同生,死亦同穴。
  流泪。
  被感动哭。
  震撼。
  梁祝大结局的化蝶剧情,可谓是震惊了无数人。
  而也在同一时间,漫天的电话,再一次打放到了东方卫视。
  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投诉,也不再是批评,而是无与伦比的赞美。
  “东方卫视,你们这一次的电视剧拍得太好了,加油,希望以后多多播放这样的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两位男女主角演得好,对了,这个剧情是谁写的,我特别佩服他。”
  “能请凡尘先生上你们东方卫视做一期节目吗,作为他的粉丝,我特别想见他一眼。”
  当然,这只是电视机前的观众。
  相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而在互联网上观看的一众网友,却是表现的更为疯狂。
  “这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经典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此前的一切吐槽都化为了最为有力的赞美,此前的一切不满到了最后都变成了最具有艺术的升华。梁山伯与祝英台见证了一个经典的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见证了经典艺术的魅力。
  不知道是谁将梁山伯最后化蝶的一幕剪辑成为了一个动态视频,当晚,这两只蝴蝶成为华国互联网最为有人气的主角。无数朋友转发,转发,再转发之下,化蝶成为了一大文化现象。
  无数网友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哭,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笑。
  经历了这么多,他们终于走在了一起。
  虽然,他们走在一起的方式并有些独特,不是现实中的走在一起,但是,以化蝶的方式表现出两人最终的结合,却是更为的美丽动人,也更为的令人震撼。
  而就在此时,不知道是谁却是发现,凡尘的微博发送了一条新的消息。
  这则消息不是文字,也不是图片,而是上传共享了一首音乐。
  准确的说,这是一首纯音乐,一段时长20多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
  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纯音乐很多人并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凡尘的原因,还是有无数的粉丝点击收听。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虽然很多人不懂音乐,但也被这一段欢快的韵律所吸引。而对于那一些刚刚看完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观众来说,这一段纯音乐仅仅只是一开篇,却是让他们内心一震。从音乐当中,他们似乎感受到了,这首歌就是给梁山伯与祝英台量身打造的。刚开始那段鸟儿歌唱的声音,不正是祝英台下山碰到梁山伯一起在红罗书院读书之时的欢快之音吗?
  只是相聚虽好,但总有离别之时,快乐之后便是一片难舍之音。音乐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接着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这一段纯音乐虽然没有文字,但透过音乐,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梁山伯“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的情形。
  在这一个剧情当中,有听众再度笑了出来。
  现在想想当时的梁山伯是多傻呀,祝英台几翻暗示自己是女儿身,对方却不知道。
  但这能怪梁山伯吗?
  恐怕只要是一个男的,他都不会怀疑与自己同吃同住同睡在一起的同学,竟然会是女子。
  同时,当听到这里之时,不少听众似乎也听懂了。
  这一首曲子中的小提琴指的是祝英台,而大提琴指的正是梁山伯。
  紧接十八里相送之后,曲子又再度换回到小提琴独奏,好像是在委婉的诉说情意,而刚才合奏的大提琴却在一边,似在聆听。而在小提琴独奏之后,却是轮到大提琴诉说爱意,小提琴则在一边随和……曲意绵绵,一幕浓浓的爱意不断涌现了出来。
  这不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之时相互诉说爱意的剧情吗?
  突然,爱意绵绵的曲调急转而下,本来诉说爱意的大提琴竟然表现了极为悲伤的音色,随之悲伤之情越来越重,最后突然一下子完全停了下来。听众们在这里被大提琴的消失内心一紧,心里面感觉被针扎了一下。他们知道,大提醒的离去正是梁山伯的去世。
  面对这突然传来的噩耗,小提琴发生了凌厉的哭声,反复用碎奏,断奏的方式以此表达出祝英台的伤痛欲绝。这一段,不正是说的是祝英台跪于梁山伯坟前痛哭吗?
  “我俩生不能同时,但却死而同穴,这是你的坟墓,也是我的葬身之地。”
  渐渐的,在悲愤低音的锣声当中,曲子推向了高潮。一段轻盈飘逸的曲调在弦乐的衬托下,爱情再一次重现。而此时,人们已经看到,在曲子当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双双化蝶,永不分离……
  20多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此结束,但他所带给人们的却远远不仅仅是一段纯音乐这么简单。
  “凡尘大大,你知道么,听了你的曲子,我又一次哭了。”
  “凡尘大大,我想,我会一辈子记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凡尘大大,您还没有告诉我们这一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呢。”
  曲子叫作什么名字,黄一凡并没有说。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现在不能说。因为,这个时候,燕京音乐大学的学生已经带着黄一凡特别给他们写的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去了维也纳他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的“音乐之都”展现一首属于中国的交响乐。
第六百八十四章
维也纳音乐之都
  “您好,我们是为自华国燕京音乐学院的学生……”
  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之都,同样也是世界音乐之都。几乎一大半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都出至于此。而每年的纳也纳音乐节,则成为了全球音乐的盛宴。不过,维也纳虽然是世界音乐之都,但并不是随便一位歌手,随便一支交响乐团就可以参加。而此时来到世界音乐之都的一群燕京音乐学院学生,却是被阻档在了音乐节的门外。
  “不好意思,你们收到了邀请信吗?”
  “邀请信?”
  “这个,这个,我们可以现在提出申请吗?”
  “抱歉,我们并不接受个人与团体申请参加。”
  ……
  十几位被阻档于维也纳剧院门口的学生有些无奈,站于门口,看着前方金色维也纳盛殿,内心升起一丝渴望,可是,当想到刚才连大门都进不了的时候,他们亦是叹了一口气。
  “各位,怎么办?”
  他们原本兴奋而来,没想到竟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什么怎么办,回去喽?”
  “回去,这也太没面子了吧,况且我们这一回去怎么对得起凡尘先生?”
  “不是有面子没面子的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连大门都进不了,你叫我们怎么办?”
  “好了,别吵了。”
  作为队长的陈纲站出来,打断了几人的争吵。
  “陈纲,我们也不想吵,你是队长,你说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是呀,队长,我们可不能对不起凡尘先生呀。”
  “等等,我想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