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739

  “不行呀,刚讲到精彩之处呢,怎么可以不讲了呢。”
  “黄教授,您好坑呀,挖了一个大抗让我们跳进去,自己倒是不管了。”
  一众朋友简直哭笑不得,不过,这课是黄一凡在上,他想上什么,他们哪里管得着。虽然心里面恨得牙痒痒的,但却任是没有办法。
  “呵呵,各位,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虽然我不讲孔融了,但这节课我却要讲一位比之孔融还更为聪明,更为精彩的人物。而这个人,便是曹冲。”
  说到这里,黄一凡停了停,待一众人等对于曹冲这一个名字有一些映像之后,黄一凡继续说道:“相信大家一定会奇怪,怎么这个曹冲也姓曹,他与之前的曹植有什么关系?没错,这个曹冲与之前所讲的曹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都是曹操所生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两兄弟。不过,曹植是曹操的正妻所生,而曹冲是曹操的小妾所生。”
  “曹冲自小的时候就展现了他的天资,可以说是天纵之才,五六岁的时候他的智力就达到了成人一样,是一个标准的神童。当时曹操有好几个儿子,但曹操最喜欢却只有曹冲。在曹冲5岁的时候,当时国家经常打仗,刑罚又严又重。有一次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咬了一个洞,管理曹操马鞍的小吏非常害怕,于是就绑着自己的双手准备去领罪。正好这个时候被曹冲看到了,曹冲就对他说,你等三天再去自首。说完之后,曹冲就拿刀将自己的衣服划破,就像老鼠咬掉了一样。然后曹冲就假装很不高兴,曹操因为很疼这个小儿子,就问曹冲为什么不开心。曹冲就说,百姓们都说衣服被老鼠咬掉了很不吉利,我的单衣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所以很伤心。曹操听到就说,那是骗人的,不要相信。过了三天,小吏就向曹操汇报了马鞍被老鼠咬掉一事。曹操一听,大笑说,这有什么,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也被咬掉,更何况放在仓库里的马鞍呢。就这样,一场刑罚无形当中就被曹冲给免去了。”
  掌声再度响起。
  一个是孔融让梨,另一个是曹冲智救库吏。
  都是经典的故事,都是体现出了华夏传统的美德。
  台下一些有研究的历史学者心里亦是再一次的暗暗称赞,心里面却是知道,历史还是原来的历史,但此时,历史在黄一凡的讲解当中却是有了一个全新的变化。
  “5岁的小孩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救了那个吏库,不仅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也体现曹冲宅心仁厚的德行。不过,这并不算什么。真正让曹冲展现神奇的,还要数一次称象事件。当时吴国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只大象,大象很威武,也很庞大,就像一座小山一样,曹操就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一干大臣想了许久,都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而这个时候,仅仅只有5岁的曹操却是想到了一个称象的办法。”
  黄一凡又停了一下,没有继续讲下去,他准备与在场的众人互动一下:“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如何能算出一只大象的重量?”
第七百零五章
曹丕:我之不幸,你之大幸
  “黄教授,您这题目也太简单了吧,称一下就知道重量了呀。”
  台下有一位观众站起来向黄一凡回答说道。
  “呵呵,这位同学,古代的称可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三国时期有记载的称,最大称量只有250斤。而成年的大象一般是在4-7吨,更为巨型的甚至达到十几吨之大。孙权献于曹操的象虽然没有说具体有多大,但想必不会小的。就不说十几吨,想必几吨也是有的。而几吨重的大象,靠秤是无法计量的。”
  这一个否认,台下众人这才醒悟。
  是呀,那是在古代,而且还是在生产力并不是很发达的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你想一下子将几十吨的东西称出重量,基本上不可能。
  随后,有人也站起来回答,说是杀了这头大象,然后一块一块的称。
  当然,这种笨办法虽说可行,但孙权送过来的大象谁敢杀?
  讨论来讨论去,一时半会,众人都是摇头:“黄教授,您这问题也太难了吧。”
  “的确是有些难。”
  黄一凡点头:“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想到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我想不到,人家千年之前仅仅只有5岁的曹冲却是想到了。”
  看着台下众人一幅不相信的样子,黄一凡笑着说:“我知道各位可能不愿相信,那么,我就公布答案吧。”
  一边说,黄一凡打开了电脑大屏幕,此时,屏幕当中画着一只大象,也画着几位古代的人站在大象面前。
  “这幅画就是当时称象的情景。一众大臣没有办法之即,这时曹冲走到父亲曹操面前说,父亲,我有办法。曹操就问,曹冲,我们这一些大人都没有办法,你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曹冲于是就说,我们可以将大象赶到船上,在水没过船痕迹的地方作上划痕。然后再将大象赶下船,用实物再搬到船上……”
  PPT演示着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而台下众人看到这一幕,却又是再一次的震惊。
  “利用浮力,曹冲完美的解决了大象重量的问题。所以,要计算大象的重量,我们只要将这一些实物一件一件称下来相加就是了。”
  黄一凡最后公布了答案:“这个故事便叫做曹冲称象。”
  掌声又一次出现。
  “精彩。”
  “厉害。”
  “之前还觉得黄教授不讲孔融太坑了呢,现在想来,这个曹冲才更有看点呀。”
  “是呀,是呀,仅仅只有5岁的曹冲智慧却是堪比成人,这份聪明才智,比之他哥哥曹植还要厉害呀。”
  “只是,不对呀。黄教授,我好像记得上一节课的时候你说过,曹操当时是很喜欢曹植的,怎么最喜欢曹冲呢。如果他最喜欢曹冲,应该会考虑立曹冲为世子的才对,怎么会有立曹植为世子的想法?”
  因为是两兄弟,上一节课的曹植刚讲完,一众听众还记忆犹新。此时讲到曹冲的时候,有听众就站起来向黄一凡提问说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
  黄一凡点头说道:“这也是我即将要说的。”
  “曹冲天纵奇才,5岁就展现了惊人的智慧,并且不下于成人,甚至某些方面比成人还厉害。所以,曹操最喜欢的就是曹冲,并且,还有想法立曹冲为世子。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曹冲在13岁的时候不幸染上了重病……”
  咯噔一声,台下众人暗叫不好,随即,当听到夭折这两个字时,一众人等完全傻眼了。
  “夭折了!”
  “我靠,不会吧。”
  “天妒英才,真是天妒英才呀。”
  不少人有些不敢相信。
  “妹呀。”
  “好好的一个天才,本以为正等着他走上人生巅峰呢,没想到,竟然死了。”
  “是呀。上次曹植也一样,本以为曹植是一个厉害的人物。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曹操给废了。不过,这也不能怪曹操,是曹植这丫的太文青,以为有才得宠就了不起,作死了吧。不过,这个曹冲倒没犯一点儿错。可是,老天竟然收了他。”
  不少人低声评论。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无奈,这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曹冲的死,对于曹操打击很大。在曹冲死后,曹丕前来安慰曹操,曹操看着曹丕,哀痛地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呀。说完,曹操就流下了眼泪。并且还为曹冲聘了甄氏已经死去的女儿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
  至此,百家讲坛第二堂课便已结束。
  ……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看着黄一凡第二期登陆百家讲坛的电视,燕大历史系教授周炳林却是骂了一句:“乱七八糟,讲的都是一些什么呀。”
  “孔融让梨”以及“曹冲称象”的故事历史上有没有,周炳林也无法考证。他是历史系的专家,自然知道这种花边故事你根本无法考证。真要考证起来,历史当中会有一大堆不存在的,但我们却一直认为存在的内容,这是历史所存在的矛盾。就比如,人们一直认为屈子是投江而死的,但据考证,屈子很可能并不是投江。你硬要在里面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没有必要。
  所以,你不能说他乱改历史。而且,黄一凡所研究的并不是历史事件,只是历史人物。事件可以拿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之类的研究考证,但人物只要你将这个人物讲鲜明了那就算成功,不存在什么乱改不乱改的。再说,任何一人在解读人物的时候都会加上自己的评价,自己的看法,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表现是很正常的。
  孔融与曹冲在历史上都是很聪明,也很有品行的代表人物,如果单从人物方面作为解读的话,黄一凡的讲课无疑是极为精彩的。至少,哪怕就是对黄一凡不感冒的周炳林也承认,黄一凡这种解读一下子却是让他记住了将孔融与曹冲。
  特别是孔融让梨与曹冲称象这两个故事,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两个极为经典的故事必然将在后世影响无数人。说不定,不久之后有学校都会拿这两个故事教育学生。
  只是,要周炳林承认黄一凡厉害,他却有一些不爽。
  得想个办法。
  虽然周炳林没敢明面上质疑黄一凡,但暗地里给黄一凡使个绊子也并不是不行。
  仔细考虑了一会,周炳林想到了一个法子。
  “我之不幸,你之大幸。”
  看着黄一凡最后讲解曹冲之时所说的话,周炳林点了点头:“下节课应该讲的就是曹丕了,也只有曹丕才继承了曹操的位置,并且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
  周炳林是历史学的教授,虽然三国并不是他最为研究的,但对于三国历史还是有些了解。只是一分析,他便猜测到了第三节课黄一凡应该讲谁。
  “既然如此,在你第三节课开讲之前,我便先你一步讲解曹丕。哼,我倒要看看。在我将曹丕讲完之后,看你还有其他什么内容可以讲的。”
第七百零六章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精彩,精彩,当真是太精彩了。”
  第二期百家讲坛如期上映,一众观众却是渐渐成为了黄一凡的粉丝。
  “没想到短短只有百年的三国历史竟然这么精彩,以前是我小看三国了。”
  “我也没有想到三国历史原来这么精彩。在我想来,历史最为给力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才对。”
  “是呀,春秋战国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更有无数圣人,称号为‘子’的一些人物。同样还有一系列卓越的帝王将相,当真是一个恐怖的大时代。可没想到,黄教授这一讲三国,我却发现,三国似乎也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只是可惜之前的曹植了。不过,更可惜的应该是曹冲,当真是天妒英才。”
  不少观众在看了第二期百家讲坛之后,又是不断议论。
  “期待黄教授第三期百家讲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