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7

  卫允自顾自的走到灶旁,探身看了看铁锅里头一片雪白的结晶体,点了点头。
  转身从旁边的橱柜里头取出一根筷子,伸入锅中沾了沾结晶体,放到嘴里舔了舔,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几乎没有什么杂质了!”
  卫允似乎没有看到二人此时的神情一样,自顾自的将盐罐子去了出来,用洗净了的锅铲将锅中已经干了的盐结晶体一点一点的压碎,捣成粉末状。
  然后一铲接着一铲将其悉数舀到已经洗干净了的盐罐子里头,盖上盖子。
  ·········
  堂屋,小卫氏抓着卫允的手,紧张的问:“允哥儿,你告诉二姐,你是如何知道这做出上等细盐的法子的?”
  卫允不慌不忙的道:“书上看到的啊!”卫允眨了眨眼睛,一脸不解反问。
  似乎是在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小卫氏还要来问自己。
  额!
  “书上还有这种法子?我怎么不知道?”小卫氏一脸的不信。
  卫允很随意的说道:“晒盐不就是通过高温将海水晒干,取得里面的盐吗!既然可以晒,那为什么不能煮?”
  “可你明明用的是粗盐!为何煮出来的却是洁白如雪的上等精盐?”
  卫允耐心的解释道:“过滤啊,粗盐里头的除了盐,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那些东西又不能融入水中,方才的那两个竹筒,还有棉布,就是为了过滤掉那些杂质的呀!”
  小卫氏张了张嘴,想问却又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扭头看了一眼旁边同样是一脸茫然的丈夫,心底暗暗想到:“难不成真的是我太蠢了?”
  转念又想,自家小弟自小便异常的聪慧,三岁开始便被父亲启蒙,五岁之时便开始学习四书。
  父亲甚至长长夸赞允哥儿的聪慧,直言日后他定然能够顶门立户,振兴卫家。
  想到这儿,小卫氏也就释然了,把一切都归功于卫允异于常人的聪慧之上。
  看着小卫氏陷入思索之中的复杂目光,卫允打了个哈欠,道:“二姐,姐夫,天色不早了,明儿一早还要去书院呢,我困了,先去睡了!”
  青檀书院每个月只有两天的时间休沐,如今两天已过,卫允自然要回到书院之中上学的。
  小卫氏抓着卫允的手依旧没有松开,而是看着卫允的眼睛,郑重的叮嘱道:“允哥儿,这世上从来不缺少心存歹念之人,常言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咱们卫家如今无权无势,你答应二姐一件事。”
  卫允点头:“二姐你说,我答应就是!”
  小卫氏神色郑重的道:“今日之事,除我和你姐夫二人之外,你对谁都不要说,日后也不要在任何人的面前展示这个法子!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时若是泄露出去,恐会替我卫家惹来无端之祸,到时候不仅是你,还有我,你姐夫,甚至还有大姐姐,都可能因此而丧命!你记住了吗?”
  卫允重重的点了点头,神色坚定的道:“二姐,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知道事情的轻重,你放心,不论是制盐,还是发豆芽,这些方法,这些事情,我一件都不会对别人说的。”
  说着小卫氏也松开了卫允的手,卫允起身朝着二人拱了拱手,道:“天色也已经很晚了,二姐和姐夫也早些休息吧,有些事情不要想太多了,顺其自然就好!我先去睡了!”
  如今小卫氏夫妇二人睡在主屋的东间,卫允睡在西间。
  本来按理说应该是卫允睡西间的,可卫秀才刚刚过世才几个月,卫允也才刚刚十岁,夫妇二人思虑再三之后,才搬进了东屋,把原本他们住的西屋让给了卫允。
  第二日,卯时初刻,天还没亮,家里的公鸡刚刚打鸣,卫允就已经从床上爬了起来,穿好了衣物,扎好了头发,等他洗漱完之后,小卫氏也已经把早饭都准备好了!
  “快点过来把早饭吃了!”小卫氏和丁健也都已经洗漱好了,丁健甚至已经在院子里头劈了一会儿柴了。
  “来了!二姐早,姐夫早!”
  卫允对着二人打了声招呼,便自顾自的做上了桌,端起身前的碗喝起了热粥。
  大米加瘦肉熬成的粥,极为浓稠,桌上还有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小卫氏做包子的手艺还是从来自西北的丁健手里头学来的,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馅料做了调整,包子皮也做的更加薄一些,味道自然也更好一些。
  卫允吃了一大碗瘦肉粥加两个大肉包子,等到早餐吃完的时候,天色也已经大亮。
  卫允先去书房将笔墨纸砚都整理好了,放入丁健用竹篾为他编成的书篓里头,在书房里头读了半个时辰的书。
  然后又在院子里头打了两趟军体拳,等到了辰时初刻的时候,这才背着书篓,一路小跑朝着青檀书院的方向去了。
  卫家,收拾停当的小卫氏坐在院子里头刺起了绣,丁健一大早吃过早饭之后就架着牛车去城里送豆芽去了。
  等到丁健送完豆芽回来,喂了黄牛草料之后,还得下地去耕半天的田。
  如今已经开始准备春耕,稻香村虽然不穷,但村里的牛却并不多,因此很多人家都是像有牛的人家租借,佃了卫家三十亩田的许家每年的春耕都是向卫家借的牛。
  因此丁健每年都要早早的把家里的六亩地给耕完,以免许家那边误了春耕。
  若不是担心把牛给累坏了的话,丁健定是要在田里劳作一整天才肯罢休的。
  丁健耕种的六亩良田,在他和小卫氏成亲的时候,就充当小卫氏的嫁妆带进了他们丁家的大门。
  留给卫允的,就是佃给许家的那三十亩良田,还有一亩旱地,以及卫家这座院子和后边的五分菜地。
  现在光是耕地的活,有黄牛在手,丁健一个人就能够做,等到了育苗插秧的时候,就是夫妻两个一起下地了。
  到时候书院若是放假的话,卫允也会去田里帮忙的。
  现在小卫氏只要每天中午做好了饭,然后给丈夫送去就行了,其他的时间就是做做家务,侍弄一下后院的那五分菜地,然后就是在家里刺绣,挣一份辛苦钱。
  小卫氏的绣活虽然不错,但比起秀坊之中绣师还是差了一筹,因此也只能做一些帕子、荷包还有团扇这一类的小东西,然后再卖给秀坊,秀坊给出的价格自然也不会太高。
  不过若是做得快,做得多,且做得好的话,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青檀书院在扬州城郊,背靠着一座低矮的小山,小山上面中满了桃树,因此也叫做桃山,山下有一别院,唤作桃山别院,正是书院的院长大秦先生的住所。
  如今卫允的身体虽然外边看上去瘦弱,但其实经过将近五个月的调养和锻炼,早已经强壮的更小牛犊子似的。
  主要是卫允的训练强度比较大,消耗的能量多,因此他吃的虽然不少,可大多数却也被消耗掉了,并没有化作脂肪停留下来,不过一身的腱子肉倒是渐渐的鼓了起来。
  就连个头也猛地窜了接近一尺,就是穿着外衣的话,看上去还是有些瘦弱。
  翻年之后,小卫氏还特意带着卫允去村里的林大夫那里看了,林大夫惊讶于卫允发生的巨大改变,但听到卫允说是坚持的锻炼之后,却也没有深究。
  而是告诉小卫氏说卫允的身体已然和正常的孩子差不多了,不需要再吃药滋补了,只需要坚持锻炼,多吃一些肉食,多喝些滋补的汤就行了。
  二十多里的路,换算成公里也就十几公里左右,卫允当兵之时,十公里的野外负重拉练不知道做过多少回了,如今身体也已经恢复了强壮,这二十多里的路程对他来说最是简单不过了。
  辰时初刻从家里头出发,还没到辰时过半,卫允就已经到了书院,和门房老头打了声招呼,卫允便跑去了后院的宿舍,取了一盆冷水,解了衣服,便在浴房之中开始洗漱。
  卫允有不少同窗都是宿在书院里的,他们多是来自十里八乡的后生,家里头并不是特别的富裕,而且距离书院也都比较远。
  等卫允到了课堂之时,里头已经人头攒动,每张书案的后边后坐了人,上首坐着的正是那一日招他入学的小秦夫子。
  卫允进门朝着小秦夫子行了个礼,打了声招呼,将夫子留的作业交了上去,小秦夫子挥挥手,让他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课堂之上,没有半点交头接耳的声音,学生们大多都是在自顾自的翻书,不多时,秦夫子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小秦夫子是秦院长的小儿子,六年前考取了举人功名之后便死活都不愿再考,非要去各地游学,遍览各地山川风光,老秦院长无奈,也就随了他,到后来老秦院长致仕归乡,回到扬州之后,小秦夫子便在书院之中当了个教书匠,带着妻儿侍奉在老秦院长的身边。
  老秦院长膝下有三子两女,皆是正妻所出,无妾室,自然也无庶出的子女,长子与二子早年皆中了进士,如今在朝为官,两个女儿也嫁在京城。
  不过这些事情,卫允却并不知道。

010章
桃花盛开,欲制肥皂
  转眼时间便步入了四月,桃山之上的桃花也陆陆续续的开放。
  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伴随着桃花的清香,青檀书院又一次的休沐到来。
  历时三个多月的苦读,卫允对于四书五经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大周朝的科举和后世明清时代的科举不同,考的并不是八股文,而是经义和策论。
  范畴有些类似于宋朝,但制度却要比宋朝更加的全面,也更加的严谨,考试的范围也更加的广博。
  具体的层次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最后的殿试,总共五个层次,其制度之完善,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相差无几。
  卫允也释然了,这方世界应该是一方平行时空,而并非自己所熟知的任何一个朝代。
  青檀书院的休沐日定在了月中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不同于其他书院的初一十五两日休沐。
  十五这天,卫允依旧是卯时初刻便起了床,依着惯例进行了一番高强度的锻炼之后,吃了早饭,便坐上了丁健去城里送豆芽的牛车,随着丁健一道入了扬州城。
  如今春耕已毕,田里的秧苗也已经开始冒头,但还没到可以插秧的时节,至少还得再等半个月。
  卫家的田都只种一季水稻,这样子种出来的稻谷受热充分,成长的时间也充足,打出来的大米要比双季的好吃一些,也更卖的上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