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467

  “等一等?看一看?”元祐帝的目光透着狐疑。
  卫允道:“不错,等时间慢慢流逝,等有人坐不住了,等陛下时间冲淡了陛下心中的悲痛,到时陛下再好好看一看,谁真谁假,谁才是储位最合适的人选,陛下还怕看不出来,下不了决定吗?”
  元祐帝眼睛一转,说的有几分道理啊,左右自己才是皇帝,最后做决定的是自己,史书之上评判的也是自己这位皇帝。
  至于百官口中所说,储位悬而未决,会导致国祚不稳,人心浮动,朝局动荡的后果,那也是建立在当今官家身体有恙,可能不久于人世的前提下。
  可如今元祐帝才四十多岁,正当壮年,精力旺盛,身体也算硬朗,还时不时的跑去后宫里头,宠幸一下那些个年轻貌美的嫔妃。
  若不是年轻的时候身体落下了病根,导致不能生育了,如今也至于落到要从宗室之中过继子嗣的结果,说不定还能再造出一两个儿子呢!
  “爱卿所言,倒是有几分道理,可两位大相公若是来个以死相逼,亦或者带着百官向朕逼宫,彼时朕又该如何是好?”
  元祐帝的语气之中,已然带上了一分轻松,三分考校在里头。
  卫允笑着道:“陛下和两位大相公同殿共事数十年之久,而臣初入官场不过半年,和两位大相公也不过是数面之缘,从未有过深交,对两位大相公的了解,陛下自然要远胜于臣,此事想必陛下心中早已有了成算,又何必来问臣呢!”
  元祐帝却不接卫允的太极,“朕想知道卫卿有何良策!”
  “陛下容禀,臣确实有个法子!只是······”卫允有些犹豫的道:“只怕臣这法子有些上不得台面!”
  元祐帝眼中好奇的神采更甚:“无碍,说来听听!”
  卫允轻声说道:“无外呼耍耍无赖,诉诉衷肠,两位大相公可以领着百官向陛下逼宫,陛下难道便不能向群臣哭诉了?”
  元祐帝有些哭笑不得:“朕堂堂一国之君,天子之尊,你让朕向群臣哭诉?这成何体统!”
  卫允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现在您一脸的嫌弃,到时候可别来个真香定律!
  “是以臣才说臣的法子有些上不得台面!让陛下见笑了!”
  元祐帝摆摆手,不知想些什么,卫允也不在说话,安安静静的立在一旁。
  不知过了多久,沉思之中的元祐帝回过神来,看着卫允,嘴角忽的泛起灿烂的笑容,说道:“卫卿尚未婚配,又没有定亲,不如朕帮你物色一门亲事如何?正好在你外放之前,把亲事给定下来,待三年之后,卫卿回京述职之际,正好成婚!”
  卫允眨了眨眼,愣愣的看着一脸笑容的元祐帝,有些恍惚!
  自己这是还没睡醒?
  这是要给自己赐婚的节奏?
  万恶的封建社会,竟然还想包办婚姻!

105章
去信扬州
  最终,卫允还是拒绝了元祐帝的好意!
  开什么国际玩笑,劳资可是新时代的好儿郎,怎么可能接受包办婚姻这么离谱的事儿,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不过卫允外放的地点,元祐帝却已经定了下来,陕西路的庆州,地处陇东,东接延州,北靠榆林,西北侧便是西夏,往西则是原州,平凉。
  虽不如延州那般,为三川之要塞,却也是边疆重镇之一。
  朝廷在此地驻有大军,由英国公世子张千重统领,和榆林的英国公遥相呼应,组成了一道抵御西夏东进的重要防线。
  元祐帝将卫允安排到庆州去,其用意怕是有些深远啊!
  先是将英国公家的嫡次子张千钧安排进锦衣卫,给自己做副手,然后又把自己打发去了西北,放在英国公的边上。
  元祐帝这么做,不由得卫允不多想啊!
  出了皇宫,卫允第一件事儿就是直奔京郊锦衣卫大营,将北镇抚司之中第一批精锐悉数聚齐,将前往蜀地边境,探查动乱始末的任务下发给他们。
  由北镇抚司千户袁文绍带队,从他们中间挑三十人出来,择日出发前往属地,暗中与宁远候顾偃开接洽,了解一应事宜,助宁远候查清整件事情的始末!
  这是北镇抚司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出任务,根本不用卫允动员,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想往这次出任务的队伍里头挤。
  北镇抚司不同于南镇抚司,虽然北镇抚司发展的规模更大,如今已然有了两个千户所,可最开始的五十人却并未如同南镇抚司那般,被彻底打散,而是从中以功勋为奖励,从中挑选优异之人,训练新加入的新人们。
  而且北镇抚司如今那些二十个百户的头衔前头,还挂着一个暂代的名号,想要将暂代二字去掉,那便只有一个途径——积累功勋值。
  北镇抚司两个千户所,如今一个由袁文绍担任千户,另一个则是由副指挥使张千钧兼任,至于北镇抚司的镇抚,还没影呢!
  草台班子就是这样,没办法,好在别人也不知道锦衣卫大营之中还有一个北镇抚司,待这一次任务结束,北镇抚司的结构也基本能成型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伙都削尖了脑袋想往这次出任务的队伍里头挤的原因之一。
  若是表现的好,便是那千户之职,也未尝不能争一争。
  次日一早,枕戈待旦的袁文绍,便带着三十个北镇抚司精锐,直接快马加鞭,自京郊锦衣卫大营而出,奔赴蜀地。
  张千钧忙着在京郊的温泉庄子里头照顾自家妹妹,梁昊又忙着漕运的事儿,锦衣卫新人的训练事宜,只能卫允自己操刀了。
  卫允终于体会到人才缺乏的苦处了。
  期间卫允虽然偶尔会趁机溜号,跑去温泉庄子那边看看张家兄妹,偶尔和也会和柳存约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啥的,但绝大多数时候,卫允都是极负责的。
  新年之前,在每日泡着温泉,吃着汤药,外加张千钧的‘精心呵护’之下,张桂芬的病情终于好转,张千钧也终于松了口气,带着妹妹回了英国公府。
  在家没呆两天,就被卫允这个上官,亲自登门,提去处理公务了。
  元祐三十四年的冬天,就这么悄然过去,元祐三十五年春,悄然到来,整个新年,除了半个月的休沐之外,卫允都待在京郊大营里头。
  一月下旬,南镇抚司的梁昊将一则消息送到了卫允面前。
  忠勤伯袁家不日即将派嫡长子袁文纯,南下扬州,替嫡次子袁文绍向扬州盛家大女儿盛华兰提亲。
  本来这种消息无须特意由梁昊送去卫允面前的,可奈何这次结亲的人家,一个是北镇抚司千户袁文绍,一个是与卫允关系‘暧昧’的扬州盛家,以梁昊的精明,自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拍卫允马屁的机会。
  然而卫允却下达了一个让梁昊觉得没头没脑的命令,不让他留意袁家的动向也就罢了,反而让他去留意宁远侯府顾家二郎顾廷烨的动向!
  顾廷烨的名号,在整个汴京城那可是响当当的,同为勋贵子弟,梁昊和顾廷烨虽然并不熟络,可还是认识的,可正因为认识,心里才更加的疑惑不解。
  不过虽然疑惑,可梁昊却是个听话的,对于卫允的命令,从来都执行的一丝不苟。
  三日之后,袁家的大船自汴河码头出发,同行的人当中,却多了一个叫做顾小二少年。
  袁浩自然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回卫允面前。
  书房之中,卫允嘴角微微上扬,喃喃道:“有意思,历史的惯性还真是强大啊,这个顾小二,竟然当真没有加入锦衣卫,如今看来,这家伙应该是受到了他外祖扬州白家老家主的信了,竟然趁着宁远候不在汴京之际,只带着一个小厮就敢去扬州趟白家这趟浑水!”
  在扬州之时,卫允早就听过白家的大名,乃是江南一地,甚至整个大周都数得上号的大盐商,手底下的盐庄,铺子,田地数不胜数,府里的金银珠宝,堆山码海。
  白老太爷发妻早亡,膝下无子,唯一的一个女儿,早年间也作为填房,嫁入了汴京宁远侯府,成了宁远候顾偃开的第二任夫人。
  后来怀胎早产,生子之时,遭遇难产,与腹中的孩儿一道一命呜呼了!
  不过这事儿除了宁远候府的人之外,汴京城里知道的人可没几个。
  白老太爷痛失爱女,心绪难免悲怆,原本健朗的身子也逐步出现毛病,虽有无数珍贵药材吊着,但也无济于事。
  如今看来,是真的大限将至,这才着急忙慌的把顾廷烨叫回扬州,好继承白家家业,使其不至于落在白氏族人的手中。
  “小白杨,磨墨!”说话的同时,卫允已经揽起袖子,取出一张信纸,铺在身前。
  “好的,老爷!”小白杨动作十分麻利,几个呼吸之间,一小滩乌黑发亮的墨水,便在砚台孩子汇总成型。
  “这不是还没到给扬州写信的日子么,老爷这是打算写给谁呢?”作为书童,卫允除了些许特别机密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瞒着小白杨。
  毕竟卫允也是需要人跑腿的,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吧!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没有手机电脑,没有企鹅微信,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卫允嘴角带着笑意,眼睛有些亮,说道:“自然是给我那位‘大姐夫’写信,若是他真的足够聪明的话,一定会明白到底该如何选择的!”
  话音未落,卫允已然提笔,笔走龙蛇,一张信纸才写了大半,卫允便已停笔,拿起信纸吹了吹,待上面的墨迹干了之后,才折起来,塞入小白杨递过来的信封之中。
  “去,让人快马加鞭,一定要在袁家的船到扬州之前送到盛紘的手中!”
  ···············
  十日之后,袁家的船还在运河上面飘着,还未踏入淮南地界的时候,卫允写出的信,便已经送到了扬州府衙。
  “老爷,汴京来的信!”
  盛紘正在批阅公文,小厮拿着信走了近前,小声的说道。
  盛紘看公文的动作一僵,抬起头看着小厮,道:“汴京的信?拿来看看!”
  这个时候,汴京却忽然来了信,难不成是升官入京之事出现波折?想到这儿,盛紘的心里忽然咯噔一下。
  可在看见信封之上‘盛兄亲启’那四个大字之后,心里松了口气,若真是出现变故的话,那最前头的两个字就不会是‘盛兄’,而是‘贤侄’了。
  可随即盛紘便又狐疑起来,信封之上的字迹与自己所熟悉的好友之中,没有一个对的上的。
  难不成是那人寄过来的?盛紘心中不禁揣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