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467

  元祐帝点了点头,在赵宗全的肩上轻轻的又拍了两下,抬眼看向殿中的卫允和顾廷烨。
  说道:“卫卿,你过来,到朕的身边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卫允躬身走至元祐帝身前三步,拱手一礼,道:“陛下!”
  元祐帝抬眼看着卫允,上上下下仔细的将卫允打量了一遍,忽然说道:“卫卿背过身去让朕好好看看!”
  背过身?
  卫允眨了眨眼,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不止卫允,殿中之人,除了曹皇后和赵内官之外,所有人皆是一愣。
  卫允道:“是,微臣领命!”
  说罢,便转过去,背对着元祐帝,可是心情,却着实有些复杂。
  半晌,元祐帝才道:“行了,卫卿可以转过来了!”
  看着卫允,元祐帝说道:“卫卿可是心中疑惑?”
  卫允摇摇头道:“臣实在不明白陛下此举有何深意!”
  元祐帝却忽然笑了,笑得颇为灿烂:“卫卿可还记得朕第一次召见卫卿时候的情形么?”
  卫允道:“微臣自然记得,那时陛下令臣赋诗一首,还升了臣的官,而且还是连升三级,直接把臣从一个七品修馔提拔成了五品的侍读,臣当时一连高兴了好几天呢!”
  元祐帝听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回忆的神情:“朕还记得,那时的卫卿不过十四五岁,身上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热血冲动,远没有今日这般成熟稳重!”
  卫允有些不好意思,讪讪说道:“臣那时还小!”
  元祐帝又道:“朕在看见卫卿的第一眼,便觉得好似看到了朕的平安一样,朕当时便在想,难道是上天怜悯朕,将朕的平安以这样的方式送回到朕的身边来!”
  这下卫允是真的愣住了,这里头竟然还有这么一出,可仔细想想,元祐帝对自己的宠信,屡次的破格提拔,锦衣卫的建立,罗网的重组,都那么的顺利,似乎……
  只听元祐帝继续道:“可朕知道,卫卿就是卫卿,不会是什么其他的人,也不会是朕的平安。
  朕支持卫卿组建锦衣卫,便是想看看,昔日那个在御书房中,在朕面前侃侃而谈,展露远大的抱负的少年,究竟能走多远。
  事实证明,朕没有看错人,这些年来,锦衣卫缕缕立下大功,先是平定荆襄之乱,而后又镇压逆王叛乱,桩桩件件,朕都看在眼里,也很欣慰!”
  卫允道:“在其位,谋其政,这些都是微臣分内之事!”
  元祐帝道:“待朕去后,卫卿须得好好辅佐太子,与群臣尽心竭力,助太子好好治理好大周江山!”
  卫允拱手道:“臣,谨遵圣命!”语气透着一股浓浓的坚定。
  紧接着,元祐帝又将顾廷烨叫到身侧,同样是先打了一番感情牌,然后令其好日后好辅佐赵宗全父子。
  1603425754

173章
父子夜话
  没多久,大相公韩章也入了宫,元祐帝接见了韩章之后,便屏退了众人,独独将太子赵宗全留在了养心殿中。
  周遭之人尽皆退去,包括平日里一直跟在元祐帝身边,寸步不离的赵内官。
  “别跪着了,坐吧!”元祐帝拍了拍手旁的床榻边缘,示意赵宗全坐下。
  “是,父皇!”赵宗全虽然坐了下去,可却好似如坐针毡一般,浑身都难受,可这又是元祐帝的说的,便只能硬着头皮撑着了。
  “太子可知朕为何要将你单独留下来吗?”
  元祐帝定定的望着赵宗全,灼灼的目光似乎看穿了赵宗全的眼睛,直接看到了他的内心。
  “儿臣不知,请父皇明示!”赵宗全依旧如往昔一般谨慎。
  元祐帝看着点了点头,道:“很好,为帝者,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时刻保持着谨慎、理智,不要被别的事物左右了自己的情感,这一点你做的很好!”
  赵宗全哪里想到那么多,只是出于本能的谨言慎行,怕自己说错了话,或者是会错了意,惹得元祐帝不快。
  赵宗全面色分毫未动,只轻声说道:“儿臣初至高位,还有许多地方都不懂,许多事情都不明白,还要像父皇好好学习呢!”
  元祐帝却摇了摇头,淡然的道:“朕的时间不多了,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好好教导你为帝之道了,这些东西,都得你往后自己一点一点的去学了!”
  “父皇!”赵宗全脸上露出几分悲意。
  元祐帝笑着道:“你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莫要露出此等小儿姿态!”
  赵宗全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元祐帝道:“不说这些了,抓紧时间,朕嘱咐你一些事情!”
  “父皇请讲!儿臣洗耳恭听!”赵宗全竖起了耳朵,表情认真。
  元祐帝道:“咱们赵家江山,自太祖皇帝而始,一直传至朕的手上,历经数代,朕幼年登基即位,先太后垂帘听政,至朕年及加冠才得以掌权,之后三十余年,朕在国事之上,可谓是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懈怠!
  先抗辽国,再退西夏,开边贸,建互市,平定边疆,这才有了大周二十余年的承平;而后又推动改革,整肃吏治,发展民生,与民休息,这才有了如今大周的安定繁荣。”
  赵宗全当即便道:“父皇文治武功可比秦皇汉武,功在千秋,利在社稷,儿臣佩服!”
  元祐帝却摆摆手道:“朕和你说这些,不是让你来奉承朕的,朕是想告诉你,咱们大周的江山,祖宗传下的这份基业,是先祖们历经万难,九死一生才打下来的,咱们虽然比不上太祖、太宗那般雄才大略,可无论如何,也得守好这份基业,看好大周的江山!”
  赵宗全一脸正色,沉声道:“父皇用心良苦,儿臣明白了。儿臣一定竭尽全力,守好大周江山!”
  元祐帝又道:“咱们大周历代先皇,都想要把原本属于我们的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可却一直拖到了现在,燕云之地好在辽国的手中,日后若有机会,你定要收复燕云,祭拜太庙,告慰我赵家的列祖列宗,历代先皇!”
  “儿臣谨记!”赵宗全沉声道,脸上透着一丝坚毅:“就算儿臣这一代做不到,还有英儿那一代,世世代代,无穷无尽,儿臣就不信,咱们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你能有此志,朕也就放心了!”元祐帝有些欣慰的说道。
  不过随即他的话音却忽然一转:“如今各国之间虽然承平已久,边疆之地已然有数十年未起战事,可卧榻之侧,又岂能容他们安睡,不论是辽国、西夏还是吐蕃、大理、交趾,亦或者是东北之外,弹丸之地的高丽,皆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如今朕还在,他们自然不会轻易生事,可若是朕一去,你又初登大宝,不能立马掌握大权,恐怕他们即刻便会有异动。”
  赵宗全当即失色。
  元祐帝却道:“你也无需惊慌,此事朕早有有了布置!”
  赵宗全道:“敢问父皇有何布置!”
  元祐帝看着赵宗全,问道:“你对锦衣卫了解几分?”
  赵宗全想了想,才说道:“儿臣只知道锦衣卫分为南北两个镇镇抚司,南镇抚司在汴京,有缉拿刑讯之权,与开封府、五城兵马司一同负责汴京的治安之事。
  而北镇抚司在外,北镇抚司黑甲军的威名,儿臣便是在禹州之时,也早有耳闻,于荆襄剿逆之战中初露锋芒,屡建奇功,战力无双,而后镇压逆王叛乱,仅仅八百黑甲军,便将近四千禁军拦在养心殿外将近五个时辰,这才给了顾二郎攻入宫门,射杀逆王,救下父皇和母后的机会!”
  元祐帝听得连连点头,说道:“你说的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为世人所知的东西,你可知昔日朕命卫允创立锦衣卫的目的?”
  赵宗全摇了摇头:“儿臣不知!”
  元祐帝道:“昔日卫允尚且还在翰林院之时,见朕经常为城中那些不学无术,四处惹火闹事的世家子弟头疼,便献上了锦衣卫的构想,而后便相继有了南镇抚司,北镇抚司!还有罗网!”
  “罗网?”赵宗全眨了眨眼,有些疑惑。
  元祐帝却道:“罗网之事,稍后朕再与你细说,咱们先说回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成立之初,原本只是想作为一个谍报司来运行的,以汴京为中心,分别向辽国与西夏,派出北镇抚司的谍子,深入敌国,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令卫允组建了北镇抚司。
  不过后来机缘巧合,才有了黑甲军的诞生!”
  “北镇抚司竟然是谍报司?”赵宗全瞪大了眼睛,一脸的震惊。
  元祐帝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所以朕才会将卫调去西北,为的就是能够让北镇抚司更快的组建起来,如今有关西夏和辽国的情报,每隔七日,便会送至朕的案头!”
  “父皇!那罗网呢?”赵宗全问道。
  元祐帝道:“罗网亦相当于一个谍报司,不过不是对外,而是对内!”
  “对内?”赵宗全瞳孔骤缩:“父皇是说……”
  元祐帝点了点头:“正如你所猜想的那般,罗网原本只是朕让内官们在在京中几处汇聚了达官贵人的酒楼、妓馆布下的暗子,可后来交至卫允之手,短短数年的功夫先,罗网便成了一个覆盖整个汴京城的大网,街面上所有的茶楼酒肆,明暗娼馆,皆有罗网的探子。”
  说到这儿,元祐帝的话音一顿,语气忽然变得有些阴恻恻的:“便连不少朝臣的府上,都有罗网的探子!”
  “嘶!”赵宗全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弱弱的道:“父皇,如此的话,锦衣卫的权柄是否太大了些?恐会有尾大不掉之嫌!”
  听罢,元祐帝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不错,所谓帝王心术,首要便是制衡之道,你能看到这一点,朕很欣慰。”
  “父皇谬赞!”赵宗全道。
  元祐帝又问:“你可知卫允的来历、家世?”
  赵宗全道:“听闻卫指使出身寒门,起于微末,后来侥幸拜入了玉章先生的门下,有了秦家的支持,才一路科考入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