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467

  “免礼!”永安帝道。
  卫允微微躬身,抬眼看着永安帝,小声问道:“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谓何事?”
  “哈哈哈哈哈!”永安帝笑着说道:“卫卿不用紧张,朕没别的意思,只是相同卫卿见一见,顺便问卫卿一个问题!”
  卫允忙道:“陛下请问,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永安帝看着卫允的眼睛,眼里带着笑意,目光柔和:“方才在早朝之上,满朝文武尽皆认为朕应该让太后垂帘听政,可为何独独卫卿却要与百官唱反调呢?”
  卫允说道:“陛下,有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对的事情,其实未必是对的,臣忘了是哪位夫子说过这么一句话: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永安帝喃喃的说着,随即便又笑着道:“卫卿还真是与众不同,可朕的问题,卫卿似乎还没有回答!”
  卫允忙拱手躬身礼道:“陛下恕罪!”
  永安帝依旧笑着:“无妨,卫卿接着说。”
  卫允在永安帝的目光之下酝酿了片刻,这才缓缓说道:“陛下,臣认为,现如今让太后垂帘听容易,可日后若是想要再将朝政大权从太后手中拿回来,只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永安帝微微蹙眉:“卫卿何出此言,太后素来雍容和蔼,最是良善不过了,岂会如此!”
  卫允却笑着道:“陛下喜欢把人往好处想,臣却总喜欢将人往坏处想,这世上最难以琢磨的便是人心,最易变的也是人心,而今,太后自然是雍容和蔼,最是良善,可日后呢,难道陛下敢保证?”
  永安帝沉默了,虽然他想为太后辩解,说太后最是慈爱云云,可话到了嗓子眼,却忽然发现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卫允说的是,人心思变,确实是这世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卫允看着永安帝的眼睛,面色颇为浓重,沉声说道:“陛下,臣并无非议太后的意思,若非先帝的知遇之恩,焉有为微臣的今日,太后娘娘是先帝发妻,臣对太后,素来都是放在心里敬着的,不敢有半点不敬之心。
  可臣是大周的官员,是陛下的臣子,臣自然要替陛下考虑,权力是这世上最能腐蚀人心的东西,天下群雄,谁能逃得过权力的诱惑,陛下,臣一片丹心,可照日月呀陛下!”
  卫允话说的不满,只稍稍点了几句,可永安帝又不是常人,岂能听不出卫允华丽的意思。
  所谓的天下群雄,说的不就是如今的西夏还有辽国吗!
  昔日西夏太祖李元昊,一方诸侯,手握重兵,拥兵自立,建国西夏,还有昔日的辽太祖,甚至周太祖……
  永安帝的心愈发的沉了,就好比他赵宗全自己,一开始不也对入京一事百般推脱,生怕惹来杀身之祸,可后来呢,不但入了京,还做了太子,入京更是承袭了帝位,做了皇帝。
  当初那个怯弱胆小,畏惧兖王如猛虎豺狼一样的赵宗全早已消失不见。
  现如今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宗全,是大周朝的第五代皇帝,年号永安,是承袭了先祖遗志,立誓要巩固大周江山,收复燕云之地,让九州天下再一次回归一统的永安帝!
  君臣对视,卫允的眼中满是坦荡,而永安帝的目光,则被欣慰还有复杂交缠着。
  两人都没有注意到,卫允的话说完了之后,站在永安帝身侧伺候着的赵内官,脸色微微变了一变,不过这变换却只是一闪而逝,随即便又恢复到了那副古井无波的面容。
  永安帝道:“卫卿的忠心,朕都知道,如今朝堂之中,似乎也只有卫卿这般高瞻远瞩,知道居安思危!”
  卫允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满朝诸公未必看不到这些,据臣猜测,韩大相公必然是智珠在握,能够避免这些情况发生,才会如此一力请求陛下让太后垂帘听政。”
  “哦?”这一下子,永安帝是真的震惊了,“那卫卿今日在早朝之上,为何还要和韩大相公那般据理力争,分毫不让?”
  卫允道:“陛下,微臣是陛下的臣子,自然应当替陛下分忧,臣只不过是把有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说与陛下听,至于到底如何选择,最后还是要陛下做决定,毕竟,陛下才是天子!”
  这话说的永安帝心里莫名的舒坦,就连看向卫允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卫卿果真是朕的肱股之臣!”
  卫允拱手躬身,礼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尽了为人臣子的本分,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
  永安帝叹息一声,颇为感慨的说道:“若是满朝诸公都能似卫卿这般,那朕这个皇帝做的就轻松了!”
  卫允待:“陛下过誉了,微臣惶恐!”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就算是拍马屁这种事情,也要适可而止才好,好不容易才在永安帝面前赚到一点好感,卫允可不想因为几句话给折腾没了。
  “哈哈哈哈哈!”永安帝哈哈大笑道:“卫卿谦虚了!”顿时龙颜大悦,先前的不愉快似乎都一扫而空了。
  只是,眼底那一闪而逝的不甘,却躲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好不容易才坐上了龙椅,当了皇帝,却偏偏要在自己的脑袋上面套一个紧箍咒,最痛苦的是,赵宗全心里分明是一万个不愿意,可面上却还要表现得风轻云淡,一点都不介怀,甚至还得自己亲自去慈宁宫请太后出山,入朝堂,垂帘听政!
  大周以仁孝礼义治国,孝在礼之前,太后曹氏是赵宗全的嫡母,到时候一个孝字,就能够把赵宗全压得死死的。
  希望真如卫允说的那样,韩大相公心中早有成算,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吧!赵宗全心中如是想到。
  “说来,朕还有一件事,要好好谢一谢卫卿呢!”永安帝看着卫允,笑着道。
  还有事情?还要谢自己?
  卫允有些懵了,行礼问道:“恕臣无礼,不知陛下说的是哪一件事?”
  永安帝看着卫允,煞有介事的问道:“卫卿当真不知?”就连看着卫允的眼神都有些奇怪!
  卫允道:“陛下恕罪,臣实在是记不清了,不知陛下能否提点一二!”
  “哈哈哈!”永安帝轻笑了几声,抬手指着卫允,说道:“卫卿呀卫卿!”说着连连摇头!
  卫允却更加疑惑了,抬眼定定的看着永安帝,一脸的不解。
  永安帝这才说道:“难道卫卿忘了数月之前派往禹州的那一队锦衣卫了?”
  卫允眨了眨眼,随即便恍然大悟,记了起来!

178章
封郡夫人
  “皇后驾到!”一声太监独有的尖锐公鸭嗓骤然响起。
  永安帝笑着道:“你瞧,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卫允的脸上亦露出笑容,冲着御书门口的方向,微微躬身行礼。
  只见一宫装丽人,看上去约莫三十岁左右,雍容华贵,淑美端庄,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的风韵,却又给人一种不容冒犯的庄严,看上去竟无一丝一毫的矛盾感,好似浑然天成,本就该如此的一样。
  沈皇后朝着元祐帝福身一礼,款款说道:“臣妾参见陛下!”就连说话的声音都透着一股子温柔得体的韵味。
  “皇后来了!”永安帝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不知陛下让人这么着急的唤臣妾过来,所为何事呀?”沈皇后看着元祐帝,微笑着问道。
  这对夫妻俩看起来倒是真有几分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的味道。
  永安帝伸手指着卫允,问道:“皇后可知这位爱卿是姓甚名谁?”
  皇后转身看向卫允,目光流转,将卫允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都给打量了一遍,然后摇了摇头,回身看着永安帝,横了一眼,颇有些埋怨的说道:
  “陛下又不是不知,臣妾刚至汴京数月,连皇宫都还不曾熟悉呢,又如何识得满朝文武!”
  “哈哈哈哈!”永安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玩味的说道:“皇后竟然连自己的救命恩人都不认得?”
  “救命恩人?”沈皇后那明媚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看着卫允,惊呼道:“难不成卿家便是锦衣卫的卫指使?语气虽然惊讶,但声音着实不怎么高。
  卫允恭敬的拱手躬身行礼道:“微臣卫允,参见皇后娘娘!”
  “当真是卫指使!”沈皇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颇为感慨的说道:“入京虽已有数月,但却一直忙来忙去,未得空闲,本宫都还没来得及当面感谢指使的救命之恩呢!”
  “微臣只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当时那种情况下,不论换了哪一位同僚坐在臣的位置上,只怕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卫允一脸的正色道。
  “于指使而言,或许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但对于本宫来说,若非指使令那百余名锦衣卫的壮士守卫在潜邸四周,护卫本宫和诸位皇子皇女的安慰,时刻防备刺客来袭,只怕本宫就要遭刺客的毒手了!”
  卫允却道:“娘娘,那都是底下锦衣卫兄弟们的功劳,微臣不过是坐在汴京城里发号施令罢了,真正用命去拼的,都是北镇抚司底下的兄弟们!”
  “逆王总共派了三批刺客去禹州,头一次是刺杀陛下,后两次,却都是针对本宫这个弱女子,还有本宫和陛下的儿女们!幸而有锦衣卫的义士们相助,接连两次杀退了贼人,这才保住了本宫和儿女们的性命。”
  沈皇后却看向了旁边的永安帝:“陛下,您瞧,卫指使不肯居功呢,您可得替臣妾好好的报答卫指使的救命之恩!”
  永安帝笑着道:“卫卿,功是功,过是过,朕素来赏罚分明,怎么,难道卫卿想让别人说朕忘恩负义不成?”
  卫允赶忙拱手躬身:“陛下恕罪,臣知错!”
  “卫指使言重了,你可是本宫和陛下的恩人,本宫听陛下说,昔日英儿和顾二郎能够从刺客的手底下救出陛下,可都是卫指使的功劳!”
  沈皇后的脸上始终挂着浅笑,施施然的说道。
  卫允躬身道:“臣不过是下了道命令而已,都是郭淅庭那厮报的信,还有顾指使和桓王勇武果决,当然了,最重要还是陛下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这才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陛下,您瞧瞧,卫指使这张嘴可真甜!”沈皇后说道。
  永安帝也道:“朕看呐,把卫卿放在户部是屈才了,应该让卫卿去鸿胪寺,去都察院才是!”
  卫允却道:“陛下抬爱了,陛下想让臣去哪儿,臣就去哪儿,不过……”卫允却忽然话音一转。
  永安帝问道:“不过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