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467

  “回大娘娘,方才微臣不过是在假寐,臣刚从早朝下来,着实有些疲惫不堪,仪态不周,微臣唯恐惊扰了大娘娘,这才在此假寐片刻,以求恢复精神,整肃仪态,若是微臣有何冒犯之处,请大娘娘莫要留情,狠下心重重责罚,微臣绝无半句怨言!”
  太后锐利的目光直视卫允:“如此说来,卫侍郎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那哀家是不是还得下懿旨好好褒奖卫侍郎一番呢!”
  卫允忙一脸的‘惊恐’:“微臣惶恐!大娘娘,微臣不敢居功,端正仪容,面见太后,才合乎礼仪,这也本就是为臣者应该尽的本分!”
  “好一个为臣者应该进的本分!”太后沉声说道:“可本宫怎么听说,那日在早朝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卫侍郎出了好大的一阵风头,满朝文武连韩大相公在内都被你说的哑口无言!卫侍郎当真是好犀利的口齿,好忠心的臣子呀!”
  卫允躬着身子,斜四十五度看着身前的地面,恭敬的说道:“太后大娘娘过誉了,替官家分析利弊,厘清个中利害得失,直言进谏,这也是为臣者该尽的本分,微臣不过是做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
  “你!”太后不由得气结,拂袖一甩,又是一声重重的闷哼,厉声说道:“当真是巧舌如簧!”
  卫允却笑着抬头,迎着太后的目光,说道:“多谢大娘娘夸奖,微臣愧领!不过有些事情,微臣觉得还是应当和大娘娘解释一二,免得生出什么误会来,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太后差点没被卫允给气笑了:“误会?什么误会?哀家不觉得有什么误会!还是卫侍郎认为哀家好糊弄,用一句误会便能将此事悄无声息的揭过了!”
  当初你在朝堂上反对诸位相公们的提议,让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怎么不说是误会,现在反倒过来说是误会了,呵呵哒!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卫允却道:“大娘娘,可否容臣解释一二!”
  还想要解释?怎么解释?
  太后这下是真的被气笑了,朝堂之上的那些话,姑且先放到一边,可卫允后来被永安帝召至御书房之中,在御书房里头和永安帝说的那番话,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言,也是为何曹太后会如此气愤的原因。
  什么人心思变,现在的太后或许是好的,可若是掌了大权,体验过那种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皆存乎一心之后的太后还会是现在的太后吗之类的话,当真是字字如刀,句句诛心,太后怎能不气,怎会不恼。
  偏生这话曹太后还没法明说,若是告诉了卫允,岂不就是告诉了卫允说太后在永安帝身边安插的有眼线,永安帝和卫允君臣俩在御书房的对话一字不落的全都传入了太后的耳朵里头。
  这样的话,岂非是印证了卫允先前和永安帝所说的话,更加显得曹太后心怀叵测,在新帝的身边安插自己的眼线,曹太后这是意欲何为?
  卫允抬眼看着曹太后,目光坚定的道:“微臣恳请大娘娘先听臣一言,若是大娘娘听完之后,还觉得臣有罪的话,那微臣便听凭大娘娘处置,绝无半句怨言!”
  曹太后目光一凝,定定的看着卫允,沉声说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卫允只拱手躬身,态度恭敬,没有说话,曹太后道:“哀家倒是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
  卫允徐徐说道:“昔日!臣不过束发之龄,便被先帝点为新科探花,入仕之后,先帝对臣更是一路提拔,屡屡破格擢升,方才有了今日的卫允,先帝对微臣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臣便是九死亦无法报答先帝大恩!
  大娘娘乃是先帝的皇后,是先帝的至亲之人,如今先帝薨逝,在微臣心里,大娘娘等同于先帝一般,是微臣敬爱的人!微臣又岂会作出损害大娘娘之事!”
  曹太后闻言,亦有几分冬荣,目光闪了闪,再度厉声道:“原来卫卿就是这么感念先帝恩德了,今日哀家倒是开了眼界了!”
  卫允苦笑着道:“大娘娘,微臣还没说完呢!”
  曹太后冷笑一声:“哀家倒是要好好听听,你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卫允不慌不忙的说道:“太后娘娘认为微臣较之满朝诸公如何?”
  曹太后完全没想到卫允会忽然问她问题,不过她还是想了想,说道:“你虽然天资聪颖,颇有手段,然毕竟年纪轻了些,阅历也不够,比之那些个人老成精的文武百官,自然是要差上一些。”
  这话说的实在,卫允也从来没有认为天下间就自己一个聪明人,而别人都是蠢货,虽然作为穿越者,但卫允一直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过是占了一个思维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活跃,认知超前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优势而已,但若是真的论起聪明才智,这个时代的人,还真不输给卫允。
  甚至于在某些他们擅长的方面,朝堂之中胜过卫允的不知凡凡。
  卫允也从来不会轻视任何人,太祖有个理念说得非常好: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所谓的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不也说的是这个道理。
  卫允笑着说道:“大娘娘所言极是,臣那日在早朝之上,下朝之后在御书房之中,之所以那般向官家谏言,一则,是为了尽为人臣子的本分,二则,其实是为了大娘娘您着想的啊!”
  “为哀家着想?”太后冷笑两声,说道:“卫大人莫不是把哀家当成了什么都不懂的三岁孩童,认为哀家好糊弄不成?竟还敢说是为了哀家着想!”
  卫允忙道:“臣自然知道大娘娘究竟是怎样的人,可这世上从来都不乏那种以最大的恶意去看待别人的人,臣那日在朝堂之上之所以那般说,便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臣之所以下了朝之后,在御书房中仍然向官家谏言,乃是为了消除官家心中对大娘娘的隔阂!”
  “若是照你这般说,那哀家岂不是还得感谢你?”太后冷声说道,语气之中,满是嘲讽。
  卫允却道:“大娘娘莫急,且容臣细细道来!”
  太后脸色微沉,然却没有打断卫允。
  “先是荆襄之地的叛乱,席卷四府之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亲人被害,而后又是逆王作乱,以下犯上,阴谋造反,而后又是先帝驾崩,山陵崩塌,如今西夏又兴大军来犯,国战骤起!
  短短大半年光阴,大周便经历了这么多的灾祸,如今民间更是流言四起,若是此时,大娘娘垂帘听政的话,那这流言,只怕会波及到大娘娘的身上,大娘娘须知,人心中的成见乃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一旦人们认定了这些事情皆是因大娘娘而起,彼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娘娘的名声,只怕是要受到影响了!
  而且人们若是因此将事情再归到先帝的头上,先帝一世英明,只怕就要染上污点了!当然了,这只是微臣的猜测,或许是微臣多虑了,但此事关系到先帝的名声,当时微臣也顾不得那许多,只能跳出来反对了!”
  原本曹太后还是将信将疑,卫允的理由编的虽然似模似样的,可曹太后又不蠢,又怎会被他区区的三言两语就给说服了,可当卫允把这事儿联系到元祐帝的身上的时候,曹太后的内心便动摇了,尤其是听到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元祐帝一世英名的时候,她心中已然下意识的选择了相信卫允的话。
  元祐帝永远是曹太后心中的软肋!是她心中不可触碰的地方。
  见曹太后面色已然出现变化,卫允松了口气,心里暗暗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话音一转又接着说道:“而且如国祚不稳,以韩大相公为首的诸公,势必会一力坚持让大娘娘垂帘听政,借助先帝余威,稳定朝纲,让大周安然度过这次的波澜,臣当初跳出来反对,话说的虽然难听了些,但于大娘娘而言,却有百利而无一害!”
  曹太后愣了一下,随即才反应过来,疑惑地问道:“此话怎讲?”

190章
强自辩驳
  “微臣知道,大娘娘心中并无半分留恋权势之意,只是想替先帝看管好先帝留下的江山,延续先帝之仁政,恩泽天下!”卫允长身而立,朗声说道。
  高座之上的曹太后却听得心中一动,眼中流转过诧异的神色,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卫允,心中疑惑卫允为何会猜出自己的心思。
  却听得卫允继续道:“是以臣才会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那样的话,届时,待西北战事结束,朝纲稳固,人心安定之后,大娘娘还政于官家之际,岂非更能显得娘娘的大公无私,心系天下,彼时,满朝文武,天下百姓,芸芸众生,皆只会歌颂大娘娘的德行高洁,称赞先帝的仁德!”
  曹皇后听得心中一颤,脸上的疑惑已然褪去了七八分。
  而卫允看到了曹皇后变换的表情之后,紧绷着的心弦总算是松了,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如此说来,倒是哀家错怪卫卿了!”曹皇后叹了口气,颇为感慨似的说道。
  卫允忙拱手道:“大娘娘言重了,大娘娘是君,微臣乃是臣子,自古以来,君臣父子,便是纲常伦理,君臣尚在父子之前,微臣便是受些委屈又有何妨,只要大娘娘心中能够宽慰些,使得凤体安康,也莫要因此对微臣心生芥蒂便好!”
  曹太后原本有些冷的脸上露出浅笑来:“爱卿说笑了,卫爱卿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哀家怎会因区区这么一件小事儿就对爱卿心生芥蒂呢!”
  卫允拱手躬身,高声呼道:“大娘娘宽厚仁德,乃大周之幸,乃万民之幸!”
  这话说的,卫允自己都快吐了,可没办法啊,这个时候,好不容易才挽回的一点儿好感,必须得全力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拍马屁,话说的越好听就越有用,在元祐帝跟前狗腿了这么些年,这么点儿本事卫允还是有的。
  果然!
  曹皇后脸上的笑容愈发盛了,看向卫允的眼神之中,也无先前的愤怒和不满,而是带上了几分赞许的审视。
  “先帝果真没有看错人,卫卿不仅是能臣,还是大大的忠臣!”曹太后笑着说道。
  卫允有些无语,对你忠心就是忠臣,和你唱反调,对着来就是奸臣,是佞臣了!
  同时,卫允的心里也是一突,看来自己最担心也是最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初掌大权的曹太后可能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甚至于就连她的观念,都在悄无声息之间发生着变化。
  或许她的初衷真的想卫允所说的那样,只是为了延续元祐帝的统治,维持着元祐帝定下的秩序,让大周能够维持元祐帝在位之时的模样。
  可她却忘了她自己的身份,她并不是皇帝,她只是个皇太后,而且还只是一个继母,与如今的皇帝赵宗全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厚。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会一步一步的加大,一直到滋生出野心的那一刻!
  不过卫允对此倒是乐见其成,甚至于他还很乐意在后面推曹太后一把!
  “大娘娘谬赞了,微臣不过中人之姿,只有些许小聪明,如何称得上能臣。”卫允颇为谦虚的说道。
  曹太后笑着道:“卫卿过谦了,此番若没有锦衣卫拼死传回的情报,令英国公一早便有了准备,只怕便会被西夏大军打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朝廷的支援只怕也没那么快赶到,彼时的局面,是怕要比如今艰难上无数倍,此战若是胜了,卫卿当居首功!”
  卫允忙道:“大娘娘谬赞,微臣愧不敢当,锦衣卫乃是先帝一力支持,命臣组建而成的,若非先帝早有先见之明,料定了西夏狼子野心,定会趁先帝驾崩,新帝继位,正值政权交替之机,入侵我大周,犯我疆土,命臣早做防备的话,谍报司也不可能如此及时的将消息传回,让西北军一早有了准备!才不至于被西夏大军打的猝不及防,若是当真论功行赏的话,依臣看来,这首功必须由先帝来领!”
  “是啊!”曹皇后微微仰首,发出一声叹息,颇为唏嘘的感慨道:“先帝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早在数年之前,便已经为身后之事开始做准备了,哀家还记得,当时先帝下令组建锦衣卫之时,朝中还有不少的大臣出言反对,恳请先帝三思而行,还是先帝力排众议,直接下旨命卫卿组建锦衣卫。
  那段时日,都察院的官员们可没少因为此事在朝堂之上和先帝谏言,各种劝先帝收回成命的折子从未断过,先帝还为此事头疼了好一阵子呢。可如今再看,方知先帝究竟是何等的英明。”
  卫允也跟着颇为感慨的道:“大娘娘说的极是,先帝之英明神武,世之罕见,天下间无人能及!”
  说起锦衣卫,曹太后忽然来了兴致:“卫大人手底下的锦衣卫谍报司竟然连西夏出动二十万大军如此机密的情报都能探知,不知如今可有探得其他的什么情报?”
  卫允摇了摇头,颇为无奈的道:“回大娘娘,上次将西夏大军即将入侵西北边境的情报传回,北镇抚司的谍报司一处便损失了将近三成的人手,微臣担心西夏会因此事而大力搜捕其在西夏境内的谍子,造成无端的损失伤亡,便一早下了命令,让一处的谍子都暂时蛰伏起来,待这一阵的风头过去了,再见机行事!”
  曹太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此事卫卿所言极是,如此军机大事外泄,西夏朝堂定然震动,此时若是再有动作,万一曝露了行踪,拽出萝卜带出泥,锦衣卫花费了那么大力气才埋下的暗子,若是就此损失,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卫允道:“而且此番北镇抚司的郭镇抚也在军中,有郭镇抚统辖边境内外的谍报司暗探,相助我朝大军,传递一应军情信报,咱们便等同于掌握了先机,英国公和伏老将军又是百战老将,领兵的经验何其丰富,又有似威北侯,顾指使这般的猛将在侧协助,此番与西夏的大战,咱们大周定然能够取胜!”
  曹太后先是点了点头,可随即眉头却忽然皱了起来,说道:“西北已然投入二十五万大军,哀家如今就担心若是辽国趁此机会,与西夏结盟,共同进犯大周的话,以大周如今的实力,同时两个方向开战的话,只怕是力有未逮!”
  不说两国了,西夏和辽国随便其中一个,都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不然三国也不会就这么鼎立将近百年了。
  卫允道:“大娘娘放心,谍报司二处的在辽国的人手还要胜过一处在西夏的人手,一旦辽国那边有什么异动,咱们定然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而且西夏与辽国乃是世仇,若是此战咱们能够取胜,辽国究竟会做出何等应对且未可知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