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467

  相对于大周获得的那些疆域而言,辽国才是这一次和谈之中最大的赢家。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辽国君臣心心念念十余年而一直未能得到的河套平原,还获得了西夏的称臣纳贡,面子里子都给他赚了个干净。
  大周这一次的损失同样不小,西北军损失了将近五万,重伤轻伤的也有好几万,黑甲军的八万四千大军只剩下七万不到。
  大周向辽国索要的五百三十万两赔款,便是为了抚恤阵亡的士卒,补充耗损超过大半的国库。
  若不是大战持续了大半年,西夏的国力亦被耗得差不多了,大周绝不会只提出这么一点点的赔偿。
  大周虽然实力不弱,可还没有做好和西夏死磕到底的准备,而且还有一个辽国在侧虎视,三国鼎立的局势若是被打破的话,那接下来就是大周和辽国的角逐了。
  以如今两国国力而言,大周虽然略强,但两国在战力之上的对比,却是辽国要强上一些,否则的话,大周岂会坐视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中这么多年。
  永安二年二月十六,永安帝和曹太后破例召开朝会,于朝会之上接见了两国时节,向满朝文武正是宣布了三国之间签订的盟约。
  同时,永安帝下达圣旨,令西北军放被困榆林的西夏十余万大军北去,同时,令英国公和伏老将军两位统帅暂时坐镇边境,于新得的州府之中布防。
  同时,将顾廷烨、沈从兴还有张千均还有黑甲军统领袁文绍这些有功之臣先行召回汴京接受赏赐册封,而英国公和伏老将军这两个三军主帅则需要受累一些,待边境的防务部署好之后,再行回京受赏。
  另外,将此番自西夏所得之地,悉数并入陕西路,由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协同,恢复陕西秩序,安抚百姓,全力协助边军处理一切后续事宜。

222章
开封府中诉冤情
  永安元年二月二十日,八百里加急的圣旨差不多也送到延州了。
  这一日,开封府府衙外边的大鼓被人敲响,惹来无数人的围观。
  因为敲鼓的是个女子,还是个姿色颇为不俗的妇人,虽只是一身普通的农妇打扮,然看上去却不过二十多岁,颇为清秀,未施粉黛,不着点翠,皮肤也不似普通农妇那般黝黑。
  此刻正奋力挥舞着手中木槌,一边将开封府衙大门外的大鼓敲得咚咚直响,一边面容悲戚,神色怆然的高声大呼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声音悲怆感人,惹来周遭围观众人感怀。
  人群中,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提着菜篮子,皱着眉头,看着不断奋力敲鼓的妇人,言道:“究竟是何等的冤屈,竟将一个妇人逼迫到此等地步!”
  立时便惹来无数怜悯和同情,看着石阶上,府衙大门外的夫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纷纷响起。
  有人说:“纵是敲鼓告状,也该由他家男人来才是,怎能让一个妇人在此抛头露面!”
  也有人说:“哎!若是非是迫不得已,怎会由一个妇人出面!这其中定有隐情!”
  ··············
  “看,衙门出来人了!”有人率先看到了门内正往外走的衙差。
  “住手!”为首的衙差喝止了妇人。
  那妇人当即便回身跪倒在衙差面前,连连磕头,苦苦哀求道:“大人,求大人给民妇做主呀!民妇给大人磕头了!”
  妇人每一个头都磕的无比实诚,没几个呼吸,妇人的脑门之上已然是一片乌青。
  “哎哟哟!瞧瞧,瞧瞧!这脑袋都磕的乌青乌青的!”
  “瞧这小娘子这般手足无措,定然是遇上了天大的事情!”
  “可怜呀!”
  府衙大门之外,里三圈外三圈的围满了人,纷纷开始对此事指点议论起来,这世上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同情心,尽管他们自己日子过得普通,可看到比他们更加艰难,更可怜的人,他们还是会展现出同情心来。
  对于这样的情形,衙差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脸色依旧严肃,沉声说道:“你有何冤屈,待会儿去堂上和府尹大人说,若是你当真含冤受屈了,咱们府尹大人自会给你做主,你在这儿给我磕头并没有什么用处!起来吧!”
  妇人却没有立即起身,而是仰头望着衙差,泪眼婆娑的道:“求大人带小妇人去见府尹大人,小妇人在这儿给大人磕头了!”
  “哎哎哎!”衙差忙道:“别磕了,别磕了,我就是奉府尹大人之命,带你去堂上问话的,咱们府尹大人英明神武,断案如神,定不会让你含冤受屈的,你快快起身,随我入衙上堂吧!
  夫人赶忙起身,冲着衙差连连躬身,口中言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衙差摇了摇头,没有继续纠正妇人。
  开封府衙大堂之上。
  一块牌写着‘明镜高悬’的匾额高悬在梁上,一声官府的开封府尹坐在长案之后,周遭站满了三班衙役。
  如电视剧里头升堂的情形一般无二,周遭的衙役们手持水火棍,口中不断喊着‘威武’。
  只听得一声高喝:“升堂!”
  妇人跟着衙差,神色戚戚的走进府衙大堂,微微躬着身子,两手紧握在胸前,缩着身子,畏惧的打量着两侧的衙役。
  只听得突然一声炸响,之间开封府尹手中惊堂木种种落下,高声喝道:“堂下何人?”
  夫人直接被吓得一个机灵,双腿一软,不自禁便跪了下去:“青……青天大老爷!民妇姓李,名梅花,夫家姓蔡,拜见青天大老爷!”声音颤颤巍巍,好似一朵狂风中摇摇欲坠的小白花。
  开封府尹一拍长案,微微眯着眼,问道:“蔡李氏,你是何方人士?家中还有何人?击鼓鸣冤所为何事?”
  大周没有所谓的击鼓鸣冤,便要先打二十杀威棒一说。
  蔡李氏道:“回青天大老爷,小妇人乃是汴京城外高家庄人士,家中还有一个婆婆,丈夫和一个兄长,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妇人此番击鼓,乃是有天大的冤情,求青天大老爷替民妇做主呀!”
  开封府尹道:“你且将你的冤情细细道来!”
  蔡李氏道:“此事还要从六年前说起,那时小妇人还未曾嫁到如今的夫家家中,小妇人和父母姐姐,还有一个弟弟住在高家庄边上的李家村,那时小妇人的父母尚在,家中也有几亩薄田,日子虽然过得艰苦,却也安乐!
  后来弟弟逐渐长大了,爹娘想给弟弟相看人家,替咱们李家传宗接代,可因家中贫困,四近无人肯将女儿嫁至我家,爹娘为此愁的头发都白了!
  有一次,小故人和姐姐去河边浣衣,恰巧遇上了一位出城游玩贵人,那贵人见小妇人的姐姐容貌清丽脱俗,便生了心思,着人去打探我家的情况,知道爹娘正为弟弟的亲事发愁。
  那位贵人便差人去了我家,愿出良田十亩,纹银三十两纳我家姐姐为妾,起先爹娘还有些犹豫,毕竟为人妾室,与卖身为仆无异,我家虽然穷困,可爹娘对我们几个姐弟却都异常疼爱,如何舍得亲手将大姐姐推入火坑。
  可后来那位贵人差来的人又说了,原纳我家姐姐为良妾,在官府登记在册,不是寻常的妾室通房,虽然地位低了些,但终究算是半个主子!
  大姐姐也知道家中的情况,为了爹娘,为了弟弟,大姐姐便和爹娘说愿去那贵人府上为妾,可不曾想,这一去,便是天人永隔,若非大姐姐身边的贴身女使貌似告诉了妾身此事,妾身至今仍不知大姐姐已然被人谋害了!”
  说着,蔡李氏便冲着开封府尹连连磕头道:“求青天大老爷为民妇做主!为民妇的大姐姐伸冤呀!”
  开封府尹眉头微蹙,问道:“蔡李氏,你说你大姐姐是官府在册的良妾?可否属实?”
  蔡李氏忙道:“属实,属实,当时是小妇人的爹爹随着康家的管事儿一起去的衙门!”
  开封府尹道:“康家?哪个康家?”
  蔡李氏道:“就是崇明街的康家!小妇人的姐姐,当初便是给康家大老爷做妾的!”
  开封府尹却有些疑惑,问道:“方才你也说了,你爹娘对你们姐弟几人都异常疼爱,既是给你姐姐伸冤,为何不是你爹娘来击鼓鸣冤,而让你一个妇人来此?”
  蔡李氏道:“青天大老爷明鉴,非是小妇人的爹娘不愿意来,实在是路途遥远,爹娘的年纪大了,受不住路途劳顿的颠簸,无法前来!”
  “旅途颠簸?”开封府尹越发疑惑:“李家庄距离汴京城不足二十里,瞧你的年龄不过二三十岁岁,你爹娘顶多也就是四五十岁,区区二十里路,算不上路途遥远吧!何况你不是还有一个弟弟吗?”
  蔡李氏却道:“青天大老爷明鉴,小妇人的爹娘还有弟弟一家在两月之前,便被康家的管事送离了汴京,说是康家老爷将康家在南边的一个庄子赏给了大姐姐,大姐姐手底下又没有什么当用的人,便让小妇人的爹娘和弟弟一家去帮着大姐姐打理。
  原本爹娘是想让小妇人一家跟着去的,可小妇人公公前些日子不小心受了风寒,大夫说了须得好好调养,受不得风寒,便耽误了下来,原本小妇人和相公商量着等公公的病好了,天气暖和一些之后,我们一家再启程南下,和爹娘他们一道去南方爹娘弟弟他们会合的!
  可三日之前,小妇人随着相公入城替公公买药,在大街上碰巧遇到了以前大姐姐身边的贴身女使小环,小妇人本想问问小环大姐姐的近况的。
  可不曾想小环神色却有些躲闪,小妇人察觉不对,便追问小环,后来小环将小妇人拉至无人的偏巷,将大姐姐在两个月前就被她家大娘子康王氏药死的事情告诉了小妇人!小妇人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三魂丢了两魂,七魄失了六魄。
  小妇人当时本想去康家找他们理论的,可小妇人的相公却拦住了小妇人,相公说康家势大,咱们只是普通的平头百姓,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大量的钱财,若是就这么和康家对上,无异于拿着鸡蛋去碰石头,相公让小妇人且先装作不知,待回家之后再商议对策。
  到家之后,小妇人连着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大姐姐的样子,后来小妇人和相公商议,相公说开封府的大老爷是个肯为咱们百姓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咱们将此事告诉大老爷,大老爷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然后小妇人便和相公商定,由相公南下去通知小妇人的爹娘和弟弟,小妇人则直接来开封府衙,击鼓鸣冤,向青天大老爷述说冤屈,求青天大老爷给小妇人做主,还小妇人的大姐姐一个公道!”
  蔡李氏声泪俱下的冲着开封府尹一边哭诉一边磕头,额头和青色的地砖相撞,发出沉沉的闷响,原本就乌青一片的额头,直接被磕破,猩红的鲜血自蔡李氏的额头淌下,模样好不凄惨!

223章
公堂之上众人至
  “方才所言,皆出自你一人之口,本府岂知个中有几分真,几分假!”开封府尹沉声说道,话谁都会说,关键还是要看证据。
  蔡李氏当即色变,高声呼道:“府尹大老爷,民妇所言句句为真,绝无半句虚言,还望府尹大老爷明鉴!”
  开封府尹目光灼灼:“本府办案,只看证据,蔡李氏,你若是没有人证、物证的话,那本府免不得就要治你一个搅乱公堂,攀诬官眷的罪了!”
  说起康家,开封府尹还真有些印象,昔日康老大人也曾官至太常寺卿,康家也曾显赫过。
  康王氏的丈夫虽然被罢了官,可是康氏族人之中,还有为官者,只是官位不高,没什么权势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