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67

  若是曹太后胜了,拿卫允的圣旨便成了名正言顺的圣旨,反正叛贼势必是要被诛杀的,就连永安帝也注定了要死。
  不论是死在曹太后的人手里还是卫允的人手里。
  可卫允完全没想到永安帝竟然会被弄成这幅模样,严刑拷打也没有这样拷打的吧,这是得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能狠下心把人给弄成这幅不人不鬼的模样。
  卫允这时候才猛然惊醒,虽然自己一直自诩谨慎小心,做任何事情都三思而后行,面对任何对手都是竭尽全力,从不轻视。
  可卫允还是低估了人心的狠辣程度。
  如今百官之首的大相公韩章吐血昏迷,卢老相公也称病多时,早已上了好几次乞骸骨的奏折,听说这次叛军作乱,禁军包围卢府,破府杀人抓人的时候,卢老相公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当时就晕了过去。
  永安帝又成了这副模样,皇后和桓王的尸体如今还躺在后殿之中,前殿里头如今正在清理尸体呢,现在能够做主的也就只有六部的尚书了。
  秦师伯素来就不是个怕事儿的性子,当即便指挥起人处理后事,和其他几位尚书商量了之后,众人便一道直奔太后的寝宫而去。
  如今永安帝这个模样显然是不能再理事了,永安帝的几个皇子里头,唯一一个成年的桓王也先他一步赴了黄泉地府,现在皇宫里头能够做主的,就只有那位先帝留下的遗孀,曾经垂帘听政,执掌玉玺的曹太后了。
  慈宁宫!
  与尸山血海的养心殿全然不同,慈宁宫大大小小的宫女内侍们都没有损伤,禁军们似乎忘记了慈宁宫里还住着一位皇帝的嫡母太后一般,对慈宁宫可谓是秋毫无犯。
  慈宁宫方圆数丈之内,没有一具尸体,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众人到时,曹太后正在点后的三清祖师画像前跪拜,也不知是在祷告些什么。

294章
政变(五)
  “请内官回禀太后大娘娘,工部尚书秦玢携百官求见!”
  慈宁宫外,众人没有立时进去,而是在宫门口停了下来,秦师伯冲着守门的内官说道。
  能够在太后宫门前当值的人,纵使只是个小小的内侍,眼力见也是必须要有的。
  如今宫内大乱,厮杀持续了整整一夜,昨夜那激烈的厮杀声就在慈宁宫外彻响了一夜,虽然叛军并未攻打慈宁宫,可慈宁宫里的内侍宫女们还是难免担惊受怕,甚至连眼睛都不敢闭,就这么胆颤心惊的熬了一整晚。
  知道天色将明的时候,厮杀声和才将将落下帷幕,可慈宁宫里的内官和宫女们心依旧悬着,一直到梁昊带人来慈宁宫确认太后安然无恙的时候,将叛乱平定的消息告知了这些内官和宫女们,他们的心才最终放下。
  如今看到六部的二三十个朝廷要员带着兵将来到慈宁宫前,小内侍自然不敢怠慢,当即便让众人稍后,快步跑着进去禀报了。
  不多时,小内侍便带来了曹太后的话,宣众臣入内觐见。
  大殿中,曹太后高坐在上首,众人居于殿中,见礼之后,曹太后便迫不及待的询问起如今宫内的情况来。
  众臣当即便你一言我一语的把现如今的情况大概说了下,然后又异口同声的请太后出面主持大局,免得再生出什么变故,导致朝堂动荡,民心不稳,或是再衍生出什么别的乱子。
  众臣一个个言辞恳切,态度十分恭敬,完全没有了当时助永安帝自太后手中夺回朝政大权的硬气。
  曹太后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着他们此时的模样,心里顿时便涌出一股说不出的享受。
  虽然永安帝的遭遇让她也心有余悸,可一想到即将再度将那天下最大的权柄握在手中,曹太后那已然步入老迈的身躯之中,便不知从何处涌入一股新的力量。
  那副已然迈入暮年的身体里,自胸膛心脏处流出的血液也不禁加快了速度,尽管如此,曹太后却必须得要压下这股激动和兴奋,至少决不能在面上表露半分。
  就算是装,曹太后也要在众人面前装出一副背上莫名,忽逢巨变的模样。
  事实证明曹太后演技在整个大周都算得上最顶尖的,做了数十年的皇后,见惯了如晦风雨,尽管此刻内心十分兴奋,可面上却是一副听闻噩耗之后悲痛欲绝难以自持的模样。
  眉宇间的那个川字,闪烁着晶莹泪光的眼眸,微微抬起,有些颤抖的手·········
  完全就是一副在同一时间痛失孙子和儿媳,自家儿子又遭逢重创,伤心欲绝,不知所措的可怜母亲模样。
  叫人看了便不自觉的生出怜悯之心。
  谁又会想到,就这么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迟暮老妇,竟然会是此番大乱的幕后之人。
  如今虽说以秦尚书为首的六部大臣们一起来请曹太后出面主持大局,曹太后也很想即刻答应,若是别的事情直接答应了自然无妨,可现如今需要曹太后所主持之大局,乃是一国之事,就像当初先帝逝世,身为储君的赵宗全即位一样,先是百官恳请,然后推诿,然后在恳求,再推诿··········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再做出一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姿态,临危受命。
  关键是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虽说只是一套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表面功夫,可既已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那就只能照例来了。
  ··········
  经过诸位大臣们的再三恳求,曹太后最后才勉为其难的出了慈宁宫,出面主持大局,如今首要之事不是处置那些叛贼,而是收敛皇后和桓王的尸骨,处置如今已经成了人彘的永安帝,再有便是立马从永安帝的三个庶出的皇子当中选出一位继承大统,再由德高望重的曹太后垂帘听政,总领朝政大权,待新帝成年加冠之后,再将朝政大权交还至新帝手中。
  而那时的曹太后,还在不在人世且还两说呢!毕竟赵宗全的几个庶子当中,年纪最大的也才七岁,而曹太后今年已经五十有四了,再过十三年,那时候的曹太后六十六,若是曹太后没有管理朝政,而是在深宫之中颐养天年的话,就算是活到八九十岁都有可能,可若是接手了朝政那就难说了。
  这一点光是看历史上那些个皇帝们就能知道,长寿之人屈指可数,若是一个两个的还能用自身身体不好来形容,可是绝大多数都是如此,可见手握大权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儿,至少没那么长命。
  曹太后不论是宫里还是宫外,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名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德高望重。
  当然了,这和元祐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作为元祐帝的嫡妻,陪伴了元祐帝数十年的时间,也做了数十年的皇后,母仪天下,自然也就身受朝臣们,百姓们的拥护和爱戴。
  曹太后随着众臣去养心殿大哭了一阵,那叫一个泣不成声,潸然泪下,将一个忽逢巨变,痛失爱子和孙儿的母亲、祖母演绎的淋漓尽致。
  群臣并肩子上劝了许久,才把曹太后给劝住了。
  韩大相公依旧没有醒,曹太后便让人将韩大相公就近安置到了旁边的寝殿,又宣太医,又让派出贴身的宫女内侍前去照料。
  而后便开始处理永安帝的事情来。
  “桓王的皇后的尸体先行收敛,待宗人府和礼部商议妥当之后,再行葬礼,就葬入皇陵吧,至于皇帝,诸位觉得如何处置才好?”
  看着躺在龙榻之上,依旧还在昏迷之中,气若游丝的永安帝,曹太后也不好乾纲独断。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永安帝如今虽说已经不成人样了,可毕竟还活着,怎么说也是大周的皇帝,怎能随意处置。
  半晌,依旧没人说话。
  “诸位!如今不是藏着掖着的时候,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畅所欲言,咱们大家商量着来!”曹太后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留在一身黑色甲胄,腰悬长刀的卫允身上,眉梢几不可查的轻颤了一下。
  如今的养心殿已经清理完毕,尸体都已运走,地上的血迹也已经被打扫干净,群臣站在后殿龙榻前,曹太后坐在榻旁,榻上躺着的是气若游丝的永安帝。
  “如今卢老相公卧病在床,无法起身,韩大相公又气急攻心,吐血昏迷,桓王和皇后遭遇不幸,皇帝又成了这副模样,哀家不过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老妇人,能够倚仗的就只有诸位爱卿了,还望诸位能够看在先帝,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多多帮衬哀家才是!”
  见众人没有说话,曹太后便唱起了大戏,手撑着床榻,侧身望着昏迷中的永安帝,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大娘娘!”
  秦师伯率先站了出来:“依微臣看来,如今不过两个法子,一者是着人进行救治,不论花费怎样的代价,都要把陛下的性命给救回来,再寻一偏僻之地,将陛下安置了,派人妥善照料!
  二者··········”
  可说到这儿的时候,秦师伯却犹豫了。
  “二者是什么?有什么秦爱卿尽管畅所欲言,无须估计,哀家恕你无罪,咱们现在的首要便是商定该如何安置皇帝!”
  曹太后看出了秦师伯的顾虑,当即便说了恕他无罪的话。
  秦师伯躬身拱手道:“谢太后大娘娘,既然大娘娘这般说,那微臣便放肆一回!”
  “如今陛下成了这般模样,纵使是醒了,也会沉寂在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黑暗之中,与其如此,咱们不如僭越一回,给陛下一个痛快,要好过看着陛下受这样的折磨!”
  秦师伯说罢又冲着太厚拱手躬身一揖,沉声道:“微臣言语多有冒犯,请太后恕罪!”
  若是换了平时,那些个文臣们肯定一个接着一个跳出来指责秦师伯,并且还会一道进言,请曹太后治秦师伯的罪了。
  可现如今,殿中群臣纷纷噤若寒蝉,彼此的目光在半空之中交汇碰撞,却没有一人跳出来反对。
  曹太后则抬手一挥:“先前哀家便说了,让秦爱卿畅所欲言,不管说了什么,哀家都恕爱卿无罪!”
  因言获罪,这便是权力过于集中的封建王朝的弊端之一。
  “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曹太后的目光再一次扫过殿中群臣,依旧无人应答。
  “卫卿!”曹太后直接点名了,相比于那些个尚书大臣们,显然她对卫允更加熟悉:“卫卿可有其他法子?”
  卫允忙拱手道:“微臣觉得方才秦尚书说的两个办法,便是如今最好的法子了!”
  曹太后点了点头:“那不知卫卿觉得这两个法子哪一个更好!”
  卫允道:“回大娘娘,微臣也说不出哪一个法子更好,不过若是大家都说可行的,那就一定是好法子!”
  “诸位爱卿觉得哪个法子更好?”曹太后继续问,可等来的却依旧是一片沉默寂静。
  其实大家都更倾向于第二个法子,可永安帝毕竟是一代帝王,不论怎么选择,他们这些臣子都会留下话柄,让人诟病。
  曹太后的眼底闪过浮现出一丝失望,心中不由得叹息道:“先帝啊,你睁开眼睛看一看,这就是你那些赖以倚仗、忠心耿耿的臣子们啊!”
  “大娘娘!微臣倒是有个两全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