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467

  杀戮!
  鲜血!
  火焰!
  哀嚎!
  充斥在这片山谷之间,萦绕在四周。
  死神的领域笼罩在这片山川之中。
  头顶的太阳不知何时已然悄悄的躲到了黑云之后,十月的天空之上,漆黑的云层遮天蔽日,光线越来越暗,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
  夜幕降临,整个天地一片漆黑。
  厮杀声和怒吼声皆已停止,箭矢破空声,马蹄声也隐于虚无。
  唯有哀嚎声和痛呼声在山谷上空不断回响,在这片苍茫的天地之间回荡。
  封住西面谷口的熊熊烈火早已熄灭,原本蜂拥着往东面谷口逃亡的西夏大军仅存的数千残兵败将又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朝着西面逃窜。
  持续了将近一日的战斗终于在夜幕降临前的最后一刻落下了帷幕。
  宛若拉上了幕布的舞台。
  二十万大军只有将近数千残兵败将自火焰熄灭的西面谷口逃离,其余的所有人,除了几个被俘的将帅之外,悉数都成了山谷间躺着的尸体。
  密密麻麻的羽箭插满了整个山谷,谷中无数的人马尸体皆被烧焦。
  三千之众的铁鹞子悉数在此处折戟沉沙,没有逃走一骑。
  战果自然是非常喜人的,可黑甲军自身的伤亡也不小。
  光是那冲入军阵之中的铁鹞子,就给黑甲军造成了将近千人的伤亡,而后在西夏主帅的带领下做濒死反扑的五万西夏大军,也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还有源源不断从谷中撤出的西夏步骑!
  若是所有的黑甲军都似老营那般精锐的话,那就绝不会有这些伤亡,可这些后来招募的黑甲军成军不过数年,虽然也有狗于吐蕃高原之上与当地地方军队作战,可相较于经验丰富,精锐悍勇的西夏大军来说,终究没有绝对的优势。
  此役黑甲军伤亡将近两万,不过受伤者居多,直接死亡者不到四分之一。
  山谷四周燃烧着无数的火把,夜幕虽然降临,但战场还需要打扫,鏖战了大半日的黑甲军也早已经是精疲力尽,埋伏之前驻军的营地便是他们的落脚处。
  脚臭味,血腥味一直到第二日都没有完全散去。
  黑甲军开始打扫战场,二十多万的大军一起出手,不过大半日的功夫就把战场打扫完毕。
  其实所谓的打扫战场主要就是收集敌人的兵器铠甲,收集战利品,然后就是把挖了好些个大坑,那十多万具尸体一起掩埋  打扫战场只花了半日,可搬运和掩埋尸体却足足花了一整日的功夫。
  等到第三日的时候,袁文绍才带着大军姗姗来迟的回到了灵州城。
  而此时灵州城外的二十五万西夏大军早已经从灵州城外撤离,龟缩进最近的城池之中。

307章
兵临
  政和元年十月初八,锦衣卫指挥使卫允率二十四万七千黑甲军攻打西夏南境重镇灵州,一日便克,斩首三万。
  十二日,锦衣卫指挥同知袁文绍带领黑甲军于灵州城外七十里处伏击自夏州撤军而回的二十万西夏大军,鏖战一日一夜,最终斩敌十九万五千余人,符箓敌军数千,西夏将领若干。
  而黑甲军紧紧伤亡两万有余,大获全胜,西夏大军压境之危自解。
  这便是十月下旬自西北传回汴京城的军报。
  军报之中还说,黑甲军于灵州城休整三日之后,锦衣卫指挥使卫允拜年亲自率领麾下二十三万大军出城北伐,一路夺城破关,攻城拔寨,斩将无数,不日便能攻至西夏国都兴州城!
  这封军报一出,满朝皆惊。
  西夏二十万大军陈兵夏州,还有月前西夏发出的那篇檄文,大有不日便出兵进犯我朝之嫌,满朝文武正为此发愁呢!
  卫允带着太后和两位大相公的嘱托,出京坐镇陕西,调遣黑甲军配合郑老将军守卫西北,抵御西夏大军的入侵。
  未曾想这才过了一个多月,黑甲军就把那二十万大军给全灭了!
  满朝文武的第一想法自然是不敢相信。
  那可是二十万大军,不是二十万只牛羊,就算是二十万只牛羊,也不可能一日一夜便杀光了啊!
  还有灵州城,那可是西夏南境的重镇,自西夏割据五州之地给大周之后,灵州便成了西夏南境的门户,常年驻有重兵,防备周军北上攻伐西夏。
  可军报里头怎么说的,卫允亲自带兵只花了一日的功夫便把灵州城给攻破了?
  什么时候行军打仗变得如此简单了?
  曹太后虽然想相信卫允,可军报上面说的事情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了些!卫允的师伯,如今的秦相公,都对此有些不太敢相信。
  可紧接着一封来自西北边军的奏折却把他们心里的怀疑都给去掉了。
  上奏的是西北边军的统帅郑老将军,奏折里头说如今卫允带着黑甲军已然攻入西夏腹地,一路攻城拔寨,却受制于兵力有限,无法分兵驻守已然攻占的城池,便派人向驻守在边境的郑老将军求援。
  郑老将军麾下有十五万西北军,如今已然派属下将领带着十万边军出关去卫允的账下听令,只留五万大军驻守边关。
  郑老将军乃是和英国公齐名的老将军,带兵打仗数十年,深受元祐帝的倚重,行事沉稳老练,他说的话,自然不会是胡编乱造。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都轰动了!
  原本西夏便只有五十万兵力,上次的西北大战便损失了将近十万,后来虽然补充了不少,可西夏疆域就那么大一点儿,人口就那么多。
  若是国内的青壮都跑去当兵了,田地谁去伺候?家中的父母妻儿谁去照料?难不成西夏朝廷还会帮着底下的百姓赡养父母妻儿吗?
  历时数年,好不容易才补充了八九万兵源,可黑甲军却直接又阵斩二十二万西夏大军,那可是西夏国将近一半的军事力量。
  而且军报之中还提到西夏赖以横行天下的铁鹞子也被黑甲军所破,斩首三千人,卫允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带了十二幅完整的铁鹞子甲胄先行回京呈给太后和官家,只是这些甲胄沉重,运送的速度要慢上许多,估计怎么还得有十天八天才能送到汴京。
  震惊之后,满朝文武皆陷入狂喜之中!
  正所谓物极必反,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先帝前后开始,大周不知历经了多少磨难,就连叛乱都发生了两起。
  尤其是最近的这一次,就连皇帝和皇后还有众朝臣们认定的未来储君都死在了叛乱之中,这可是大周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尤其是周英宗赵宗全下场,于整个赵氏皇族而言都是丑闻。
  甚至于赵宗全连尸身都不能葬入皇陵之中,与历代先帝为伴,只能在皇陵里头给赵宗全立了个衣冠冢,在史书中记载英宗乃是死于叛乱。
  可事情的究竟如何,知道的心里自然都清楚。
  原本朝臣们都做好了先猥琐发育一段时间,不招惹是非的准备。
  可奈何天不遂人愿,北边和辽国战事已经开始,一个多月的时间,燕云十六州拿下了十四州,虽然在最后两州的收复之上遇上了阻碍,战事持续了好几个月也没有丝毫进展。
  甚至随着辽国不断的往南方增兵,已有一两个州府岌岌可危,大有重新落入辽人之手的趋势。
  随即西夏便调了二十万精兵陈于夏州,而后又发布檄文意欲连同辽国共同征伐大周。
  满朝文武,乃是曹太后都做好了双线开战的准备,甚至于都已经开始商讨遣使赴两国求和的人选了。
  可就在这时,却穿出来了这样的消息。
  攻占灵州城,西夏将近二十二万大军被歼灭,凶名赫赫,于战场之上无往而不利的西夏铁鹞子也在黑甲军的铁骑之下折戟沉沙。
  一桩桩,一件件,接二连三的振奋大周臣民们的心。
  原本民间还有些许流言四处流传,可随着这一个个的好消息传回大周境内,那些个不好的流言当即便不攻自破。
  大周将自己的强大展现在他的百姓们面前,展现在周边所有邻国的面前。
  随即朝议便直接调转车头换了个方向,变成如何大力支援双线作战的准备。
  原本哭穷的户部尚书也立马换了态度,一脸决绝的说就算是把家底儿给掏空也无所谓!
  又是一番激烈的议论和商讨,每一位大臣的情绪都有些许激愤。
  确实,朝堂之上的这些官员们平日里是有派系之分,在这纷乱的世间报团取暖本就是人之常情。
  可在面对西夏和辽国,面对这些个来自外部的敌人之时,这些平日里能因为一件小事儿就吵得不可开交,老死不相往来的朝臣们,却能紧紧地攥成一团,一起来面对这些来自外部的问题。
  这世上当真一心为公的人确实是有,可也只是极少数极少数,普遍的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官员们也是人,他们有家庭、有父母、有妻儿、有背后的家族,有联姻的姻亲同盟,有些私心自然也不足为奇。
  如今是十月份,秋收刚过,各地的府库虽然刚刚调走了一批,这随着这一批新粮的入库,定然也已经补足。
  户部、吏部以及兵部便连同转运使司还有其余各级部门自各地征调粮草,工部则继续负责军械方面的供应。
  而且兵部除了帮着调配兵马运送粮草之外,也开始从江南各路抽调府兵,准备加入北方的战场之中。
  ············
  兴州城外,十五万黑甲军陈兵于城外十里之处,那杆黑色的火焰大旗在呼啸的北风之中迎风招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