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周开始(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467

  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而今骤然重逢的老友一般,相谈甚欢,卫允还亲自带着齐国公去了卫允亲自为他挑选的按察使司衙门和一应按察使司的官员!
  晚上的时候卫允还特意设下了宴席,替前来宣旨的太监和齐国公等人接风洗尘,席间还有西夏本土和西域的胡女们献上的特色舞曲,场面异常的香艳,那叫一个宾主尽欢,酣畅淋漓。
  数日之后,深夜。
  “如何?”
  烛光下,卫允坐在书案后,案前躬身站着的是亲卫统领杜远。
  “这是自汴京而来,以信鹰传递送回的消息!”杜远的手中拿着的是一个小拇指粗细的竹筒。
  能够用信鹰传递的消息,势必都是十万火急的!
  卫允接过竹筒,打开塞子,取出里头的纸条,将上面所写的蝇头小楷看完,眼神的就变了,望着桌案上闪烁着的烛火,冷声道:“我就知道没那么简单,齐国公这个老家伙能够在盐都转运使的位置上一待就是那么多年,还没有出半点问题,又岂是无能之辈!”
  “指使的意思是?”杜远不解的问!
  卫允冷哼一声,说道:“宫里传来的消息,齐国公在赴任之前,被召入宫中,太后亲命,让这个老家伙至西北之后彻查新政和社会教的所有事宜,暗地里搜集相关证据!”
  杜远神情愕然,皱眉问道:“太后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怀疑指使吗?”语气之中满是愤慨和不满!
  卫允道:“管她是什么意思,最坏不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还能如何!”
  这话说的虽然淡然,可卫允的眼中却闪烁着森寒的光芒,如狩猎之中的猛虎雄狮,冰冷而危险!
  杜远的脸色也变得深寒,目光凛冽如刀锋,看着卫允,恨恨的道:“若是太后当真如此,那咱们索性反了便是,只要指使您振臂一呼,咱们锦衣卫数十万兄弟都愿意跟着您上刀山小火山,保管眉头都不皱一下!”
  “哈哈哈哈!”卫允忽然大笑出声,看着杜远道:“杜远啊!你这想法可危险的很嘞!”
  杜远把头一偏,一甩手带着怨气说道:“管他什么危险不危险的,反正只要有人对您不利,别说是什么皇帝太后了,就算是天王老子,属下也立马带着兄弟们提刀把他给砍了,把脑袋剁下来给您蹴鞠玩儿!”
  卫允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许多,嘴角也勾起了一丝笑意:“我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朝廷那边对于咱们的新政是什么态度还不知道呢,别动不动就急哄哄的提刀剁人脑袋,就算是朝廷真的和咱们翻了脸,那咱们也不能冲动!我瞧你平时做事儿挺谨慎小心的啊!怎么到了这儿就这么冲呢?”
  杜远讪讪一笑,揉了揉脑袋:“俺这不是替您打抱不平呢嘛!”
  “这新政变法不是先帝让您搞的吗,哦!如今换了个皇帝,这新政难道就不弄了?那指使您这么些年的心血岂不都白费了?别说是我了,就咱们黑甲军的六十万兄弟都不答应!”
  如今黑甲军再一次扩招,总人数已然达到了六十万之中,不过这构成的人员就不在单单只限于大周人了,西夏、吐蕃、回鹘、党项、反正只要是愿意成为军户的,都能够加入黑甲军。
  在卫允眼中这些少数民族都是华夏之属,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大家不过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鲜活生命而已,只是有些习俗上面有些不一样罢了。
  当然了,这里头自然包括了收降的那二十万西夏大军,如今西夏境内的土地超过大半都归属于朝廷所有,这些土地自然都是从原本西夏的那些贵族大户们手里头来的,只不过获取的手段粗暴了一些而已。
  正如同卫允记忆之中的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如今卫允的新政除了收拢土地,统一制定赋税,鼓励经商,鼓励发明创造这些之外,还主张促进西北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结合。
  相较于用武力使天下恢复一统,在文化思想上面,卫允也从来没有落下脚步,卫允心里很清楚,唯有真正的让这些少数名族和中原汉族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没有所谓的种族高低贵贱之分,天下才能真正的实现和平统一!

312章
王师凯旋
  政和二年,西北的冬天来得比往年都要早一些,十月底的时候气温就突然降了下去,虽然还没有下雪,可冰冷的北风却已经刮得像刀子一样了。
  卫允只能赶紧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妥当,把文泰和黑甲军新组成的大军留了十万在兴州城,震慑宵小,保证新政的推行。
  又调了三十万大军往与吐蕃交界的边境驻守,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则被卫允带回了陕西。
  十一月上旬的时候,花了将近十日的时间卫允等人才抵达长安。
  刚进家门,可等待卫允的不是殷切的关怀,只是一杯热茶和张氏幽怨的目光!
  “夫君离家之前不是说自己只坐镇军中,负责一应后勤军需的调度吗?怎么现如今成了三军统帅?还亲自领兵作战呢?”
  面对张氏幽怨的目光,接连的质问!卫允只能讪讪的陪着笑脸道:“夫人也说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当时事急从权,为夫这也是被赶鸭子上架,才不得已而为之!夫人宰相肚里能撑船,定不会和为夫一般见识的!”
  “呵呵呵!”
  张氏当场就给卫允翻了个白眼,“反正夫君说什么都是有理的,妾身一介后宅妇人,也就只能抱着昭哥儿在家里担忧夫君的安危,整日整夜的吃不下也睡不着!”
  听着张氏抱怨的话,卫允心中是又暖又尴尬,腆着笑脸信步上前,绕到背后搂住张氏,俯首贴在张氏的耳畔柔声说道:“好了!都是为夫的错,为夫这厢给夫人赔不是了!为夫保证,日后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夫人就原谅为夫这一次可好!”
  虽是老夫老妻了,可被卫允光天化日之下在下人们面前就这么抱着,张氏还是没有忍住俏脸一红!“大家都看着呢,夫君莫要如此!”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氏的脸皮不仅没有增加半点,反而愈发薄了,卫允这还没做什么,只是从背后抱住了她,白嫩俏丽的脸颊就已经羞红一片,滚烫无比了。
  “对了,怎么不见昭哥儿?”
  卫允倒是有些好奇,昭哥儿如今也有六岁了,聚少离多也让卫允自己这个亲生儿子之间有些生疏!
  “昭哥儿如今在旭哥儿的书房跟着旭哥儿念书呢!”张氏从卫允的怀中挣脱,转身看着卫允说道。
  “念书?”卫允道:“咱们昭哥儿这就开始进学了?”
  说起在昭哥儿的照料和管教之上卫允确实是有些疏漏,不过好在卫允有一个贤内助!
  一手抓着张氏的手,一手抚过张氏的脸颊,望着张氏的眼睛,卫允颇为唏嘘的感慨道:“这些年我一直在外头东奔西跑的,陪着夫人和昭哥儿的时间屈指可数,也没什么机会亲自教导昭哥儿,什么事情都得夫人来做,实在是辛苦夫人了!”
  张氏温柔一笑,抬起另外一只手轻轻的握住卫允抚着自己脸颊的手,柔声道:“夫君这说的什么话,相夫教子,打理家事本就是妾身该做的事情,夫君在外头奔波劳碌,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可比妾身辛苦得多了!”
  卫允也笑了,笑的灿烂,笑的眼眶之中泛起了点点晶莹的泪花,信步上前一拉一带,将张氏揽入怀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卫允并不伤心,一点儿也不伤心,相反,卫允这是有感而发,心田之中好似被一股暖流滋润着,眼中不自觉便泛出了泪光。
  不论是攻破了西夏,俘虏了西夏国君和一众文武大臣,诸多贵族,还是后来的东出河套,击退了辽人,收复了燕云之地的无数故土,卫允的眼中都没有流过半滴泪水。
  甚至于在战场之上,看着尸山血海,血肉横飞的情形,卫允也没有丝毫动容!
  在黑甲军数十万将士的眼中,在锦衣卫百多万兄弟们的眼里,卫允就像是铁打的一样,永远都不会动容,就像是天神一般,对所有的人和事都一视同仁,不会有半点偏颇。
  可现在的卫允,抱着自己的妻子,心中念着自己的儿子,那双在无数人眼中好像是雪山坚冰熔铸而成的眼眸之中泛起了晶莹的泪光!
  可惜的是他们看不到那双宛若夜空之中闪烁着光芒的星辰的眸子。
  近在咫尺的张氏感受到了卫允情绪的变化,这一次的她没有继续矜持,而是很贴心的把脑袋枕在了卫允的胸膛之上,双手环住了卫允的腰。
  其实张氏根本用不着尴尬,周围除了她贴身的几个女使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别的下人伺候,这几个女使平日里在张氏房里伺候的时候,夜里什么动静没听见过,就连两夫妻开玩笑卫允说的那些个荤话这些个女使们平日都听惯了的,小小的搂抱又算得了什么。
  一切不过是张氏的小女儿心态作祟罢了,可现如今,面对着明显心绪变化颇大的自家夫君,张氏果断的抛却了心中的娇羞。
  在长安停留了三日,卫允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不带上家人,只带着小白杨便和袁文绍等人一同赶往汴京。随行的还有刚刚补充满兵员的黑甲军老营。
  政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一路慢慢悠悠的卫允这才领着老营和众人抵达汴京城,和早已经等在城外驿馆的张家兄弟两会了合。
  朝廷方面则是给卫允等人来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太皇太后、太后和小官家以及三品以上的大员悉数都汇聚到了金明池旁,摆开了仪仗,做足了场面,只为欢迎此番凯旋而归的王师!
  不仅仅如此,那些个勋贵家的子弟,年轻的女子,还有无数的百姓都蜂拥而至,立在两旁,夹道相迎凯旋而归的卫允等人。
  这一日,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沉寂在欢呼声之中。
  眼热大街上小贩叫卖着糖葫芦的小屁孩,抹着眼泪擦着鼻涕,撒泼打滚问自家母亲要钱想买糖葫芦,原本素来板着脸,硬气非常的母亲今日却格外的开心,大手一挥直接给了小屁孩儿十个铜板儿,让他可劲儿吃个够!
  小屁孩傻眼了,哭声听了,眼泪止住了,鼻涕还挂在袖子上,不敢置信的接过母亲手中的铜钱,数了又数,脸上乐开了花儿,屁颠屁颠儿跑去买糖葫芦了!
  城里头诸如樊楼,千春楼这等数得上号的酒楼直接贴出了告示,东家大喜,为了庆祝王师凯旋,接连三日之内,酒菜价格一律减半!凡是此番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卒们去他们那儿用饭,半个月之内全都免费,不收取半分银钱,山珍海味随便这些壮士们挑选!
  就连广云台里头的那些清倌人,花魁娘子们也纷纷做到了窗台上,遥遥望着大街,纷纷放言只要卫允袁文绍等人去她们哪里小坐,她们不禁自荐枕席,而且还不收取任何费用。
  一时之间,卫允等人在汴京城成了香饽饽一样的存在!
  上至太皇太后、官家、满朝文武,下至良民百姓、贩夫走卒,甚至青楼里头的花魁娘子们,纷纷对他们趋之若鹜。
  尤其是卫允,本就是元祐帝钦点的探花郎,文官出身,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又能带兵打仗,文武双全,如今更是立下了这等不世之功,更加吸人眼球。
  这时候卫允昔日做的那两首诗也被人翻了出来,当初那首《少年侠气》可是在汴京城里头风靡了好一阵子,那些个纨绔子弟们出门没有不佩刀带剑,交朋结友的。
  不过后来的那首《满江红》知道的人却没几个,可这回不知怎么的就给传了出去,卫允的才名便不胫而走。
  而且词中所言,与此时卫允所立之功勋相较,更能够打动人心!
  不知有多少与张氏同龄的女子黯然神伤,遗憾错失了这段姻缘,让张氏给摘了桃子,又不知有多少闺阁女子躲在闺房之中暗自垂泪,发出相逢恨晚的唏嘘感慨!
  在这儿就不得不提一嘴顾廷烨了,在卫允的可以安排之下,顾廷烨到了张千均的账下听用,作战勇猛不说,还奇谋百出,一路屡立战功,被接连擢升,如今已经在张千均的军中做到了副将的位置!
  自从小秦氏和宁远侯府被夺了爵位,流放岭南之后,顾廷烨的事情就有了转圜了余地,虽说小秦氏和顾老四状告顾廷烨的事情多半属实,而且都有证据。
  可关键是状告顾廷烨的人是叛逆啊,是与害死了先帝的逆党勾结的叛逆,这罪名可是可大可小的,最后还是太后网开一面,只收回了宁远侯府的丹书铁券,夺了宁远侯的爵位,抄了他们的家产,把他们充军发配岭南,而没有杀人灭族已然是法外开恩了!
  而且对顾廷烨如此处置的决定是永安帝做的,皇帝怎么会犯错,所以就算是明知道顾廷烨是冤枉的,可只要太后和现如今的小官家不提,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对于顾廷烨重新参军打仗,并且一路擢升,他们也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朝中还有不少昔日与顾廷烨交好之人,他们可没少在里头出力,如今这一次大战之中,顾廷烨能够一路做到张千均的副将,立下的战功可一点儿都不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4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