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1130

  我觉得他们对埃及动手的嫌疑更大。进攻奥斯曼帝国随时都可以,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机会可能就这一次。
  法兰西对外很强硬,在殖民地争夺中得罪了不少人。内战爆发后,很多国家都搞起了小动作,包括我们也想要分一杯羹。
  没有爆发战争,那是缺少一个领头的。如果奥地利牵头,瓜分法兰西殖民地的盛宴就要爆发了。
  丧失了海外殖民地的法兰西,就算是结束了内战,一增一减之下,也很难再有威胁奥地利的实力。”
  法奥共管苏伊士运河,那是没有办法,并不等于大家就不想独占了。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已经拥有独霸苏伊士运河的实力。只要拿下埃及地区,奥属亚非殖民地就连了一片,根本就不怕窥视。
  外交大臣乔治反驳道:“我的意见恰恰相反,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奥地利对埃及地区下手的几率微乎其微。”
  随即拿起一根指挥棒,走到悬挂的世界地图跟前一指道:“这里是奥地利,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战略位置有多么糟糕,可谓是强敌环饲。
  最近这些年,维也纳政府通过外交纵横+军事打击,成功的将奥斯曼帝国废了,又利用普俄战争让普鲁士完蛋、俄国人元气大伤,局势才渐渐好转。
  短期来看夺取埃及,打击法兰西帝国,或许收益更大;但这会恶化法奥关系,内战结束后法兰西就是奥地利最大的敌人。
  历史又会重演法兰西和奥斯曼联合组建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旧事。在利益的趋势下,俄国人多半也会加入进去。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很难找到盟友,就算是亲奥的德意志邦国,多半也会导向反哈布斯堡同盟。”
  乔治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用力一点:“四面皆敌,一旦爆发战争奥地利就要疲于奔命,再强大的国力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从长远发展来看,继续维护维护同法国人的友好关系,趁机灭掉奥斯曼帝国,获得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才是奥地利最需要的。”
  地理位置决定的“战略”骗不了人,地图在那里摆着,一看就知道。
  地处欧洲腹心的奥地利,能够复兴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一系列的外交纵横,同时和多个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为复兴创造了条件。
  没得说,发现了奥地利的计划,当然是要搞破坏了,要不然就辜负了“搅屎棍”的美名。
  ……
  英国人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巴黎革命的成功给奥地利提供了胆气,维也纳政府已经决定快刀斩乱麻,不等外交上出成果了。
  弗朗茨:“战争借口找到了么?”
  制约奥地利发动战争的关键,已经不是国际局势。
  巴黎一声枪响,把欧洲革命再次推向高潮,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为,为了保卫奥斯曼帝国去发动战争。
  更不是实力,经过了两次近东战争的打击,奥斯曼帝国早就元气大伤了。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一个战争“借口”了。为了这个合理的借口,弗朗茨的头发都快要掉光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我们已经掌控了奥斯曼政府屠杀亚美利亚人的证据,遇难者中还包括1867名帝国公民。”
  说完,韦森贝格从信封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照片,上面正是奥斯曼士兵进行屠杀的画面。
  如果不是翻看了几张过后,觉得有些熟悉,弗朗茨都差点儿信了。
  照片肯定是真的,以这年头的摄影技术,想要进行造假也不现实。
  只不过发生的时间,可能存在一点儿误差,也就提前了那么几年。
  时间点不是关键,只要照片的内容是真实的就足够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还是把印象最深的那张“加特林扫射难民”拿了出来:“报纸上已经刊登过的,就不要对外公布了。”
  韦森贝格面不改色的回答道:“陛下请放心,这些照片都是没有刊登过的。
  你觉得熟悉,可能是拍摄的内容有些接近,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还是相信专业人士的眼光。把制造战争借口的任务交给外交部,而不是让军方,主要是因为“专业”。
  要不然什么士兵失踪、沉船,这种憋足的借口拿出来,根本就说不过去。
  不要说国际上人家会不会信,就连国内都不会有人信。
  相比之下,外交部的上千帝国公民遇难,就震撼人心的多了。
  反正人都死了,维也纳政府说他们是奥地利公民,那就奥地利公民,无非是补办一个国籍的问题。
  数字太大,没有关系。本身搞这个大数字,就是为了转移大家的视线。
  把大家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了数量上,内心深处就不由自主的接受了奥地利公民在奥斯曼帝国遇害说法。
  数量问题,大不了战后给他们平反。把公民换成“申请待审批的移民”,下调遇害公民人数,甩锅给无良媒体不严谨就行了。
  反正在尘埃落定前,维也纳政府不会在官方文件上说明遇害人数。外界怎么解读,随意就好。
  ……
  1882年4月20日,在欧洲世界还沉浸在巴黎革命中的时候,一则由巴尔干日报刊登的“奥斯曼帝国屠杀奥地利公民”新闻,横空出世打破了局势。
  “1867”那个宣红的数字,吸引了一地的吃瓜群众。随后又有多家报纸跟进报道,只不过这个数字多样化了。
  最多的已经人数过万,最少只死了2人,还是在奥斯曼帝国屠杀国内少数民族的时候受了误中副车。
  数量多少不重要,总之奥地利人怒了。那一张张充满血腥的照片,已经触及到了大家的内心底线,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政府惩戒奥斯曼帝国。
  受此影响,1882年4月22日,维也纳政府正式照会奥斯曼帝国,就屠杀事件进行谈判。
  什么都不知道的奥斯曼政府,在一脸懵逼中收到了奥地利外交照会,迷茫了一阵子才反应过来——不好,危险了。
  本来就是为了找茬,谈判自然不可能顺利。1882年4月24日,维也纳政府单方面宣布谈判破裂。
  理由是:奥地利要求派出调查组,深入奥斯曼帝国境内进行实地调查,遭到奥斯曼政府拒绝。
  屠杀少数民族是存在的,就在不久前还有几个亚美尼亚人村子,在国内民族冲突中被捣毁,不过这不是奥斯曼政府拒绝的主要原因。
  只要能够证明没有屠杀奥地利公民,这些事情都是小问题,大不了被舆论骂一阵子,反正他们一直都被欧洲舆论抨击。
  问题是派出调查组的同时,奥地利还要求派兵保护,并且这个人数还高达一个师,这就没办法忍了。
  普俄战争已经证明了飞艇的运输能力,把一个奥地利步兵师放进内陆,那简直是在自杀。
  拒绝的原因自然被奥地利媒体选择性的忽略了。奥斯曼帝国那都是野蛮人,为了调查组的安全,肯定要派兵保护啊!
  人多?
  才一个步兵师而已,只要奥斯曼政府心里没有鬼,就不应该忌惮。
  双方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谈判破裂后,奥地利国内叫嚣着报复的声音,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主战派的声音渐渐压倒了反战派,战争的氛围越发浓郁了起来。
  ……
第十章、意外事件
  事件发酵的太快,欧洲各国政要都被打懵了。谈判这么快就破裂了,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正常情况下,不都是先吵上几个月,等做好了战争准备,把民间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才正式翻脸么?
  调停必须要调停,哪怕是为了刷存在感,也必须要表个态。
  四月份还没有结束,维也纳政府就收到了十几个国家的外交照会,都是呼吁冷静、和平的。
  或许是被大家的诚意所打动,维也纳政府做出了让步,决定在1882年4月29日重启第二轮谈判,不过各国提出的国际调停被婉拒了。
  ……
  受近东局势紧张的影响,有不列颠最伟大首相之称的格莱斯顿爵士,现在也沉不住气了。
  格莱斯顿:“诸位,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奥地利政府下定决心要发动战争,屠杀事件只是他们的一个借口。
  站在不列颠的立场上,我不希望看到任何打破近东稳定事情发生。可惜法国正在进行内战,我们想要干涉也做不到。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近东局势发生大变后,如何保证不列颠的利益不受冲击。”
  外交大臣乔治:“受到冲击是必然的,至少我们在奥斯曼帝国利益是注定无法保障了。
  如果单纯的想要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我们还可以和奥地利进行利益交换。
  不过,我不建议这么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斯曼战败是早晚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