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1130

  危机四伏,主要局限在了下层社会。资本控制了媒体,劳资危机被淡化、或者是偷换概念,危机被隐藏在了统治者看不到的死角。
  在革命爆发前,法国的经济看起来还是非常的繁荣,伦敦政府自然不知道这个帝国已经外强中干。
  外表的强悍+固有的观念+地缘政治+法国政府的霸气,最后伦敦政府得出结论这是:最大威胁的结论。
  没得说,最大的威胁当然要给予最高规格的打压了。
  同样视法国为最大威胁的还有奥地利,夹在中间位置的法兰西,不幸遭到了全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联手打压。
  一套组合拳下来,虎威被戳破了。内部矛盾激化,让法兰西局势完全失控。
  这是历届政府共同的责任,格莱斯顿果断的转移了这个敏感话题:“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现在关键是想办法,帮拿破仑四世稳定局势、恢复实力,缓解我们要面临的压力。”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分析道:“要稳定法国局势,必须先稳定法国经济。
  这非常的困难,我们国内的经济情况也很糟糕,政府不能拦着资本家不让倾销。
  巴黎革命吓坏了法国资产阶级,拿破仑四世已经获得了国内财团的支持,现在他并不缺钱。”
  法国经济危机肆掠,很大程度上是英奥转移产能过剩导致的,想要恢复经济短期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护市场。
  偏偏这又违背了自由贸易协定,属于英奥两国的核心利益,伦敦政府没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不可能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如果法国单方面违约,不受到惩罚,别的国家遇到问题也学样,英国政府经过数十万年努力才建立的自由贸易体系就土崩瓦解了。
  拿破仑四世一直没有宣布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就是怕刺激到了英奥两国,丧失了国际支持。
  格莱斯顿陷入了沉思中,这是两难的抉择。如果伦敦政府肯松口,法国人肯定要采取贸易壁垒。
  后果是国内的经济危机加剧,局势变得更加动荡,利益受损的资产阶级会把他们掀下台。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格莱斯顿选择了从心,他是英国首相需要为英国民众负责。
  “加大外交支持力度,发动我们的影响力,游说更多的人支持拿破仑四世。
  如果可能的话,先稳住奥尔良王朝和波旁王朝。只要他们不出手,法国军队就不会乱,这场叛乱很快就可以平息。”
  没有办法,尽管拿破仑三世上位后找机会清洗忠于前王朝的军中势力,但影响力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办法根除。
  巴黎革命迟迟未被镇压下去,就是法国军队中有人扯后腿,很多部队到了战场上都出工不出力。
  乔治点了点头:“外交部已经和奥尔良王朝、波旁王朝都接触过了,现在的局面也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我们准备在近期安排三家王室代表会面,尽可能的调和各方矛盾。”
  现在法国的情况非常糟糕,无论是奥尔良王朝、还是波旁王朝都在这一轮洗牌中处于劣势,就算是波拿巴王朝完蛋了,也轮不到他们复辟。
  在东方国家要是有几家王室早就杀得头破血流,绝对没有半点儿妥协的可行性。
  不过欧洲的情况特殊,法国情况更特殊,三大王室分别代表着三波贵族的利益,本质上就是利益集团推出来的。
  奥尔良王朝没有将忠于波拿巴王朝的贵族杀光,拿破仑三世上台同样没有大肆屠杀忠于奥尔良的贵族。
  在轻易不杀贵族的传统之下,所谓的清洗,无非是让这些政治斗争失败的家伙回家。
  回家后,这些失败者中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富甲一方,在地方上同样拥有不小的实力。
  没有人甘心被边缘化,这些失意者都是复辟的活动的赞助者,负责实施复辟行动的,则是权力斗争中失败,导致家道中落的贵族。
  他们想要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心,复兴家族荣耀,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复辟。
  金主有了,愿意拼搏的人也有了,这就是法兰西王室复辟势力长盛不衰的缘故。
  到了台下的王室,他们拥有的只是影响力,本身并没有号令群雄的实力。
  除了波拿巴王朝出了拿破仑三世这个另类外,另外两家王室在复辟中的表现并不积极。
  调和各方矛盾,实际上就是一次利益分配。只要背后的利益集团达成了妥协,复辟活动也可以押后。
  ……
  英国人的行动,没有影响到反土同盟的行动。在维也纳政府的牵头下,奥地利、俄罗斯、黑山、希腊四国在维也纳举行了反土会议。
  经过短暂的接触后,四国代表一致认为:只有推翻了野蛮、残暴的奥斯曼政府,才能帮助奥斯曼人进入文明社会。
  1882年5月16日,四国代表在维也纳正式缔结以推翻奥斯曼政府为核心、以灭亡奥斯曼帝国为己任的反土盟约。
  在盟约签订后次日,维也纳政府以奥斯曼拒绝交出凶手为由,向奥斯曼帝国正式宣战。
  在随后的一周内,希腊、黑山、俄罗斯帝国帝国,分别以各自的理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三次近东战争全面爆发。
  多了几个盟友,也是有利有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奥地利的作战计划变更了。
  这场战争来的太突然,俄罗斯、黑山、希腊三国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物资可以由奥地利提供,但是军队集结时间必须要有。
  为了不出现奥地利军队在前线苦战,盟友在后方加油打气的尴尬局面,弗朗茨果断下令军方暂缓进攻。
  诡异的一幕出现了,近东战争爆发了,却只有奥地利海军在行动。
第十三章、将星云集
  根据盟约规定奥、俄、希、黑四国分别出兵:35万、33.6万、2.6万、0.3万,由奥地利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担任联军总司令官。
  看着这个数量就知道,这是奔着灭国去的。要知道上上一次近东战争中,俄奥两国出兵都不到三十万,就揍的奥斯曼帝国怀疑人生。
  联合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协调,最大的难题还是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增加了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配合难度。
  5月份的后半月四国就围绕这个难题展开工作,阿尔布雷希特这个联军总司令官多次召开联合会议,协调组织关系。
  联军的行动迟缓,让奥斯曼政府看到了希望,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举国动员。
  奥斯曼政府丧心病狂的将动员年龄放宽到了12岁,往上扛得起枪的都算,没有所谓的上限。
  在过去的岁月里,奥斯曼拉了太多的仇恨,反土同盟四国都是他们世仇,没有任何缓和的可能。
  生死存亡面前是最容易激发一个国家的潜力。在亡国灭种的压力下,奥斯曼帝国的改革派、保守派、宗教势力,默契的停止了内斗。
  ……
  唐宁街,首相官邸内不列颠外交大臣乔治:“奥斯曼政府的表现不错,他们已经做好拼命的准备了。
  奥斯曼政府宰相米德哈特帕夏发布了极限动员令,动员200万军队出来和反土同盟决一死战。”
  格莱斯顿首相大惊失色道:“奥斯曼要200万军队,这怎么可能?他们才多少人口,靠什么维持这支大军?”
  不要看普俄战争中,两国都动员几百万军队,就认为动员简单了。
  全欧洲能够动员200万军队的国家,只要英法俄奥四国,再也找不到第五个了。
  西班牙或许能够动员出这么多青壮,但是西班牙的国力根本就支撑不起。后面的德意志联邦、北欧联邦,更是连人数都凑不齐。
  除了硬件上的要求外,这种级别的动员,对政府组织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动员的出来,不等于可以马上动员出来。以不列颠为例,爆肝的时候不要说动员两百万,就算是五百万也能够爆出来。
  问题是这需要时间,战场上最缺的就是时间。现在已经是热武器年代了,不是把青壮招入军中,就算完成了动员。
  或许普通士兵训练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送上战场当炮灰了;可是炮兵、飞艇兵,这些技术性兵种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出来的了。
  奥斯曼帝国巅峰时期,都没有能力200万军队,现在就半条命的奥斯曼,要动员200军队怎么看都不靠谱。
  外交大臣乔治面不改色道:“数字是夸张了一点儿,不过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奥斯曼政府的决心。
  要知道奥斯曼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全民皆兵是完全有可能的。以他们七八百万的人口,还是有希望凑出两百万军队的。
  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帮助。一旦进入全民皆兵状态,奥斯曼国内的生产基本上就废了,以他们的国力支撑不了多久……”
  财政大臣晓治·柴尔德斯打断道:“爵士,这次近东战争非比寻常,维也纳政府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灭掉奥斯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斯曼帝国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
  现在我们在他们身上进行投入,根本就不可能收回来,政府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
  战争是吞金兽,即便是大英帝国财大气粗,也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不!”
  “这怎么能是浪费呢?”
  乔治解释道:“没有了奥斯曼做缓冲,我们就要直面北极熊和双头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