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0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5/1492

  “此事非常敏感,可不能妄自揣测。”申时行说着又是摇头一叹,道:“不过从目前看来,此事真是越看越不简单啊!”
  王锡爵点点头道:“这里面的确有许多诡异之处,我昨日去兵部走了走,与方尚书聊了一会儿,原来此次军备订单,陛下并没有让兵部负责,而是直接由陛下亲自负责,故此兵部至今都不知道到底这二十万两会怎么用。”
  ……
  ……
  沈府。
  “不知郭顾问今日造访,是有何事赐教啊!”
  沈一贯向郭淡笑问道。
  “不敢,不敢,大人这般说,可真是折煞郭淡啊!”
  郭淡赶忙拱手一礼,又道:“前些天全亏大人得鼎力支持,卫辉府才能够获得这一笔军备订单,今日晚辈是特地上门道谢。”
  “不不不!”
  沈一贯连连摆手,道:“我之所以支持陛下,那是因为我觉得那么做,有益于稳定西南局势,就算不放在卫辉府生产,我也会支持的。”
  “是是是,是晚辈说错话了,但不管怎么样,晚辈能够出任大明财政顾问,可都是仰仗大人您,晚辈今日特地为大人备上一份厚礼。”
  “我说过此乃我分内之事,你无须道谢。”
  话虽如此,沈一贯眼里却透着困惑,你没有带什么礼物来啊!
  郭淡笑道:“这一份答谢之礼,可也是属于大人你分内之事。”
  “此话怎讲?”
  沈一贯好奇道。
  郭淡道:“在神机营一事上,我知道许多大臣都表示财政困难,要缩减开支,并且得到广泛的响应,但是他们并未说到点上,如果大人能够真正的为财国库减开支,那么他们的言论便不攻自破。”
  沈一贯听得面色一喜,道:“你有办法为国库缩减开支?”
  因为当时大部分大臣都不建议扩充军备,主要原因就是国库吃紧,要休养生息,朝中几乎有七成得大臣是支持的,他们当时是被压制的,实在是万历利用杨应龙的所作所为逼着他们妥协的。
  所以郭淡要能够帮他想一个办法,减轻了国库负担,那么他们就能够用事实打对方脸,你们就会喊口号,干啥啥不行,你看看我,我们虽然支持陛下扩充军备,但同时我们也能够想到办法减轻国库负担。
  郭淡道:“就是藩王。”
  “藩……藩王?”
  沈一贯一愣。
  郭淡道:“谁人都知道,国家每年对藩王得支出,可绝不止二十万两。”
  沈一贯讪讪不语。
  这还用你说,问题是藩王宗室中,多半都是皇家成员,这谁敢动。
  郭淡自顾言道:“而自《宗藩条例》以来,给予了那些宗藩后代,自谋生路的机会,但是根据我了解,这令整个宗藩变得两极分化,有些宗藩富得流油,而有些则是活活饿死。
  故此《宗藩条例》并未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滋生出更多的问题来,其原因就在于,国家没有考虑到那些人有没有谋生的手段,故此大人可以上奏陛下,成立一个专门培训基地,培养他们寻求生计的手段。
  如果这能够成功的话,那么朝廷就有理由尽量限制宗禄,这将会为国库减轻许多负担。”
  沈一贯只是随便听了听,因为这办法谁都有,可问题是这会惹到陛下和皇亲国戚,道:“此法虽还不错,但我看来还是行不通得呀。”
  郭淡笑道:“大人没有试过又怎知道?”
  沈一贯神色一变,打量着郭淡,“难道说……!”
  郭淡点了点头。
  他的海外计划那不仅仅是当海盗那么简单,其中就涉及到藩王问题,郭淡认为必须要解决藩王问题,否则的话,藩王控制着大量的资源,会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随着海外计划得展开,郭淡要一步步的将藩王都赶去海外的岛屿上,为国内释放出大量的资源。
  之前一直未动,就是在等潞王府。
  一旦潞王府那边开始进行贸易,那么郭淡的整个计划都将全面展开。
第0754章
宗藩改革
  沈一贯虽然之前并不在郭淡的计划中,但是沈一贯得出现,确实能够帮助郭淡省下许多麻烦。
  毕竟郭淡是一个外人,混在朝堂中显得不伦不类。
  任何事通过沈一贯来处理,那么大家就都可以按照章程办事。
  当然,沈一贯也从不认为自己是郭淡在朝中得代言人,他只是认为郭淡对他有帮助。
  关系非常简单,就是相互利用。
  而关于宗藩一事,沈一贯当然是欣然接受,宗藩最大的阻碍其实就是万历,那么只要万历点头,一切就都非常好办。
  沈一贯也迫切得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政策,以此来巩固的自己的地位,光凭打嘴炮是得不到认可的。
  如果能够将“宗藩”问题给解决,那他在朝中的地位肯定是有质的提升。
  而郭淡也是送佛送到西,给沈一贯提供了一份非常详细得数据,可以说是直接告诉他如何上这一道奏章。
  沈一贯是立刻上奏朝廷,都不带犹豫的。
  开头就是先讽刺李三才他们一番,说他们就知道嚷嚷着缩减开支,可到底怎么缩,你们又不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军饷是能缩的吗?
  士兵在前线为国牺牲,你们有点良心好吗?
  以此来引入在嘉靖时期立下得《宗藩条例》,并且拿出大量的证据,来证明《宗藩条例》已经为完全失效,如今宗藩岁禄已经达到一千万石,超过嘉靖时期最高得八百五十万石,并且还滋生出更多的问题。
  比如说,朝廷一方面允许那些无法世袭的宗藩之后自谋生路,但同时他们又难以报考科举,比普通人更难。
  还有不少人小时候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好吃懒做,长大之后,离开父母,但又得不到爵位,连生存手段都没有,在家活活饿死。
  并且沈一贯将那些活活饿死的人,名字都写上了。
  由此提出宗藩改革。
  而他改革的章程是非常非常简单,就是由皇帝设立一所学院,专门教这些人读书,除亲王的嫡长子外,其余宗藩的后代若想再得到朝廷的宗禄,那就必须要来这学院读书。
  而其中嫡长子只需要毕业就能够继承爵位,非嫡长子,必须成绩优异者才可以获得岁禄。
  可以说专门为宗藩设立一个科举。
  就这么一条,但这里面却大有玄机啊!
  这学院是皇帝设立得,那么就是直接由皇帝来决定,谁的成绩优异,如果都不优异的话,或者说都无法拿到爵位,那就都不用给了,以前给得还能够收回来。
  这等于是加强皇帝对宗藩得控制。
  而且还能说成是保护那些宗藩。
  在此之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宗藩之后活活饿死,就是批不批他们的爵位,在于礼部,毕竟那么多人,皇帝哪顾得过来,礼部当然是尽量不批,就是你们这些混蛋,搞得我的俸禄这么低。
  老子就是贪污受贿,都没有你们的钱多,这还玩个球啊!
  如果改革成功,那就全都是皇帝决定。
  同时又保证他们朱家得延续性,亲王还是例外,但是,亲王也只保证嫡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其余的孩子还是得来读书。
  另外,也没有说封哪里得土地。
  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么像伦敦,巴黎那些村庄也应该算是……对吧!
  咱们得讲道理啊!
  那《宗藩条例》只是小修小改,作用不大,如今都已经超过当时鼎盛时期,可见就是废纸一张。
  而沈一贯提出来的改革,那就是一刀切。
  皇帝要说你下面没了,那就没了。
  这真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啊!
  谁人不知宗藩存在着许多问题,但这个首先与祖制有关,违反祖制,这有违他们所推崇得儒家思想,而且非常容易得罪皇室,要知道那嘉靖可就是从藩王混上来的,这也有可能得罪未来得皇帝。
  故此没有谁愿意去捅这篓子。
  这沈一贯是疯了么?
  不像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5/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