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3/1492

  这……!
  万历见到他们无所适从,心里那叫一个爽,这是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投桃报李,让沈一贯负责免火耗税币的事。
  李三才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跟皇帝作对,不然的话,户部将会彻底沦为养闲人的官署,步工部的后尘,那工部已经彻底沦为二流部门,河道、军备都渐渐脱离工部,无油水可捞,自然也就没啥权力。
  货币这种事怎么都应该由户部来管。
  结果就因他反对,沈一贯支持,万历就直接交给沈一贯。
第0889章
毛遂自荐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因为根据儒家思想来说,这万历干得每一件事,都能够配得上昏君得标准,无视道德,无视朝纲,上朝如儿戏,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性格又怪癖,极度贪财,可与那汉灵帝媲美。
  但是……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还利国利民。
  天天打他们的脸,个个被打得是晕头转向。
  而这就是大臣们无所适从的原因。
  没法理解。
  如今已经渐渐变成他们为了反对而反对,不讲道理的变成是他们。
  其实他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也感觉到这国家好像已经扭转颓势,开始处于上升的阶段,关键京城政治也渐渐变得清明,尤其是在张鲸离开之后,东厂、锦衣卫也变得非常守规矩。
  从去年到今年,辞职、被贬的虽然不少,但是破纪录的没有杀一个大臣,就连打屁股的都少。
  可他们也不想想,人家肥宅如今一秒钟几十万上下,哪有功夫去打他们的屁股。
  然而,这一切似乎跟他们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未有出现过,封建社会,国家出现这么重大得变化,竟然没有跟大臣没有关系。
  这简直不可思议啊!
  相比起他们而言,万历却是越发的得心应手,因为这是他早就计划好的。
  他当初要跟财政脱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挣脱大臣们的束缚,如今正在一步步实现,如铸币这种国家大事,也就是一场朝会的事。
  反对与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你们又去跪啊!
  还没有等到你们膝盖跪疼,一诺币只怕就已经普及全国,然后百姓用得是非常开心,你们又要无所适从了。
  事实还真有可能。
  因为卫辉府的铸币工作已经在开始了,可郭淡公布这消息才几天,快得确实有些不太像话,幸亏这不是在床上。
  其实万历表述的并不准确,一诺铸币坊是一家代工作坊,不是自己铸币,一套铸币工具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技术、作坊全都是现成的,工匠也全都是从京城调来的。
  这流程就是大富商在一诺钱庄签订一份购买一诺币的契约,然后那边就开始铸币。
  因为这些大富商的银子本来就存在一诺钱庄,卫辉府的商人已经很少将银子从钱庄取出来,直接从钱庄调动非常方便,取出来麻烦不说,还不太安全。
  到时他们取钱的时候,就不再是银锭,而是一诺币。
  对于一诺钱庄而言,就是有多少单,就铸多少币。
  之前还有人担心,会不会有人借机炒高铜价和银价,可是但凡脑子没坏的人,都应该可以理清这个关系,郭淡是要赚他们的代工钱,不是要收购他们的铜和银,然后自己拿去铸币。
  你们要囤就囤,管我屁事。
  爱铸不铸!
  等免税币出来,银、铜得价值必然会下降。
  因为不能免除火耗税。
  一诺币的价值必然会上涨。
  对于大家而言,铸币是赚钱的。
  当然,为了刺激大家赶紧铸币,郭淡还是规定在头一个月内,铸币的商人,只要数额达到五千两,就拥有一诺钱庄股份的优先认购权,购买的货币越多,认购的股份就越多。
  这第一日就破百万两。
  光一诺牙行自己就铸币五十万两,而那边陈平、秦庄、周丰、胡渡等大富商,加在一起也铸币五十多万两。
  以百分之七的工费来算,铸币坊就得到七万两得收入。
  这里面可都还没有算铜币。
  其实秦庄他们手中已经没啥铜币,铸铜币都是梁馗、薛舫他们这些大地主,他们可是囤积了大量的铜,而现在铜币与银币挂钩,且是免火耗税币,他们赶紧拿出来铸币。
  面对如此凶猛的订单,郭淡也并未表露太多的欣喜,他似乎就当做一桩普通的买卖在做,在卫辉府掀起铸币潮之后,他便与徐姑姑前往开封府。
  开封府虽然已经开放商业,但是商业氛围还是远不及卫辉府,进入开封府之后,见不到几个作坊,完全跟卫辉府是两个世界,放眼望去,全都是一个个超级大农场,牲畜、家禽成群。
  就连菜田都是一望无际得。
  上回因为天灾开封府的农产品市场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又是百姓最擅长的活,他们将每一寸荒土都拿来种菜,关键开封府就在卫辉府边上,卫辉府的人口暴增,他们就大量出口农产品给卫辉府。
  真的就好像一个母亲哺乳自己的孩子。
  再加上开封府的私学院经济已经成型,经过几番波折之后,把全国各地的精英都给吸引来开封府。
  虽说这中国人安土重迁,但自古就有孟母三迁。
  许多人跑去卫辉府谋生,其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开封府读书,毕竟开封府就业还是远不如卫辉府,外地人来开封府,也没田可种,雇农方面根本就没有岗位,农场品卖得太好,大地主都愿花钱雇人。
  这也为卫辉府吸引来各方面得人才。
  大量的消费群体进入开封府,也刺激了当地农场品市场。
  而如今开封府境内最为繁荣的地方,已经不再是城内,而是学院区,最美得地方也是学院区,道路两边不是参天大树,就是散发着清香的花朵。
  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是鸟语花香,景色非常迷人,说是人间仙境亦不为过啊。
  郭淡、徐姑姑也都下得马车来,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街道上。
  “能够在这里读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
  徐姑姑不禁感慨道。
  “切!”
  “怎么?你不认同么?”
  徐姑姑好奇地看着郭淡。
  “当然不认同。”
  郭淡道:“因为读书从来就不是一件幸福的事,能够在此漫步的情侣才是最幸福的,如果你能够意识到你身边站着一位大帅哥,他陪着你漫步在这花雨落叶之中,这将会是你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徐姑姑直接将目光又投向远方,但过得一会儿,她又偷偷瞄了眼郭淡。
  这不说她还真是不觉得,她真不知道什么是浪漫,她就没有那种天真烂漫,渴望白马王子的少女冲动。
  相反,她见到尽是一些道貌岸然得伪君子,或者一些登徒子。
  但是话说回来,她这就有些不讲道理,就她这容貌,去走南闯北,是不可能见到柳下惠的,是个男人都会馋她的身子,这真不能怪男人,得怪她自己。
  可如今郭淡这么一说,她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咦?他怎么在这里?”
  突然,徐姑姑停下脚步。
  “谁?”
  郭淡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道路边上的亭子内站着两个文士,其中一个身着蓝衫,年纪约莫四十来岁,风姿隽爽,湛然若神,能有此风度的男人,还真是非常少见。
  另一个较为年轻,三十岁左右,亦是温文尔雅。
  郭淡向徐姑姑问道:“夫人,你认识他们吗?”
  徐姑姑点点头道:“我只认识年长的那位,此人姓顾,名宪成,乃是江南鼎鼎有名的名士。”
  顾宪成?咦?这名有些熟悉,对了,此人不就是东林党的创始人么。郭淡不禁又举目看去,发现对方似乎也向他们看来。
  过得片刻,就见顾宪成与他身边那人出得亭子,向他们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3/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