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1492

  盐利而已,我怕大明财政顾问看得上吗。
  “那是!那是!”
  孙贺天笑呵呵地直点头。
  一旁站着得寇义,对于郭淡佩服,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之前还担忧这个问题,因为表面上郭淡的确遭到打压,该怎么认这个怂,是一个大问题。
  哪知道郭淡不但没有认怂,还成功抬高了自己的逼格。
  郭淡笑道:“相比起盐利而言,与各位的合作,在我看来要更为重要。”
  陈三元呵呵道:“郭顾问真是抬举我们了,我们这点钱可比不上盐利。”
  郭淡摇头笑道:“在商言商,这盐利再多,可也不及军饷多,更不及军饷重要,如何能够经营好军饷,就是我的头等大事,那么与各位的合作,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这么说好像也对。
  双方开始就合作一事,进行商谈。
  这一番商谈,注定是愉快的。
  因为郭淡这回是来花钱的,而不是来赚钱的,而他们是来赚钱的,想不愉快都难啊!
  郭淡的目的有两个,其一,加速江南地区的商品化,尤其是粮食,他要让粮食彻底商品化,如此才能够为城镇经济提供基础。
  因为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城镇经济是很难发展的,工商业人口是不种粮食的,一定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如果粮食不商品化,那么进口迟早会成问题。
  卫辉府的农田一直都限制着,只准种粮食。
  郭淡要扶植一批农业巨头,而他之所以选择江南的地主,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这个基础,他分析过江南地区农业经济。
  江南地区虽然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但是他们要从湖广进口粮食,因为他们喜欢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桑树,以求换取更高利润,然后去购买粮食。
  这就是农场品商品化。
  这就是为什么江南地主,很快就能够吸收卫辉府那种更为先进的农耕模式,就是圈地农场化,更为科学得规划种植什么农作物。
  但这也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江南人口非常多,土地却有限,可是明朝廷给江南定得赋税又是非常高,如果这里农民不这么做,就没法交税。
  其二,就是利益捆绑,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寻求他们的支持,必须跟他们做利益捆绑。
  唯有当一诺牙行出现危险,他们也必将损失惨重的情况,他们还会全力支持一诺牙行。
  换而言之,这也算是郭淡在整顿人马。
  他一方面在帮助内阁,但另一方面,也在加强自己的势力。
  他才不信任内阁,如果可以,他当然想把给内阁干死,但最起码双方也得平起平坐,否则的话,这就太危险了。
  他坚信内阁若是强大了,甭管是谁当首辅,都有可能会弄死他,这卧榻边上岂容他人酣睡。
  内阁当然也是这么想的,不管是申时行,还是王锡爵,也不可能相信郭淡。
  如果这盘棋不是肥宅在下,双方绝对已经斗起来了。
  可偏偏这山上不止二虎,还有一龙在空中盘旋,到底还是这龙说了算。
  与此同时,随着权贵们的支持,王锡爵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他也正在加速制盐的国营化。
  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得决定,就是将两淮盐场国营的契约交予南直隶的法院,是立法成立的,也就是说朝廷只能作为股东去干预盐场得发展,而不是说人任何一个官员都能够干预盐场。
  确保国营化的商业属性。
  同时这也确保各股东的权益,任何一个股东都可以去法院告朝廷,因为这只是属于商业纠纷,朝廷只是大股东,如果没有法院,这么干自然就是不行得,这肯定是一个巨坑。
  法院的特殊性就在于不是官员组成得,而是一群士绅组成的,是凭借自身威望成为法绅,而这年头不批评朝廷,哪有什么威望,尤其是在南直隶,在这里能够成为法绅的人,必然是天天怼朝廷的,恨不得朝廷拿着刀来杀他。
  他们绝对敢与朝廷对喷。
  当然,朝廷作为大股东,自然还是具有宏观调控得权力。
  另外,王锡爵根据郭淡的建议,将盐的研发权给予商人,朝廷只负责生产盐,但具体生产什么盐,还是由商人自己来决定,也就是说由市场来决定,这也是吸引商人入股得一个手段。
  盐商一旦入股,就可以在盐场拥有自己的专属生产线,并且可以确保自己的秘方不被他人使用,这一点将会写在契约中。
  这就是为了促进制盐技术得进步,以及多样化和竞争性。
  至于盐引盐税,这些都将被取消,甚至盐的关税都将被取消。
  为什么朝廷和地方官府能够拥有股份,其实就是拿盐税在背书,如果还要收盐税,那岂不是收双倍利润,人家也不傻。
  盐商就彻底倒向官府。
  他们当然是拿钱入股的,其实启动资金都是用他们的钱,地方官府有个屁的钱。
  当然,他们也不敢再跟郭淡叫嚣,郭淡整不了国营,整他们还是非常简单的。
  这么一来,私营和官营就开始并驾齐驱,明王朝等于拥有两个大引擎。
第0971章
赔我床单
  王锡爵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凝聚人心,最大的功臣其实是郭淡,那郭淡自然也不是免费帮助他。
  商人不是善人。
  这可是要给回报得。
  而回报就是一诺币和风驰集团。
  如今一诺币进入南直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在前面的几番宣传中,不少人都非常支持一诺币,尤其是江南的百姓,江南百姓对于这火耗税可真是恨之入骨,张居正原本是一番好意,却被这些官员当做敛财得工具。
  如今关键就在于“开海运”和“废漕运”。
  开海运,这个阻力也不是很大。
  因为江南一代本就有不少官员是支持开海运,每隔几年这事就要在朝中闹腾一回,但是因为海运风险高,没有人敢担这责任,万一漕船在海上沉没,官员自然拿不出钱来赔偿,这可怎么办?
  相反漕运牵扯到许多利益,支持漕运的官员自然更加坚定一些,故而闹了这么多回,却一直没能成功。
  如今由郭淡负责承担这一切风险,那大家当然是支持的。
  沉了你就赔呗。
  郭淡自己也愿意。
  最主要得就是“废漕运”,这个可就影响到许多人利益。
  好在目前的局势,漕运其实已经奄奄一息,此番斗争,也是他们背水一战。
  以前大家支持漕运,是因为漕运影响到运河沿途州县百姓的利益,不仅仅是因为官僚,但如今风驰集团显然要对百姓更好,百姓更愿意支持风驰集团。
  漕运就只剩下官僚来后面苦苦撑着。
  “大人,漕运对于国家是至关重要,怎能委托于私人来做,何不将这漕运也国营化。”万鉴立刻道。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王一鹗等不少官员的支持。
  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漕运,他们认为既然盐可以国营化,漕运自然也可以。
  王锡爵深深叹了口气,道:“关于这事我们也是经过多番考虑,但是运输跟盐可不一样,盐的话,朝廷一直控制着,但是朝廷可从未明言规定,不准商人运输。”
  万鉴问道:“这有何关系?”
  王锡爵道:“这关系可大了,如此的话,这朝廷可就不能直接除掉风驰集团,那么你们认为如果将漕运国营化,能够竞争过风驰集团吗?”
  王一鹗道:“朝廷委托郭淡运输,也是要给钱的,这钱若是给漕运,又怎会竞争不过。”
  王锡爵呵呵道:“这你就想得太简单,也将郭淡想得太愚蠢了,开海运和废漕运其实是同一件事,如果单单是废漕运,而不开海运,我敢保证,郭淡绝不敢染指漕运。因为就朝廷给予他们的运费,那是不可能赚钱的,必然会亏钱,郭淡敢承包漕运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就是开海运。”
  万鉴立刻道:“这很简单,我们国营也用海上运输啊。”
  王锡爵道:“这河船跟海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要建造海船可是要花不少钱和时间得,即便是建成了,也需要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而如今风驰集团几乎垄断着海运,且集中所有的海运人才,其中包括有大食人、弗朗机人、倭人,而且据我所知,如今没有风驰集团的保证,这船可都不敢出海,因为怕遇上海盗,唯有风驰集团的船只在海上畅通无阻。”
  徐维志惊讶道:“郭淡在海上已经拥有如此力量吗?”
  王锡爵点点头,道:“你们难道忘记了潞王府的港口吗?其实当初锦衣卫能够攻取吕宋岛,也全都依赖于风驰集团,自上回海禁之后,朝廷大量的海船被改成河船,如今朝廷根本就没有渡海作战得能力。”
  提到潞王府,大家就都明白了,在这方面,万历是支持郭淡的,虽然万历的支持,不代表他们也需要支持,可若不动用行政力量直接压制住风驰集团,是根本竞争不过,即便朝廷给予极大的支持。
  风驰集团控制着海运,若不走海运的话,成本太高,而如今有更好的选择,那万历为什么不选择更省钱的方式,其实这都是他的,可若走海运,朝廷又没有这个能力。
  但这能怪谁,不只能怪他们太贪婪,将财政玩得几乎破产,又经常内斗,如今面对郭淡是有心无力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