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9/1492

  郭淡问道:“说了什么?”
  “情况可能有些不太妙!”徐姑姑道:“似乎有人在借用这番争斗,不断挑起民怨,故意将百姓牵扯进来,而官府又对此不管不问,这导致江西贼寇四起,若再不制止的话的话,可能会引发一场战乱。”
  郭淡问道:“不知夫人有何对策?”
  徐姑姑道:“与洞乌的作战已经进行两年之久,这是不应该的,我看那李如松定是为求更多功绩,故意延缓战争,如果能够立刻结束与洞乌得战争,那么便可调派那支军队入赣,镇住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至于让形势进一步恶化。”
  郭淡稍显尴尬道:“这事忘记跟夫人说了,是我让李如松打慢一点的。呵呵!”
  “为何?”
  徐姑姑惊讶道。
  郭淡道:“首先,李如松入滇,不单单要与洞乌作战,而且还要顺势解决当地的土司问题,如果不解决当地土司问题,那么在战后我的力量就无法介入,这里是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的。”
  徐姑姑稍稍点头。
  郭淡又继续道:“之后由于他们阻断了播州通往中原的道路,如果没有对洞乌的战争,那对于我的播州计划就是毁灭性得打击,那些商人纷纷都会撤离播州。
  而如今播州所生产的一切,都是运往战区,正是因为有这一场战争,才能够维持住播州的财政,在没有解决江西问题,对动洞乌的战争就不能结束。”
  徐姑姑疑惑道:“可是打仗要钱的,这等于都是你在付钱。”
  郭淡笑道:“但只有得到市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若是太平时期,商人想要在当地扎稳脚跟,那是不可能的,但在战争时期可就不一样,是将军说了算。
  播州可不只是运送粮食前往前线,而是将商品运往滇地,从当地换取粮食和丝绸,如今滇地得市场都已经被我们占领,那些大土司们也渐渐被我们吸纳,只要不出动大规模军队,那我就不会亏太多钱,但只要能够得到整个市场,股价上来,就能够将这一笔账填上。
  如今大量的火炮投放到前线,极大减少了我军兵力,而且那些被淘汰的火器全部已经替换最新式的火器,我军只会越打越强,根据现在的战报来看,洞乌已经快要消耗不起。”
  徐姑姑点点头,沉吟少许,道:“既然不能调派滇军来制止局势蔓延,那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
  郭淡问道:“什么意思?”
  徐姑姑道:“这江西问题其实并不在于百姓,而是在当地的权贵,当年两淮与福广的盐利之争,足以说明江西地方官府可是非常强势的,荆王府在那边可也是一霸,这一切才是病根所在。”
  郭淡不太确定道:“夫人的意思,我们再火上浇油,逼得朝廷出兵,将他们全部斩草除根?”
  徐姑姑点点头道:“南直隶尚且都需要火炮来威吓,那江西更是山高皇帝远,顽疾难除,必须下以猛药,方可治之。”
  郭淡道:“这倒是可以,但是我身边全都是陛下的人啊!”
  徐姑姑道:“荣儿他们不是在那边么。”
  “是呀!捣乱可是他们最擅长的。”郭淡眼中一亮。
  徐姑姑道:“我可没这么说过。”
  “……!”
  郭淡咳得一声,生硬地转移话题道:“夫人在看什么书?”
  徐姑姑哦了一声:“这是荣儿寄给你的”说着,她便将书递给郭淡。
  郭淡拿过来一看,噗地一声:“荣荣战记,这是什么鬼?”
  光看这名字,他就乐了!
  徐姑姑道:“这是根据荣儿在江西的一些……一些功绩写得小说。”
  郭淡惊讶道:“谁会帮他写这些?”
  徐姑姑道:“应该荣儿自己请得人写得。”
  “哇!真不愧是大明的逼王之王,这特么都能够想得到,可真是神了。我是不是也该请人……。”郭淡随意一翻,又大大地哇了一声:“还有插画,朱立枝得手笔,啧啧,真是够奢侈的。不过夫人,这种书你也看得进去吗?”
  徐姑姑在他的印象中,那是非常高大上得,这种书适合他看,在徐姑姑眼里,应该是不入流级别的。
  徐姑姑笑道:“写得还算不错,挺有趣得,是仿水浒传写得,虽然里面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猫腻来,知道江西在发生什么。”
  “既然夫人都说不错,那待会我也看看。”郭淡呵呵笑了笑,又道:“不过小伯爷寄给我干嘛?”
  徐姑姑道:“最后面有写。”
  郭淡赶忙翻到最后,只见后面写着几句话,他念道:“淡淡,老规矩,逼我装,活你干!本小伯爷要此书大卖,哦,差点忘记说了,此乃上部。”
  对此,郭淡给出一个字得评价,“靠!”
第0976章
控制狂
  其实关于大明与洞乌(缅甸东吁王朝)的作战,一直都在进行中,但是朝中议论非常少,存在感是极其低,主要是因为多半军费,都是帝商组合自掏腰包。
  国库只是负担了大部分火器的费用。
  这一个铁公鸡,一个奸商,为什么愿意会掏这钱。
  首先,这是一场极度不平衡的战争。
  是大象与蚂蚁的战争。
  换而言之,只要大明不在这时候陷入多线作战,不被大举入侵,内部别捣乱,那几乎是不可能输的。
  要知道大明如今只是动用播州一府之力在跟洞乌打,而洞乌可是举国之力,这洞乌都耗得起,大明能耗不起吗?
  看不起谁呢!
  根本就不会伤筋动骨。
  资本家也非常喜欢这种战争,这战后利益是可以计算得,风险比较低,要是双方旗鼓相当,那郭淡是决计不会打,他买不起这单。
  可话说回来,大象犯得着这么去跟蚂蚁较劲吗?
  都已经打了两年。
  这一场战争打得真是洞乌吗?
  当然不是。
  洞乌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这一场战争打得其实云南、广西得那些大土司们。
  这才是关键。
  所以才打了这么久,要只是光打洞乌的话,根本不需要打这么久,这看着像似一场对外战争,但其实是明朝的内政。
  当初李如松率领先遣部门抵达云南之后,他首先做得就是军事化管理,利用鸟铳得装备优势,将当地百姓全部转化为预备役,但这其实是政治目的。
  因为百姓一旦成为预备役,将军就可以直接控制,而不需要再通过大土司。
  当地大土司哪能想得到这一层,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在打仗,热切在他们的意识中,洞乌是非常强大的敌人,总是入侵他们,跟郭淡看到的不一样,那当然是要全力以赴。
  然而第二步,就是播州商品进入云南,利用商品在当地换粮食,补充军队,这就形成一个市场,为将来郭淡的资本入场打下基础,同时又能够消化播州的产能。
  播州对于郭淡是至关重要的,如今播州已经全部使用纸币,这货币就是媒介,货币得价值完全取决于交易,要是没有交易,那就不需要货币,这个要是垮了,郭淡的整个金融计划就会宣告破产。
  而云南地区也是深受其益,虽然这里是全民皆兵,但其实没有几个人去打仗,就那支明军的待遇,播州士兵早就拿下,哪里轮得到云南百姓。
  当地百姓只是在农闲之时,训练一下鸟铳,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种地,在生产,因为军队在这里打仗,郭淡又给士兵足够的钱消费,而不是抢百姓的,士兵们也开心,当地市场也比较红火。
  这甚至都到了什么地步,云南地区直接出售商品给敌军,当然,也都是一些生活用品,不可能出售火器给对方,最多最多也就是一些皮甲,帮蒙古消耗消耗。
  云南百姓一看这越打越富,那……这个……嗯……!
  这也就是为什么打了这么久,云南百姓是一声怨言都没有,毕竟战线都已经推倒洞乌的边境,后方是非常安全,他们都在闷声发财,朝廷大臣们也就渐渐忘记这个战场。
  现在战场的主角都已经不是李如松,他就是在刚开始打了几场大规模战争,直到对方的精锐象兵被明军火炮阵炸的把自己人都给踩死了,洞乌就开始进入防守阶段,双方开始对峙,打攻坚战的话,可是李如松最想要的节奏,他基本上就是在拿着洞乌在实验战术。
  真正主角已经是叶梦熊和李化龙,这两个老头一刚一柔,都已经快成为灭土司专业户。
  对于郭淡而言,看着好像是他在买单,但其实他是挣钱得,因为他得到一个大市场,要不打洞乌的话,这大峡谷、风驰集团的股价怎么涨上去啊!
  万历绝对是一只铁公鸡,要是真的入不敷出,他早就叫停了,不可能打这么久,更别说这肥宅手中还握有许多股份。
  这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郭淡对于这场战争,是一点也不着急。
  可见对于大国而言,尤其是明王朝这种超级大国,这内政是永远优先于一切的,最难其实也是内政,只要内政稳定,就是外敌加天灾一块上,也不可能消灭大明的。
  当然,降维打击就另说,要是工业打农业,内政再稳也是白搭。
  如今没有谁能够对大明进行降维打击,只有大明对别人降维打击。
  那么南直隶作为明朝的心脏地带,自然也是最重要的战场。
  这也就是郭淡没有待在云南,而是待在南直隶的原因,关于云南的战报,他也就是看一看,可惜的是,李如松没有徐继荣的那脑子,徐继荣多聪明,直接将战报写成小说,看着是一点都不枯燥,还能卖钱,多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9/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