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1492

  万历呵呵笑道。
  果然如此。朱尧媖立刻道:“若是为了打仗,非一日就需要消耗三百万石粮食,而我方才所言,是要六月份才能够筹集三百万石,如果朱员外有详细得作战计划,我们可以根据计划分批将粮食运送过来,确保粮食供应充足。
  如果朱员外出得起钱,我们可从山东、南直隶、江浙地区购买粮食,四月份便可筹集三百万石粮食,但是价钱得话……!”
  她拨动了几下算盘,然后才道:“至少要多出五成。”
  万历道:“你能确保一定送到吗?”
  朱尧媖道:“如果员外还要确保一定准时送到得话,我们就还得多购买一些粮食,以此抵消海运上的损失,其中还得要多加一些钱,但是我们会承担大部分得损失。”
  万历又看向郭淡,道:“如果交给郭顾问来做的话,这价钱还能不能少一点。”
  郭淡沉吟少许,道:“市场价,四月份筹集完三百万石。”
  朱尧媖立刻道:“这不可能。”
  郭淡笑道:“如果立刻从朝鲜购买粮食,那就完全可以做得到。”
  “朝……朝鲜?”
  朱尧媖一脸错愕。
  郭淡点点头道:“朝鲜历来就非常喜欢我大明的铜钱,以前都是想尽办法要铜钱,我们今年不是收上来大量的铜钱么,正好又有朱员外这位大财主在,与其将那些铜钱融了再铸一诺币,就不如拿去朝鲜换粮食,这里朱员外又拿白银跟我们换粮食,等于我们拿着铜钱换白银,光这个差价,粮价低一点都无所谓啦。”
  朱尧媖道:“可是战争极有可能在朝鲜爆发,朝鲜怎么可能会愿意卖粮食给我们。”
  郭淡笑道:“朝鲜目前也是……咳咳,据我所知,朝鲜目前是贪腐横行,这多半粮食可都集中那些贪官和地主的手里,他们哪里吃得了这么多,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走私,在朝鲜购买大量的粮食。”
  万历听得哈哈一笑,向朱尧媖道:“妹妹,看来你想要成为一个大奸商还有一段很长得路要走啊!”
  大……大奸商?
  郭淡愣了下,这是夸我还是贬我,你个死肥宅。
第1002章
舒服
  肥宅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C位,朱尧媖则是与郭淡坐在他的对面。
  “郭淡,你看她方才表现的怎么样?”万历指了下朱尧媖,又向郭淡问道。
  朱尧媖也斜目瞧向郭淡,眼神中夹带着一丝期待和不安。
  郭淡正色道:“李经理方才表现其实是非常不错的,就一个管理者而言,已经是无可挑剔。”
  万历点点头,又问道:“那与你比起来,她又有哪里不足?”
  郭淡沉吟少许,道:“其实也不能说是不足,只不过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风险管控,李经理不会往朝鲜方面想,其实也是正确的,因为这种事,可是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倘若操作不当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的,这需要丰富的经验,以及周全得计划,如果李经理贸然行动,反而将一诺粮行置于危险之中,她没有向您这方面的建议,是对的。”
  朱尧媖突然开口道:“可我现在也认为从朝鲜收购粮食是……是非常困难的。”
  她就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这还能够从朝鲜收购粮食,你这真是……。
  且不说朝鲜本就不富裕,再加上这朝廷购买粮食,也就是为了支援朝鲜,你却还跑去朝鲜走私粮食,你这不是瞎折腾吗。
  她感觉这非常矛盾啊!
  郭淡却是微笑地摇摇头道:“恰恰相反,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比在我大明收购粮食都要容易得多,目前我们已经在朝鲜收购了大量的粮食。”
  “啊?”
  朱尧媖目瞪口呆地看着郭淡。
  万历呵呵道:“我也想听听,到底是怎么个简单法。”
  “就是人心。”
  郭淡道:“自日本书信朝鲜到如今,短短两三月间,我们就已经从朝鲜收购了八十万石粮食,这要是平时的话,估计是非常困难的,毕竟朝鲜产粮也是非常有限的,粮食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也正是因为朝鲜的那些权贵,知道可能即将要打仗,这打起仗来,他们可能要面临两个非常痛苦的结果,其一,朝廷强行将他们的粮食征去,用于战争。其二,就是他们的粮食被日本人在抢走,在这种情况下,出售粮仓存有得粮食,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非常保险的选择。”
  朱尧媖问道:“这唇亡齿寒,他们为何不将粮食捐给朝廷,抵御外敌。”
  郭淡愣了下,笑道:“如果他们都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他们手里也就不会囤积大量的粮食,这些人的特点,就是非常自私,任何情况,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万历听得却是面色凝重,道:“郭淡,如果将来我大明遇到强敌,会不会也如朝鲜一样?”
  “一定会。”
  郭淡点点头。
  万历没有想到郭淡会回答的如此干脆,是一脸错愕地看着郭淡,因为就不可能有大臣会这么说,因为他们指得就是大明的权贵,谁会自己说自己。
  郭淡道:“其实勾结白莲教与跟勾结外敌,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当江西那些权贵富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不惜勾结白莲教,故此真到那时候,肯定会有这样的人,这都不需要去怀疑。”
  其实那朝鲜就是一个小大明,内部情况跟大明也差不多,都是贪腐横行,这权贵、官僚掌控着大量的资源。
  他们国家粮仓里面可都没有八十万石粮食,而郭淡却轻轻松松从里面走私出了八十万石粮食,这都快要将朝鲜给买空了。
  这话说回来,几年前得大明又能好多少,甚至比朝鲜还要腐败一些。
  万历又问道:“你会这样做吗?”
  郭淡摇摇头道:“我当然不会,哪怕是抛开我对陛下忠心,单就利益而言,陛下若是受到伤害,大明若是受到伤害,那我就将会受到加倍的伤害,故此我必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陛下和大明的利益。”
  其实宁夏之役,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为了维护万历和大明利益,郭淡都不惜以身犯险。
  万历也是非常信任郭淡,叹道:“可惜并非人人都如你一样,如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防备?”
  “杀。”
  郭淡道:“增加其犯罪得成本,我不认为可以感化他们,那就让他们知道,千万别让朝廷发现,否则的话,他们全家老小都得付出代价。
  换而言之,律法严明且强大繁荣的国家,这种情况就会少发生,而律法废弛且腐败堕落的国家,这种情况就会经常发生,要想减少这种情况,唯有自身足够强大。”
  “你的这一番话,可比王家屏他们说得要中听多了,也能够时时刻刻警醒朕。”万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目前粮食准备的怎么样?”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与以前不同的是,关于后勤问题,万历不太愿意通过朝廷去解决,因为不管播州之役,还是洞乌之役,由郭淡负责得后勤,不但要更加稳定,同时成本也降低了足足一倍。
  军饷降低一倍,可是非常恐怖的事啊!
  二者区别就在于,朝廷就只会走流程,非常死板,就是从各地粮仓运送粮食,如果粮食不足,那就大家摊派,强征百姓的粮食,绝不会多动脑筋,因为没有这个必要,这不够就征,这对于国家的损耗,其实翻倍叠加得,因为强征百姓的粮食,无异于竭泽而渔,那么征多少就要亏多少,更别说其中的贪污腐败。
  而郭淡更多是利用资本,资本就是要盈利,那么就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打这一仗又能够获得多少利益,他会先将这个算清楚,然后再决定怎么投资,如宁夏之役,他觉得如果出兵去打,那真的是血亏,因为那边的敌人也非常强大,故此他选择冒险。
  但如与洞乌的战争,他就觉得有利可图,这一仗是肯定能赢,他就是直接花钱就地购买,给得也是市场价,纯属交易,导致云南百姓是越打越富,还新开垦出不少的田地,但郭淡也不亏,他手中增多了一个大市场,以及不少的资源。
  国家其实也不亏,虽说郭淡给予的粮食,可是要抵税的,但是抵税也是有个期限得,等到云南地区发展起来,朝廷又会增加一笔丰厚的税入。
  万历今日主要目的就是来问问粮草得情况,只不过他还想顺便见见朱尧媖,故此没有叫郭淡入宫商议。
  郭淡道:“除了从朝鲜收购得八十万石粮食,我们还从日本也收购了二十万石粮食,一共一百万石粮食。”
  朱尧媖惊呼道:“日本?”
  还能这么玩?
  郭淡点点头,道:“但是日本与朝鲜的情况不一样,日本出售粮食恰恰也是为了备战,因为他们缺乏铁器,正好当时我们一诺粮行在海外收购粮食,于是他们拿出粮食来交易我们的铁锅,他们认为这二十万石粮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帮助,我大明也不缺这点粮食,但是我们的铁锅却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一笔交易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朱尧媖问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与他交易?”
  郭淡笑道:“因为这其实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对于他们而言,铁锅是要更为稀缺的,但是对于我大明而言,那点点铁锅,也对我大明造成不了多少威胁,如何控制战争成本,同样也是胜负得关键,这只是双方的所需不一样。
  再加上辽东地区屯有五十万石粮食,共一百五十万石粮食,那么在这期间再从南边运送一百五十石粮食上来,就并不是什么问题,暂时我们还未动用中原的粮食。”
  这最后半句话,让万历听得是无比舒坦,这等于就是说,三百万石粮食的战争,都还未伤元气,这后勤真是让人感到舒服啊!
  任何人听到这话,都是信心十足啊!
  他又问道:“除粮食之外呢?”
  郭淡道:“还可调用两万支最新式鸟铳,五百门火炮,一百艘战舰,五万副棉甲,两千工匠,五百名郎中,一万斤药材,以及不计其数的弹药,还有一些生活用具。”
  万历惊呼道:“这么多?”
  郭淡稍稍迟疑了下,道:“其实……其实我们都还没有全力生产,并且还留有了一半的舰队在南海,因为还得顾忌国内的生产,如果全民动员的话,我……我也不太清楚到底能够生产出多少军备来。”
  万历不禁问道:“那朝廷需要做什么?”
  “军饷。”
  郭淡道:“朝廷负责拨军饷和赏银,这主要还是让国库将钱币花出来,如果国库屯有大量的钱币而不用得话,这反而不利于国家发展,只要是合理的花费,不管多和少,甚至于借债,其实都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只要市场繁荣,国家收上去的税就越多。”
  万历听着有些纳闷,道:“以前人人都劝我少花钱,多存钱,而你却反其道而行,可说得却也颇有道理。”
  郭淡呵呵道:“这其实还是要量力而行,无所谓对错,要是不会赚钱,自然就得少花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