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2/1492

  这可是军备物资,大明就直接这么送。
  完全都不防备他们。
  这直接就让金台吉失去统一女真的野心,因为统一女真,必然就会面对大明,他可不想去面对那成千上万的火炮,以及打不完的弹药。
  再加上期间大明改变对外战略,以仁义为先,制止暴政和杀戮,以此为由,全面支援朝鲜。
  金台吉在当时就打算干脆依附大明,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建州女真,而且根据目前明王朝的政策,好像统一女真也没有那个必要。
  在战争后期,他就在划水,专门跟自己亲信商量这事。
  而郭淡的态度,更令他下定决心,如果说明朝又要派官员,那他还是会很害怕的,因为之前不管是元朝,还是明朝统治他们女真,完全就是剥削,就没有想着他们女真好。
  但是如今郭淡的意思是,给予你们教育,给予你们贸易,给你们带去财富,这其实跟金台吉预想的一样,朝鲜那么多钱你们都分文不要,还给了不少,那你们还会在乎我们海西女真这点钱吗?
  这不科学啊!
  然而,那边努尔哈赤已经得到消息,金台吉急着去跟郭淡见面,这令努尔哈赤深感不安,根据此次战争来看,郭淡是有意要扶持金台吉。
  努尔哈赤现在是完全没有胆量跟明军交战,他赶紧去找到李如松,表明此次女真内部冲突,都是海西女真挑起得,他才是罪魁祸首,大明现在不是要讲正义么,你们不能帮着他来打我们。
  可是他并不知道的是,这一战也已经教会他们李家做人,因为这支军队,这些火炮全都不是他们李家的,全都是国家的,换而言之,即便换一个人,照样能行,朝廷不需要过分依靠他们李家来稳定住辽东局势,那么李家对于辽东的影响力,自然也就是微乎及微。
  那么建州女真对于李家的作用也在降低。
  以前李成梁专门跟建州女真打配合,只要朝中有人弹劾他,女真必然闹事,可现在的话,朝廷可以直接出兵消灭女真,他们李家该干嘛干嘛。
  李如松、李如梅他们也就不愿意再为女真去折腾,没有意义可言,别把自己折腾进去,但他还是答应帮努尔哈赤说话,这里面多半都是个人关系。
  郭淡再来辽东,其实也就是为处理女真一事。
  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希望女真能够安定下来,不要再相互攻伐,咱们要赚钱,不要打仗。
  说得也非常有理,关于此次出征,海西女真出了不少力,建州女真也出了不少力,全都是大明功臣,他们要互殴,我们可以不介入,这是你们之间的恩怨,但如果任何一边求助我们,大明若是不管,岂不是至仁义于不顾?
  李如松就告诉努尔哈赤,大明的意思非常简单,暂时不要开战,不然的话,我们会很难做的。
  努尔哈赤是欣然答应,因为当时加藤清正攻伐建州时,海西女真可是出手相助,他这一转背,就又跑去攻打海西女真,也确实说不过去。
  至少也得等一会。
  他担心的是,明朝帮着海西女真来打建州。
  他希望明朝能够一碗水端平。
  那么这个建议他当然能够接受。
  但是之后海西女真与一诺集团签订一系列合作契约,就令努尔哈赤一度感到非常绝望。
  双方全面开放贸易,皇家马场将与金台吉合作,在海西女真的领地投资建造皮革作坊,同时一诺保险和风驰集团也都将入驻海西女真。
  这就等于是将海西女真纳入大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攻打海西女真,无疑就是伤及一诺集团的利益,大峡谷可就是属于一诺集团的,这么一来的话,统一女就是遥遥无期。
第1061章
这一切
  大明无疑是这一次战争中最大的,且是唯一的赢家。
  因为自土木堡之后,大明在北方的威望降到低谷,别说强大的蒙古,就连当时还不成气候的女真都敢挑衅大明。
  他们其实都是一种心态,大明若是不让我们朝贡,那我们就要跟你打仗。
  因为朝贡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送钱给他们,稳赚不赔的,换而言之,就是你不给钱,我们就闹事,反正我们打仗成本非常低,烂命一条,你明朝养这么军队,每年开销几百万两,咱们就耗着呗。
  关键在那之后,明朝也没有打过几个漂亮仗。
  但是此战过后,相信没有哪个蠢货敢再挑衅大明。
  根据金台吉的判断,就明朝在朝鲜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即便他们女真一块上,再加上整个鞑靼,也是打不过的,因为他发现打完之后,辽东地区繁荣的是一塌糊涂,一般来说,若是在朝鲜打仗,而且没让朝鲜负担后勤,那么辽东地区的百姓肯定是生活水深火热之中。
  你这好,日子还越过越好,几百万两砸出去,根本不伤皮毛。
  他们打仗成本是低,但他们也耗不起。
  就那一船船粮食往这边运,这谁受得了啊!
  这就是金台吉为什么果断就选择依附,一点犹豫都没有,这种实力已经超越了他的认知。
  至于火器什么,都先不去想。
  当然,关于他们与一诺集团的合作,郭淡只是点一个头,表示答应,但其中具体事宜,他都会交给顾长生等人去办,他哪有工夫揪着一个细节去操作。
  如这种事,一诺集团已经是熟能生巧,在播州,在洞乌,在吕宋,在土默特部,都已经是干过无数回,他们知道该如何去求同存异,该如何去资本渗透。
  你的人就是我的人,你的资源就是我的资源。
  除了解决女真的事,郭淡此行还是专门来结账的,得把账目算清楚,否则的话,没法向肥宅交差。
  到如今,此战的花费在三百万两左右的,这里面有七成是属于国库负担,剩余三成都是由一诺集团负担,主要就是租借港口的花费,但若算上赏金的话,估计要达到五百万两。
  因为这是军制改革,外交改革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对于肥宅而言,政治意义巨大,肯定是要大赏,要将这一战载入史册,故此这两百万两全都是万历个人负担。
  但是这钱花的可真是太值了。
  从政治意义上来说,大明成功控制住整个东亚局势,朝鲜和海西女真已经是完全依附大明,在这种情况下,女真就是囊中之物,同时可借女真这个通道,将资本之手,伸向蒙古腹地。
  日本的话,虽然没有依附,但是他们此战损失也不小,同时他们国内应该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但不再具有威胁,同时大明的触手也已经伸入其中。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大明得到了整个东亚市场,以此来刺激国内生产,而资本也将整合整个地区的资源,统一归大明调配。
  不但如此,郭淡还借此加强对于南海区域的控制,因为这些粮食都是来自南海地区,而且是通过贸易得来的,这就刺激了当地的农业市场,一诺粮行是这些地区的最大贸易商,既是最大的买家,又是最大的卖家。
  这导致虽然明朝不产银,但一诺集团却将银价控制在手中。
  这货币只是用来买商品的,如果货币买不到任何商品,这货币将失效,那么货币价格,自然是一诺集团来定,否则的话,郭淡可以让银子买不到货物。
  其实整个市场都被一诺集团控制着。
  结完账之后,郭淡就拍拍屁股回京城去了,可以遇见的是,马上各路使臣就会赶来京城朝拜,他必须赶回去跟万历汇报,同行的还有田义。
  田义此行只是负责监督,以及充当郭淡的代言人,而如今也没啥可监督的。
  回到京城,郭淡非常懂事的将汇报的任务,交给了田义,毕竟这是邀功,又不是请罪。
  这田义虽是太监中比较沉稳的,但这嘴皮子依然比普通人要厉害得多,这下面不行,上面肯定是经常锻炼,非常灵活,说得也真是天花乱坠。
  可说着说着,他见万历面是无表情,语速是越来越慢,说到后面,他索性直接问道:“陛下,是不是微臣哪里说得不对?”
  万历微微一怔,沉吟了少许,才道:“朕就是觉得,咱们对朝鲜是不是太好了一点,咱们出兵支援他,粮食也是咱们出,结果那五十万石,都归他们,而且,那对马岛也给他们,明明就是倭国献给朕的。”
  五十万石粮食?
  作为一个财货,这不吞掉,心里难受啊!
  田义立刻道:“这事是沈一贯谈的,但具体是郭顾问决定的。”
  这锅甩得可真是无比自然啊!
  郭淡钦佩地看了田义一眼,又向万历道:“陛下,那朝鲜被打得是满目苍夷,一贫如洗,五十万石粮食恐怕都难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这粮食要不给他们,恐怕到时他们还得问咱们要。
  这还只是一个次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如今对于我大明而言,名誉其实要更加重要的,我们出兵帮助朝鲜,且合理将赔偿都给予朝鲜,势必会让更多的人选择依附我们。
  对马岛的情况亦是如此,如果我们占据对马岛,别人会认为,我们帮助朝鲜,其实就是觊觎别人的领土,这反而不利于我们大明。”
  万历郁闷道:“话虽如此,但是打仗若不开疆扩土,朕何来得雄图霸业。”
  郭淡道:“陛下,对马岛就一点点大,我们风驰集团在南边随随便便碰到一个岛都比那里大上几十倍,而且这个对马岛给予朝鲜,对于我们大明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若拿在手里反而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万历问道:“此话怎讲?”
  郭淡道:“对马岛刚好就在倭国和朝鲜的中间,离咱们是比较远的,咱们若是占着那里,势必会与他们两家都产生矛盾,根据卑职的判断,倭国将来肯定还是会想办法要回对马岛的,因为他们若是要出来,必夺对马岛,他们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扰乱对马岛,故此管理对马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甚至可能逼得我们直接攻打日本,但是攻打日本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
  万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管理成本高的话,那就还是算了。
  郭淡又道:“可是若还让倭国占据对马岛,这势必又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有了对马岛,倭国不管是东进,还是南下都非常方便,如今将对马岛给予朝鲜,朝鲜是绝不可能将对马岛还给倭国的,因为朝鲜知道日本要对马岛唯一的意义,就是打他们朝鲜,只要倭国打对马岛的主意,朝鲜必然坚决捍卫对马岛,这将会成为朝鲜和倭国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他们将来是不可能联盟的。”
  如果朝鲜给日本联盟的话,他们对付的是谁,那肯定就是大明,周边也没有别得国家,值得他们两个狼狈为奸,他们的关系不好不坏就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郭淡又道:“而面对倭国,朝鲜显然不是对手,势必就需要我们的保护,故而他们才主动让济州岛给予我们舰队补给。目的朝鲜对于我们在东北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在朝鲜的军事存在,既可以遏制住倭国,又能够防止女真,这也是卑职为什么给予朝鲜那么多好处,经此一役,朝鲜便不会像这一次一样,老是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2/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