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3/1492

  既然要引入法家,必然要将这一部分也给补上去。
  郭淡毕竟也不是职业政客,他并未想得这么深,这个只有帝王自己去考虑,郭淡就只是考虑到怎么维护资本的基本盘,他提倡法家,主要是为了要确保商人的财产不被官员随意侵犯。
  而对于万历而言,他现在是真的觉得商人其实比农民更好管,只要我控制住资源、运输,就可以很好得控制住商人,而农民的话,他们其实更依赖乡绅,皇权不下县,皇帝无法直接去控制他们,导致皇帝必须要依赖乡绅。
  万历已经厌恶这种合作。
  万历决定引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确定法家的地位。
  其实在这两者之间,万历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他认为儒家完全就是依照儒家经典,是不需要任何证据的,只要二者有关联,就可以拿来说,关键这解释权不在自己手中,大臣们永远可以拿出正当的理由来阻止他的想法。
  但是法家不同,因为法家是要有明文规定的,可不能张口就来。
  而立法权在帝王手中的。
  他可以制定对帝王有利的律法,其实也都不用特别制定,因为就现有的律法,帝王真不太可能犯法,就算他想,他都没有机会,他主要用来限制官僚集团,利益集团。
  另外。
  他也是一个商人,而且大明最有富有的商人,他如今并非那么倚重国库的税入,他更偏向自己的买卖,而律法是能够确保商人的财产不被侵犯,他这也是给予自己财产双重保护。
  说到底,就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
  虽然如今大势已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好。
  就是永宁公主。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给出解释。
  虽然这都已经不足为虑,他们的盟友是百姓,百姓才不会在乎这个,礼教就已经这样,那么谁还质疑永宁公主。
  这有什么不对?
  但是赢就要赢得漂亮。
  决不能留给人诟病的地方。
  李太后突然下旨昭告天下,承认李芳尘就是永宁公主,并且表明这都是她的决定。
  同时也将其中内幕告知天下人。
  起因当然是因为冯保为了几万两,将永宁公主许配给一个短命的商人之子。
  关于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同时李太后也告诉大家,当初永宁公主确实跳河自杀,也是郭淡救了她。
  为了保住女儿的性命,她就决定让永宁公主永远地离开皇宫,希望她能够在外面重新获得新生,原本打算等到永宁安定下来后,她就以永宁公主病逝为由,彻底将此事埋葬于土下。
  不曾想还是被人知晓,而皇帝只是为了维护我,才对此避而不谈的。
  此事看似没有反转,反而是坐实那些谣言,但对于肥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转。
  之前大家都将火力集中在肥宅身上,肥宅是打死不开口,结果这都是太后的决定。
  这……!
  万历只是出于孝心,才扛下这一切。
  马上万历那边下旨昭告天下,表示这事与太后无关,都是朕做得决定,你们不爽就冲着朕来,别去打扰太后,并且还正式决定,赐予郭淡驸马的身份,你们越骂,朕就越要这么做。
  大家对此只能说,干得漂亮!
  百姓都支持皇帝。
  就该这么做,凭什么不行。
  他们不认为这是帝王的事,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事,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事。
  万历这人设简直无敌啊!
  完美帝王啊!
  那些曾经质疑万历的人,顿时就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你们一方面讲孝道,可另一方面又诋毁一个孝子,你们究竟想怎么样。
  同时也没有人责怪李太后,他们觉得李太后这么做不为过,她只是作为一个母亲,为求保住女儿性命,但同时为求维护皇室的尊严,不惜将女儿驱逐皇室。
  这多么残忍啊!
  至于朱尧媖更是备受同情,其实之前那桩婚事,就已经让人非常唏嘘,关于这事,民间知道的比皇室要更加清楚,那驸马是一个商人之子,市民都知道那就是一个短命鬼,那牙商就是拿钱给自己儿子去冲冲喜。
  拿公主来冲喜。
  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不少人都写信送去牙行。
  你们一定要幸福。
  让郭淡一定要保护公主,不要让她再受委屈。
  惹得郭淡都有些哭笑不得,我老婆要你们关心,我特么都富可敌国,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少在这里上演言情剧。
  既然大家都值得同情,总得有一个背锅的吧。
  礼教!
  不二人选。
  于是大家又就借此狠批礼教,差点又是一出人伦悲剧,连皇室都躲不去,更别说百姓。
  那边还在上演戏剧,这边就冒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对于礼教而言,这真是雪上加霜,又被批得是体无完肤。
  但是懂得人都懂。
  这纯属就是操作啊!
  究竟是谁人爆出这个消息的,你们心里就没点逼数吗?
  我们就是上了这当,才搞成今日这般局面,原本屁事都没有。
  当时只是保守派在争,是这事爆出来之后,礼教才加入这场战斗的,结果却遭受灭顶之灾。
  可他们也没有办法。
  再继续辩吗?
  得罪皇帝还不够,还要将太后也给得罪了。
  疯了。
  大臣们明明知道被操作了,但还得上奏表示都是自己的错,请求皇帝原谅。
  如辞职的魏星海、邹永德等人,也都在报刊上刊登文章,正式对此事道歉。
  他们倒是不想这么做,但是许多儒家中人都要求他们道歉。
  如今他们是一心要保儒家。
  而如今唯一能够拯救儒家的可就是皇帝,因为万历从未发表任何言论,如果他再补上一刀,那可就彻底完了。
  ……
  皇极门前。
  万历坐在龙椅上,是左瞧瞧,右瞧瞧,底下的大臣个个都是垂首而立,不敢直视皇帝。
  过得好一会儿,万历缓缓开口道:“你们有没有感到一丝羞愧?”
  王家屏立刻站出来,道:“臣辜负了陛下的期望,辜负了圣人地教会,臣有罪,还请陛下惩罚。”
  言下之意,陛下您是对的,但圣人也没有错,都是臣的错。
  “臣等有罪。”
  群臣齐声言道。
  “辜负?”
  万历站起身来,来到台阶前,道:“朕以为不能这么说,谈不上辜负,说穿了,就是成王败寇。你们都是我大明最聪明的人,那圣人之言你们理解得比谁都要透彻,只不过这都只是其次,圣人之言只是你们手中的武器,关键还是在于儒家赐予你们那非凡的地位,这才是你们真正守护的东西。”
  说到这里,他缓步下得台阶,在大臣们中间,边走边言道:“百姓,国家,君主,在你们心里,根本就不重要,只要儒家不倒,你就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3/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