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4/1492

  真是的……!
  郭淡看向曹恪,道:“方才曹院长说,江南那边也在建设这种水力纺纱作坊,相信江南那边会有越来越多的水力纺纱作坊,但不知曹院长是否知道,他们的水力纺纱车是哪里买得?”
  曹恪双目一睁,答道:“是从卫辉府买的。”
  郭淡点点头,道:“其实要是论利润的话,纺纱车的利润是高于纺纱的利润,那么江南越多水力纺纱作坊,卫辉府就只会赚得更多。”
  王锡爵好奇道:“江南地区难道就不会自己造吗?”
  郭淡看向秦庄,道:“秦员外,这方面你比较熟悉,你来告诉王大人吧。”
  秦庄道:“大人有所不知,江南地区倒也做得了,但是远不如卫辉府生产的好,纺出来的纱,也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他们不购买我们卫辉府的水力纺纱机,那草民倒也不怕与他们竞争。”
  申时行问道:“这是为何?”
  郭淡笑道:“托各位人以前鄙视奇技淫巧的福,导致目前全天下手艺最为精湛,最为聪明的工匠,都集中在我卫辉府,这机器所需要的部件,卫辉府生产的最为精良,这是地理优势都难以弥补的,说到底,这人才才是关键,未来机器代替人力是大势所趋,我们卫辉府将会专门生产机器。未来二十年,别得州府都不可能追赶上卫辉府。”
  方才还得意洋洋的大臣们,此时都是一张张司马脸。
  真是个大奸商啊!
  还能这么玩?
  纺纱纺不过,你丫就去买机器,作弊啊!
  压不住郭淡也就算了,总不能老是被卫辉府压着吧。
  但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之前明朝从朝廷到社会,工匠地位可真是惨目忍睹,过得也真是狗都不如,郭淡在承包卫辉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工匠,这里的工匠真是打死都不会选择离开卫辉府,他们来到卫辉府真的从地狱来到天堂,波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财富、社会地位都在涨。
  这些工匠受到剥削、奴役,远胜过秦庄这些商人,他们更缺乏安全感,只要有生计,哪怕少赚一点,他们也不会离开的。
  郭淡集天下工匠的智慧,去发展机器生产,等到你们都来玩机器,哥再生产机器,买机器。
  你用的机器都是我生产的,你嚣张试试看。
  万历听得哈哈一笑,道:“真不愧是我大明财政顾问,看得就是比别人远。”
  秦庄却是一脸郁闷地低声向郭淡道:“如此说来,我是被抛弃了。”
  从郭淡的计划来看,他还是要走啊!
  郭淡道:“待会再详谈。”
第1108章
重新洗牌
  曹恪一直都在研究卫辉府,且从未停止过,他觉得这卫辉府简直就是一个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他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卫辉府的崛起,其实是在于别得州府愚蠢的拒绝商业化,固执己见,坚持小农经济,导致卫辉府能够垄断一切。
  全国的资金、人力、原料全部集中在这里,才有卫辉府今日之繁荣。
  那么一旦都开放,卫辉府的优势势必会大幅度减少,肯定是要落后于江南地区,那边地理优势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他对此是非常好奇,因为就利益而言,郭淡不应该追求全部开放,如此才能够巩固卫辉府的地位。
  当然,他认为郭淡已有对策。
  他都能够意识到,郭淡能没想到吗?
  “你怎么看?”
  王锡爵小声向曹恪询问道。
  曹恪紧锁眉头,道:“在商言商,郭淡此策确实可行,但是就卫辉府而言,这纺织作坊给卫辉府妇女提供不计其数的生计,而那些妇女不可能去生产机器,我认为此事应该没有这么简单。”
  王锡爵点点头道:“我与你想的一样,若这么简单的话,他也不会亲自来到这里,不过,这真的难以撼动吗?”
  曹恪沉默少许,还是点了点头。
  这地理优势再好,没有人才也是发挥不出来的,然而,是他们自己将这方面的人才都给赶到卫辉府来的,就算是现在,工匠在卫辉府的地位,也是别得州府给予不了的。
  卫辉府在这方面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的。
  然而,万历也迫切的想知道具体答案,卫辉府任何损失,都是他难以承受,虽然之前他知道郭淡要做出调整,但没有想到,是要动大手术。
  目前纺织行业可是卫辉府的支助行业,大峡谷都没法比,因为纺织是全民需求,再加上一个海外,这利润得有多高。
  趁着休息之际,万历就将郭淡、秦庄叫到办公室去。
  “在未来五年时间,卫辉府要放弃近八成的纺织行业。”郭淡非常直截了当地说道。
  秦庄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亲耳听见,还是差点昏厥过去。
  八成!
  你不就是让我搬走吗!
  万历纳闷道:“这是为什么?纺织行业这么赚钱,为何要放弃。”
  郭淡解释道:“陛下,卫辉府一没有原料,二不沿海,完全就不具备纺织的土壤,而之前之所以能够垄断纺织行业,全凭大作坊生产,但同样的模式,放在江南生产,成本至少至少都会降低三成,如果现在不放弃,也就是在等死,这是没得救。放在江南那边生产,成本更低,那么海外贸易的利润就更高,也更具有竞争力。”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羊吃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要降低成本,如此才能够完成原始积累。
  而卫辉府并没有羊吃人的现象,虽然工作也很辛苦,但没有西方那么狠,百姓生活还算是比较幸福的,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流水线生产,这听着是简单,但却是成功的基础,郭淡利用先进生产模式,提高了效率,从而也就降低了成本。
  否则的话,他也只能拼命去剥削啊!
  其二,货币,由于当今货币存在着很大的泡沫,而郭淡利用海外贸易得到许多的硬通货,这里面就存在巨大的差价,这足以令他完成原始积累,八钱的工薪,对于百姓而言,是非常多的,但就货币实际差值而言,其实不值那么多,甚至都翻了好几倍,原因就是大地主囤积白银。
  但如今这些优势都没有了,反而在江南生产,成本要更低,那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
  秦庄道:“可是我在成千上万的员工怎么办?”
  万历点点头道:“是呀!外面那些员工怎么办?”
  郭淡道:“卫辉府的地理优势虽然不如江南地区,但也算是得天独厚,京城、蒙古都在卫辉府的销售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将纺纱和织布放在江南,我们卫辉府就制作成品衣饰,另外羊毛、皮革这些行业并不会挪走,也是挪不走的,而外面那些员工,个个经验丰富,她们并不会事业,但是总得来说,纺织行业在卫辉府的地位将会逐年下降,今后卫辉府女人,将会在纺织行业逐年减少,同时水力也都要供给给其它行业使用。”
  说着,他又向万历道:“陛下,在商言商,这别人都能干的活,就是最不赚钱的活,只有干别人干不了的,才能够赚大钱,卫辉府地势狭隘,人口也不多,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些年吸引来的人才,我们要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他身上,如此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回报。”
  万历稍稍点了点头。
  郭淡又向秦庄笑道:“老秦,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丝绸的纺织,卫辉府已经后劲乏力,难以进步,但是有关纺织商品的设计,卫辉府将来是不可动摇的,同时还有染料等涉及到技术的行业,也都是不可动摇的,你要根据这些去调整你的产业结构。”
  秦庄重重一叹,道:“但是我真不想离开卫辉府?”
  郭淡笑道:“那你想不想赚更多的钱?而且你看波三他们最近的发展,他们迟早都会超过你的纺织作坊,若你不赶紧调整,你将来会两头不着岸。”
  秦庄无奈地点点头。
  他若不加紧在江南的布局,等那边自己发展起来,他就可能面临关门歇业。
  郭淡已经是直截了当的表示,卫辉府将不会再给纺织作坊太多的支持,他要将资源全部投入到技术行业上面,因为卫辉府就这么点点大,要不走高科技路线,那就没得生存。
  翌日!
  万历又带着满朝文武前往一诺街视察。
  一诺街主要是一诺牙行、一诺钱庄、一诺粮行,以及方圆信行。
  他们大臣们来到一诺街的时候,这内心都是充斥着绝望,户部官员是感受最深,户部跟如今的一诺街比起来,就真的如同两边茅房的差距。
  天差地别。
  户部就是个屁!
  导致一些户部官员都萌生跳槽的冲动,有道是,人往高处走……。
  他们站在一诺街片刻功夫,就已经是三十余车一诺币进出。
  卫辉府一诺钱庄一个月的流水,就相当于户部一年的流水。
  郭淡只是将股份金融放到南京,但是货币他还是放在卫辉府,明年货币行业就要超过秦家的纺织作坊,成为卫辉府的支柱行业。
  也可见纺织行业在卫辉府的真是日薄西山。
  秦庄要再留下去,也只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人不断超越。
  但是,他若去到江南,日月纺织集团将会称霸世界。
  让他去江南,只是在一个更合适的地方生产,关键方便出口,而出口又是被郭淡垄断着,换而言之,他若搬走,郭淡其实是得利的,他将拥有更廉价的丝绸,操作空间更大。
  绝望归绝望,但是他们受益颇多,因为一诺钱庄的运营模式,远比户部的模式要先进的多,他们可以借鉴很多管理方式。
  不仅如此,他们还参加了一诺牙行召开的一次大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4/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