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1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1/1492

  郭淡不禁皱了下眉头,道:“多少?”
  曹小东道:“我们当初给的价格是三十五诺,大概是十两零五钱,但是如今海外已经涨到一比十二,相比较而言,我们没有任何优势。”
  这个金银比价,也是大明所存在一个货币问题,之前明朝是金银比价是一比八,西方商人就用一比十进行收购,使得大明大量黄金流往西方,要知道大明还不是产金地,郭淡后来就给了一个浮动汇率,一比三十五诺。
  “十二?”
  郭淡皱了皱眉,心道,难道美洲又发现大银矿,导致西方金银比进一步增加?
  关于货币,他可不敢大意,金子显然是更优质的货币,而原因就是金矿少于银矿,导致它价格相对比较稳定,银矿太多了,非常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郭淡给出这个浮动汇率,其实也就是给金本位留一个口子,但是十二的话,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再往上涨就非常不划算了。
  “是什么时候涨的?是慢慢涨上去的,还是突然涨上去的?”郭淡突然问道。
  曹小东道:“是去年年末突然涨上去的。”
  那肯定是有人在后面操纵,要么就是西方金银比进一步上涨,要么就是……。郭淡突然问道:“弗朗机人是什么时候去福州打探购船交易的?”
  辰辰若有所思道:“好像也是去年年末。”
  难道这回西班牙人运来都是黄金,不是银子,他们是想先炒高金价,然后再拿高价黄金与我们交易?郭淡问道:“我们手中可有弗朗机人运银船的消息?”
  辰辰摇摇头,道:“未有听说。”
  这金银都控制在对方手里,可真是难受啊!郭淡紧锁眉头,心道,我绝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那样的话,我会被他们玩死去,这一炒一卖,他们估计都能躺着纯赚十万两,那我还有个屁的利润。
  念及至此,他心一横道:“放五十万两黄金出去,等全部放出之后,将浮动金币调到三十四诺。”
  辰辰道:“姑爷,我们可就一百万两黄金,还是这些年好不容换来的。”
  郭淡笑了笑,道:“几十万两黄金而已,多不多,少不少,放在手里,也没个卵用,就不如拿出来陪他们玩一玩,有本事他们就砸两亿两白银进来,否则的话,老子才不怕他们。”
  辰辰哦了一声:“我知道了。”
  郭淡又问道:“播州的纸币现在是什么情况?”
  “姑爷您请稍等一下。”
  辰辰立刻站起身来,从柜子里面找出一份资料来,递给郭淡道:“这就是信行最近的统计,是有关播州去年的纸币交易情况。”
  曹小东道:“在朝鲜战争时,播州纸币交易额曾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一度突破五百万两,但是马上又回落到四百万两,之后虽有稳定的上涨,但并不多。”
  朝鲜战争期间,播州可是第二大受益者,因为之前的江西之乱,导致播州货物运送不出去,囤积大量的货物,而之后借朝鲜战争,所囤积的货物全部卖了出去。
  郭淡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听着,道:“增长的原因是因为云南地区?”
  曹小东点点头道:“是的,播州离云南比较近,如今云南也在我们的控制之中,故而两地的贸易是有所增长的。”
  郭淡又问道:“可有播州与云南交易数据?”
  “有的!”
  辰辰立刻又拿出一份数据递给郭淡。
  郭淡仔细看了一会儿,道:“火候也差不多了,让钱庄准备一下,我要将云南纳入纸币区,另外,洞乌、暹罗、交趾等地区也都在规划之内,这一次我们规划更加长远一些。”
  辰辰错愕道:“姑爷,交趾、暹罗等地并非是属我大明,我们怎么在那边发行纸币啊!”
  郭淡笑道:“我们是他们最大的买家,又是他们最大的卖家,我们承认的货币,才是他们真正的货币,另外,如今那边贸易增长,肯定也缺货币,不过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仔细商量一下,可不能拿着纸币咣咣往里面扔,那他们也会害怕得,我们得凭借边境贸易,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使用我们的纸币,同时利用这一波售卖黄金,断了他们白银来源,令他们进一步缺乏货币。”
  关于货币政策,郭淡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路线,是维持银本位,还是走向金本位,甚至于直接越过金本位,发行信用。
  他都留有口子。
  就看日后局势怎么变化。
  虽然事实证明,信用货币才是最后的方案,但这也跟制度是有关的,如今大明可是万历一言九鼎,高高高高度中央集权,发信用货币,风险非常大。
  而维持银本位的风险在于海外银矿的增加,如果增加得速度,是超过大明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在海外大规模贬值,那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
  毕竟郭淡政策不是闭关锁国,全靠两只手自娱自乐,而是去追求多人运动。
  而金本位的话,手里都没黄金,谈这个过于遥远。
  换而言之,信用货币就是双刃剑,且捅死自己的机会远胜于捅死别人的机会,而金银本位,目前来说,就是将小命放在别人手里。
  但郭淡认为决定性因素其实是生产力。
  如果大明是最大的市场,同时又是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即是最大进口地,又是最大的出口地,那郭淡就可以从容得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货币政策。
  故此他全都留口子,一方面维持一诺币跟黄金挂钩,同时在边缘地区发行纸币,维持一千万两的纸币,他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第1114章
该画一个圈了
  真是今非昔比啊!
  当年郭淡只要来到卫辉府,他一般都是跟卫辉府的商人洽谈怎么去调整,怎么去发展,但是这一回郭淡并未与商人们过多的交流,他只是召开了一次有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会议。
  仅此而已。
  其实是有得谈,如果万历不来的话,郭淡多多少少会跟他们谈谈。
  毕竟他许久没有来这里。
  恰好万历他们来了,郭淡也就没有多少时间、精力花在他们身上。
  倒也不是说郭淡无情,只不过这人总归是要长大得,不能老是让保姆带着,郭淡这保姆当着也真是心累,以前卫辉府的商人都是活在他的羽翼之下,外面的大风大浪都是他在扛着,而如今大环境在向商人有利的方向发展,也是该让商人们自己去闯一闯。
  况且卫辉府的商人在面对其它地区的商人其实是有着很大得优势。
  当然,关键还是郭淡现在已经不需要用嘴炮去组织,去诱导,因为他已经控制着货币,他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去刺激经济,去宏观调控。
  郭淡来卫辉府的两大目的,其一,产业结构调整;其二,就是确定货币政策。
  由此可见,名义上是朝廷在主导改革,实际上还是郭淡在主导,没有货币得支持,经济发展不起来,而货币的流向,可以令朝廷的政策变成一张废纸。
  郭淡的策略,就是用货币这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来控制国内经济,防止朝廷在背后捅刀,然后将重心转移到海外去。
  海外与国内不同,海外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世界,充斥着武力、文化、货币、种族、地缘政治等各种因素。
  而这个重任将会落到朱翊鏐肩上。
  因为郭淡不可能常驻海外,他只是将目光放在海外,没有大明的市场和生产力,那海外将变得毫无意义。
  去美洲的称王称霸?
  呵呵!
  说着是容易,但事实就是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进去,可能也就是一个部落酋长,罗马可不是一日建成的,美利坚也是几百年才建起来的。
  而大明的国力其实就是一条捷径。
  对于万历而言,海外重要的领土,必须要姓朱,他也不傻,如今对于是否能够控制海外领土,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之前没有人玩过,那他自然相信自己的亲兄弟,不管以后怎么样,也是他老朱家的。
  朱翊鏐自小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还在万历视察皇陵时,还帮着处理过朝政,之后又在天津卫得到很好的历练,他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他自然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
  而当郭淡在一诺钱庄制定货币政策的同时,大臣们已经进入休假状态,结伴四处游逛,如今卫辉府已经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在这里面有着太多稀奇的地方。
  申时行、王锡爵、许国休息两日之后,也出得门来。
  “奇怪,这街上怎么没有什么人啊!”许国左右张望道。
  王锡爵道:“兴许都在做事吧。”
  “五条枪四宝店。”
  申时行抬头瞧了眼街边一家店门上的招牌,又向王锡爵、许国道:“进去看看?”
  文人可就好这一口。
  许国道:“这店京城也有,没啥可看的,不如我们去前面的书店看看,我听说许多人买了不少书。”
  说话时,店内走出二人来,正是李三才、张鹤鸣二人。
  二人见到申时行他们,当即拱手行得一礼,“申首辅,王大人,许大人。”
  许国见他们二人身旁的仆人提着不少商品,不禁纳闷道:“你们怎么买这么多东西?马上又要去开封府,你这拿着多不方便啊!”
  “因为这里的文房四宝都比较便宜。”
  张鹤鸣是一个比较耿直的人,如实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1/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