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1492

  席间,郭淡也一直在跟他们介绍这卫辉府。
  酒足饭饱之后,秦庄就带着李南他们去旅店开房休息。
  郭淡倒是没有急着离开,他与周丰留在包间内,吃着一些水果、茶点。
  周丰笑道:“贤侄,看来他们还是比较谨慎的。”
  呷了一口茶,郭淡放下茶杯来,向红光满面的周丰笑道:“员外,我们不妨打个赌,只要他们留在这里半个月,他们绝对不止是开个门店。”
  “是吗?”周丰赶忙问道:“不止贤侄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郭淡笑道:“我一句话不说,我也不找人去说,赌不赌?”
  “不赌。”
  周丰回答得非常干脆。
  郭淡郁闷道:“这你都不赌?”
  周丰呵呵道:“我钱又不是很多,才不上你这当。呵呵。”
  “没意思。”郭淡摇摇头,又拿起果子扔入嘴中,吞下之后,又道:“员外,你最近可得多备一些酒菜啊!”
  周丰忙道:“此话怎讲?”
  郭淡道:“这世上可不止他们三个有眼光的商人,他们的到来也就证明,我们传出去的信息已经开始见成效了,你等着看好了,未来几日会有源源不断的商人来此。”
  周丰面色一喜,道:“贤侄请放心,我在临清雇佣了好几个牙人,专门帮我购买粮食过来,这粮食的供应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都跑到临清去了。”郭淡呵呵笑道:“看来这周边的粮商都给断了。”
  “这还不断。”
  周丰没好气道:“那开封、彰德的道路都给封了,哪还有粮食运过来,好在贤侄事先有说,我们都早就做了准备,不过贤侄,好像大名的滑县和山西的陵川也对我们有意见,要是他们也给我们添堵,那我们可就被包围了。”
  郭淡只是微微笑道:“这一点你放心,很快,他们就会张开双手拥抱我们,而开封、彰德将会默默的流泪。”
  ……
  果然不出郭淡所料,李南他们的到来,只是一个开始。
  如这种事,要么就没人来,要么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来,不可能是零散的几个人碰巧来到这里。
  之所以中间有几个月得空窗期,那是因为如今信息传播不是那么快,这大家都还在路上。
  未来几日,大量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卫辉府。
  其中是以小商人为主,这明朝小商人不是他们没钱,“小”指的是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这直接就导致他们在别的地方,是没有任何安全感,如卫辉府之前的潞王府事件,大量的小商人因此破产,他们有钱没地位,那潞王的人自然专门找他们下手。
  其它地方也是如此,只要官府缺钱,首先就将苗头指向小商人,那些大地主,大富商,都是有靠山得,甚至就是老爷们的人。
  故此这些人是最积极的赶来卫辉府的,因为他们听说这卫辉府没有官府,是商人承包下来的。
  当他们来到卫辉府,看到果真如此,这街上坐马车的,酒楼里面坐大包间得全都是大商人,不少小商人都流下激动的泪水,这可是他们梦寐以求得。
  他们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
  有些小商人就是拖家带口来的,来到这里,买卖暂时都放到一边,先买个宅院再说,可谓是破釜沉舟。
  他们的热情也吓坏了李南等人,以及这期间赶来的一些大富商,这要是再不动手,好地方都让这些小商人给占了。
  于是,李南他们赶紧跑去找郭淡,表示自己也要来这里开作坊,但究竟开什么作坊,他们都还没有想好,他们非常认同郭淡的那番话,集中财力研发自己的特色,这个作坊将来肯定也是生产核心部件的。
  在此之前,卫辉府的繁荣几乎都是集中在汲县,因为潞王府在这里,作坊也都集中在这里,很多县城的人都往汲县跑。
  如今汲县已经没有什么地,耕地不是不能动,只不过要动的话,是要花很多很多的钱,而潞王府早就被瓜分一干二净,此时来得人只能去其它县城投资,建立作坊。
  新乡、洪县、晖县等县城,立刻变得热闹起来。
  当地百姓真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可算是轮到我们了。
  他们现在都知道,这商人来建作坊,是可以造福当地的百姓,就连那些顽固得乡绅都非常支持,只要你来建造作坊,地都是免费的,他们之前抵制商人,是因为商人奸诈,他们玩不过,但是现在有制度保护他们,他们也不害怕商人。
  这商人越多,就不怕没有工作,而且当地税收就越多,当即法院、诉讼院、纠察院的福利就越好。
  那些小商人感觉自己来到另外一个国度,他们可从来没有受到过这种欢迎,给了他们一种家的感觉,投资热情更盛。
  这又直接导致卫辉府的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开始崛起。
  然而,服务业的崛起,导致对粮食、青菜得需求增大,周边的一些晋商或者牙人,一看卫辉府的需求这么高,他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从山西、大名贩卖粮食和青菜来卫辉府。
  他们其实也想从开封、彰德进货,因为离得近,但是路给封了,这没法发运。
第0342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
  如今的卫辉府正处于一个井喷时期。
  但这还真不是郭淡一个人功劳,因为明朝的商品经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模性,虽然还只是仅限于江南、京师,但问题是我大明朝幅员辽阔,哪怕就一个江南那也是不得了,至少比西方那小岛要大得多。
  可惜明朝不具备资本土壤。
  都说明朝有资本萌芽,但是发展到死它还是萌芽,是一点进步都没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制度,因为官本位的强势,导致资本势力抬不起头来。
  而卫辉府的出现,无疑是在局部打破了官本位,毕竟连个官府都没有,当然,从大局来看,还是官本位,毕竟是皇帝直接统管。
  但这却是天下商人的需求,只不过他们之前没有意识到他们有这么个需求,一旦这个东西出现,必然会有大量的资本涌入进来。
  这本质上还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
  而商业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资本土壤是具有辐射性的,一定要与外界有着密切得联系,如果没有联系,那就彻底完了。
  在资本涌入的过程中,就已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大名府,这都是因为开封府、彰德府,怀庆府都选择封路,那么江南、胶东、京畿,等地的商人都只能选择从大名府走。
  而大名府经济发展最快得,又莫过于滑县,因为这里是进入卫辉府的必经之路。
  如今这里的旅店真是一床难求啊!
  原本李通是要自己建,但是郑瑾他们不肯,他们要自己要搞,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就直接将自己的一些物业,改为旅店,供过往商人居住。
  “老爷可真是有先见之明呀!倘若当初将这里的旅店、茶肆卖给那李通,那咱们可真是损失惨重啊!”
  一个闲汉是一脸谄媚得拍着郑瑾的马屁。
  “就他那点小心思焉能瞒得过我。”
  郑瑾看着这人山人海的集市,不免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
  这回他可真是赚大了,他与滑县地主们,垄断了茶肆、旅店,刚好如今又是秋收之际,大名府的收成还不错,他们就联合起来,将仓库的存粮都卖给卫辉府,腾出地方来放新粮。
  同时还有青菜、水果、丝绸、木材的供应。
  就这个半个月纯白银收入,已经超过他以往得两年所得,因为往常十天半月都难以看到一些银子,那些租钱也都是粮食、丝绸、铜钱。
  这些天他可真的是睡觉都笑醒。
  郑瑾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问道:“对了,下河村那块地怎么样?”
  那闲汉郁闷道:“还在谈。”
  “怎么谈这么久,那块地又不能种粮食,他们拿着下葬么?”郑瑾怒道。
  那闲汉讪讪道:“老爷,下河村就挨着卫辉府,是入卫辉府的必经之路,那些个乡绅可也不傻,他们说是要自个建旅店。”
  “这真是岂有此理。”
  郑瑾怒骂一句,又道:“你再去跟他们谈谈,一定要给我拿下那块地。”
  尝到甜头之后,这些抠门的地主们,也开始到处购买土地,但是这回他们兼并得可不是田地,不但如此,他们非常维护耕地,因为卫辉府需求太大,耕地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们现在兼并的是道路边上的土地。
  但是别人也都不是傻子,这卫辉府发生的一切,滑县的人都是了如指掌,各村都将地捂得死死得。
  有些就打算自己发展,有些就打算租给卫辉府。
  你们这些大地主还想低价收购,做梦去吧。
  这甚至都导致滑县的人口开始回流,这真是最近难得一见的,因为滑县的就业机会开始直线上升,谁都想在自家家门口赚钱,跑到卫辉府去,连个户籍都没有。
  这时,一个衙差走了过来,“郑大官人,我们知县大人请您过去一趟。”
  郑瑾一愣,问道:“有什么事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