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1492

  卫辉府。
  此时此刻的卫辉府,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税务院。
  天才蒙蒙亮时,税务院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只见一车车银两就堆在街上,这时候谁要来抢劫,可真是耗子进了米仓。
  可惜只有围观得人,没有抢劫的人。
  好不容易挨到开门,但是半天才缴清一批的效率,令那些在街上排队的人是大为恼火,这大冷天站在街上吹北风,可真是要了亲命。
  “我说你们能不能快点,我都站在这里排了快两个时辰了。”
  一个管家的打扮的男人不耐烦地嚷嚷道。
  税务员门口站着管事的人道:“你嚷什么嚷,我们难道就不想快么,可要是算错了账,你来垫这钱?”
  那管家怒道:“老子可是来缴税的,你还这么跟我说话。”
  那人立刻回怼道:“难道就你一个人是来缴税的?你爱来不来,谁稀罕了。”
  这快节奏的生活,令大家都变得非常暴躁,如今大家都有很多事要做,哪有功夫在这里耗费时间和精力。
  “嘿……我……你们有本事你们就别罚我的钱,你看我来不来。”那管家气得都快疯过去了,花钱找骂,老子是生的贱么?
  那人呵呵两声,“真是抱歉,查税得事可不归我管。”
  这时,中间一些人站出来拉着他们。
  如今谁都不容易啊!
  而这一幕却令对面酒楼上的两位老者看得是五味杂陈啊!
  这二位老者可不是别人,正是内阁大学士王家屏和户部尚书宋纁。
  朝中大臣都研究过卫辉府的税收制度,他们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这心里却是不太相信,因为根据卫辉府的制度,是要自己主动去计算税,去缴税的,郭淡可不会派任何一个人去收税,去帮他们统计,而理由就是没钱,请不起人。
  他甚至还告知大家,卫辉府是没有官府的,任何人跑去你家收税的都是骗子,一定自己亲自去税务部缴税。
  但是这怎么可能?
  我们收都收不上税,你还不派人去收,让大家自觉缴税,你要真收上来,那我们还活吗?
  他们是带着满朝文武的疑问,赶来这里,瞧个究竟。
  然而,卫辉府的人缴税的积极性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王家屏叹了口气,又看向宋纁道:“不知宋尚书如何看?”
  宋纁直摇头道:“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郭淡是不是会一些仙法?”
  堂堂户部尚书竟然说出这等鬼话,王家屏不禁苦笑的摇摇头。
  宋纁又向王家屏拱手问道:“宋某愚钝,还请王大学士告知。”
  王家屏思忖少许,道:“我想可能是他们都知道,如果不缴税的话,郭淡就真得会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宋纁听得是哑然无语。
  这原因说出来,更是令人尴尬。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而整个大明却没有一个州府可以做到。
  然而,他们可不是唯一来到这里的官员。
  过得一会儿,一辆马车缓缓从税务院门前经过。
  这车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彰德府的知府刘诰与通判王勋。
  “大人,你看,那个身着蓝衣得中年男子就是薛舫家的管家。”
  王勋掀开窗帘的一角,指着队伍中的一人道:“他们薛家一直都是卫辉府的名门望族,自嘉靖以来几乎就没有缴过税。”
  刘诰听罢,是怒容满面道:“真是岂有此理,他们这些大地主可真是欺善怕恶,据说当初那何韬光都快给他们跪下,希望他们拿点钱出来分担一下百姓的负担,可他们中就没有一个人愿意拿粮食出来,如今倒是好了,自个上门缴税,可真是一群贱骨头。”
  这商人缴税也就罢了,毕竟郭淡是他们的头,得给头一些排面,但是这些大地主也都跑来缴税,这就令刘诰他们感到很是郁闷,我们捍卫得是你们的利益,结果你们自己却如此下贱,这真是太气人了。
第0364章
拿起棋子砸自己的脚
  这人还是那群人,事同样也是那么一回事,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这令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但这原因不在于税多税少,也不在于人品,而是在于一个公平。
  古代收税收不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免税户。
  哪怕只有一个免税户,那么就肯定玩不下去。
  如果有免税户的存在,那么你不偷税漏税的话,就根本竞争不过那些免税大户,必然会想办法去取得免税权,一旦拥有免税权,那就可以无限兼并土地,即便拿不到免税权,也会想尽办法偷税漏税。
  一旦这个成为共识,那么谁交税谁就是傻缺。
  卫辉府唯独没有免税户,除非你不去赚钱,如小孩就不用缴税,当然,乞丐也不用交,你要宁可当乞丐,也不愿意缴税,那郭淡也认了。
  哥,您真是太横了。
  而且,大家交的税都一样,非常公平。
  商人自己一年也只需要缴纳一两多的税,但是商人得负责员工的税,这就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因为每年缴税的时候,都是商人运着一车车得银两去缴税。
  大家也就不会觉得他们赚得多交的少。
  公平是需要维护和监督得,卫辉府的监督模式其实就是百姓自己。
  郭淡也没有派人去盯着。
  卫辉府是契约体系,如果商人雇人不立契,是属于违法行为,不受律法保护的,这伤害员工的利益,如果员工去告的话,雇主就要面临很重的罚金,可一旦立契,就有凭证,那么就得缴税。
  这导致偷税的成本高,风险更高,偷一两个人头税,没有这个必要,万一被发现,那可真是亏到姥姥家去了,可要偷很多人头的税,那又很难瞒得住。
  大家都算过这笔账,最省钱的结果,就是老老实实的缴税,一文钱也别少,前些时候,周丰算账的时候,可真是反反复复算很多遍,他们不怕多交,就怕少交。
  身为商人的郭淡,他制定任何规矩,主要考虑得就是成本和风险,他是经过精确计算,才得出这套体系的,他对此是非常有信心,至少目前不会出问题。
  故此在满朝文武都在关注卫辉府缴税情况,一诺牙行却在忙着建设钱庄的事,都没有在管这事。
  他们必须在年前将卫辉府和京城联系上,然后将税款从京城直接兑换,至于南京、太原、蓟州等地,可一步步来,他并不着急。
  而钱庄的关键,就在于钱票上面。
  明朝已经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纸钞系统,明初就发过很多纸钞,结果发出了经济危机,得亏商业不发达,就还不至于亡国。
  所以明朝不缺这方面技术。
  郭淡也只是在细节方面,给出一些建议,他基本都是将这事交给寇涴纱去管,因为寇涴纱做事要比他更加细致一些。
  他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
  比如说查账。
  今日傍晚时分他便去到陈方圆家,查看信行得账目,目前信行还只是为一些老客户服务,没有说完全推广出去,因为很多中小商人,觉得这不划算,只有一些大商人愿意雇佣信行去收集一些数据,而且主要业务多多少少与郭淡有关系。
  郭淡其实不看也能够算个七七八八,但他却看到了三更天。
  因为他今日来此,查账只是掩人耳目,他是在等一个人。
  而这个人就是柳宗成。
  三更时分,柳宗成是准时来到陈家。
  “老爷子,这时光过得可真快呀,我们差不多有一年未见了,不知老爷子身体可还好?”
  自上回两家联手,干倒四大牙行之后,二人真的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要知道郭淡可还是柳家牙行的股东,这都年底了,也得查查账啊!
  “托你的福,还算是不错。”
  柳宗成呵呵笑道。
  郭淡问道:“老爷子不会是在说反话吧?”
  “绝对是发自肺腑。”
  柳宗成感慨道:“不瞒你说,在两年前,老朽倒是已经看淡了生死,因为老朽当时认为变儿可以支撑起牙行,直到你的出现,老朽觉得变儿还无法胜任,这求生意志可比以前要强得多啊。”
  “原来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