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6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1492

  郭淡道:“当然不对,如今可没有什么技术可以判断药效,一副药方要必须要通过无数次实践,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我看过周王府药方记录,他们的药方那都是代代相传,并且医治过很多很多人,有足够的实践证明其药效。
  但是李时珍经常抄录别人的药方,他抄录这么多的药方,他也不可能一一去实践,很多药方他也不知道有不有效,但却记录在他的书中,以他的名气,这将会误导很多人。
  我开医学院,是要寻求对的药方,而不是寻求更多的药方。”
  “说得真是好啊!”
  忽听得屋内传来一个叫好声,“哈哈……不曾想在这里都还能听到一番高论,快哉,快哉。”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秃顶老者从茶肆内走出来,他朝着郭淡哈哈笑道:“小子,你真是说的太对了,李时珍就是一个庸医。”
  不是徐渭是谁。
  然后就见李时珍一脸郁闷就走了出来。
  真是尴尬呀!
  “李……李大夫。您……您怎么也在这里。”
  郭淡倏然起身,惊慌失措道。
  “哦,你知道他是李时珍。”
  徐渭手一指李时珍,又赶忙言道:“你莫要怕,老夫觉得你说得很对,他就是一个庸医。”
  “李世伯。”
  徐姑姑赶忙起身行得一礼。
  李时珍尴尬地点点头,他知道肯定是徐姑姑告诉郭淡的。
  徐渭瞧了眼徐姑姑,笑道:“小女娃,你可别乱给你的情郎推荐人,小心害了你的情郎啊。”
  李时珍当即怒斥道:“徐疯子,你可别胡说八道,这位乃是兴安伯之长女。”
  徐渭笑道:“那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天天跟在一个男人身边,这可就很难说得清白呀!”
  “我只是奉命保护他,为何说不清白?”忽听一个女人言道。
  徐渭偏目一瞧,只见杨飞絮淡淡扫他一眼,当即哼道:“老夫又没说你。”
  杨飞絮冷目相对:“我也是个女人,我也天天跟着他。”
  徐渭眨了眨眼,又向郭淡道:“你小子还真是艳福不浅啊!”
  郭淡一阵无语。
  李时珍道:“行了,行了,疯言疯语的,也不怕人笑话,我们走吧,莫要打扰人家了。”
  徐渭呵呵道:“被人拆穿你庸医的真面目,就想逃之夭夭,可这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你且听我一句劝,莫要在行医害人了。”
  “你……!”
  李时珍这回还真迈不开腿了。
  郭淡忙道:“李大夫,晚辈方才只是胡说八道……”
  “老夫方才听得明明白白,你说得可真是字字在理。”
  徐渭又向李时珍道:“庸医,你也听见了,有能耐你倒是反驳他呀!”
  李时珍觉得今儿要是这么走了,那余生可都活在徐渭嘲笑当中,这可真是太难受了,而且,他向来行医谨慎,突然被人说自己不严谨,这也令他有些恼火。
  徐姑姑偷偷一笑,道:“李世伯请坐。”
  李时珍犹豫片刻之后,这才坐了下来。
  徐渭赶忙坐下,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李时珍瞪了徐渭一眼,稍一沉吟,又向郭淡问道:“你可有我见过行医?”
  “未曾见过。”郭淡摇摇头。
  李时珍道:“那你凭何推断我没有对每一张药方进行验证,你以你的想象来推测我是以想象来写医书得,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
  徐渭点点头,道:“小子,他说得也有道理。”
  徐姑姑饶有兴趣得看着郭淡。
  郭淡笑道:“但是根据李大夫的医书,并未大量记载每一次使用药方的实践过程,而周王府每一次用药都有记录,换做是李大夫,你更愿意相信谁的药方?”
  李时珍摇摇头道:“他那是行医记录,而我这是医书,可不能一概而论。”
  郭淡道:“周王府世世代代在开封府行医,所涉及的药方,比起李大夫著作中的药方,可是连一成都不到,我因此推测,李大夫不可能将著作中的每一种药方都进行大量的实践。”
  “有道理。”
  徐渭若有所思地点头。
  李时珍沉吟片刻,道:“你说得不错,我不可能将书中得每一张药方都进行大量的实践,其中有些是古人留下来的,必然是经过大量的实践,也有些药方我虽亲自验证,但我询问过不少用过此药方的病人。”
  郭淡拱手道:“李大夫悬壶济世,谨慎求证,造福世人,在下深感佩服。”
  徐渭刚听出趣味来,见郭淡竟然认怂,不免恼怒道:“你这小子可真是虚伪,方才还说他不严谨,如今却又说他谨慎,你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不矛盾。”
  郭淡摆摆手笑道:“李大夫的医书必然有错误,相对于医学而言,这就是不够严谨,但就现实而言,这一个人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李大夫已经做得足够严谨,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相比起医学所需要的严谨,就还相差甚远。
  而这就是我建设医学院得目的,我以为医学关乎人命,必须要做到绝对严谨,而一个人精力和财力都很有限,这是难以做到的,必须集众人之力,集世人之智慧,方能取得大成。”
第0524章
当浮一大白
  李时珍这个大名人,郭淡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从小看李时珍的故事长大的,根据史实记载来看,李时珍在当代绝对算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医学家,但是《本草纲目》还是有着很多的错漏,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思想比较落后,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后世有那么多科技辅助,但是一个人也不可能研究这么多药方。
  他弄了这么多药方,那不可能没有错漏。
  这跟言多必失,是一个道理。
  就此否定李时珍的贡献,那绝对也是狗屁不通,因为在这个时代,全世界都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你说他错的,那请问谁是对的?
  “若想要医学进步,必须是要通过实践,通过累积经验,坐在屋里可是难以研究出药方来的。”李时珍摇摇头道:“所以我并不支持你的医学院。”
  他不是自视清高,不愿意去医学院,他是真的觉得这是行不通的。
  他以前在宫廷里面行医,但并未待多久,因为他认为在宫廷里面行医,是难以累积到经验,也不可能研究出药方来的,并且还受到多方势力管制。
  医学院肯定不如太医院。
  他连太医院都不愿意待,他会愿意待在医学院?
  郭淡笑道:“原来李大夫对于我的医学院有着这么深的误会,看来我还得多发一期报刊来解释。”
  李时珍问道:“愿闻其详?”
  郭淡道:“我们医学院第一个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针对现有的药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量的行医记录,通过与大量的经验丰富的郎中交流,来确定哪些药方是绝对有效的,百试不爽。
  其次,将药方标准化,商品化,比如说药量,我曾看到同样的药方,在这个病人身上是用三两,但是在那个病人身上却是用了五两。”
  李时珍道:“郎中自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来调整药量。”
  郭淡道:“但是这依据是什么?”
  李时珍道:“当然是根据郎中的经验来定。”
  郭淡笑道:“我以为根据病情而定,要更加合适一些。”
  李时珍点点头道:“你说得对。”
  郭淡道:“但现实是,您说得对,是根据郎中得经验,而非是病情,同一个病人,看不同的郎中,哪怕开出的药方是一样的,但是药量却可能是不一样的。”
  李时珍闻言,不禁凝眉不语。
  如果是根据病情而定,要么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郎中那里,只要是开出同一张药方,那么药量肯定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那就是根据郎中经验来定,而不是病情。
  这只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差别,但却是非常关键的。
  郭淡道:“这我们医学院要做到的标准化,根据病情来确定药量,不管是哪个郎中来开药,只要是同一张药方,那就应该是同样的药量,这是吃药,不是吃豆子,多吃一点,少吃一点也没有关系。”
  李时珍诧异的看了眼郭淡,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这一点他以前还真是没有注意到,不曾想却被一个商人想到了。
  这就有些尴尬。
  郭淡继续言道:“还有就是商品化,我近几年走了不少地方,发现北京、南京的医学非常发达,但是其它地方就相对比较落后,但都是人命,北京人是人,开封人也是人,这无分贵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