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1492

  周丰道:“不仅如此,我们大量的粮食是从江南运来的,江南那边虽然不征粮食税,但是那些大地主都跟着涨价,他们粮食的出口价,已经高于他们在本地卖的价格,但同时又比税低,他们这是趁火打劫,一点也不讲信义。”
  “这的确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得问题。”郭淡点点头,道:“这粮食控制在别人手里,的确是非常难受,这一次也应该警醒我们,粮食不能永远的去依靠别人,那样得话,我们就在那些大粮商面前,就永远都是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说到这里,他看向梁馗等大地主,“你们这些大地主,不能再故步自封,你们必须得跟上我们卫辉府的需求,我希望你们能够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如果你们不想被别人勒住脖子。而且,你们要是能够做到提升,我会给予你们奖励,一笔价值不菲的奖金。
  而目前得话,我会想办法从开封府、彰德府、怀庆府调派粮食过来,帮我们度过这个适应期,同时尽量用我们的货物去进行交换,这样也能够帮助我们消化一些货物。”
  秦庄道:“但我想,这还远远不够,新关税法变化多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商品,所缴纳得税都不一样,而且相差很大,这迫使我们所有的买卖都得进行调整,不管是原料,还是出口地。
  比如说,江南的丝绸来我们卫辉府,不需要缴纳什么税,但是我们的衣物卖去江南,就得缴纳高昂得税收,因为江南本就是丝绸产地,而我的许多大客户都是来自江南,目前是仅次于京城。”
  胡渊道:“虽然我的皮革买去江南不用交税,从蒙古那边买来也没有增多什么税,但是染料这些辅助的原料,都开始涨价,以及名贵貂绒也得缴纳重税,这谁受得了。”
  段长存郁闷道:“我的瓷器就更惨了,我们作坊刚刚研发出一种彩瓷,以及我们跟五条枪合作的春宫瓷,都得缴纳非常高的税,春宫瓷器更是要缴纳五成的税。虽然也不愁卖不出去,但是原本人家是买一套,现在就可能只买一件。”
  另一个晋商许寒道:“这里坐着的都是咱们商人,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原本我们只需要向某些人交钱,在道路上就可以畅通无阻,而如今的话,这钱还是得交,毕竟那些人我们得罪不起,但同时这税也得交,很多晋商都被迫停止了交易。”
  晋商这回损失非常大,因为他们非常擅于贿赂和处理人际关系。这主要还是因为朝廷当初把卖往边境得盐和茶都交给他们,他们借此认识许多官员,包括边境的将军,但是现在的话,这关税全归中央管,那些官员可也不敢在风口浪尖上给他们开绿色通道,这让他们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这钱还得交,但那边还得交税。
  郭淡一直在认真地聆听着,道:“你们的难处,我能够体会到,因为我也是个商人,我的牙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我是这么想的,求人不如求己。
  记得当初我们卫辉府当初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江南商人要将原料运到我们这里来生产,然后再运回去出售,这不是增加成本么?但是他们算下来,这么做要更加划算。
  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有着最为完善得生产体系,最勤劳的工人,最大的生产作坊,导致他们在这里生产再买回去的成本,要低于他们在江南生产。
  如今我们又面临成本问题,我们首先要自我调整,比如说,衣物买去江南会面临重税,但是买去京城却不用缴多少税,那我们就可以尽量往京城多运一些,运往江南的货物,尽量是江南生产不出来,又非常需要的。
  同时,我们要想办法去降低成本。以前很多地主都是用人工去灌溉和耕种,因为那时候人力便宜,但是如今人力贵,几乎所有的地主都大量采用水车和牛耕。
  我想商业同样也可以这么做,又比如说,以前咱们五百人一天只能生产一百件衣物,但如果我们想出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五百人一天能够生产五百件衣物,那么我们等于是节省了两千人的人工费,将这些费用平摊在每件衣物上面,可是能够降低不少成本的。”
  秦庄郁闷道:“贤侄,你说得倒是轻巧,但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事在人为吗。”
  郭淡笑道:“就比如说我们的印刷作坊,情况你们也非常清楚,以前我们能够印刷多少,现在产量提升了不止一倍,不是我增多了人手,而是我们的工匠发明许多非常好的工具,为什么你们不可以?”
  一个商人突然道:“那为什么我们不去江南生产衣物,那样的话,就只需要缴纳市税。”
第0579章
血溶于利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郭淡昨日临时决定邀请的江南中小商人代表,此人名叫刘暠,南京人氏,是专门干染料买卖得。
  根据曹小东的调查,他们目前是没有回江南的意愿。
  而他却主动提出这个质疑。
  郭淡非常理解他,正是因为他不想走,他才需要更多的理由留在这里。
  对于他的问题,许多商人都是稍稍点头。
  其实这新关税就是诞生于保护本土作坊,你在当地做买卖,那就不需要交任何关税,只需要缴纳市税,而且比以前还更有规矩,暂时是肯定不会有乱收费的现象。
  那么你们为什么要将原料运到卫辉府来生产,然后再运回去贩卖?
  这本身就是要扼制卫辉府的发展。
  柳宗成也从来没有隐瞒过这一点,他很明确得告诉朝廷,卫辉府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那是因为他将其它州府的钱都给吸了过去,导致其它州府的商业疲软,财政是捉襟见肘。
  这对于国家发展不利。
  “这就要问你们。”
  郭淡笑道:“你们中有些人是跟着我从京城一块来的,也有些是自个来的,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你们都是自愿来到这里,而非是我强迫你们过来的。为什么你们当初要来到这里?”
  大家望向彼此,但又都不做声。
  郭淡继续言道:“我想是因为在这里更加有安全感,在这里商人不再受到歧视,又没有官府,每个商人都是平等关系,你们只需要专心做买卖赚钱,而不像在其它地方,你们面对许许多多买卖之外的麻烦。”
  大家微笑地点着头。
  你这说的可真是太高大上了,主要还是这里有钱赚。
  在别的地方,都是讲究论资排辈的,能力只是其次中其次,有许多钱,就在你口袋边上,但是只要你地位不够,辈分不够,你身份不够,那么你就只能看着这钱,等着别人来拿。
  但是卫辉府不一样,在律法得基础上,你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挣钱。
  刘暠道:“但是现在我们也面临买卖之外的问题,很多商人都想回去做买卖,因为他们认为新关税法就是针对我们卫辉府,卫辉府也难以应对。”
  胡渡点点头道:“刘兄弟说得很对,虽然郭校尉你说得也道理,我们应该要提升技术来减少成本,但这不能一蹴而就,当下我们该怎么办?”
  面临罚款的王大福是可怜兮兮道:“我是非常喜欢卫辉府,但要赚不到钱,我们也不得不离开这里啊。”
  许寒眉头紧锁,道:“而且据我所知,南京方面似乎希望借此次的新关税,让更多的商人去南京办作坊,毕竟南京可是有着得天独厚得地理优势。”
  周丰闻言,不禁提醒郭淡:“贤侄,这咱们的确该小心,如今卫辉府有关这方面的传言可真是不少,而且已经有不少富商回南京去了。”
  秦庄道:“我才刚到这里几日,我得一些老朋友就有在劝我去南京开纺织作坊。”
  说起这事来,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得说了起来。
  不少人认为,这事比关税更具威胁性,人家可是以一个更加强大的州府来对抗你。
  这其实也是事实,并非是传言。
  如今南京官府和士大夫阶层,都非常支持新关税法,并且一方面宣传卫辉府给南直隶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一方面希望商人去那边开作坊。
  在这一点上,南京的官僚集团和大士绅阶级是有着共同得利益,南京官府也看到商税给卫辉府带来得好处,他们也都非常眼红,因为他们南直隶原本商品经济就非常发达,可以说是明朝的商业中心。
  这一下就被卫辉府给超过,这令他们很难接受。
  还有很多大地主、大士绅他们不愿意离开南京,因为去到卫辉府,他们将失去很多优势,没有那些优势,他们就赚不到钱,他们当然希望南京继续成为商业中心。
  那他们就能够赚得更多。
  背后其实还是利益争夺。
  郭淡笑道:“这事我也略有耳闻,但是我就一句话,你们现在可以坐在这里,与我平等对话,同时我也必须虚心聆听你们的难处。你们能与南京知府这么说话吗?他又会听你们的吗?”
  商人们不禁面面相觑。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段长存道:“贤侄,你可能有些误会,我们不是要拿此事来威胁你,而是担心这会对我们卫辉府造成很大的损失。”
  “我知道,我也会想办法应对得。”
  郭淡点点头,又语气诚恳道:“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你们的难处,但是我昨日就说过,这需要我们团结一心,我也不会对此放任不管的。
  我让你提升技术,是为了将来能够很从容得面对这些问题,朝廷的政策不可能一直不变,不可能每回朝廷稍稍有些改变,我们就这样惊慌失措。
  而当下的话,我需要你们都做出一些调整,不要坐以待毙,不要消极应对,反而更应该积极去面对,我永远相信,危机也是转机,而同时我也会想办法,来帮助你们,我来这里主要是目的,可不是仅仅是来激励你们的,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会给与你们实实在在得帮助。
  但是我需要先了解清楚每个细节,以及你们的近况,这些天我会去到你们作坊看看,然后再制定出一份详细得计划。
  我觉得,卫辉府值得我们为它去努力。不是吗?”
  他明确表示会给予他们帮助,而且语气非常诚恳,商人们也感到比较欣慰。
  他们之前不满,就是因为郭淡只是说让他们调整,让他们提升技术,那要你来干嘛?你作为承包者,相当于卫辉府的老大,你当然得帮助我们呀!
  秦庄立刻道:“贤侄说得极是,卫辉府曾让我们赚到我们以前都难以想象的回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麻烦就抛弃卫辉府。”
  周丰点点头道:“不错,这才刚刚开始,我们都还没有想办法去着手解决,怎能就此认输呢?”
  京城商人纷纷表态。
  但随后晋商也纷纷表态,愿意支持郭淡,并且愿意为此努力。
  他们可是卫辉府最强大得两股势力,江南势力在卫辉府目前还不如他们。
  如周丰他们这些京城商人,他们多半是一诺牙行的股东,他们要捍卫一诺牙行的股价,那才是大头,所以他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而晋商得话,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茶庄,他们近一年来,已经将他们那可以称之为原始金融体系给搬到卫辉府来,因为这里还是相对比较安全,而且商业非常发达。
  如果没有茶庄,那他们肯定就走了,因为他们不太搞实业,他们喜欢长途贩卖,倒买倒卖,甚至于放高利贷。
  这两大势力表态之后,人心就稳定了下来。
  虽然具体的应对办法,没有出台,但是有一个思路,就是要自强不息。
  既然朝廷的政策不会改变,那么就只能我自己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