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8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1/1492

  “你们告退吧。”
  “臣告退。”
  话音未落,万历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张鲸、张诚呆呆地看着万历的背影,什么时候皇帝步伐变得这么快了。
  ……
  ……
  慈宁宫。
  “儿臣不孝,这些天因为儿臣,打扰到母后静修。”
  万历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李太后。
  他非常感激李太后,之所以这一仗能够打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李太后在后面默默支持他,否则的话,他真不一定能够控制住啊!
  外戚可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李太后不出声,这外戚就有些忌惮。
  李太后瞧了眼万历,笑道:“皇帝言重了,什么打扰不打扰,与以前也没差,非但如此,老身还感到非常欣慰。”
  说到这里,她拍了拍万历的手背,“皇帝你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万历听得眼泪都快流下来,因为李太后很少夸他,一般都是夸潞王。
  李太后又瞧了眼万历,笑道:“皇帝心里是不是一直都怪老身对你太过苛刻?”
  “儿臣不敢。”
  万历诚惶诚恐道。
  李太后笑着摇摇头,道:“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但是老身之所以对皇帝你苛刻,也是为了皇帝你好,为了我大明江山。你自小虽天资聪颖,可这一身稚气却难以退去。
  你总是心怀不满,未有容人之胸怀,可是你看看,古往今来那些被后人歌颂的明君,他们虽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他们做得哪件事又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君主就更该如此,虽然你生来就是帝王得继承人,但不代表你坐在上面,大家就会对你心服口服,若你拿不出功绩来,你就始终难以让人对你俯首称臣啊。”
  万历双目一睁,旋即又低眉思忖起来。
  李太后这话得意思,无非是告诫他,你这一次之所以能赢,是在于你干得这事,是真的得到许多人的支持,而不仅仅是你的手段有多么的厉害。
  也可以理解为,她也是如此,认同你的做法,才会支持你。
  那么反过来说,当初为什么大家都反对你,那是因为你干得事确实就不得人心,不是大臣们成心就是要跟你作对。
  你要将手中的权力发挥出来,你就得干一些得人心的事,不是说要所有人都支持你,但你至少要博取一些人的真心支持,你才有可能成功,不管你是骗也好,讲道理也好,你一定要有这个基础。
  问题是你万历就知道不爽,你连骗都不愿意去骗,就是我要,这不是小孩子又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为所欲为,那么情况不会有任何变化得,反而会变得更加激烈。
  这里面其实有暗示“国本”,你现在是风光无限,但是你若再提废长立幼,那你现在努力,也都将前功尽弃,因为你拿不出令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来。
  强权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这话可就非常巧妙,李太后不是说不准你皇帝废长立幼,只是告诉你,你得拿出让人信服得理由。
  可万历怎么拿得出啊!
  万历也猜不透李太后到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但是万历这回还真听进去了,这一次能够成功,李太后的支持是一个原因,内阁和一些部臣的支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不是治理河道,而是修宫殿,那王家屏他们这些阁臣,是绝不可能支持万历的,即便他们表面上不敢反对,他们背地里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的。
  而这一次内阁表面上不说,但实际上是全力支持万历,他们认为治理河道,于国于民都是很有利的,关键是以前那一套做法,导致运河处处堵塞,王锡爵是深有体会,为什么关税负担不起,就是因为以前太多豆腐渣工程。
  为什么会有豆腐渣工程,可不是万历干得。
  同时还有许多正直的大臣也都是支持万历的。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万历就是捅自己十刀,也是难以成功的。
  可见李太后虽然不问世事,但是看得却是非常清楚。
  过得好一会儿,万历才醒悟过来,抬头一看,只见李太后正微笑地看着他,他突然跪下,俯首言道:“母后得谆谆教诲,儿臣一定铭记于心。”
  “皇帝快快起来。”
  李太后急忙扶起万历来,非常欣慰地笑道:“可惜娘今后再也不能教你什么了。”
第0659章
大宗商品
  东厂!
  “可算是结束了。”
  刘守有可真是长松一口气,又是直摇头道:“真是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要再往前一步,那可就是万丈深渊啊!”
  这期间他们厂卫真是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这一方面是皇帝,另一方面是外戚权贵。
  这情况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就是皇帝与整个外戚权贵对抗。
  他们可真是谁都不想得罪!
  过得片刻,刘守有突然偏头看向张鲸,只见张鲸沉默不语,不禁道:“督公,督公。”
  张鲸瞟他一眼,若有所思道:“我们不能让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刘守有面色一紧,赶忙道:“督公,这可真不能再玩下去,否则的话,会玩火自焚的。”
  张鲸笑道:“你别紧张,我的意思是,从结果来看,陛下也并非是真的要推行一条鞭法,陛下的目的还是关税,那么这跟郭淡一定有关系。”
  刘守有微微皱眉,道:“督公的意思,将大家的愤怒引向郭淡?”
  “不仅仅是郭淡,还有内阁。”
  张鲸笑道:“此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相信许多人心怀不满,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对陛下有任何不满,只能将他们的怨气引向内阁和郭淡。”
  ……
  而此时郭淡根本无暇顾忌这些事,他如今正与寇涴纱待在寇家的小宝库里面。
  寇家以前是专门为人鉴宝估价的,而寇涴纱也是一名小小的收藏家,比如说唐伯虎的画,她可就收藏了不少,但是今日可不是来赏画的,郭淡也没有这个爱好。
  他是来这里观赏瓷器的。
  郭淡凝目看着手中的一个精致的茶杯,可真是干净素雅,甚至都不敢用力,生怕捏破,他不禁感慨道:“这真的是瓷器吗?”
  寇涴纱点点头,道:“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能够配得上这句话的,唯有景德镇的瓷器。”
  “可真是巧夺天工啊!”
  郭淡兀自摇头直叹,又向寇涴纱问道:“只有景德镇才能够烧制出这种瓷器吗?”
  “嗯。”寇涴纱点点头,道:“其实如今天下瓷器,十有八九都是出自景德镇,有如这般珍贵的,也有比较普通的。”
  郭淡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寇涴纱道:“原因有许多,那边的土和环境都非常适合烧制瓷器,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工匠是世代相传。”
  郭淡点点头,又道:“可是如今咱们卫辉府的瓷器也开始崭露头角。”
  寇涴纱笑道:“卫辉府的瓷器之所以卖得好,其中一个原因是卫辉府吸引了不少瓷匠前去,而主要原因想必夫君非常清楚。”
  郭淡嘿嘿一笑。
  卫辉府的瓷器卖得好,主要功劳是在于五条枪的帮助,凭借着春宫瓷一炮走红,后来又将郭淡带来的表情用在瓷器上,但是不管是质量,还是艺术,跟景德镇的瓷器没法比,玩得就是一个新颖。
  郭淡又道:“我只是想说,其实别得地方也能够烧制瓷器。”
  寇涴纱点点头,道:“这是当然,在宋朝得时候,瓷器可是百花齐放,但是自宋之后,许多瓷窑就已经消失不见,如今可以说是,天下瓷器皆出景德镇。”
  “原来如此。”
  郭淡又凝视着手中的瓷杯,似乎在思索什么。
  寇涴纱道:“夫君请放心,我们已经与景德镇那边达成合作契约,他们的作坊将会为我们提供瓷器。”
  “但是这还不够。”
  郭淡摇摇头,道:“一个地方生产瓷器,难以满足广阔的海洋,我们还是要百花齐放,光凭一个地方,产量太少,而且风险太大,我可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1/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