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大明(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492

  在郭淡未走之前,整个封丘还是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但此时在封丘和归德府的边界处,突然出现大规模的商队,成群结队,疯了一般的冲了过来,可以说是不顾一切。
  而且他们运送的货物,全都是粮食。
  这么多粮食突然涌入灾区,本是一件好事。
  但是赵清合他们这些大地主,却是坚决反对,他们甚至要求法院立刻下令,禁止这些粮队从归德府进入开封府,同时请求董平出兵封锁。
  他们的理由就是,郭淡与他们签订的契约。
  因为这么多粮食,一块进入灾区,同时还想要维持高粮价,那读书人不得吵翻天啊!
  粮价上涨的基础,就是缺乏粮食。
  这不缺了,那当然就不能涨。
  其实他们可以暗中收购粮食。
  关键他们刚刚在租用土地上面,投入了不少钱,他们花钱雇了不少人,这一时半会,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收购这么多粮食,他们要是不立刻收购,那对方可就直接在这里出售。
  这可能会危及到他们投资土地的计划。
  这钱可不能打水漂,别说他们,郭淡也亏不起啊!
  法院表示支持他们。
  他们不懂财政,眼看正在恢复中,突然来这么一出,他们不敢擅自改变郭淡的方案,要是出错,这锅他们可背不起啊!
  但刚刚来到这里接管军队和纠察院的董平显得有些犹豫。
  因为他奉命过来维护开封府的安定问题,这么多粮食进入灾区,对治安方面是有帮助的,这要是不准粮食进入,会不会引起民怨。
  另外就是权力问题,他是对皇帝直接负责,你们嚷嚷一声,我就要去,那我不成你们的马仔,你们到底有没有认清自己,就是郭淡在这里,我也可以不搭理他。
  就在这时候,卫辉府的大地主们突然赶来了,我们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要维持高粮价,而我们要维持低粮价,我们非常需要粮食,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从归德府来的粮食,全都卖给卫辉府。
  当然,这往门前过,那总得留下一点什么。
  卫辉府就捐了许多工具、衣物,等等,给当地灾民,帮助他们恢复。
  皆大欢喜。
  但是身在开封府的姜应鳞、黄大效可不干了。
  他们本来去找法院,法院表示没有人诉讼,我不能管,你们得先找诉讼院。
  诉讼院就表示,你们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一切,你们得去找纠察院。
  姜应鳞、黄大效心里也渐渐明白,三院都不归他们管,他们既没有给人家加官进爵的权力,又没有撤销他们的权力。
  人家不见得会搭理他们。
  但董平是官员,同时还临时接管纠察院。
  于是他们又跑去找董平。
  “董指挥使,你必须要出动军队封锁边界,不能让归德府的粮食进入开封府。”
  姜应鳞急得直跳脚,“归德府的灾情比开封府还要严重,这粮食都往外面跑,当地的百姓怎么办?”
  你们如果从江南运粮食,那我们都不管你,问题是归德府比这里还惨,这粮食还都运出来,这真是要了命。
  董平无奈道:“真是抱歉,我只是奉命来此维护这里的安定,他们卖粮食过来,并没有扰乱治安,如果大量的灾民涌入开封府,那我自然会封锁他们。”
  黄大效听得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怒斥道:“真是岂有此理,归德府的粮食都运出来了,将来归德府的百姓肯定也要往这边来,你却又要拦住他们,你这与杀人又何区别。”
  “区别就是我没有违抗皇命。”董平掷地有声道。
  他是锦衣卫头头,可不是军政大臣,他是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力,锦衣卫的信念,就是完全忠于皇帝,没有什么忠于国家的说法。
  董平见他们两个咄咄逼人,反唇讥讽道:“说来你们这帮文官也真是可笑,同样发生水患,开封府、卫辉府眨眼间就恢复过来,可是归德府却是越弄越糟。你们为何不去问问归德府的知府,他为什么要下令让灾民去富人家吃饭,他这么干,那些地主只能将粮食全部运出来。”
  姜应鳞、黄大效顿时一脸尴尬。
  他们确实也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归德府知府不开仓赈灾,反而下了这么一道诡异政令。
  以行政命令得方式,让灾民都去富人家吃饭。
  这要不乱可就真见鬼了。
  首先一点,你就没法定义有多少钱才算是富人。
  那么立刻遭难的,肯定就是那些小商人,小地主,他们有点小钱,有点存粮,但是他们没有地位,没有实力,不像那些大地主,养着许多护院,百姓还不太敢去。
  瞬间小商人、小地主就被灾民给弄得倾家荡产。
  原本没有乱得地方,如今也乱了。
  同时也将那些大地主给吓得屁滚尿流,这么下去,迟早会吃到我家来,他们赶紧将仓库里面的粮食全部运到归德府去,然后将钱直接存入一诺钱庄。
  ……
  而那边宋景升在来得路上看见郭淡,心里压力倍增,也是日夜兼程的赶路,生怕出乱子,结果刚刚进入大名府,就收到民乱得消息。
  “民乱?”
  宋景升惊讶地看着大名知府程归时,道:“怎么可能出现民乱,我不都安排好了么?”
  程归时道:“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那归德府最近突然公布两条赈灾规定,第一条就是让灾民去富人家吃饭,第二条就是粮价必须降低两钱。”
  就这两条,人家地主能不把粮食往外面卖吗?
  当然,买卖这事一个巴掌拍不响,主要是卫辉府需求粮食,开封府粮价上涨,如果没有这两点,归德府的地主也没有办法,开封府的灾民要是没有安定下来,运多少来就抢多少。
  宋景升听得面色惨白,道:“这是谁出的主意?”
  程归时道:“我也不清楚。”
  其实他很清楚,但他又不是锦衣卫,犯得着去得罪人么。
  宋景升愣的片刻,突然咆哮道:“你不清楚,那陈维恩肯定清楚,本官现在就去找他问个明白,到底是谁让他这么干的。”
  这陈维恩便是归德府知府。
  程归时道:“宋侍郎,你暂时可能找不到他。”
  宋景升错愕道:“这是为何?”
  程归时道:“因为发生民乱之后,陈维恩便跑得不见踪影。”
  “什么?”
  宋景升顿时就傻眼了。
  而就在这时,京城的消息也传来了,命令宋景升在大名府筹集粮食,立刻送往归德府,关于赈灾的事,由王锡爵、王家屏接管。
  宋景升半响过后,狠狠一顿足,“嗨呀!怎么会这样?”
  筹备大半月,结果一场空。
  而陈维恩此时就开封府,因为他是南京人氏,同时也是苏煦的学生。
  “恩师,你一定要救救学生啊!”
  陈维恩跪在地上,向苏煦求救。
  苏煦也是急了,问道:“怎么会闹成这样,你都是从哪里想出来的馊主意。”
  “学生也不想,学生都是被逼的呀!”
  陈维恩突然愤怒道:“要怪就怪那宋景升,他又是写信,又是派人过来,要求学生一定治理好灾情,至少也要比开封、卫辉二府好,否则的话,就要将学生革职查办。
  他还让学生立刻开仓赈灾,可是他并不知道,那预备仓里面根本就没有多少粮食,这么多灾民,就没法救济,学生已经是尽力而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开封、卫辉二府这么快就便恢复过来。
  学生当时就心想,那宋景升来了,肯定是带着粮食来的,到时危机便可解除,故此学生才想出那两个办法,至少表面上没有输给开封和卫辉二府。可没有想到,这一下就乱了。”
  这预备仓其实明朝的赈灾制度,各州府都有,前中期还比较好,里面都有粮食,但到中后期就不行,没几个州府的预备仓存有粮食。
  “你……你真是糊涂啊!”
  苏煦哀其不争的指了指陈维恩。
  但他也明白陈维恩的苦衷,这就是官场,非常注重形式主义。
  这上面下令,下面就一定完成,至少表面上一定做到位,让上司看着开心,你要是完不成,可能就会丢了乌纱帽。
  况且这一次朝野上下是同心协力,绝对不容许输给郭淡,陈维恩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明朝官员又懒散惯了,效率又慢,这调粮食搞了好半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4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