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能大明星(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2061

  没办法,最终袁老只好同意让莫白来见自己。
  “好的,袁老先生,明天见。”
  与袁老约定好,莫白没有停下,而是恶补了一众杂交水稻理论。
  前世莫白虽然对于杂交水稻有一些了解,但毕竟了解有限,面对着像袁老这样的大家,莫白生怕不小心弄出了笑话。
  还好以现在莫白的智商,各种理论知识只是一看便已全部消化。
  再结合前世“石明松”先生的理论,莫白已然信心十足。
  第二天,莫白直接乘坐飞机,来到了北湖省杂交水稻科研基地。
  北湖省地处南方,古代属楚,几千年来都是种植水稻的重要地区。杂交水稻虽然是科研,但研究的却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口粮,所以整个的科研机构却是建立在郊区几千亩稻田的农村里。
  当莫白来到科研基地之时,袁老却是亲自站在入门口等候。
  一见莫白来到,便已亲自迎接。
  “莫白先生,昨天你说要来,没想到今天就来了,实在是令袁某感动。”
  “袁老先生说哪的话,早就想请袁老先生指点。”
  “哈哈哈,莫白先生,您这一趟来,我可是请您指点的。”
  “袁老先生过谦了,其实我就是脑洞有些大,总是有一些胡思乱想,这才在微博上胡言乱语了几句。”
  “科学的创新正需要你这种脑洞,而往往有的时候我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还不如与您一样,换一个思路。最近几十年我们杂交水稻技术停步不前,我看呐,我们也是到了换换思路的时候。来来来,莫白先生,一路劳累,先到住处休息一会。”
  “不不不,不累,袁老先生,我们还是去农田里吧。”
  “啊……”
  袁老有些惊讶,但却心中一喜。
  做了一辈子的研究,其实他也讨厌那种客套阿谀奉承。
  有这么多时间,还不如脱了鞋跑去地里看看。
  之前没见莫白之前,虽然袁老对于莫白也很尊敬,知其是一位文学大家,便做好了礼数。本以为刚见面就要与其高谈几个小时,甚至袁老还特地背了几首诗,想与莫白拉近一点距离,不想,莫白竟然这么直接的亲自下地。
  “袁老,难道您还想与我闲聊几个小时呀,或者,您还想与我讨论诗词歌赋什么的?”
  莫白向袁老开了一句玩笑说道。
  “哈哈哈,莫白先生,有趣,有趣。我倒是很想与您谈一谈诗词歌赋,但我就是种田的,种了一辈子田,哪里有什么水平讨论诗词歌赋。既然莫白先生这么有兴趣,我们就一起去。”
  “行。不过,袁老先生,您还是叫我莫白吧。以您的岁数,做我的爷爷都有剩,再叫我莫白先生,我都不好意思了。”
  “这有什么,您在文学上的成就,我就是叫你莫白先生也没有什么。”
  “这可不能这么说,我们现在不谈文学,只谈种地,在种地方面,我不是先生,我是学生,您才是先生。”
  “果然是大文学家,有理有理,那既然如此,我就叫你莫白了。”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只是一会儿便到了一处农地里。
  这会儿正是播种的时候,农地里已经有科研人员正在田里插秧。
  当然,也有一些秧苗还绿油油的长在水田里,微风一吹,好不神清气爽。
  “呼,这里的空气真好。”
  深呼吸一口气,莫白感慨说道。
  “可不是,我现在80多岁身体还这么好,就因为我常年呆在农地里。这里空气新鲜,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任何污染。要是让我天天跑去大城市,我非得70多岁就挂了。”
  “您老可不能这样说,国家还等着您做贡献呢。”
  “唉,一把老骨头了,就算有心也无力了。相信你也知道,虽然我们包括全世界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但最近几年,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此之前我也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种降低杂交水稻技术复杂度的办法。只是思来想去,可能脑袋缰化了。直到你在微博上一说……虽然我不敢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但的确是一条难得的思路。不过,我们先不谈这个,我倒是很想知道,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
  说完,袁老抓起一把秧苗:“走吧,一起。”
  “一起。”
  也不二话,卷起裤脚,莫白便赤脚下了农田。
  “好样的,等等我。”
  袁老亦是一笑,也跟了上前。
  “袁老,刚才正如您所说,正是因为你们身在其中,一时可能有一些没有考虑到。而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科研人士,站在局外,或许看得更清楚一些。目前我们乃至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全都来自于三系法的理论。虽说三系法理论非常严谨,但也不得不说他的缺陷。以三种水稻为例,【恢复系】只占正常水稻里的10%,保持系只占5%,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最少见的雄性不育系,恐怕连0.1%都不到……本来这个技术就无比复杂,三种水稻所占比率实在是又过于太少。这不仅增加了我们杂交水稻的技术复杂度,更增加了研发其他品种的难度。”
  昨天一晚上的消化理论知识也不是白做的,一边插秧,一边对着袁老说道。
  “是呀,正因为雄性不育系实在是太过于难找。基本上在80年代初期,我们寻找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都是从野生水稻里意外得来的。不过哪怕如此,经过几十年努力,我们寻找到的优良雄性不育系型号仍是非常少。
  袁老也是感慨。
  “不过,虽然说是这么说,但三系杂交水稻理论仍是最为严谨的理论,如果如您所说,没有保持系,那我们这一个理论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可能培制出杂交水稻。”
  这时,两人终于说到了重点。
  “袁老,三系杂交水稻只适用于三系杂交水稻,而保持系只是为了给不育系授粉,令他生长出来的仍然是不育系。如果不育系自己会生长呢,那要保持系做什么?”
  “不可能。”
  袁老摇头:“既然叫不育系了,首先就证明他已经是不育了,不育就不可能自我繁殖,他怎么可能自己生长呢?”
  “万事无绝对,袁老,打个比方吧,一些成熟于夏天或者秋天的菜,但经过大棚改造,我们在冬天,在春天也可以吃到这样的菜。”
  “这一点我理解,大棚是影响了农作物的温度,所以改变了他们生长的习性……”
  袁老正要说下去。
  突然,袁老一愣,看着莫白说道:“莫白,你是说温度?”
  “是的。”
  莫白点头:“准确的说,不只是温度,还包括阳光。”
第444章
科学杂志论文:两系法杂交水稻
  “温度,阳光?”
  袁老停了下来,仔细的考虑了许久:“莫白,你说的温度我们曾经考虑过,不过,温度对于水稻的影响却是表现在产量,生长,病情……这一些,这对于我们的杂交水稻并没有太多作用。”
  “袁老,这可不一定,说不定,温度还能将原来的不育系水稻变成可育。”
  “这应该不太可能吧?”
  袁老虽然没有摇头,但却并不赞同。
  “这方面全世界都还没有出现过,而且,也没有实验证明。”
  “虽然全世界没有出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莫白所说的可是前世“石明松”先生研究出来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其中温度与阳光是首要条件。
  不过,哪怕你知道温度阳光也没用,因为你不知道该控制多少的温度。
  一但超过这个温度,那么,一切的实验都没有效。
  “对了,袁老,我准备写一篇论文。”
  “什么论文?”
  “两系法杂交水稻。”
  “两系法,这就是您之前提到的去掉一个步骤,也就是不需要保持系?”
  “是的。”
  “看来莫白你早有准备呀。”
  “袁老,虽然我脑洞有一些大,但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就胡说八道,那就太对不起你们这一些奋斗在第一线的研究人员了。”
  “很期待你的这篇论文。”
  “袁老,走,去你办公室,这这就将论文发给你。”
  差不多将秧苗插完,袁老将莫白带到了科研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20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