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7


“说不上来,不过有种跟在朝鲜时类似的感觉。”袁世凯说道。
听到这一句,王世珍等人猛然一愣,跟朝鲜时类似的感觉?若真是这样,那可了不得。
“难道是新式陆军的统领没有死?而李中堂推举了宫保你来做直隶总督这个职位,引起了那位的不满?”王世珍皱着眉头,怀疑着这里面一切的可能性。
“不,他应该的确是死了,只不过他手下还有一些势力存在。而这支部队隐匿的这么严实,若不是这次洋人入侵,恐怕他们还不会露面。会不会是那些人觉得他们伤亡这么大,最终好不容易打败了洋人,结果李中堂一句话就让宫保接任直隶总督这么重要的职位,而他们自己人却没有得到什么晋升,所以心生不满。”段祺瑞分析道。
士官三杰当中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在经过袁世凯和王世珍的提醒之后,他们也在尽可能的分析着这其中的可能性。
“或者说,他们那边的情况与我们相差无几,上面的人死光了,下面却有一个地位与宫保差不多的统领,而最终宫保走在了前面,所以引起了这位的不满。”冯国璋也紧跟着说道。
其实冯国璋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如果真的是他猜测的这样,那么那位只要除掉了袁世凯,那么能够有资格接任直隶总督这个位置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因为这满天之下,已经挑不出一个可以与他相抗衡的人了。
这很符合那位的利益,所以,也有理由这么做,而朝廷是不会为了死人去跟一位手握兵权的大臣翻脸的。
所以,即便是朝廷不情愿,只要袁世凯死了,最后这位也依旧会做上那个位置,因为目前的朝廷还得罪不起那位。
“这样做终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要小看了朝廷那边,他们身边的能人异士也有不少。如果朝廷真的担心那位的话,是不会同意宫保进京的。”王世珍摇了摇头,否定了先前几人的猜测。
“哦?此话怎讲?”袁世凯疑惑道,他有些不太明白了。
“如果那位真的心生不满,朝廷为什么要同意李中堂的推举呢?暂且让那位做上直隶总督这个位置,然后暗中支持宫保,将宫保培养成为可以与那位抗衡的势力,到时候再借我们之手铲除那位岂不是更好?而一旦宫保出现了意外,这全天之下怕是再也无人能够与那位相抗衡了,一旦事情如此,那位的势力将会越来越大,到了最后,谁也控制不了。”王世珍解释道。
王世珍的解释让几人听的头头是道,不由的跟着点头有些认同,而就在此时,王世珍却继续说道:“如此一来,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可能。”
“我说聘卿,你这话能不能一次说完?有时候我是真想替你治一治你这臭毛病。”冯国璋笑骂着,不过王世珍却并没有生气,其他几人也是纷纷开口大笑,似乎很认同冯国璋的话。
“很简单,那就是那支部队的统领的确死了,但却不是战死的,而是被朝廷给做死的。目的便是为了能够更加牢固的控制这支部队,让他们继续为朝廷卖命。而那位既然训练出了这支部队,又带领着这支部队打了胜仗,他的手下肯定会跟我们一样,唯宫保是从,所以,朝廷已经感觉到了那位所带来的威胁,所以才做死了他。
而控制了那支军队之后,自然不可能将他们交给宫保来负责,这样岂不是壮大了我们的实力?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这支部队已经彻底的听从了朝廷的旨意,而这次招宫保进京,一方面是因为李中堂的推举,另一方面怕是要试探一下宫保的忠心了。
另外顺带着也震慑一下我们,让我们知道,这全天之下,朝廷还有这么一支能征善战,可以打败洋人的军队在手。
所以,这次宫保进京是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的,如果宫保处理的好,则能做上那个位置,若是处理不好,怕是会殒命京城也保不准。”王世珍解释道。
第163章
袁世凯跑了
听了王世珍的分析,袁世凯也是越来越觉得这个分析比较靠谱。
而且朝廷是什么作风,难道他袁世凯还不清楚吗?对于满人,那是无条件的信任,可是对于汉人,却要百般的提防,甚至不断的敲打。
而这一次的情况,似乎与朝廷历来的作风都很相向。
联想到那位送圣旨的太监的反应,袁世凯越来越觉得自己已经猜对了朝廷的用意。原因无他,因为太监后面透漏给袁世凯的消息,是在袁世凯拿出了一千两银子以后才说出来的。
在这之前,那位太监并没有想要透漏任何消息的打算。
“这朝廷可真是惹人烦!”袁世凯忍不住的抱怨了句,朝廷的这种做法是会伤到很多忠臣的心的,而事实证明,一直到十年后,袁世凯也并没有真正的产生要取代清廷的想法。
当然了,袁世凯虽然没有想过要取代清廷,但是却有过其他的想法。
例如,袁世凯不断的在用各种方式去要挟朝廷,让朝廷为其晋功封爵。直到清廷实在是大势已去之后,袁世凯得到了担任大总统的保证之后,这才开始有了逼迫清廷退位的念头。
而逼迫清廷退位,一般情况下,放在历朝历代,都是要经过一番杀戮的。前朝皇帝不死,后面谁能坐稳江山?
可袁世凯却没有这么做,不仅没有这么做,还答应了每年给清廷一定的银两作为开销,并且允许他们继续居住在皇宫。
所以,袁世凯并没有反清的念头,同样的,在后期也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清的。
抱怨过之后,袁世凯却有了两种不同的想法,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于是再一次的看向了王世珍:“聘卿以为,我该如何做?”
“只携带少量亲兵秘密进京,秘密调动部队至德州附近,一旦京城那边有异动,大军将立即前往京城营救,当然,这只是最后的办法,这在京城之中,还需要宫保去周旋。”王世珍说道。
既然是朝廷的试探,那么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去让朝廷试探,总不能为了这个试探,就直接挥兵进京吧?
“看来也只有这么做了!”袁世凯点了点头,他已经基本上确定了,这次朝廷对他主要便是威慑,而不是真的想要了他的命。
当然了,前提是袁世凯的回答能够让朝廷满意,如果袁世凯的表现并不能让朝廷满意的话,即便是有李中堂的保举,袁世凯也依旧没有可能活下去。
正月初十中午,袁世凯突然对外宣布,在德州附近出现了大量的义和团残余势力正在肆虐百姓,袁世凯决定出兵剿灭这些给百姓带来了巨大威胁的匪患。
当天夜里,驻扎在山东境内的武卫右军以及武卫右军先锋队共计两万余人,只在各自的驻地留下了数百人之后,其余的部队全部秘密的向德州附近集结。
正月十三,当一半部队已经抵达德州附近之后,袁世凯这才带着一百多人的警卫力量离开了济南。沿德州,泊头,河间,保定,涿州一线北上京城。
正月十三夜里,袁世凯抵达了德州,并且秘密的进入了军营。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正月十四,袁世凯在即将离开军营之前,再一次的将士官三杰聚集在了一起。
尽管先前已经制定好了一切,但袁世凯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聘卿,我走之后,这里就麻烦你了。”袁世凯朝着王世珍叮嘱道。
“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王世珍点头答应了下来。
士官三杰当中倒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便是下面,那几个位于他们三个以下的军官。
那可是袁世凯的死忠,对袁世凯更是关心密切,一旦袁世凯出了差错,这几人怕是会疯狂起来的。
袁世凯最担心的其实也就是下面的那些人,虽然对于他本人来说这是好事,可是袁世凯可不想因为他们的问题而引起朝廷的不满,从而导致整个局面的失败。
“恩,我这一辈子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拥有了你们三个这么得力的左膀右臂。”袁世凯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
而袁世凯话中的意思,三人也都听明白了,只不过反应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毕竟他们现在的地位就已经不低了,再往上涨那也是有限的,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比较好。
现在的三人也并不是十多年后的三人,现在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单纯的,至少目前是不会出现想要统领其他人的想法。
袁世凯随后又叮嘱了几人一些其他的琐事,尔后这才带着百十人的警卫秘密的离开了军营。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在袁世凯离开军营之后,大约向前五里地左右,在他的身后,有几名男子正紧紧的尾随着他们,并且与他们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与此同时,一支由一百多辆马车组成的庞大商队,在五百多人的护卫之下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德州。
“团长,袁世凯已经接近了吴桥!”正午时分,一名男子从前方赶回了商队之中,在一辆马车前面汇报道。
“继续盯着!”马车内传来了回应声。
这支商队与前面的袁世凯只间隔了十里地左右的距离,事实上袁世凯的速度也并不快。
当然,这支商队能够跟上袁世凯的重要原因也有一个,那就是袁世凯也怕死,所以没敢那么招摇,袁世凯同样的也是假扮了一支商队,而那些警卫则扮演着镖局的人。
这天夜里,袁世凯所假扮的商队抵达了东光,并且在那里留宿了一晚。
次日一早,也就是正月十五,袁世凯从东光出发,一路上依旧平静无奇,当天夜里是在沧州过的夜。
以袁世凯的前进速度,对于商队而言其实并不慢,但又稍稍快于商队的速度,不过现在这个年头,也没有人会去管这么多的事情。
不过在正月十六的早上,他们却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袁世凯的线路出现了问题。
“报告团长,袁世凯的车队从西门出发,朝着保定方向去了。”在尾随了十多里地之后,士兵发现了方向出现了问题,这才急忙跑回来报告道。
“哼,老狐狸。继续盯着,一定要确保袁世凯的位置。”马车内,那位团长紧急的叮嘱着。
“是,团长!”
紧接着,那团长继续朝着车外的士兵命令道:“通知部队,立刻前往定兴设伏。”
正月二十,一路上不慌不忙的赶了几天路的车队,终于抵达了正兴县附近,而当车队完全进入到包围圈之后,埋伏在这里的士兵在长官的口令下,纷纷射出了自己枪膛里的子弹。
很快,对面也传来了还击的枪声,只不过这股声音却很小,并没有能够给埋伏的部队带来多大的影响。
这次,为了能够干掉袁世凯,王思锐整整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设伏。
而袁世凯则只带了一百来人,以三千对一百,就是闭着眼睛开枪,也能够将他们乱枪打死。
战斗只持续了一刻钟不到的功夫,甚至后面的许多士兵都还没来得开枪,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一直尾随在车队后方十余里的团长马三如抵达了战场,看着那满满一地的尸体,嘴角微微有些上扬,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得意的表情。
马三如来回不断的走在这满满一地的尸体中间,脸上却始终没有一丝的不适,对于这样的场面,他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只不过,当马三如将所有的尸体查看了一遍之后,脸上的额头却紧紧的皱了起来。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比袁世凯绕路更加严重的问题。
马三如一把拉过那名负责跟踪的士兵,问道:“你确定袁世凯就在车中?确定没有人逃跑?”
“团长,我亲眼看着袁世凯上车的,而且这一路上也没有人离开。”那名士兵有些委屈道。
旋即,马三如拉着那名士兵走到了一辆马车前,掀开车帘,看着里面躺着的两具尸体,从服装上来看,那的确就是袁世凯,而且体型什么的也很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