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427


又看了看自己的大哥,已经三十了,是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到现在都没有给自己找个大嫂。
而他自己也已经二十五了,连大哥都还没有成亲,他就更不用想了。大姐倒是成了家,只不过对方也是穷得叮当响,能够勉强养家糊口就算不错了,他们是指望不上的。
而三弟今年也二十三了,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面还是挺想找个媳妇的。四弟倒是不急,今年才刚刚十六,可毕竟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呢,这三个不成家,他也就没有办法成家。
仅仅只是依靠着赚点小钱,养家糊口倒是可以,可成家立业就很难了。
许久之后,二娃子终究还是作出了决定,如果牺牲自己一个的话,能够让一家人都很好的活下去,那自己的付出还是很值得的。
二娃子走到自己的父亲面前,有些木纳的说道:“爹,我想去当兵。”
当听到二娃子的话之后,二娃子的父亲有些生气,先前丈哥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当兵就是要打仗,打仗就是要死人的,那钱并不好赚。
可是这刚刚举起来的手,却像是有一股千斤重的力量在撑着他似的,让他始终没有能够打下去。
说到底,还是他们家太穷了,穷到不得不牺牲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儿子来满足其他人。说到底,还是他这个当父亲的太没用了。
“二哥,你还是跟着爹和大哥去当民夫吧,这当兵的事,我去。”老四突然站了出来,说道。
“兔崽子,你在说一句试试?”二娃子的父亲心里面其实已经同意了二娃子去当兵的,但老四的话却让二娃子的父亲更加生气了。
毕竟他们家也就老四脑袋瓜最好使,只要老四在,以后他们这一家不管遇到什么事也还算是有个出谋划策的人,他的这四个儿子里,谁去当兵都可以,唯独老四不行。
“爹,儿子知道您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也知道二哥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不过大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当兵就是要打仗,打仗就是要死人的。二哥这个人太老实了,到了部队里也只能被人当炮灰,只要一打仗,活下来的机会并不大。儿子之所以站出来,是因为只有儿子去军队里,才能够活的更久。”说到这里,老四又看了眼父亲,继续说道:“爹,既然去一个儿子就能办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去两个儿子呢?”
“姑父,老四脑袋瓜好使,到了那里说不定还能混个头头呢,到时候也好让老四提拔一下咱们这一家子。”老四的一个堂哥笑嘻嘻的说道。
最终,一家人还是没有能够拦住老四,在一家人分别赶往民夫招募点,以及女红招募点的同时,老四一个人去到了那人山人海的募兵点。
第171章
失望之后才是惊喜
“你们是一家人?”负责招募民夫的士兵抬头看了眼二娃子等人,从先前所了解到的只言片语当中,他发现这些人都很熟悉,而且好像是近亲关系,所以这名士兵便试探性的问道。
“是的,我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二娃子的大舅带着家里的女人们前去招募女工那边帮忙了,所以留下来的是年龄排行第二的二舅徐青领头,徐青有些唯唯诺诺的点着头承认道,生怕他们会因此而取消掉他们的部分名额。
“是这样的,因为之后的工作可能会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管理你们,所以你们这一家人当中需要推举出来一人负责带领他们干活,我们的负责人会与推举出来的这位进行工作上的对接,如果做的好的话,你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奖励,至于奖励是什么,这个我也并不清楚。”招募的士兵说道。
没办法,人手是目前最为短缺的,特别是那些技术型人员。王思锐甚至已经将那些有经验的泥瓦匠都给招募了进来,至于建筑工程学之类的人才,更是一个也没有。
这年头谁会相信盖个房子还要懂那么多学问的?一般家里面盖房都是亲戚朋友过来帮忙搞一下就好了,哪有那么麻烦?
“哦,这样啊?那就让我大哥领头吧,他带着我们家的女人到女工那边了,待会我让他过来。”徐青听到这个解释,瞬间放下了心,连忙将这份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大哥,再说了,这个家除了他大哥其他人也没有资格去带领别人啊。
“你把你大哥报名的时间告诉我,我直接标注出来就可以了,之后会有通知的。”士兵摇了摇头,现在人这么多,哪有工夫再去一个个的让他过来确认?
随后,徐青将老大徐强报名的时间告诉了那名士兵,很快,另一名士兵从厚厚的一沓花名册当中找出了一本,过了一小会儿,便在上面找到了徐强的名字,确认了登记的地址相同之后,这才将那本花名册上徐强的名字划掉,然后又在新的花名册上写上了徐强的名字,并且在后面作出了标记。
“好了,三天后的早上,还是这里集合,你们需要带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吃饭的碗筷,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带。”士兵叮嘱过后,这才喊过了下一个报名者。
当徐青等人从人堆里出来之后没过多久,大哥徐强便领着家里十来个妇女从女工招募那边走了回来,而一行人当中更是有说有笑的,脸上同时带着浓浓的惊喜,似乎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
“大哥,这边已经弄好了,你那边怎么样了?”徐青立即迎上了徐强等人,一脸放松的问道。
反正他们这边已经报名成功了,至于女工那边,能成则好,不能成也无所谓,反正家里面的收入这下是实实在在的增加了。
“倒是报上了名字,就是待遇有些低。”徐强摇了摇头,在他看来,这个待遇虽然比起男人来说肯定会低一点,但这也差的太多了,平均下来每人一天能够赚个十文钱就算是不错了。
“他们招的主要是一些做女红的工,听起来也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做做衣服,鞋子帽子什么的,做一件上衣和鞋子各给十文钱,一件裤子和帽子各给五文钱,什么时候做什么,这个是他们要求的,我们也不能挑。”徐强继续说道。
“大哥,其实这也还算是不错了,这些婆娘们闲着也是闲着,在家没事做点女红还能补贴点家用,少点也没什么,咱们多干点活就是了。”徐青开解道。
这个工钱的确不高,甚至可以用很低来形容,一个人做一件上衣,即便是熟练的女人,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且有时候还会做错,至于鞋子就更加费事了,还要先做鞋底,然后再细加工,家里一般都是在冬天才会做鞋子,而用的时间则是一整个冬天,来做家里面所有人的鞋子,由此可知效率到底有多低。
“也是,有活做总比闲着要强,走吧,咱们去那边等小四。”徐强点了点头,心里面也舒坦了一些。
只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等到正式的开工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家里面的这些女人赚的钱要比他们男人多的多。
甚至到了后面,连家里不满年龄的孩子,都被女人们拉着去做一些针线活,帮他们打打下手什么的,尽可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效率。
他们以为的是这些女人们要领到一匹布,然后按照直接回家做衣服,样板什么的都需要自己去剪裁。
结果之后的事实却告诉他们,他们想多了。
乔家和邱家的工厂,充分的吸收了王思锐脑子里那先进的生产知识,而现在采用的是流水线以及外包加工这两种模式。
即工厂里只负责将布匹剪裁成型,并且按照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一块布放上去,谁剪哪一块,剪多少布这个都是计划好了的。
最后这一片一片的半成品,将会被这些妇女们带回家去缝制,他们的任务只是将这些已经加工成半成品的布缝制在一起就可以了。
即便是纯手工,没有缝纫机等工业机器的帮助,一个熟练的女工,一个上午就至少能够做好两件上衣,如果加上夜里赶工的话,一天制作六七件也不是问题。
当然了,这个是需要培训的,而且女工的开工日期也比较晚,因为目前位于城内的工厂还没有建成,机器设备什么的也还没有到位,更重要的是,连原材料都还没有运到京城。
按照最理想的预估,一个月后能够开工就算是不错的了。至于机器,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到,但是很显然,这批机器是否会是第一批到货的还不敢肯定。
所以,他们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于是,在王思锐的帮助下,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的一种方式去生产。
……
夜晚,军营内部,这里已经成为了王思锐的老巢,数次带兵进入京城,王思锐总是选择居住在此。
乔致庸,邱掌柜,王树起和武羊四人分别坐在王思锐办公室的几张椅子上,他们是来汇报今天一天的工作进展情况的。
“女工那边可以暂时停止招募了,七百多人已经足够了。我们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利益,不能只为了快而一味的去追求其他的,等到这批军装做完之后,在考虑是否扩招。”王思锐回应道。
按照他的预想,一个人一天最少也能制作三件上衣,或者五件裤子,一双鞋子。这样的话,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将他目前所需要的军装给制作出来。
而等到那时候,这些女工也算是熟练的工人了,让他们继续去制作军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样多少有些对那些没有报名的人不太公平,但这个世上那又有绝对的公平呢?
既然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报名,那就应该去承受没有报名的后果。
“模具我已经让人制作出来了,为了能够加快生产的速度,是不是可以提前的去培训他们?”乔致庸问道。
“这个你自己去决定。”王思锐没有去事事亲为,他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就可以了,旋即又看向了其他二人,问道:“你们两个那边呢?”
“有大约四千多人报名了民夫,而且按照今天这个趋势,明天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报名,而我们只剩下了不足一千个名额。”武羊说道。
“招满就停止,我们没有必要去花费更多的资金去干相等的事情,百姓的情绪你要控制好。”王思锐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计划进行。
五千个名额其实已经不算少了,按照王思锐的预计,将会在城北建立一座大型的工业园区,里面包含有三十座独立的大小厂房,而被用于修建这些厂房的,计划是三千人,余下的两千人当中,其中一千人被用于修整路面,五百人为运输队,五百人到砖瓦厂去做工。
此次对于材料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也就只能自己去烧制砖瓦了。
好在乔家和邱家势力庞大,很轻易的便找到了砖瓦厂的生产技术,并且无偿的提供给王思锐使用。
“我这边今天招募了大约两千名新兵,明天我打算多派一些人手,加快新兵的招募速度,尽可能的早一些完成我们的计划。”王树起说出了今天招兵的整体情况。
这次他们的招兵计划是一万名新兵,再加上之前招募的那三千多名新兵,这些新兵将会被补充进现有的部队当中,以壮大汉军的整体实力。
虽然想要完全成军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目前来说,他们还是等得起的。而且就算有人反叛,以目前的四万余兵力,还是能够阻挡一段时间的。
王思锐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王树起的做法,以王思锐目前的实力,他完全可以去招募更多的新兵。
只不过如此以来必然会损失掉部队的战斗力,多少有些得不偿失,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资金。
军队是很耗钱的,就现在的四万余名将士,每个月只是军饷就需要花掉二十万两白银,加上吃喝装备什么的,一个月三十万两白银那都是很轻松的,一眨眼的就没了。
当然,王思锐不是没有想过预备役的事情,只不过那需要先解决掉北洋再去考虑。
第172章
瓦解北洋之第一步
山东半岛,与河北临近的德州地区。
尽管一个月之前,山东巡抚袁世凯已经发出了通告,声称北部地区出现了匪患,他将亲率大军前去荡平匪患。
但是一个月以来,袁世凯的大军只是行进到了德州附近便停止了下来,近两万的军队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剿匪行动,整个军营每日除了训练便是吃饭睡觉,一点也不像是剿匪的迹象。
而正是因为这一个月以来袁世凯大军的异常反应,不仅引起了德州地区百姓的恐慌。
同时还引起了对面河北那边衙门的惊恐,再三交涉无果之后,吴桥知县直接将此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衙门,而沧州总兵梅东益在接到这个情况之后,也是焦急的睡不着觉。
虽然梅东益在沧州可谓是手握生杀大权,身份地位在整个满清也是能够数得上的,因为整个清朝也就只有83位总兵,其中陆军70位,梅东益便是其中之一。
但是在袁世凯这个巨无霸面前,梅东益手中的力量也终究还是小了许多,甚至,若是袁世凯有心收拾他,梅东益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可能。
这情急之下,梅东益立即亲自前往了德州与袁世凯进行交涉,只不过他并没有见到袁世凯,而是袁世凯手下一名叫曹锟的将领接待了他。
虽然曹锟的回答仍旧是剿匪,可是这个回答却显然不能够让梅东益满意。
于是,回到了沧州之后,梅东益立即将德州的情况写了一道折子送到了朝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