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427


这样一来,虽然可以保证自己的利润,但是却失去了效率,在未来,是一个讲究效率的年代。
而王思锐的这座工业园区,便是一个大型化的流水工业园区。
而听到王思锐的话之后,王世珍猛然间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是看到了什么足以让他兴奋的东西。
第175章
再添虎将
“大人,依您所言,若此工业园区建成投产之日,必将引起世界列强的重视。”王士珍有些明白了王思锐的意思,打内心深处也察觉到了这座工业园区的不同之处。
若说先前王士珍对于王思锐还有些怀疑的话,甚至是怨恨,那么现在,这种想法已经被悄悄的改变了。
因为通过简短的交流,让王士珍发现了王思锐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喜欢弄到弄枪的莽夫,在发展军队的同时,王思锐也并没有忘记了强国之根本。
假如王思锐的这座工业园区能够顺利的投产,并且能够稳定下来的话,恐怕仅仅只是依靠着这座工业园区,王思锐便会立于不败之地了。
可以说,袁世凯与王思锐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是一星半点的问题了,他们两个完全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当前者还在谋求如何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利的同时,另外一个人却已经在默默的干起了实业,而且还是在放弃了发展军队的同时。
只不过王士珍并没有想到,王思锐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并没有放弃了军队的发展。
“是啊,列强们虽说未必会出面制止,但也肯定会将这座工业园区的核心理念给偷走的。不过这些我们却是拦不住的,我们只能拼命的去努力,保持住我们的优势,让那些偷走我们理念的人,在后面不断的去追随我们的脚步。”王思锐意气风发的说道。
“可是以我们国家目前的工业实力,只要洋人用心去钻研,恐怕最多一两年的时间,我们的优势将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王士珍皱了皱眉头,他发现王思锐不仅是个敢干的人,同时还是一个敢想的人,这样的人是有好处的,但是同样的,也是有坏处的。
而从王思锐亲自出现在这座工地上,并且拿着工地的图纸在指挥工人的模样,王士珍便能够猜测出,王思锐也是一个对权利有着极度渴望的人。
若是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除非你能够得到对方极度的信任,否则的话,将会寸步难行。
不过,即便如此,王士珍还是很愿意与王思锐畅所欲言的,因为王思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放他走,而离开之后,他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将这个创意卖给那些商人,甚至组建自己的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士珍虽然一直都在担任着军中要职,可实际上,王士珍在政治方面的才能也是无法忽略的。
而作为王思锐分化袁世凯的第一步,便是拉拢王士珍,当然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历史上王士珍并没有做出与袁世凯离心离德的举动,反而是淡忘政事,不参与争权夺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他要比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表现的更好一些。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四大发明是我们创造的,在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只不过碍于上层的思想观念,才导致了最终由洋人将这些发明发扬光大。由此足以证明,愚昧的不是我们的百姓,而是那些上层者。”王思锐淡淡的说道。
王士珍暗暗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王思锐的话,这世界上的确有许多东西都是他们发明的,可是由于后期的政策支持不足,或者是那些上层并没有看到这些发明的重要性,所以便忽略了这些东西,结果才有了现在这种情况。
如果在这些发明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被上层者用到了正确的地方,那么后面还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吗?
“大人言之有理,聘卿自愧不如!”王士珍抱拳自毁道,但实际上他的这一举动却等于是给了王思锐一个信号,一个示好的信号。
“唉,我虽有满脑子的思路,可却始终是孤家寡人一个,身旁又无可靠的左膀右臂,做起事来也只能事必躬亲,累,真是累呐。”王思锐叹了口气。
“大人,聘卿愿追随大人,一同复兴我汉人河山。”王士珍抱拳表态道,态度更是比先前认真了许多。
而一旁的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却看的有些目瞪口呆的,虽然他们也同样被王思锐说出来的理念所镇服,但是却没有想到身为袁世凯最为信任的人,却是第一个叛变的。
而随着王士珍的表态,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人的地位也就更加尴尬了许多。从王思锐的话音里并不难听出,王思锐这是有心要招揽王士珍的。
而另一个角度,袁世凯给他们的信中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袁世凯自知大势已去,要他们自己把握好自己的命运,若是愿意继续为国出上一份力的,可追随王思锐,若是不愿的,可自谋出路,王思锐是不会为难他们的。
从这封信上也不难看出,袁世凯似乎已经与王思锐达成了某种的协议。
而最最愤怒的,当属曹锟无疑。
他好不容易才靠上了袁世凯这棵大树,并且逐渐的成为了袁世凯的心腹,可还没等他展翅高飞呢,这棵大树便已经轰然倒塌。
王士珍他们三人本就已经在袁世凯身边证明了自己,所以到王思锐这里也不难谋个好出路,可他却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统带官,王思锐手下随随便便的一个团长看起来都要比他更加强势,曹锟甚至已经渐渐的有些心灰意冷了起来。
“大人,国家积弱已久,段某认为,国若强,则军必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支撑这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也绝不会强大起来,所以,大人理应暂时将工业重心放在军工方面才是。”段祺瑞也紧跟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士珍这老家伙不比谁更看的明白啊?连王士珍都第一个叛变了,他们两个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难不成还指望着已经叛变的王士珍去保护他们的秘密不成?
“不错,国若强,则军必强。发展军工工业是必然的,可若是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民事工业体系,是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军工体系的。饭要一口口的吃,这路同样的也要一步步的走。我知道芝泉你的想法,可是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王思锐同样没有因为段祺瑞的莽撞而感到生气,反而因为段祺瑞的态度而稍稍的有些得意。
他只不过是拉拢了王士珍而已,没想到这么轻易的就让段祺瑞也心动了。
虽然历史已经证明了,段祺瑞同样也是一个军政两全的人才,可是王思锐却不想让段祺瑞从政,至少,北洋三杰是不可能同时从军或者从政的,只有将他们分离开,才能够避免他们之间的恶意竞争。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如果不然,一旦开战,我军将丧失所有的补给。”段祺瑞继续说道,并且将自己给带入到了王思锐一方,目的便是不想让王士珍独自受宠。
虽然王思锐年轻的有些过份,让他们几个老狐狸去王思锐那里争宠有些难以接受,可王思锐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却不是他们能够比及的,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若是袁世凯还在,那么他们还敢去跟王思锐叫板,现在谁都知道,如果他们不跟王思锐混的话,一旦回到山东,他们三个之间必然将会有一场争斗,整个北洋内部也将会四分五裂,这样于国于民都不利。
“没错,我们必须要有准备,而我也没有理由在瞒着你们了。事实上,你们所在的这座厂区,便是我的兵工厂,这是一座年产步枪十四万支,子弹八百万颗的大型兵工厂,短期内是足够我们的补给了。”王思锐摊牌道。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接见他们三个,并非王思锐真的忙的没有时间。而是王思锐想要以行动来说服他们,事实上,先将他们带到军营,向其展示汉军的实力这也是王思锐的安排之一。
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样的又重视工业发展,在王思锐的全面布局之下,袁世凯还能够比得上他吗?
“什么?这……”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瞬间被王思锐所透漏出来的消息所震惊,就连有些心灰意冷的曹锟,也为之一惊。
年产步枪十四万支,子弹八百万颗,这产量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所有兵工厂的总和。
同样的,这也意味着王思锐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便可以武装起至少十万军队,而袁世凯发展了五年的时间,才不过将军队给扩充到了两万,这其中的难度他们都很清楚,除了军饷是一大头以外,武器装备才是束缚袁世凯的根本。
“是的,我已经与美国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美国人会为我们提供这些机器设备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后,这些设备将会在天津靠岸。”王思锐说道。
“美国人?”王士珍狠狠的皱了皱眉头。
不过王思锐却将王士珍的反应看在了眼里,不由的解释道:“不要多想,这只不过是金钱的交易,我们给钱,他们给设备,就这么简单。”
“可是这恐怕需要不少的钱吧?我们有这么多钱?”段祺瑞疑惑的问道。
“如果联军进京的时候,你们也在京城作战的话,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穷了。”
第176章
王校长讲课
“嘶……”
王思锐的话,让王士珍等人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气,联军在京城烧杀抢掠的到底争夺了多少的财富?这个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数字。
而听王思锐的口气,似乎是洋人所掠夺的这些财产,最终全部都落入了王思锐的手中。
也难怪王思锐能够一口气投入这么多钱去搞什么工业园区,甚至敢直接控制朝廷,感情人家现在手里比朝廷还有钱。
有钱,有兵,如果非要说点还差什么的话,恐怕王思锐也就只差时间了吧?如果能给他一年的时间,到时候恐怕他就能够直接横扫整个国家了。
王士珍等人也开始为自己刚才的选择而感到庆幸。如果选择了与王思锐为敌的话,恐怕他们将会死得很惨吧?
即便是拥有整个山东半岛,他们也没有足够的钱去发展自己,最终只会被王思锐手下的金戈铁马给干掉。
最终,经过与三人的商议,王思锐很好的平衡了三人之间的矛盾。
其中,王士珍被任命为了工业大臣,这是一个新设立的职务,而目前手中的权利也比较小,只能管到工业园区这一块,不过王士珍却很看到这个工业园区的发展,甚至还在谋求着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
虽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但王士珍依旧很满意这个职位,至少,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实干家,而不是那些空谈理想的意气书生们能够干的事情。
当然,王士珍之所以毫不犹豫的便同意了王思锐的安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借此机会,王士珍已经算是跳出了军事系统,以后他可以不用去跟段祺瑞还有冯国璋这两人在一个系统内争夺权力了。至少,他已经有能力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了。
而段祺瑞,王思锐则让其回归老本行,炮兵出身的段祺瑞,后来因为部队里没有太多的火炮,加上能力实在是太突出了,所以最终不得不跳出了炮兵这个小天地,但是王思锐却很清楚在未来战争中炮兵的作用。
而且,王思锐更是打算借鉴后世的经验,直接组建一个集群炮兵,将火炮集中起来使用,以求发挥更大的效果。
王思锐的这一想法也让段祺瑞很是心动,只不过段祺瑞算是三人当中最委屈的一个了。
因为汉军这边的两个师根本就没有一门真正的火炮,只有那些被遗留在京城城墙上的固定火炮。如果说真正能够让他指挥的,也就只剩下了武卫军中的那二十多门火炮了。
不过段祺瑞的名头却是一点也不小,虽然手下没有多少的兵力,但是王思锐却给了他足够的权利,让他利用目前的火炮,尽可能的训练更多的炮兵,并且保证以后会优先补给炮兵。
最终,段祺瑞领到了个汉军炮兵总指挥这个职位,级别与汉军师长相同。或许目前为止,自己的这个级别也是段祺瑞唯一能够跟其他两位抗衡的了。
至于那个话比较少,处处都被王士珍和段祺瑞抢走了风头的冯国璋,王思锐也是一点也没有小视的。
冯国璋一生由一介书生而入武林,读文史后再习军事。
在他所处那个时代,经历了数次战争,其中亲自参与的就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进京等战事,中国作为战败国,付出了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沉重代价。
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或是身为一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军事将领,冯国璋曾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见解,屡屡向上司和清廷进言,并且一直身体力行地为“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这一宏愿而尽心尽力。
尽管在后期冯国璋也曾经出现过争权夺利的举动,但是在袁世凯称帝之后,曾经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了段祺瑞成为监理征滇总司令,但他均为上任,并且联合其他五将军通电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
而有了这一举动,也让王思锐对这位历史名人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