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27


……
因为有了王思锐的大力支持,尼古拉特斯拉在来到远东之后,由最开始的失望,到后来开始接受,到现在已经不对这里的任何事物进行那无聊的抱怨。
可以说,远东的这个贫弱的国家,正在一点点的改变着尼古拉特斯拉的潜意识。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确是被这里的荒芜给吓的有些想要离开,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王思锐的大力支持,要人?只要你开口,短时间内便会有大量的工人来到你的面前。
这些工人对于尼古拉特斯拉的要求更是矜矜业业,他们不会有任何的抱怨,干起活来更是比所有人都卖命。
他们只为了能够获得尼古拉特斯拉的认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被留下来继续维持着这份工作,这份可以给他们家人带来食物,或是其他生活物品的工作。
他们不会对你有任何的抱怨,虽然偶尔会像见了鬼似的在私下里对着特斯拉和他的团队指指点点。
关于这一点,特斯拉并没有感到反感,这些生活在远东的土著们,并没有见过外国人,指指点点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的,可是,唯一让特斯拉有些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实在是太笨了。
他们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必须要有人指挥着才能够完成,你跟他讲这一步该怎么做,下一步又该怎么做,最后又需要怎么样?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你的意思,你只能亲自的去教他们,一步步的教会他们。
而这,多多少少的也影响到了特斯拉的实验进程,不过一想到王思锐对自己的大力支持,以及他所提出的一些见解,又让特斯拉不知不觉的放弃了心中的那丝抱怨。
尽管他很想试一试王思锐所说的方法,但特斯拉还是觉得,要一步步的去做才更加可靠,他必须要完成这一步,证明他的想法是可靠的,然后才会去实验王思锐提出的想法。
没错,特斯拉要兴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沃登克里弗塔,只不过,因为实验的地点搬到了遥远的华夏,而特斯拉又为了感谢王思锐对于他的支持,所以便将这座巨型的信号塔命名为了华夏塔。
然而,让特斯拉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上因为需要到处去寻求资助,所以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最终让意大利人马可尼抢在了特斯拉的前面完成了无线电的实验,最终导致摩根撤资,导致特斯拉陷入了财政危机。
而这一次,因为王思锐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让特斯拉稍稍抢回了一些时间,现在,华夏塔尚未完工,但是特斯拉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起来。
这一日,特斯拉让自己的助手亲自登上尚未完工的塔顶,在那里安装了之前制作好的线路设备,然后自己便带着人跑到了几公里之外的地方,进行了第一次的实验。
安装调试好设备的特斯拉,站在华夏塔的下方做了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证明这座塔目前是能够正常工作的,他能够发出正常的无线电讯号。
紧接着,特斯拉便跑到了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继续做着实验,不过当特斯拉跑到三公里处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无法接收到华夏塔传出的讯号了。
再三验证之后,这让特斯拉有些失望不已,于是,特斯拉一边命人继续建造华夏塔,一边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对华夏塔进行了改造研究。
尽管华夏塔最终的实验并没有达到特斯拉的理想预期,可事实也证明了特斯拉的想法是正确的。
他既然能够将信号传输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那么理论上来讲,也就能够传输到更远一些的地方,一定是这中间的某个地方出现了差错,或者数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安排。
特斯拉和他的团队就是要找到这些问题的所在,然后去做出技术公关,最后完成他这个伟大的实验。
当然了,在研究华夏塔的同时,特斯拉也并没有忘记王思锐的建议。
虽然放在后人眼中,王思锐的提议等于是什么也没有说,可是在特斯拉这个科学怪人眼中,这却是个了不起的提议。
王思锐提议将目前的有线电报改为无线电报,设置一台功率较大的电报机,而讯号的传输则可以利用天线来完成,其他的子端则不需要这么大的功率,他们只需要完成子母端之间的讯号传输就可以了。
其原理与目前的华夏塔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缩小了华夏塔的规模,并且便于携带,可大规模的用于军队通讯。
虽然对于无线电的传输原理王思锐是一窍不通,但至少王思锐还是知道那些天线的原材料是由铝制作而成的。
这个其实不只是王思锐知道,在后世几乎人人都很清楚这个原理,那时候家中的黑白电视机总是出现雪花,然后便会找到一支可乐或者雪碧的罐子放在天线上,这样电视便不会出现雪花,或者雪花数量减少等等。
因为目前的实验并不理想,于是特斯拉便决定了将华夏塔上面的设备选用铝来进行一次实验,不过要想搞到大量适合的铝,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特斯拉也并不会去考虑他的难易程度,只是将这个决定告诉了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一个营的营长,然后由那个营长去负责。
最终,在经过一周的忙碌之后,王树起可谓是翻箱倒柜的,终于找到了一批铝,并且通过钢铁厂对这批铝进行了加工,最终送到特斯拉手中之后,却发现数量要比预期的少很多。
不过这个似乎也并不影响目前的实验,于是,在第一次实验之后的第八天,特斯拉进行了第二次的实验。
这一次,华夏塔要比八天前高出了大约十米左右的高度,加上设备换成了铝制的,子端也被换成了铝制接收器。
结果实验的效果要比之前好了很多,这一次,特斯拉可以在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接收到很清晰的讯号,只不过再远一些讯号就会很不稳定。
而这次的实验最终证明了讯号发射塔用铝会更好一些,而之所以没有能够传输到更远的地方,肯定是因为这些设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特斯拉似乎是陷入了某一个怪圈当中,而王思锐也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如果王思锐能够多想一想后世那多如牛毛的电信运营商的信号塔的话,特斯拉也就不会这么郁闷了。
在研究了半个月之后,特斯拉依旧没有任何的灵感,所以他决定暂时放下对华夏塔的研究,转而去研究王思锐提出的那个项目,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项目寻找到一些灵感。
有线电报机的体型并不算大,但是却架不住零碎的部件有很多,这也给长时间的移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关于这个问题,王思锐也给他提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可以将这些零部件装进一个箱子内,并且尽可能的缩小体积,外部只留下一个接收讯号用的听筒,以及一个发报用的发报器即可。
特斯拉最终决定拆掉两台有线电报机来进行这个实验,有线电报机很快便被特斯拉以及他的助手给转移到了一个长宽高大约五十乘三十乘三十的长方形木盒内,然后在有线接受器那里作出了改动,采用一根铝制的天线来代替有线线路。
最终,在间隔百米左右的距离,特斯拉完成了第一次无线电报机的实验,并且获得了实验的成功。
只不过,讯号似乎是有些不太稳定,接受讯号的一方只接收到了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电码,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电码被丢失了,当然,其实并不是丢失,而是接收员听不清楚讯号而造成的电码丢失。
不过这个问题被特斯拉采用了天线分叉的方式给解决掉了,这个是参考了王思锐的意见,事实上华夏塔也是用了同样的方式。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的无线电报机就这么试验成功了,尽管它很不稳定,并且很难被运用到实战当中,但至少在便携式无线电这一块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第197章
福特的样车
亨利福特很喜欢这里的茶,喝上一口,总是能够让人口中留有淡淡的余香,那是一种与咖啡完全不同的感觉。
虽然在这里他很难找到咖啡,但是在经过几个月的适应之后,亨利还是觉得茶似乎更好喝一些,而且听这里的人说,经常喝茶有利于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茶叶对肺部有种清洁的功能。
虽然他们说的那是一个一知半解的,但亨利福特却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那种感觉。更重要的是,亨利福特所喝的茶叶是不要钱的,每当他这里的茶叶喝完以后,就会有人送来新的茶叶。
在这里,亨利福特就像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一样,在京城,王思锐为亨利福特以及他的那些团队准备了宽敞明亮的房屋,甚至还有佣人来服务他们。
这种感觉,差一点让亨利福特迷失在这里。
相比较于这些人上人的待遇,亨利福特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待遇,是因为什么?
所以,亨利福特和他的团队,并没有住进王思锐为他们准备的那栋古老而又奢华的房屋内。
整个团队一起搬进了工厂内,他们吃住都待在那里,整天就是待在车间内,研究着新的产品。
而经过王思锐的劝说,福特也放弃了用赛车来证明自己的车子是可靠的这条路,因为王思锐的劝说,加上有意的引导,目前亨利福特的团队正在加紧研制a型车的样品。
而且经过几个月的忙碌,今日终于到了实验的日子,可以说,忙碌了几个月的团队,似乎就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不过即便是a型车的样车已经面世,但是亨利福特和他的团队似乎也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个在这个古老的国家内,他们似乎看不到任何汽车发展的前途。
这里大多数是以土路为主,连地面都没有经过水泥的硬化,汽车行驶在上面,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舒适度,在一个,华夏刚刚战败,他们的平民需要支付大量的银两作为赔款。
而即便是a型车获得了成功,它在华夏的市场也不会很大,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没有市场,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收入,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这一切的问题,都在困扰着亨利福特以及他的团队。
显然,高福利高待遇,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享受的,他们必须要想尽办法的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行。
亨利福特亲自坐在了驾驶位上,因为之前汽车研究的经验,让福特对于自己的汽车有了初步的了解,至少他可以保证,这辆汽车并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而目前他唯一所需要考虑的,就是舒适度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在复杂路况下,汽车的稳定性能。
亲自开着这辆a型车在厂区内跑了一圈,途中亨利特意朝着那个先前设计好的复杂路况上跑了一段路程,然而等亨利福特稳稳的将车子停靠在那里以后,却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因为是样品车的缘故,所以亨利福特以及他的团队并没有对内饰进行太多的装饰,舒适度方面肯定是有些不满人意的。
不过在那木质的座椅以及靠背上面,亨利福特还是找了一些棉花垫在上面,以至于不会开上一圈就让自己的屁股难以忍受。
可是很显然,一圈下来,紧紧的皱着眉头的亨利福特,对于这辆车的设计并不满意,而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很多。
木质的车轮,走在那些复杂的路况上面的时候,总是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让人很是担心它会不会断裂,这让亨利福特想到了美国国内使用的橡胶轮胎,只不过那是一种新技术,虽然目前已经研制了出来,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所以并没有汽车厂商看上这种材料。
而亨利福特当初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出现了问题,竟然要求王思锐一并采购了一条生产工业橡胶的生产线,而因为对方急于打开市场,或者说是迫于生计,所以设备的价格并不贵。
结果王思锐却更像是脑子发热一般的,直接采购了三条生产线,并且将对方的一个技术团队给一并高薪挖了过来。
虽然王思锐有这个意识,但无奈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就说华夏国内,除了遥远的琼州府有少量的橡胶以外,整个国内再也找不到一处橡胶产地,所有的橡胶,都必须要从东南亚地区进口。
而目前的王思锐,也并没有时间和多余的资金去进口大量的橡胶,就是目前的橡胶,那也只是从琼州那边搞来的一小部分用于实验用的。
铁制的轮盘,橡胶制的轮胎,想必如果采用这两种布局的话,会使这辆车的舒适度以及通过度更加好一些,可随之而来的,就是高额的成本。
另外这辆车的动力似乎也有一定的问题,在通过那些复杂路况的时候,亨利福特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车子的动力不如平地那样强大。
而关于发动机问题,亨利福特是有研发经验的,所以这个并不算是什么难题,只不过是需要增加成本以及耗油量罢了。
“安迪,将我们特制的轮胎换上,我在试验一下。”许久之后,亨利福特还是下定了决心。
关于这辆车最终的定型,这个亨利福特并不能做主,可是如何实验,亨利福特还是可以做主的。
他们这里有两种轮毂和轮胎,一种是目前使用的纯木质的,另一种就是实验用的橡胶轮胎以及铁制轮毂,两种的接口是相同的,这个主要也是为了实验方便。
很快,几名助手便使用千斤顶将车轮一个个的抬起,然后迅速的更换轮胎轮毂。亨利福特则蹲在换下来的木质车轮旁边研究了起来。
他发现在车轮与轴承相接的地方磨损的稍微有些厉害,上面甚至能够看到些许的擦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