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427


陈五发无奈的蹲了下来,将自己的身体严严实实的藏在了掩体后方,从战术背心中,靠近自己右手边腰部的弹药盒内取出了五颗子弹,迅速的将一颗颗子弹压进弹仓内,准备着新一轮的射击。
第六颗子弹,陈五发似乎是找回了自己的运气,或者说,是那名日军士兵太倒霉了,很不走运的自己撞上了陈五发的子弹。但是只有陈五发自己知道,那并不是因为小鬼子运气不好,而是自己提前判断对了小鬼子的移动方向,并且算准了子弹与敌人会在哪里相遇。
不过当第七颗子弹离开枪膛的时候,陈五发懊恼的骂了一声,他知道,自己的这颗子弹又没有能够命中敌人。
自己明明已经很冷静了,而且也判断对了敌人的移动轨迹,但是在开枪的一瞬间,身体似乎有些不太协调,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拖了自己的后腿。
“不要着急,冷静下来,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呼吸。你已经判断对了敌人的移动轨迹,也算准了子弹会在哪里击中敌人,你要做的就是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的身体能够稳定下来,然后扣动扳机。”正当陈五发打算再次开枪的时候,自己的背后忽然传来了一道声音,这道声音在提醒着陈五发他应当怎么做。
而提醒陈五发的,正是汉军军长王思锐,当然了,这倒不是因为王思锐喜欢出风头什么的,故意在这种时候上前线。
而是日军进攻之前,王思锐就已经来到了防线,正在视察这里的火力部署情况,士兵的情绪等等,结果刚好注意到了陈五发的情况。
事实上,陈五发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射击水平,在整个汉军当中已经算得上是最优秀的士兵了,只不过,在陈五发的身上,王思锐似乎是看到了狙击手的影子。
在后世,不要以为狙击手是多么难得一见的职业,就王思锐所在的那个步兵连,就有六名狙击手,虽然他们不是最优秀的狙击手,但至少也算是个狙击手不是?而身为连长,王思锐多多少少的还是知道狙击手的训练方法的。
陈五发并没有回头去看到底是谁在提醒自己,他只知道,日军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冲破他们的防线,所以,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实验这种方法。
陈五发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摒住了呼吸,脑子里迅速的计算出了一名日军的移动轨迹,微微的调整了下枪口,旋即便扣下了扳机。
子弹出膛的那一刻,那种熟悉的感觉终于回来了,那种让他感到有些别扭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紧接着,陈五发利用将下一颗子弹上膛的功夫缓了口气,然后继续深呼吸,再一次的扣下了扳机,这一次,陈五发依旧没有让人失望,他果然再一次的击中了一名敌人。
第208章
让你不死也脱层皮
从前线阵地回来之后,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王思锐,终于能够缓上一口气了。
日本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而他的汉军,也并没有因为补充了大量的新兵而导致战斗力急速的下降。
尽管目前在防线上与日军对抗的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可以说一师目前是整个汉军当中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也是扩军之后唯一改动较小的部队,甚至就连那些补充的新兵,也都是训练了至少五个月的新兵。
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又或者是新老兵之间的比例,一师都代表了最完美的汉军。而且又依靠着坚固的防御阵地,强大的机枪火力,打出这样的战绩应当理所当然。
可是在王思锐看来,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日本人能够在几年之前打败俄国人,虽说有一定的运气成份在内,可是日军本身的实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而日本因为国土狭小,缺乏各种战略资源,他们的士兵也很少会浪费弹药,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汉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可以说,现在的日军,只要你给他一个缺口,他就会立刻上来狠狠的咬上一口。而如果不是因为汉军这边装备了大量的重机枪,他们完全的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的话,最终的结果会如何?现在谁也说不定。
毕竟在训练方面,尽管拥有后世军队的训练方法,可毕竟训练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比起已经成型的日军,汉军此刻的战斗力还是比较虚弱的。
这也是王思锐为什么会坚持轮换部队的原因,他怕让一支部队一直顶在前面,因为太大的伤亡会导致士兵的情绪出现太大的变化。同样的,他也必须要给所有的部队尽快适应战场的机会。
而轮换防守,适当的休整几个小时,这对于汉军士兵的成长虽然未必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但至少作用还是有的,毕竟见过血的部队跟没见过血的部队完全就是两码事。
现在,王思锐已经确定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日军部队正是去年才来过华夏的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还是那个比较熟悉华夏的山口素臣。
“报告,侦察部队在盛京北部约四十里的辉山发现了日军第三师团主力部队。”一名侦察兵迅速的跑到了军部,对着刚刚回到那里的王思锐汇报道。
“看来日本人还是很清楚我们的兵力部署的嘛!”王思锐呵呵一笑,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是这种情况。
“军长,日本人的出现对我们很不利,我们现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去阻击日军第三师团,而以我们两个师的兵力,能不能抵抗的住日军这两个师团还不好说,况且,还有个朝鲜师团不知去向。”段祺瑞紧紧的皱了皱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事实上,对于王思锐的这种兵力部署,武羊打心里面是有些反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南面算是有足够的兵力去防守,可是盛京这边他们却没有办法继续去防守了。
一旦日军的第三、第五两个主力师团从正面和北面强攻盛京防线,然后朝鲜师团在横插到辽中去攻击部署在那里的二十二师,如此一来,朝鲜师团必定会拖延住二十二师北上的步伐,甚至有可能将海城的十九师也给吸引过去。
而这样的话,王思锐手中就只剩下了部署在锦州的十八师,虽然昨天王思锐已经下令十八师向盛京开拔,但王思锐却给十八师下了一个让人很疑惑的命令,十八师必须要在三天以后才能抵达盛京。
也就是说,如果算上今天的话,他们还至少要抵抗到明天晚上,才能够等到援兵的到来。
而两个师,四万一千人的兵力(一师000,其余18000)。去对抗近三万兵力的日军两个主力师团,虽然在兵力上仍然占据着优势,但若是日军拼死进攻的话,他们这两个师的日子怕是也不会太好过。
(抱歉,前文出现了错误,俺脑袋有些昏了,刚刚发现这个问题,部署在京城的是二师和二十师,去盛京的是一师和二十一师,辽中的是二十二师,盘锦是十九师,锦州是十八师。)
“放心,日本人是不敢硬来的,我们损失不起,日本人更加损失不起。”王思锐淡定的回复到,没错,他就是在赌,在赌日本人不敢破釜沉舟。
紧接着,王思锐继续吩咐道:“命令,一师抽调两个团,二十一师抽调一个旅,由武羊率领前去北面防御日军第三师团的进攻。不必在意击毙击伤多少敌人,只需要守住防线,将第三师团拖死在这里即可。”
王思锐伸手在地图上指出了一处地方,后榆林堡,然后继续说道:“传令十八师,加快行军速度,明天午饭过后,从侧翼进攻日军第三师团。这次日军快速行军,并没有携带太多的重火力,芝泉,你率领炮兵与武羊一起,在北面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打残第三师团。”
“是,军长!”段祺瑞应了声,心中微微的有些无奈。
炮兵总指挥,这个名头听起来的确挺吓人的,可实际上呢?他手里也的确有一万多人,近千炮手,虽然大部分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炮手,可是在这次的战争过后,必然会使这批炮手成熟起来。
然并卵,经过几个月的发展,段祺瑞在王思锐的支持下,更是到处去找炮,管他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只要是炮,还能够使用的,段祺瑞统统不嫌弃,一并纳入自己的炮兵当中。
只可惜,连带上原先的火炮,段祺瑞也只不过勉强凑齐了一百门火炮,而这次出关作战,那些大口径的火炮因为自身的原因也并不适合携带,所以只带了那些小口径的。
不过在炮弹方面,却很让人蛋疼,别说是在训练的时候搞什么实弹训练了,炮兵到现在更是一颗炮弹也没有打过,打不起啊。
可即便是这样,段祺瑞手中的每一门火炮,平均下来也只有不到五十颗炮弹,搞不好这一仗下来段祺瑞手中的炮弹总量便不会超过一百,甚至可能会是光杆司令。
虽然他也很着急,可他同样也知道,这件事情是急不来的。
而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王思锐也不让炮兵上阵,这个倒是也能够理解的。但是现在,让段祺瑞带着炮兵去北边支援武羊,这个倒是让段祺瑞心里面多多少少的有些不爽。
段祺瑞很清楚,其实王思锐是让段祺瑞去北面给武羊补窟窿的,万一武羊要是犯了什么浑,也好有段祺瑞这个老手及时的作出补救。
这一刻,段祺瑞也隐隐有种后娘养的跟亲娘养的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另外,命令十团的秦春风到后方去寻找日军的补给路线,给我卡死日军的所有补给,要确保在战斗过程中,日军得不到一颗子弹的补给。”王思锐继续说着。
本来王思锐是打算单独抽调一个团出来干这个活的,结果没想到王树起就把十团给送了过来,刚好又让王思锐手中多了一个团的机动兵力可以使用。
如此部署之下,王思锐还就不信自己打不过日本军队这个刚刚起家的“小家伙”了。
在正面战场有战壕等一战时期才兴起的防御工事作掩护,又有大量的重机枪补充火力,日本人就用那一个师团两挺重机枪的火力,想要突破这种防线?那可能吗?
而另一边,王思锐又充分的发挥出了游击战的精髓,前后夹击之下,即便不能干掉日军一个师团,也能让他们这两个师团残废着回去。
……
京城,近段时间以来,列强纷纷感觉到京城似乎与之前有些不同,虽然街道上巡逻的士兵还是那么多。
但是在其中的一段时间内,一部分士兵手中是没有武器的,再往后,大量去年被他们缴获的联军武器出现在了这批军队的手中。
而这几天,那些列强领事便注意到了,他们缴获的联军武器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杆杆崭新的毛瑟步枪,虽然还没有完成全部的换装,但每天都会有几百支崭新的步枪去替代那些老旧的步枪。
而且,在这支部队的身上,总是让人感觉到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后来,经过那些武官们的提醒,这些领事们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那些士兵身上缺少的是杀气,这也是他们感觉到不同的地方。
也就是说,现在防守京城的部队,至少已经换掉了一半。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咳咳,那么那些原先防守京城的部队到哪去了?
洋人通过各种关系,最终得到了一个消息,京城附近并没有那些军队的身影,不过倒是有人在山海关附近见到了那些军队。
不过,还没有等这些洋人领事们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便接到了王树起的请帖。
这一日,王树起将十一国领事请到了军营,王思锐出关之后,王树起便进入到了这里,代替王思锐负责整个京城的防务与治理。
“诸位,今天将大家喊过来,其实是有一个很不幸的消息要告诉大家。原本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的战争赔款,打算在近期支付给诸位的,但是,因为日本单方面的撕毁了这份合约,不顾我方反对,悍然出兵侵略盛京,我们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所以,第一笔赔款我国是无法按时的支付给各位了,还请各位见谅!”看各国领事已经到齐,王树起也没有废话,直接说出了此次聚会的理由,并且阐明了他们的态度。
第209章
你做何解释?
“嗡……”
随着王树起的话音落下,那十一国代表瞬间议论纷纷,不少人的脸上都带着浓浓的不满之意。
他们在这里等了这么久,为的就是这第一笔赔款,同时去监督条约中规定的那些利益的执行情况。
可现在倒好,他们等了这么久,非但没有等到第一笔赔款,反而在即将支付赔款的时候,等来了这么一条消息。
“不,无论你们与日本之间发生什么问题,都不应当以此为由来拒绝执行《辛丑各国合约》,那份合约已经生效,所以,你们必须要将这份条约执行下去。”俄罗斯人格尔夫立即出生反驳道。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俄国人是迫切的想要尽快的拿到那笔赔款。不过只有格尔夫心中才最清楚,那笔赔款他们固然很需要,但相比较于赔款而言,格尔夫从这件事情当中看到了一个新的契机。
而要想达到他的目的,就必须要继续的逼迫清廷,逼迫他们继续支付赔款,让他们无力继续进行战争。这样的话,俄国人便能够拿到那朝思暮想的东北地区。
“对,我觉得格尔夫阁下说的很正确,这是你们与日本之间的矛盾,在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各国并没有参与进去。即便是你们拒绝执行条约,那么也应该是与日本方面拒绝执行,而不是一概而论的拒绝我们所有的国家。”比利时人姚士登紧接着说道。
其他的几位也渐渐的吐露了自己的声音,大概的意思与姚士登差不多,都倾向于让清朝与日本单方面拒绝执行就可以了,绝对不允许清廷因为这件事情而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利益。
“如果诸位觉得日本人能够代替大清继续支付剩余的赔款的话,那么我们就继续支付赔款。”王树起并没有因为洋人的反对而退缩,反而继续发问道。
跟在王思锐的身边也有不短的时间了,其中更是单独在京城处理了不少的事务,王树起现在在面对这些洋人的时候,也早已没有了之前的软弱。
其实说到底,王树起的底气还是来自于军队,来自于去年的那场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