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427


只是让王思锐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前来报考的学员当中,竟然有几个他认识的人。当然,是从史书中认识的。
最出名的自然是蔡锷,蒋方震,张孝准,阎锡山,段芝贵这五位大能,还有后世北洋陆军二十四上将中的孙传芳,王占元,齐燮元,王承斌这四位。
可以说,这一期的参谋学院中,可谓是将星云集。
很快,王思锐在这份报告上作出了自己的批示,报考进来的学员,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专业。
汉军短期内的本土防御基本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了,一百五十多万的部队,基本上已经能够保证本土的安全了,所以,王思锐也不希望再去用之前的方式,一股脑的将所有人都送到一个地方,让他们学习那些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东西,成为一个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现在,他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王思锐唯一的遗憾就是,国家没有海军,以汉军目前的能力水平,经济水平,也无法养活起一支庞大的海军,哪怕只是一支保卫本土的海军也养不活。
而以现在王思锐在国际上的处境,基本上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卖给他海军军舰的,也没有人敢卖给他,自己去造军舰?好吧,也就不说百年海军了,没个一二十年的钻研,恐怕他们连万吨级的战列舰都造不出来。
海军不行,那就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解决这一弊端了。
许久之后,王思锐从一堆文件里挑出了两份文件,盯着那两份文件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将其中的一份文件放了回去,然后,在留下来的这份文件当中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本土防御战略,这便是未来几年内,王思锐所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军队,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去扩军,但是装备,该更新的还是要更新的,该补充的还是要补充的。
但是这一切,都要依靠强大的经济能力支撑着才行。所以,这份文件的核心意义在于,重点发展经济,补强军队装备。
……
“我说王大人啊,您可真是心宽啊,这都什么时候了?您怎么还在这里签署这些不要紧的文件呢?”王士珍气愤冲冲的走进了王思锐的办公室,在看到王思锐还在批示那些文件之后,心中瞬间倍感无奈,也有些生气。
“这怎么会是不要紧的文件呢?每一份都很紧急的,必须要尽快处理。”王思锐抬起头来看了看王士珍,脸上微微一笑。
“明天皇帝就要退位了,咱们的新国家也要成立了,可这最重要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没有个结论,你倒是好,自己一个人躲在屋里挺清净的,我们外面吵翻了天你也听不到。”王士珍气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王思锐仍旧不紧不慢的表情,瞬间有些泪崩,继续说道:
“就先说我们递上来的案子吧,你是怎么考虑的?军队和我都提议由你直接登基,其他人有中立的,有共和的,好歹你也给个决定不是?就这么不吭不响的,后面的工作该怎么进行?国家的名字又该怎么命名?”王士珍心急火燎的说着,这么大的事,王思锐竟然不去理会,换谁睡不着急?好歹你也给个说法不是?
“这个我还没有考虑好,国家的名字就用中华,这个是早就商定的,明天早晨八点钟,我们正式宣布国号中华,国家正式成立,十点钟发布退位诏书,其他的事情照旧,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难道换个名字就不工作了吗?”王思锐表现的倒是淡定至极。
其实关于体制王思锐还真的没有考虑好,倒不是说他不想当皇帝,可当了皇帝之后,后面的事情可还多着呢,最起码你的封王吧?这些王以后该怎么管理?
还有其他一大堆的问题,虽说现在百姓对于皇帝并没有抵制心理。
好吧,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孙某人现在还不成气候,在汉军的治下,他们也搞不起什么起义之类的事情,满清控制的旗下也只剩下了两广,可两广地区那可是列强支持的地方,岂能由得他们乱来?
所以,孙某人等现在都还蜗居在檀香山呢,连国门都进不了,至于香港,别提了,英国人是不会让他们到香港去的,除非他们能够在汉军的治下搞些暴动事件。
但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正在一天天的变好,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去跟着你闹革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国内没有了宣扬共和的理论,加上前后朝代的基本无缝连接,王思锐只要有称帝的心思,百姓会很乐意拥护的。
相反,如果选择了共和,那么之后在想登基称帝可就难了,甚至是统治了华夏两千多年的帝制体系将会从此彻底的退出舞台。
听着王思锐的话,王士珍的脸色瞬间落了下来,他可是一个拥护帝制体系的人,说他思想迂腐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也好,他都不在乎。
王士珍又与王思锐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然后便离开了办公室,他觉得在王思锐这里已经得不到什么重要的答复了。
但是,王士珍却不甘心就这么让王思锐拖延下去,这样是会坏事的。
“怎么样了?”段祺瑞等人见王士珍走了出来,急忙关心的问道,这些都是支持王思锐登基的主。
“还能怎么样,打太极呗。”王士珍颇有些不满道,旋即看了下四周,低声道:“我们不如……”
第279章
我们的中华帝国
1904年,1月1日。
对于国内百姓来说,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百姓们依照往常一样,一大早的便起床,或是在家中做工,或是到城里去找个临时的工作干干,也有不少人是有目的的,他们已经被各地的企业聘请,成为了那里的正式工人,每天都要按时按点的去上工。
对于这样的生活,百姓们已经相对较满意了,如果,如果那些工厂能够再多一些,能够让更多的百姓进入工厂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虽然现在工厂的数量并不多,但百姓们也并没有失望,因为在一年以前,他们这座县城里还没有哪怕一座工厂。
而且据听说,今年内他们这里还会新建几座工厂,到时候需要的人手至少也有几千人呢。
这日子有盼头,家里有吃的,即便实在是没有吃的,官府那里还每天设有救济点可以领到吃的,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好奢求的?
比起前几年来说,他们觉得自己现在过的才是人的生活,甚至说句不好听的,以前的那些日子,甚至连猪都比他们过的好。
军队,依旧在忙碌着,南来的北往的,在全国一处处地区往来交汇,他们并没有慌乱,井然有序的路过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除了需要补给的时候,会派一队士兵进城去领取补给,其他的时候,军队是不会进城的。
即便是路过了乡下,军队也不会随意的去打扰百姓。
相比起前几年的清军,百姓们对于汉军已经是从心底里接受了他们,这样的一支好军队,上哪找去?
当然了,全国有四亿人口,汉军一百五十多万,平均每三百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当兵的,现在每个村子里都有当兵的,通过这些人的传播,汉军在民间的名声还是很好的,威望也同样是很高的。
洋人那边依旧忙碌着,接收着从各地传来的情报,大量的汉军从军营内走了出来。有的军营比较好找,有的军营则在大山之中,如果没有当地向导的话,很难会找到那里。
但是现在,随着汉军的整编,他们需要调动到新的防区内驻防,他们需要离开自己的营地,于是,原本还感觉不怎么多的汉军,竟然突然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道路上到处都是汉军部队,密密麻麻的。
而列强那边也正在汇集着这些情报,他们在判断,判断王思锐公布出来的数据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只不过,看这目前的这些情报,大多数人已经基本上相信了这是真的。
相比较于各界的安静或是忙碌,今日的京城,表面上看起来依旧如同往常那样,该上工的上工,该摆摊的摆摊。
只不过在政府内部,却是忙的一塌糊涂。
尽管前期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而今天也只有两个工作要做,但他们依旧还是觉得时间有些不太够用,甚至整个人都激动的有些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了?
七点五十分,王士珍从王思锐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手中拿着王思锐刚刚签署的国家成立的宣言。
按照流程,王思锐签完字之后,应当由王士珍亲自拿着这份宣言前往电报室,用明码通电通报给全世界各地。
但是在半途中,王士珍却悄悄的拐了弯,然后将通电的第一页拿了下来,从怀中取出了一页新的塞了进去。
这份通电有两页纸组成,第一页大概有三百字左右,第二页则有二百来字,第二页后方是王思锐的签字。
事实上,这份通电是昨天夜里王士珍等人熬夜准备出来的,他们要做的,可不仅仅只是更换通电内容这么简单,他们还必须要将这两页通电的内容,完美无缺的联系在一起。
没错,王士珍等人就是在做历史上已经有不少人都做过的事情,就像李世民当上皇帝那样。
王思锐现在不是拿不定主意吗?那么很好,既然王思锐自己拿不定主意,那么就由他们来帮他拿主意吧,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就算王思锐发火,又能发到什么地步?总不能砍了他们吧?顶多也就是将他们罢免回家,可那又怎样?无所谓了,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功臣,即便是回家了,那也照样能够过上很好的日子。
再说了,真以为这三年的高层生活就是白混的?他们手下各自也有了不小的势力。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是回了家,他们的决定也依旧能够影响到一些部门的考虑。
然而,王士珍等人这么聪明的帮王思锐做了决定,难道不怕王思锐恼怒吗?
当然怕,不过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
王思锐现在可是连三十岁都不到,还年轻的很,可他们这些人呢?最年轻的也四十多岁了,一个个的也肯定在王思锐入土之前早就入土了。
加上王思锐在军中的威望,这也就奠定了无论他们怎么闹,这个国家始终也还是会在王思锐的控制当中。
当然了,他们也没想过要去闹,他们只想将这个国家发展强大到足以跟列强比拼的程度。这样的话,他们也就可以名垂青史。
毕竟和珅的日子人人都想要,可那种骂名却没人想背,还是留个好名声被后人仰望比较好。
换好了通电之后,王士珍拿着那份新的通电走到了不远处的电报室。
那里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电报,有最新式的无线电报,也有老式的有线电报。无线电报主要是用于联络军队以及各个省份的,有线电报则是与洋人联络使用的。
这封电报被篡改的内容并不多,只有区区一句话,国号为中华,改为了中华帝国,新帝王思锐将于二月初二正式登基。
可不要小看这一句话,也正是这一句话,就彻底的决定了新的国家将继续采用帝制这一体制。
而帝制的好处在于,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能够被封爵。
在后世,王思锐为人就有一个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才让王思锐成为了全连官兵最喜欢的人。
王思锐从来都不会去制止士兵们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只要你能够认真的训练,完成规定的任务,那么私下里你可以很随意,哪怕是一名刚下连队的新兵跑到王思锐身边直接去掏他的口袋拿烟都没问题。
但若是完不成任务,那可就惨了。
所以,在这一世,在治理军队方面,王思锐依旧延续了自己上一世的风格,松紧有驰,不会让人觉得军队生涯会很煎熬。
全国各地,官府在接到了这份通电之后,立即命人手抄了数份,分别张贴于各地,并且派出衙役前往各个村落宣传这件消息。
而军队那边则是相对稍微淡定一些,只不过,在得知了中华帝国成立的消息之后,军队战士们那原本就高昂激情的士气,更胜了三分。
特别是那些老部队,可以说,这个国家完全就是那六十多万的老部队一点点打下来的。
所以,在遇见那些刚刚改编成正规军的预备役的时候,那些部队的士兵们也是一个个的抬起了自己高傲的头颅,而那些预备役转为正规军的士兵们也只能用羡慕的眼光去看着那些老部队。
其实也是,除了羡慕以外,他们现在还能怎样呢?只有卯足了力气,去打好接下来可能发生的那一战,也让那些老部队看一看,他们刚刚转为正规军的部队也不是泥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