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427


当然,其实在高层那里,是做出过这种假设的,也给出了相对完美的答案。
只可惜,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之中,一些提前做好的假设就这么被忽略掉了,而到了最底层这里,信息的传递又需要躲避军中的一些耳目的视线,更加不可能系统化的去传递,所以也就造成了这种局面。
不过,尽管在后面有很多问题都无法得到解释,但是关于中华帝国想要收编他们这十个朝鲜师被朝鲜王李熙拒绝之后,中华帝国皇帝一怒之下派出了刺客想要刺杀李熙的消息却在朝鲜师当中传开了。
仅仅一夜的功夫,整个朝鲜师却是风云突变。
第二日一大早,当负责训练这些朝鲜士兵的教官出现在队伍前方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些朝鲜士兵似乎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感觉。
一个个的看着自己,就像是拥有着深仇大恨的敌人一般,更有一些人,甚至公然对教官进行质疑,甚至是违反教官的训练指令。
而那些朝鲜军官,胆子稍微小一点的,则站了出来出声制止这种行为,但是绝大多数的军官,还是选择了双目失明,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一样。
……
“宋局长,我想知道,目前军中的传言是否是真的?”奉天城内,被朝鲜王李熙任命为朝鲜军总司令的金与哲一连严肃的问道。
金与哲是朝鲜军中仅次于朝鲜王李熙的二号人物,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自然不会是什么蠢货,相反,金与哲一直都是李熙的坚定支持者。
虽然李熙在被困汉城王宫的时候并没有前去解救他,但是在外面,金与哲也是做了不少的事情。
在得知李熙被解救的消息之后,金与哲更是率领手下的将士来到了中华帝国投奔李熙。
凭借着李熙的信任,金与哲毫无疑问的做上了这个位置。
在听到军中的传言之后,金与哲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愤怒,而是来找盛京实际上的一把手,宋步。
他要在宋步这里寻找答案,如果是真的,那么他就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了,如果是假的,则强力镇压这股传言。
至于宋步会不会骗自己,这个金与哲虽然也有疑惑,但转念一想,这个却是没有必要的,骗了自己又能如何?如果是真的,收编这十个师的朝鲜军,金与哲绝对是个必不可少的人物,他们没有必要瞒着自己。
当然,除非他们早就选好了目标,但那样就更不可能了,整个朝鲜军中,也只有李熙和他金与哲才能服众,其他人还差了很多。
“是真的怎样?假的又能怎样?军队,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身为军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就算是真的,难道你们就可以不用训练了吗?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切的斗争,都来自于自身的实力。”宋步淡淡的回应道。
对于朝鲜军中的传言,其实宋步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早在半个月之前,他便得到了马三如的提醒,虽然有些没有头绪,但最终还是让他发现了一些问题。
而随着这股传言的流出,宋步之前发现的线索也是越来越明晰了起来,很显然,这是有人故意而为之的。
虽然在京城被抓的那些日本人并没有透漏任何的计划,但是现在却是个很关键的时刻,因为,按照计划,一个半月之后,十个师的朝鲜军将会反攻朝鲜。
现在,朝鲜军正好即将完成整训,进入最后的休整期,如果这个时候朝鲜军乱了,那么对谁最有利?肯定是日本。
而日本人又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去购买皇家陆军的布防图?肯定不会是为了了解皇家陆军的真实实力的,以中华帝国对日本人的了解,他们绝对是有所图谋的。
现在,这个疑惑终于可以解开了。
打听皇家陆军布防图,其实就是为了迷惑安全局的视线,让他们全力去调查购买这件情报的日本间谍势力,从而放松对盛京的管控。
让他们有机会在朝鲜军中去策反迷惑一些士兵,如果能够引起朝鲜军的怒火,到时候他们与驻扎在盛京的第八军进行火拼,不管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最终得利的,只能是日本。
因为他们可以保持对朝鲜的控制,虽然只是拖延了一段时间,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这还是很有用的。
“对不起,宋局长,是我唐突了,请您放心,三天,只需要三天,军中再也不会出现这种传言。”虽然宋步什么也没有说,但金与哲却是明白了宋步的意思,他已经明着告诉了金与哲答案了。
以朝鲜军的实力,中华帝国还看不上。
事实上也就是这样,金与哲很清楚他们与皇家陆军之间的差距,这不仅仅只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在单兵实力方面,也是有着巨大差距的。
“另外告诉你一件机密,此事不准外传。”在得到了金与哲的保证之后,宋步缓缓开口道:“李熙目前就在奉天准备反攻的事情,你是他最信任的人,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第316章
通往彼岸的浮桥
“砰~~~”
“砰~~~”
一根根一人粗的木桩子,一端被削成锐利的尖状,高越一米五左右,在大约一米左右的位置,有一道深度约为四五公分左右的凹槽。
两名士兵合力将其扶正,另外两名士兵手持巨大的铁锤,双臂青筋凸显,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时的落下。
沉闷的撞击声,铁锤与木桩一次又一次的碰撞,随着时间的流逝,木桩的顶端也被渐渐的砸出了一些痕迹,原本一米半高的木桩,大约也只剩下了一半还留在地面上。
很快,有士兵取出一根双指粗的绳子,一端系在木桩的凹槽中,最后打了个死结,确认绳子不会脱落。
而另一端,则系在一个长宽高约一米乘两米乘一米的铁箱子上,而这个铁箱子,则是安安静静的躺在一辆改装过的马车上面。
驮运它的马匹,此时正静静的站在一旁休息,几名士兵暂时代替了驮马的工作。
木桩准备完毕,铁箱子准备完毕,绳索连接完毕。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几名士兵开始移动脚下的步伐,速度越来越快,待差不多到河边的时候,几人猛的将驼车抽起,驼车上的铁箱子直接滑落在了水中。
此时的江水并不算汹涌,但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铁箱子刚刚没入水中,便迅速的浮出了水面,紧接着,被水流的力道直接冲出老远,制止捆绑在木桩上的绳子起到了作用,这才停止在了那里。
早已准备好的几名士兵,迅速的收拢绳子,将那个铁箱子收到岸边。
紧接着,第二只箱子没入水中,因为绳子都是一样的长度,所以木桩安插的位置,便是铁箱子在水中相距的位置。
绳索收拢好以后,两只铁箱子大约有一米的宽度,旁边的士兵努力的控制着这两只箱子,在岸边早已准备好的士兵,迅速的抬起三根手臂粗的木棍,手脚麻利的将这三根木棍放在了两只铁箱子中间的卡槽内,除非能够确保这两只铁箱子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动,否则的话,这三根木棍将会瞬间消失在水中。
做完这些之后,紧接着几名士兵便抬起了一块钢板,钢板的宽度大约有一米三左右,放置于两只铁箱子上,两边各有十多公分可以置于上方。
而两端则各有两个铁制半圆形状,大小刚好与钢板上预留出的孔隙吻合,眨眼间的功夫,钢板便被放置在了两只铁箱子上面,紧接着,又是两名士兵,其中一人手中拿着一根长约两米的铁棍子,类似于铁钉形状,只不过另一端并不是尖锐状,而是螺纹状。
那名背着背包的士兵,迅速的跳上了钢板,与此同时,手持铁棍的士兵已经将棍子插入了第一个孔中,那士兵迅速的将铁棍对入第二只孔洞之中,然后从背包内取出一枚特制的螺丝,迅速的用工具将其拧紧。
如此反复,只需要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这座长约三米,宽两米的浮桥便搭建完毕。
不过这一次他们要搭建的可不是长三米宽两米的这种简易浮桥。
做完了这件工作之后,他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迅速的移步到了旁边,继续对刚刚下水的浮桥进行搭建。
这次的任务比较繁重,一个排需要搭建一百米的浮桥,而一次这样的工作,能够搭建出三米的宽度,两次是五米,三次是七米,也就是说,完成一百米的任务,他们需要重复四十九次同样的动作才能够完成。
而这,对于一个班来说,却是极其繁重的任务,每一只铁箱子重达上百斤,就是钢板,也有近百斤重。
如果是在白天,那么还稍微好一些,虽说难度不小,但也不难完成。
可现在是在夜晚,又不需点火,只能借助微弱的亮光去搭建浮桥。
尽管士兵们身上都穿上了救生衣,即便是掉入水中也不至于淹死,加上他们又都学过游泳,重新回到岸边也并不难。
可是也没人想要在夜晚的时候下去游泳。
平均到每个班,需要分摊十二次这样的任务,就是累也能将人给累死。
不过没办法,谁让他们干的就是这个呢?就是再累,他们也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否则的话,影响的将会是整个战役的计划。
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排才勉强的将一段长约一百米的浮桥搭建完毕,随后,疲惫不堪的士兵,拖着沉重的步伐,肩扛着提前准备好的简易栏杆,挨个插入铁箱子两侧的孔洞中,这是为了防止步兵渡河的时候,因浪潮过大而坠入河中的。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也并不费事。只是将一根钢管截成手指长的圆管,然后焊死在铁箱子两侧,然后用提前制作好的简易栏杆直接插进去,而栏杆下方三四十厘米处焊成十字状即可,只要没有炮火攻击,这样的栏杆足以保护渡河的士兵安全。
做完这一切之后,一个班的工程兵,外加两个班的步兵走上了浮桥,登上了另一端,尔后在岸边准备好的其他士兵,则用手中长约四五米的竹竿子,推着浮桥前进。
当浮桥脱离竹竿的长度之后,便走到尾部重新循环同样的动作,借助着人力以及水流的力量,浮桥正在缓缓的朝着对岸驶去。
大约十来分钟的时间,留在西岸的浮桥与岸边形成了九十度直角,这意味着浮桥已经抵达了对岸。
紧接着,又是两个班的士兵迅速的踏上浮桥,朝着对岸奔去,而留在这边的士兵,则迅速的整理浮桥入口,用钢板将其连接起来,尽可能的使其保持平稳。
越来越多的部队踏上了浮桥,顺利的抵达了对岸,负责指挥此次任务的工程兵一营营长包大喜的脸上终于是有了一丝笑容。
工程兵一营,是全军仅有的四个工兵营之一,也是第一集团军唯一的工兵营。
同样的,也是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历史上,第一次登上战场执行任务的工程兵部队。
虽然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上阵杀敌,可是他们的任务也同样的有着不小的风险,比如,恶劣的环境,将会是他们的天敌。
亦或者在搭建浮桥的同时,遇到敌人的炮袭,这个时候,他们只能依靠后方的炮兵却对其进行压制,可一旦后方没有炮兵,他们就只能忍受着炮火去搭建浮桥。
再往后,也只能依靠着人命去填补这个漏洞。
不管怎样,工程兵的第一仗,总算是顺利的完成了,虽然整个过程心惊胆颤,但结果还是不错的。
“报告总司令,工程兵一营,以完成浮桥搭建任务,共搭建浮桥四座,用时一个半小时。搭建过程顺利,全营无一伤亡。”包大喜回到距离江边仅仅只有一公里不到的前敌指挥部,对着在这里等候消息的第一集团军司令王树起汇报道。
“干的不错!这次我给你们全营记集体三等功一次。”王树起也有些兴奋道。
虽然他知道手下有个工程兵一营,而这个工程兵一营,他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归属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