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427


作为狙击手,王耀武是第一个当上排长的人,尽管当了军官,但是王耀武却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看家本领。
寻找了处射界不错的地方,王耀武迅速的调整了呼吸,然后抢先一步扣动了扳机。
一颗狙击子弹毫无征兆的钻入了一名日军大尉的后脑勺,那名日军上尉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一头撞向了身前的石头掩体上。
其实日本人也是傻的可以了,军官的军装与普通士兵的军长有着很大的区别,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哪个是军官,哪个是士兵。
在一个日本军官也傻乎乎的带着一把武士刀,这更是告诉了别人他们军官的身份,就连军曹也都配备了一把武士刀。
所以,在战场上,狙击手们总是按照这两点去寻找他们的目标,要么是穿着军官衣服的,要么是手拿武士刀的。
反观皇家陆军这边,可就要比日军精明了不是一星半点,首先,军官与普通士兵的军服是一模一样的,当然了,营级以上军官是有一套常服的,也可以被称之为礼服。
而这套礼服他们是不会穿出来的,只有在授勋,或是晋升的时候才会穿上这套礼服。平日里区别军官与士兵的方式,只能从领章上区别,而领章的大小也就是两指的宽度,离得稍微远些根本就看不到,更别说大老远的去区分谁是军官谁是士兵了。
随着这一枪的开出,日本人也渐渐的发现了他们的身后也有敌人,于是,部分人开始对着身后的王耀武部进行了反击。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人两面夹击,日军必然是顾首难顾尾。
王耀武既是他们排的排长,又是他们排的狙击手之一,像这种由狙击手担任排长的部队,一般都会配备两名狙击手,这个主要是减轻排长的工作量,让他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挥当中。
毕竟排长也是个军官,是需要考虑全排战术安排的,你一个排长老是拿着狙击枪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打冷枪算怎么回事?
“弟兄们,趁着一连吸引了小鬼子的注意力,咱们狠狠的收拾他们一下,也让一连的给咱们当一回长工。”击毙了一名日军大尉之后,王耀武大声的朝着部队吆喝道。
什么隐蔽不隐蔽的,枪声一响,王耀武的部队就已经暴露了,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摆出架势,狠狠的揍他们。
随着王耀武的一声巨吼,日军背后的这一个排也开始兴奋了起来。
而随着王耀武他们加入战斗,敌我双方之间的兵力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虽然日军还多一二十个人,但已经无关紧要。
而占据了绝对优势地形的皇家陆军,一时间更是打的日军抱头乱窜,顾得了前头顾不着后头,你一心一意的去跟前面的敌人战斗,后面却突然打来一颗子弹,这算怎么回事?这仗还怎么打?
反击?好吧,这边刚一转身,背后的子弹就来了,随着王耀武的到来,这仗打的日军更是一点脾气也没有。
部队刚刚陷入了惨败,结果一个大队就逃了这么点人出来,还没等回到安全地带呢,这就又被人给堵了。
第334章
鬼子支援来了
六十师主力部队的确是对日军发起了堪称史上火力最强的攻击,但毕竟六十师兵力有限,此次又分出了一个团的部队绕后袭击。
所以能够被用于正面进攻的部队,也只有四个团,一万二千余人。
虽然在人数上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要想彻底的将那数千日军包围,并且歼灭,还是有些难度的。
古往今来,若想彻底的歼灭敌军,除了运气以外,自身则需要至少多出敌军两倍以上的兵力,且地形占优。
这两样六十师都不占据,所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双方接触的一瞬间,日军便已经溃不成军,而这一仗一直打到现在,日军都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缺乏有效的联络方式,通讯也只能依靠传令兵,一旦传令兵被截击,消息将无法传递出去,而且在时间方面也很漫长,往往传令兵带着消息出去,再回来的话,至少也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
而日军又不知道对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只知道对面有很多很多的皇家陆军,但是到底有多少?这个却没人知道。
原本就毫无防备的日军,是被皇家陆军像是赶鸭子一般给赶到一起的,甚至有的部队在短时间内连自己的上级都找不到。
部队监制残缺不全,军心混乱,缺少粮食物资等等。
所以,在早上十点钟的时候,四个团一万二千余官兵从四面攻击这些日军的时候,日军便彻底的大乱了起来。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要反抗,可是拿什么去反抗呢?
日军手中只有三零式步枪,以及少量的重机枪,这已经是他们的全部了,反观中华帝国那边,毛瑟式步枪虽然也是步枪,但是在性能方面却要超过了三零式步枪,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换装的原因。
重机枪的数量,远远不是日本人所能够想象的,再加上迫击炮这种让人无法理解的新式武器,只要日本人的重火力敢冒头,不出一分钟,绝对会被数十颗直上直下的炮弹给摧毁。
即便是忍着,那也是不行的,皇家陆军那边似乎是有不少的神枪手似的,专挑日本人的军官打,而且命中率还高的吓人,最后吓的一些军官根本就不敢抬头露面。
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六十师便将面前的七千多日军打的溃不成军,更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直接趁着皇家陆军这边稍不留神便逃出了包围圈。
而逃出包围圈之后这些人也没敢反过来去救包围圈内的战友,而是直接迈起脚丫子便朝着自以为安全的地方逃去。
见到有人逃跑了,余下的日军也就更加没有了抵抗的心思,加上军官也不敢站出来制止,所以数千日军开始慌乱的泽路而逃。
王耀武他们面前的这支日军,正是第一支逃出来的日军,原本以为终于逃出生天了,可以安全的回去了,可没曾想到,刚刚得意了两分钟不到,这就又一次遇到了皇家陆军的阻击。
虽然阻击的人数并不多,可是日军这边却没有任何的办法,要么消灭他们,要么就不管不顾,直接埋头往前冲,冲过这道死亡防线好了,谁能活着?谁要去死?这个就全凭运气吧。
不过,日军的指挥官下达的第一个命令不是逃跑,而是反击。
但是这么一来二去的,也就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逃命时间。当然了,他们也不可能逃过去。
一连这边是最外围的搜索部队,即便是这三百多日军逃了过去,哪怕只丢下了几十具尸体,那么后面也还有二连,三连和四连呢,层层阻击,日军还能剩下多少?
“排长,后面有敌人来了。”也不知道是谁大吼了一声。
王耀武立刻调转枪口,通过瞄准镜看了眼日军的后方,因为他们的位置较高,日军又处于小峡谷之中,所以观察后面的情况还是比较方便的。
而这一次,日军的规模更大了一些,足足有四百多人,不过这些人的精神气却并不怎么样,一个个看起来无精打采的,有些人的身上也是残破不堪。
“操,怎么这么多?”王耀武有些不爽的骂道。
与一连合作吞掉下面的这三百来人,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可如果后面的这四百来人又加入进来的话,那可就不是他们这一个连加一个排所能够抵挡的了。
如果有重机枪的话,他们倒是还可以考虑一下,可现在他们只有一门迫击炮,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也并不大。
“一连长……”王耀武顿时朝着对面的一连长大吼道,因为对面地理环境的因素,所以他们现在还看不到即将过来的日军,不过好在王耀武与对面的一连距离并不远,大概只有二百米左右。
这时候喊声虽然未必能听到,但只要有人注意到自己这边就可以了。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让王耀武失望了,自从王耀武支援过来以后,一连长便专门派了一名士兵盯着他们这边,一旦王耀武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确保一连长立刻知道。
如果王耀武做个动作的话,或许还会被对方看到,可在战场上这么乱的环境中去吼,除非一连长有顺风耳……
意识到一连长不可能听到自己的吼声之后,王耀武立即让一名士兵将自己的帽子脱了下来,然后顶在枪管上,躺在地上不停的挥舞着。
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那名被一连长安排注意对面的士兵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一连长。
透过瞄准镜,王耀武看到了一连长正在看向自己这边。
于是,王耀武直接指了指后面的日军,然后又伸出了四根手指。
虽然这套动作并不标准,也没有标准的动作去描述王耀武想表达的意思,但因为王耀武指的地方并没有日军,所以,一连长还是很快的就搞明白了王耀武的意思。
至于比划的那个四,一连长自然不可能认为是四十个人,更不可能是四个人,不足百人的话,以王耀武的尿性,是绝对不会这么紧张的。
搞清楚了王耀武的意思,一连长只用了三秒钟的时间便做出了决定,先是指了指自己,然后又指了指二三四连所在的方向,随后,一名士兵悄悄的朝着后方移动着,这是要去搬救兵了。
然后又从战术背心上取下了一枚手榴弹,拉开了保险之后,直接大力的掷出。
先前是本着节约弹药的原则,同时也借助这个机会练练士兵的胆量的。但是现在日军的支援来了,那就必须要加快战斗的速度了,一旦等日军汇聚在了一起,他们这点人可就有些危险了。
本就是居高临下,一连长扔出的手雷很轻易的便落入了谷底,但是手雷并没有落入谷底,而是在即将落地前两秒钟,大约还在十多米的高空腾空爆炸,四散的弹片迅速四处飞扬,底下的日军更是瞬间死伤一片。
什么样的炮弹威胁最大?答案是凌空爆炸,因为理论上来讲,在空中爆炸的炮弹,所覆盖的范围是没有死角的,有掩体的除外。
以这种方式去投掷手榴弹,可以说只要是皇家陆军的官兵,都是知道的。
只不过他们很少会用到,因为在战争中,不可能全部都是这样的地形,这个只能是可遇不可求,训练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告诉了他们手榴弹还可以这么用的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王耀武挥了挥手,示意他明白了。
而对面的一连那里,也并没有因为一连长扔出了一颗手榴弹便开始手榴弹满天飞。这个时期皇家陆军的战斗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尽管一连长毫无征兆的扔了一颗手雷,但是早在战斗刚一开始,他便下达了命令,没有接到命令,任何人不准扔手榴弹。
所以,士兵们只不过是稍稍震惊了一下手榴弹凌空爆炸的威力,然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事情当中去。
毕竟这是在战场上,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他们去浪费的。
再说了,敌人就那么多,打完了可就没有了,与其有功夫去慌神,还不如集中精力多开几枪找找感觉,练练枪法呢。
自己比敌人打的准,就意味着自己可以生存下来的希望要比敌人更大一些,没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
反观王耀武这边,虽然人数不如一连,但却也不甘落后。
因为占据了地理优势,加上王耀武的部队在枪法上面本就是全营最强的,所以,自打王耀武率领部队赶过来之后,他们的杀敌数量已经隐隐的有了超过一连的趋势。
当然了,一连那边也只能在心中暗暗的妒忌一下,但这却是很正常的,没有人觉得王耀武是来抢功劳的。
而士兵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也要完全得益于平日里的战术思想训练,因为他们始终都在讲究团体配合,无论你是几个人,几十人,还是几百人几千人,在战场上,都必须要进行配合,适合诱敌的,那就诱敌,适合歼敌的,那就歼敌,最后所有的战功,由参与部队平分。
有了这个保障机制,才从根本上扼杀了士兵们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士兵们知道了上面的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