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427


“唉,这要是把老李给卖了,咱们也不好过啊……”艾坤叹了口气,有些懊恼。
“现在不是卖不卖李师长的问题,这件事的责任根本不在于李师长一个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这些肩扛将星的人都是要负责任的。再说了,司令部若是想查这件事情,我们就是瞒也瞒不住的,现在主动的汇报上去,或许会挨一顿批,但若是隐瞒不报,日后被司令部给查了出来,后果就很严重了。”参谋长继续说道。
“这个老李,真是不把我害死就不罢休。”艾坤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如实汇报吧。”
参谋团队中每天是要写一封行军记录的,主要就是记录部队这一天的行动安排,甚至如果遇到主官做的特别过分的时候,他们有权直接向上级汇报此事。
同样的,即便是参谋们没有汇报这件事情,回去之后,也会有专人来检查这些记录的,而这份记录,在军中的保密等级不比一些机密情报小多少。
甚至,一个参谋长除了看自己的行军记录以外,都无权去看手下任何参谋的行军记录,更无权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写这份记录。
一两个人倒是还好说,可全师这么多参谋,如果哪个长官敢去干预这件事情的话,若是被人捅出去,一旦查实,别说军职难保,送进监狱住他个十年八年的都是小事。
而老李的部队顶在最前头,这要是真的打了起来,也肯定是老李的那四个团先交战。
回头上报战况的时候该怎么说?老李的四个侦察团在前面干了起来,大部队随后拍马杀到?如果老李的侦察部队能够老老实实的去当这个侦察团,那还一切好说,但老李同志不是那种喜欢安稳的人呐,见到肉了不上去啃下来一口,那还是他老李同志吗?
所以,这件事情左右都是隐瞒不下来的,除非是集团军总司令王树起不想追究,否则别说是他们三个了,就是曹锟都瞒不住。
谁让参谋是自成体系的呢?他们与主官是相辅的身份,而不是那种上下级,他们属于参谋本部,与陆军部同属军部管辖,两者是一个等级的部门。
在艾坤的电报发出去之前,徐杰的电报已经发到了司令部那里。
紧接着,李运昌的电报也发了过去,三人的电报之中,艾坤与徐杰的电报相差无几,他们两个老老实实的汇报了今天的情况以及昨天私下里的安排。
但是老李同志的电报就有些让人蛋疼了,老李同志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而是告诉了曹锟,他正率领着部队,押运着三个师的物资紧紧的跟在六十师和五十二师的身后,与他们之间相隔大约十五公里,并且保证,明天一大早就出发,如果天黑之前无法将距离保证在十公里以内的话,他甘愿受罚。
“李师长混淆概念的本领还是挺强的,先挑了个小错主动的承担了下来,大错却丝毫不提。司令,我建议必须严肃处理这件事情。”蔡锷拿着电报,表情严肃的说道。
蔡锷如今已经成为了曹锟身边的第一参谋,虽然身份履历还有些牵强,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皇帝看好的人呢?就连曹锟的参谋长,在某些方面都要让着蔡锷。
庆幸的是,蔡锷虽然深受重视,但对于自身的定位却还是很清楚的,在建议方面,他从未主动的退却过,但是在一些决定性的建议方面,他总是先对自己的直属上级汇报,得到了同意之后才会去告诉曹锟。
而不得不承认,在来到这里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蔡锷就像是坐着火箭一般的飞速蹿升,说句毫不夸张的,现在就是给他放在一个团参谋长这个位置上,估计他也能轻松的玩转。
“遵守军规这没错,但是要分清楚时候,现在还不是追责的时候,这笔帐司令部这里还是先记下来,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在统一处理最好。”参谋长皱了皱眉头,直接抢在曹锟回答之前拒绝道。
在战争中处分三个前线师长,这个玩的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虽然他们的确是做错了,甚至打乱了司令部的计划,也的确应该受罚,但参谋长却认为并不该立即宣布处理意见,否则将有可能影响到部队的军心士气,大战之前处理前线将领,这不是一支成熟的军队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参谋长!属下知道您担心的是什么?属下同样也很担心这个问题,但正是因为我们都很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必须要立即做出最严肃的处理,而且不仅仅只是军内处理,还要禀报圣上和总司令,全军通报!”蔡锷毫不示弱,据理力争道,在军校里,他综合了日本和帝国两者的军事教育,加上自身的领悟,逐渐的体会到了王思锐的意图。
作为皇帝,最痛恨的是什么?不听话的下属,特别是军队。
作战的时候,你连直属司令部的命令都不听,那谁的命令还能限制你?特别是这种几个将领私下里聚在一起达成的协议,更是致司令部的命令于不顾的行为,更要严肃的处理。
蔡锷的话,让曹锟猛地一惊。
顷刻间,曹锟听懂了蔡锷的意思,同样作为王思锐的心腹,曹锟又怎能不知王思锐最痛恨的东西是什么?
对于军队,他可以给他们最大的权限,但是有一点,那必须要在一个范围内。
就好比曹锟自己,先前他制订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但是王思锐却让他快速推进,直接逼迫日军进行决战。
那么曹锟就只能改变自己的计划,按照王思锐的命令去做,但是具体的怎么做,这个由曹锟自己去把控,王思锐只要结果,他不看过程。
而曹锟做出的命令,下面的师也可以这么干,换句话说,如果今天顶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师和五十二师的部队,那么曹锟无话可说,即便是直接推进到了平壤,曹锟也只能表扬他们,甚至为他们申请勋章。
但问题就出在他们私下里更改了曹锟的命令,这就相当于王思锐给曹锟下了全军迅速推进的命令,然后曹锟却让一个朝鲜师代替皇家陆军迅速的推进,皇家陆军自己却在后面慢慢悠悠的跟进一样。
性质很恶劣。
“是该严肃处理,军内通电,李运昌,艾坤,徐杰等三人记大过处分,免去其二十三、六十、五十二师等师长职位,三人暂代师长职位。另外将这件事情报给集团军部,让总司令决定怎么处理吧!”曹锟点了点头,最终还是同意了蔡锷的处理意见。
第340章
就不能惯着他
将前线三名将领统统免职处理,虽说最后还是让他们暂代了原先的职位,对于军队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但是这么做还是会让人感觉到有些不妥的,现在谁都知道大战在即,这个处理,在不少人看来都有些不大合适。
中华帝国的军事体系让人看起来很是模糊不清,王思锐一方面狠抓忠诚问题,一方面又狠抓军队军官的个人业务问题。
同时,又鼓励一些军官去做一些看起来很疯狂的决定,但必须要是合理的,不能够出现大错的。
在这种看似畸形的体制之下,在军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最简单的,就是目前军中的三个派系,忠诚派,精干派,疯狂派。
三个派系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弊处,但无论是哪个一朝代,都无法将这三个派系完美的整合在一起。
这是个人性格致使的结果,但是当这三种思想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如何将其整合成为一团,便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现在,曹锟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现在他所面临的只是这三个师,而且本就是他第八军旗下的三个师,过几天他还要去负责统领集团军调过来的两个师,具体是哪两个师目前他还不清楚,但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第六军的两个师,那时候对于曹锟才是真正的考验。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前线部队虽然私自更改了司令部的命令,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效果还算不错,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侦察部队与主力部队之间的距离。主力部队无法跟上小股侦察部队的速度,这是当下全世界都面临着的问题,一时间我们也无法解决。同样的,两个团负责三个师的物资,又缺乏运输工具,现在才刚刚开始一天,所以那两个团还能勉强跟上,可若是持续上一周,或者更久呢?到时候又该怎么办?”蔡锷继续说道。
前线将领虽然犯了错,但是他们的这种模式还是值得借鉴的,至少今天一天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既然已经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而又歪打正着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也处理完了,为什么不继续利用这种模式来推进呢?
虽然会继续加大对后勤的压力,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两个主力师的精力,他们是可以随时投入到战斗当中的。
凡事不能只看他不好的一面,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
“还有一点,我们可能明显高估了朝鲜军的战斗力,所以,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甚至不要对他们有任何的幻想。”紧接着,蔡锷补充道。
虽然朝鲜军才第一天投入到战斗当中,而且整体上取得的战果也还不错,可是暴漏出来的问题也同样的很严重。
即便是有帝国军官亲自指导,他们也很难发挥出理想的战斗力,这个原因有很多,是各方面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曹锟微微皱了皱眉,对于蔡锷的这个意见他有些不太认同,至少就目前来看,朝鲜军表现的还不错,远没有蔡锷所说的那么不堪。
“朝鲜军作为二类辅助兵种还是不错的,我们虽然没有打算把他们当一类战斗部队来用,但是该出的力,他们一点也不能少。”
“短期内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朝鲜军和我军之间的差距却不是一星半点的,无论是训练,还是装备方面,另外就是伙食,方方面面综合在一起,注定了越往后,朝鲜军就会越是跟不上我们的步伐。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估计一周以后,我军将会成为一支孤军。甚至,连补给都有可能被日军给断掉。”蔡锷分析道。
朝鲜军的训练方式是阉割版本的,而且对于他们的训练要求也并不严格,在伙食方面,别说像皇家陆军那样供应了,有时候甚至是连管饱都是个问题。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朝鲜军体质明显不如皇家陆军,而蔡锷也对朝鲜军进行过观察,发现如果是皇家陆军与朝鲜军对战的话,一个师的皇家陆军可正面击败至少三个师的朝鲜军,可顶住五个朝鲜师的进攻,可拖住至少六个朝鲜师的进攻至少一周。
这并不是自我安慰般的评测,而是蔡锷根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加上两方部队实际情况的不同,以及考虑到各种因素总结出来的数据。
而日军虽然在皇家陆军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在朝鲜军面前,还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是一个让他们不得不全力应对的敌人。
这也是蔡锷为什么会建议朝鲜军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禁止营级以下部队单独执行任务的原因,因为只有更多的朝鲜军聚集在一起,才有可能免于被敌军全歼。
虽然这样做会极大的增加朝鲜军的伤亡,但是总比逐个被歼灭要好很多。
虽然现在他们无法指望朝鲜军在这次的战争中出多少力,但是对于王思锐的这一决定,蔡锷还是很认同的。
朝鲜毕竟是他们的属国,属国可以有军队,但军队绝对不能太强大,上国的军队要拥有绝对的实力去碾压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双方之间现在的身份。
换句话说,削弱属国的军力,看似是为上国增添了一些麻烦。
但实际上却等于是为上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如果运作的好了,属国就是他们的殖民地,而殖民地对于一个国家的好处到底有多大,这个不言而喻。
“这一战,我们不仅要赢,而且还要赢的漂亮,最好不利用任何朝鲜军的部队,迅速的取得胜利。这一战,我们不仅要打给日本人看,同样的也要打给全世界看,让他们不敢在小看我们,提升帝国的国际地位。”蔡锷情绪有些激动的慷慨道,毕竟还只是个年轻人,虽然看到了未来,但是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听着蔡锷的话,曹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先前他一直都在考虑该怎么以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但是却并没有考虑过这场战争的背后到底能够为帝国带来些什么?
他能够想到的,最多也就是为帝国带来一个属国,稍稍向世界展示一下他们的肌肉罢了。
很显然,蔡锷的建议,并不在一个军人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这已经涉嫌了军人涉政,是帝国最忌讳的事情。
但是大多数时候,军人可以不涉政,但是必须要懂政。
军队其实主要是为了服务政权的,打仗难道就是为了不受欺负,或者看你不顺眼,为小弟报仇的吗?
当然不是,打不打仗,政府最先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利益,中华帝国目前与美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这两个国家无论怎样都是打不起来的。
如果在接到命令之后,司令官能够迅速的读懂上层的深意,那么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心里面也就有了底,知道什么时候该猛打,什么时候该缓一缓。
想到这里,曹锟暗暗的看了眼蔡锷,心中不由的微微有些震惊,虽然他早就对蔡锷的才华没有了怀疑,但是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蔡锷刚从军校走出来,就得到了王思锐的如此重视。
如果有朝一日,蔡锷能够成为一名司令官的话,那么对于帝国而言,将等于是多了一把锋利的利剑,而且还是那种无往不利的利剑。
曹锟被蔡锷一语点醒,但是参谋长那边的脸色却并不怎么好看。
以往在军事方面的分歧,参谋长这边还能够说服自己冷静,毕竟是个长官,应该包容下属的分歧意见。
但是现在,蔡锷显然是跑偏了,他偏离了一名参谋官应该在的位置,甚至是触及到了军队的禁地。
而现在正在商量的是接下来的战斗该怎么打,对于前线的乱搞该怎么处置,重新安排,蔡锷却带着曹锟考虑起了其他的事情,这在战场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