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427


而现在的引导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旗语来进行传递,这个比较受限于环境以及地形影响,如果是在大雾天的话,根本无法进行。
“不,我们的这项技术,可不是你所知道的那种炮兵引导技术。”曹锟立即否定道:“伙计,我敢保证,有了这项技术之后,炮兵甚至可以知道他的这颗炮弹到底落在了哪里,而且也并不需要有太多的人来参与进来,而且,这项技术也可以用于其他地方,比如接下来的进攻,我并没有公布总共的具体时间,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一旦我下达了进攻命令,十分钟之内,部署在博尔贾四周的十万军队将会发起攻击。”
“这个……”约瑟夫有些疑惑,这个似乎也并不难啊,点一堆烽火就可以办到。
然而未等约瑟夫开口反驳,曹锟便继续开口讲了下去:“我们的这项技术要用到一套关键的设备,无线电。就是将有线电报的电线去掉,然后将电报机的体积缩小,可以让一名士兵背着满世界乱跑的那种设备,而只需要两名引导兵悄悄的摸上去,然后就可以通过无线电来为后方的炮兵进行引导射击。
除此之外,这种设备也可以用在其他的方面,就好比,我这里从未来过一名从京城过来的通讯兵,但是对于京城做出的每一道指示,我可以在半个小时以内就拿到,而我做出的每一次汇报,京城那边半个小时内也可以得知。”
“你们已经研究成功了?”约瑟夫大吃一惊,作为德国驻华武官,虽然他的职位和级别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欧洲那边搞的轰轰烈烈的无线电技术,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但是好像听说他们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所以一直没有能够研究成功,但是现在中国人却告诉他,他们已经研究成功了,并且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军队中。
但是这个听起来怎么那么不靠谱呢?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为什么这么久了,外界对此都一无所知?就算是隐瞒的再怎么严密,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吧?
事实上,大量的投入无线电,自然不可能瞒过其他人,但是军队有军队的特殊性,所以军中的保密问题倒是不用担心,而各地政府那边也是有伪装的。比如,各地政府都有一个有线电报室,但是在这个有线电报室的隔壁,却是无线电报室,甚至大多数有线电报室就是个摆设,电缆也只是接到城外的某处,然后在那里安排部分驻军,化为军事禁区,然后就可以瞒天过海。
“是的,在几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我们就已经使用了这项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后勤保障出现了问题的情况下,依旧打败了日本人的原因。”
“不可能,当年你们从北平将消息传到战场上不是用了半个月吗?”
“呵呵,半个月之后我们的军队在哪里?如果阁下稍微关心一些的话,其实也不难发现,在作出决定之前,我们部队的推进速度是多少?在决定之后,我们的推进速度又是多少?而我们即将成为合作伙伴,所以这些问题我可以直接告诉你,当年我就是那场战争的总指挥,所以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其中的一些事情。
事实上,半个月的期限是为了留给我们部队推进用的,在你们刚刚谈好的时候,我就已经接到了情报。
你想想,如果德国也有了这项技术,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些安排中,你们将会拥有比敌人更快的反应速度,甚至连补给,都要比对方快上一倍。”
第423章
装甲部队的缺陷
其实曹锟根本就不用说的那么清楚,仅仅只是将无线电的性能讲出来,约瑟夫就能够立即推断出无线电对于一支军队,甚至是一个国家而言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而原本世界军事真正的大爆发,是在一战中才开始的,截至二战结束,世界各国军事方面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一次转变,这是一个由步兵化到摩托化,再到机械化的转型,而再往后,则是信息化。
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这也并非一时半会儿的能够解决的,但是,在世界各国还没有意识到陆军的改革必要性之前,中华帝国却早已经悄悄的迈出了第一步。
而仅仅只是这一小步,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如此恐怖的记忆,想等规模下的俄军,竟然完败中华帝国,更严重的是,即便是俄军拼死抵抗,也无法给中华帝国带来巨大的伤亡,这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当然了,约瑟夫也很清楚,军队体制的改革,并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改革那么简单,同样改革的,还需要有军人的思想,军队的装备,新的编制,甚至包括高层的思想转变等等一整套的配套设施。
这里面缺一不可,而原本德国人还在嘲笑中华帝国,因为自打王思锐实际控制国家的这七年内,军队竟然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改编。
军队大规模改编,难道真的只是上层拍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吗?其实不是,改编也是要考虑到部队本身的,如果改编的过于勤奋,那么就会给人一种假象,会认为他们之前的改编是失败的,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导致部队士兵士气大跌。
现在的作战,部队拼的第一个就是士气,而提高士气的方法有很多,军服,装备,人数等等,一旦士气没了,后面的战争基本上也就不用想了。
但是现在中华帝国却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答案,那些看起来推翻了先前决定的改编,实际上却是一步步的将皇家陆军给推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而很显然,那些改编也遮挡了列强的视线,让他们忘记了去打探更多的消息,以至于装甲部队横空出世之后,才被人发觉。
在这一点上,德国人是幸运的,因为作为合作伙伴,中华帝国并没有继续对他们有所隐瞒。而德国人又是不幸的,因为拿到这些先进理念以及技术的代价,是几乎要付出德国的整个工业技术。
不过还好,两国并没有什么利益瓜葛,唯一的山东问题,德国方面最近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这次的交易能够成功的话,德国将会将山东归还给中华帝国,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归还,实际上山东早就在中华帝国的实际控制当中了。
约瑟夫默默的算了笔账,如果德国能够得到这些技术,并且保证对手拿不到技术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德国陆军便有横扫欧洲大陆的实力。
当然,这个是像现在的中华帝国这样,在技术方面全面压制,打的俄国人根本就抬不起头来。不过很显然,德国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的,因为欧洲不是亚洲,那些敌对国家也不会固步自封。
所以,真正意义上,德国如果得到了这些技术,那么就必须在两年内发起战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摧毁敌人的科研,工业等机构,彻底的摧毁他们的反抗根基。
这样做虽然德国人会损失很多,但是同样的,他们得到的将会更多。
海军的确是德国的弱势,但如果德国能够统一欧洲大陆的话,那么欧洲自身的资源,也是足够保证德国发展的,至于海外的那些殖民地,你们本土都没了,还能保住那些殖民地吗?
“轰隆隆……”
一台台坦克那狂野暴躁的发动机声,充斥着整座营地,国际观摩团还在的时候,坦克进行了临时的转移,等到国际观摩团离开之后,坦克又返回了这里。而这次德国人过来,这些坦克并没有离开,这也让德国人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到这些坦克的模样。
流畅的外形,充满了肌肉感的配置,37坦克炮虽然并不威猛,但是用在这里却是足够使用,除非坦克全面推广开以后,那时候才值的去更换大口径的火炮。
一挺7.9毫米的同轴机枪,不过在这个马克沁重机枪当道的年代里,德国人始终没有想明白,坦克上的那挺同轴机枪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从露出来的枪口那里看去,那并不是马克沁重机枪,而像是一挺全新的机枪。
但是因为机枪大部分都在坦克内部,他们也根本见不到这挺机枪的模样,所以也是倍感失望,但却仍不失心中的好奇。
1908年4月14日,早晨六点五十分。
早早的吃过了早餐的装甲部队以及普通步兵部队,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昨天夜里,各部队接到了今天要发动总攻的命令,于是,今天一早各部队的起床时间为六点整,吃过早饭,解决过个人问题,然后便开始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坦克部队的成员,则是直接钻进了坦克内部,将坦克发动起来,检查着坦克的健康状况。一些坦克车外,有几十名步兵零零散散的站在那里,这些是分配到这台坦克身边的配套步兵,一旦战争开启,他们将会进行坦步协同作战。
坦步协同概念是在装甲部队组建伊始就确定了的,而且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和磨合,在配合默契度方面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
而另一边,几十台坦克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只有一些坦克车组乘员在检查着坦克,还有几个车组正在往车里搬运着弹药补给。他们的身旁并没有步兵,上级给他们的任务是土坡敌人防线,扰乱敌军,为后面的部队提供掩护。
所以,他们的任务只是拖延时间,而不是带着步兵一起去冲锋陷阵,虽然这些坦克有可能会陷入包围之中,但其实他们的危险程度却并不大,依靠着强大的机动能力,可以很轻易的甩开那些俄军,并且给俄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六点五十五分,正式攻击的命令下达,那几十台坦克当先一步的冲出了营地,承重轮与履带摩擦所发出的刺耳声,碾压在泥泞的土地上的摩擦声,发动机的怒吼声混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极为震撼的视觉刺激。
就在坦克营地内的几名德军观察员,在看到这一幕之后也是不由的一阵目瞪口呆。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几十台坦克同时冲锋的场面,说不震撼那纯粹是骗人的,而几十台坦克就有这种场面,那么几百台,几千台坦克一起冲锋呢?
这些德军观察员甚至已经暗暗的期待起了他们自己的装甲部队会是什么样子,期待着有朝一日,他们自己的装甲部队也能像这样,带着君王降临之势去宠幸敌人的土地。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安德烈.冯.路易斯强忍着心中的震惊,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钢笔与小本子,钢笔已经发明了九十九年的时间,但是在之前的几十年中,钢笔并不是人们使用的核心,只是随着近些年来钢笔在一些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革新,使他更加持久,使用更加方便,所以才渐渐的被人接受。
一支普通的钢笔,售价绝对不低,一般人是不会选择使用钢笔这种奢侈品的,但安德烈.冯.路易斯却并不在乎,他本就是德国的贵族,家里有的是钱,所以自然要赶在世界的前茅。
不过路易斯也并不是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二世祖,路易斯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他的家族也有将他培养为接班人的想法,而这次来到前线进行观摩,就是家族运作的结果,他们要让路易斯接受更先进的军事理念,然后凭借着路易斯那聪颖的智慧,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资本,从而在日后的仕途或是军旅生涯中始终快人一步。
路易斯翻开先前记录的那一页,上面只记录了半页的内容,那是他了解到的关于第一零三装甲师的编制规模,老实说,一个师两万七千人,路易斯还是觉得有些太庞大了,而这个师的步兵竟然占据了一大半,这似乎很不符合常理。
于是,路易斯在下面空白的地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装甲师整体编制偏大,后勤辎重压力难以承受,且有两个团的步兵无法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应增加一个坦克团的编制,或减去两个步兵团的编制。而坦克配备的37毫米坦克炮无法应对他们的天敌,火炮,故而在面对敌军炮兵的时候,只能选择快速突袭,靠近之后再去干掉他们,但是这样也会增加坦克的损失数量,所以,建议为每个装甲师增加一个重炮团的编制,可以随时为坦克解决掉敌人的威胁,最大化的发挥出装甲师的威力。”
写完这段话之后,路易斯将小本子收了起来,如果王思锐看到这段话的话,一定会拍手叫绝,因为这正是王思锐计划中的事情。
不仅如此,王思锐后期的计划甚至做得更绝,将来完整的装甲师编制,应该是一个坦克旅和一个装甲步兵旅,步兵旅全部配备步战车,这样才是真正的装甲步兵,而不是现在的这种伪装甲步兵。
除此之外,还有重炮团,反坦克营,工兵营,辎重旅等配套部队,至于现在为什么要搞这么大一个漏洞出来,一是想让列强上钩,免得一下子让他们太过强大,二是自身的工业能力不足,无法一下子支撑起三个装甲师,所以只能慢慢来了。
第424章
两个战场的不同局面
贝尔卡,原本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小镇,如果没有铁路经过,和这里设置了一座车站的话,甚至这里都不会有人来居住,河流,成为了阻挡这里唯一的障碍。
但是俄国远东地区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想要在这里找到一座规模稍微大一些的城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俄国的远东,也更是充分的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地广人稀。
如果非要拿一个地方来对比一下的话,或许只有中国的西北部的戈壁滩能够跟他们拼上一拼了,但两者的地理环境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一处是不适合人类居住,另一处却各个方面都很合适。
但是不管怎样,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贝尔卡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规模被瞬间扩充了数倍,人数也由先前的数百人,暴增至一万多人,但是很遗憾,这一万多人并不是普通的居民,而是中华帝国的军队。
他们利用四周的一切,在贝尔卡四周布置了大量的阵地,在没有任何补给的前提下,他们竟然在这里守了半个月的时间,甚至还击退了数次敌人的进攻,更加丧心病狂的是,在贝尔卡的四周,更是聚集了不下三万名俄军,但是小镇,却依旧没有被攻破的迹象。
因为俄军封锁了外围的一切,所以勒夫也并不想去冒险,这一次,他将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评测这场战争。
根据资料显示,小镇中一共有三个步兵团,将近一万人的兵力,另外还有一个坦克营的八十四台坦克。他来这里主要是考察坦克在防守作战中的作用,虽然距离战场有些远,很多东西勒夫都看不清楚,甚至看不到,但是这却并不影响勒夫的判断。
毕竟四周还有很多的无人地带,勒夫甚至可以随心随意的转移到任何一个他认为合适的地方去进行观战,哪怕远一些也无所谓,他只需要知道大概的步骤以及最终的结果就可以了。
在兵力方面,中华帝国并不占优,但是在火力方面,他们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俄国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派了三万多人过来,而且还有不少的骑兵,但是最重要的炮兵却始终没有见到影子。
而这种规模的战斗中竟然没有出现炮兵的身影,这也让勒夫倍感疑惑,但是却没有办法,因为他没有门路去得知一些内情。
远在贝尔卡的部队也接到了前线司令部的总攻命令,他们这里虽然距离主战场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为了防止这里的俄军突然支援博尔贾战场,所以,他们也要想办法吸引俄军的进攻,尽可能的让他们的兵力全部困在这里。
而俄军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将近十天的时间了,三万多俄军却始终无法打通贝尔卡,而贝尔卡的地理位置又极其重要,一天拿不下贝尔卡,那么铁路就一天无法通车,博尔贾那边虽然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但也经不住九万部队那巨大的消耗,所以,博尔贾那边的物资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
如果半个月内仍旧无法打通贝尔卡的话,博尔贾的俄军将会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而同时,在这场战争中,俄军也将会更加的被动。
昨天战斗了一整天的时间,俄军在损失了近千人之后,只能被迫的停止了攻击,损失巨大,但进展却是一点也没有,泥泞的道路,根本就不适合步兵进攻,就是骑兵在这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至于用火车直接冲过去,这一招他们不是没有试过,但是火车还没有冲过去,就遭到了十几台坦克的阻击,一辆火车就这么直接被摧毁在了轨道上,连带着上面的数千名士兵,也被守候在那里的坦克击毙了数百名。
而这一招失败之后,俄军想要再用这一招已经不可能了,除非他们直接将这列坏掉的火车顶过去,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朱宽猛烈的抽了口烟,随后将烟屁股扔在了地上,根本懒得去踩灭,泥泞的地面早已将烟头熄灭。
在坦克履带上清理了一下靴子上的泥土,朱宽这才钻进了坦克内,指挥着驾驶员安山启动了坦克,开始了新一天的作战。
他们虽然没有接到新的物资补给,但是在刚过来的时候却是携带了不少的物资,加上第二批两个团支援过来的时候,也携带了足够他们使用的物资,所以,暂时来说,他们并不缺少物资。
但是却不得不说,这仗打的真的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对面的俄军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而坦克也不敢冲的太猛,以免被俄军包围起来,然后再用炸药什么的将坦克给摧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