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427


第452章
自信爆棚的威廉二世
从坦克上走下来以后,威廉二世只觉得自己整个人瞬间年轻了十多岁,虽然本来年纪就不大,但是这台坦克的确给了威廉二世太多太多的信心,甚至让他有着足够的信心去击败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敌人。
“工厂的准备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跳下坦克车之后,威廉二世意气风发的对着身旁的工作人员询问道,现在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起来。
“这种坦克的生产工艺并不难,但大多数地方都比较粗糙,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可靠,根据目前我们的研究计划以及工厂的组建计划,预计下个月就能够建成一条年产二百台坦克的生产线,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会有四条生产线陆续建成,达到年产量一千至一千三百台。这些都是从现有的工厂里进行改造的车间,所以速度会稍微快一些,但产量却无法保证,新建的一座厂区大概要到明年的三月份可以完工,预计年产量为一千五百台。”克虏伯小心翼翼的回复着威廉二世的问话。
威廉二世因为身体本身有缺陷,被定义为脑部患有疾病,所以这也就养成了他为人高傲的姿态,同时伴随着的还有那暴躁的脾气,即便是克虏伯,德国军工产业的大亨级人物,也依旧只能小心翼翼的回应着。
“恩,不错。”威廉二世笑着微微的点了点头,明年三月份的时候,德国就拥有至少可以达到年产量为两千台坦克的生产线,这个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了。
只需要三年的时间,德国就能够建造六千台以上的坦克,啧啧,想起来就很让人激动不已,而中国人在俄国战场不过投入了一千台坦克就产生了那么大的效果,如果六千台坦克同时出现在战场上,那会怎么样呢?
不过,威廉二世是个极为高傲的人,他总是习惯性的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出色的领导者,即便是此时在军工产业已经领先于他们的中国人,威廉二世也对他们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中国人虽然创造了坦克,但是坦克要想真正的发扬光大,还是要看我们德国人呀。”威廉二世得意的说着。
“陛下,等设备改造好了以后,我们就会对这台坦克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我们的技术人员也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研发新一代,更加先进的坦克。”克虏伯急忙回应道,这时候他可是要附和着威廉二世的,尽管克虏伯根本就没有对下一代的坦克进行任何的布局,但是话必须要说到,然后回去之后也必须要立即展开工作。
虽然心里面有些不太情愿,毕竟在克虏伯看来,他们现在连这台野猪坦克的技术都还没有完全吃透,跳过去直接研发新坦克未免有些过于急躁,对于德国人的谨慎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恩,谁让他是皇帝呢?而且还是个对中国人有着严重偏见的皇帝?
“恩,你们做的很好,尽快的研究出下一代的坦克,我希望我们的工厂里制造的并不是这种丑陋的坦克,而是一台真正属于我们德国的坦克。”威廉二世继续发挥着他高傲冷峻的性格。
威廉二世始终对中国人就没什么好印象,自打他登台以来,对中国人的仇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而最著名的主要有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对于后世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很熟悉,甚至是影响了中华民族上百年的发展布局。
第一件就是黄祸论,又称为黄祸图,是一副油画,后来被赠予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黄祸论的概念,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而发起这个概念的,正是威廉二世。
画面上象征着日耳曼民族的天使,手持闪光宝剑,正告诫着欧洲列强的各保护神,黄祸已经降临,悬崖对面,象征着黄祸的佛祖(指日本),骑着一条巨大的火龙(指中国)正向欧洲逼近,而欧洲则不安的注视着,乌云密布,城市燃烧,浩劫就要降临,威廉二世还在油画上进行了题词,欧洲各民族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这副黄祸图中所谓的黄祸,主要指的是黄种人中最大的两个集团,日本和中国对欧洲各国的威胁,而当时日本的实力要强于中国,所以在这副图上,也是日本骑着中国,象征着中国的地位不如日本,而这幅图在当时国际社会也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欧洲各国的警惕,中国人的愤怒,日本人的得意。
而在1900年的时候,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杀掉之后,威廉二世极为愤怒,立即派了两万人的德国远征军远征中国,但是这支部队还没有抵达中国,战争就已经结束了。而这也是八国联军时期,为什么最凶残的国家是德国的原因,上面有这么个不安分的主,下面的人就是为了讨好威廉二世,也的摆出一副地域修罗的姿态来。
虽然现在德国与中国人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外界看来,双方甚至已经好到了可以穿着一条裤子的境界,但是在威廉二世看来,他还是很看不起中国人的。
即便是花费巨大的代价得到了中国人的坦克技术,尽管他对于这台坦克也很是满意,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丝执念,他宁可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新的坦克,也不愿看着德国每年生产出数千台中国人的坦克。
国家利益,并不能影响到威廉二世的个人喜好,这是无需置疑的。
“我的将军,如果我们有三千台坦克,那么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发起一场新的战争?从而彻底的统治整个欧洲?”威廉二世似乎是来了脾气,在指示完了克虏伯之后,又转头看向了他的侍从军官出身,如今已经是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
小毛奇的叔叔是大名鼎鼎的大毛奇,也就是历史上的毛奇,毛奇在德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甚至整个德国的统一,就离不开毛奇的努力。而小毛奇性格偏软,又是名将之后,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所以并不出色的小毛奇,在官运方面却远远的超出了其他许多的优秀将领。
“陛下,贸然挑起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让其他各国对我们加紧封锁,所以,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的积攒实力,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小毛奇谨慎的回答道。
性格偏软,也就意味着在许多事情当中,他不可能像一名优秀的指挥官那样能够及时的做出决定,而现在的回答,也正好印证了他性格偏软的弱点,在小毛奇的意识里,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表现出战争的姿态,那么他们德国也就不应虎视眈眈的去挑起战争。
“那么如果战争已经爆发,你认为拥有三千台坦克的我军,能否统治整个欧洲?”威廉二世态度稍稍冷淡了一些,这个小毛奇什么地方都好,听话又老实,就是太木讷了一些,根本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附和自己。
简直跟刚刚被丢进冷宫的兴登堡没什么区别,不过一想起兴登堡,威廉二世就恨的牙痒痒,丫的竟然敢指挥着第四军击败自己指挥的部队,让威廉二世颜面扫地。
“如果我们有三千台坦克,而敌军又没有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能够统治欧洲,甚至还能打到亚洲。”小毛奇紧跟着说道,要是这时候还不明白威廉二世的意思,那他可就真的可以请辞回家了。
“恩。”威廉二世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结果虽然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勉强也能够接受,这也让威廉二世对小毛奇的不满情绪稍稍放缓了一些,“参谋部要做一套完整的计划出来。”
威廉二世带着无限的风光离开了试验场,对于这次的试验他很满意,也得到了不错的结果,虽然中间有那么一丝小插曲,但也无伤大雅,至此,威廉二世的心中又有了一个庞大而又宏伟的计划,统治整个欧洲,彻底的将英法两国踩在脚底下,甚至是统治整个世界,让日耳曼民族成为这个世界上的高等民族。
威廉二世的想法虽然没有错,每一个国家的领袖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很显然,在各自的实力以及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威廉二世显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问题。
德国前些年战胜了法国,基本上已经称霸了欧洲大陆,这也让威廉二世的自信心极具的膨胀了起来,认为整个世界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到的。
历史上的一战,德国人是怎么失败的?就是因为战争前期准备不足,导致后期各种资源跟不上而失败的。而这一世虽然有了中国这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但是威廉二世显然没将其放在心上,当然了,王思锐也并不会在意,他的目的也正是加速推进欧洲战争的爆发,让世界大战来的更早一些,这样中国就有机会趁机浑水摸鱼了。
第453章
祸水东引
就在欧洲各国开始紧密备战的时候,在欧洲各国的民间,关于黄祸论的舆论瞬间引导了整个欧洲的舆论,各国媒体纷纷大力报道关于中国人崛起的事情,而所列出的数据也是有板有眼的,丝毫让人察觉不到任何的问题。
而最先报道这件事情的,是一家位于法国的小媒体,他们列举了中华帝国在中日第二次东北战争,中日第三次朝鲜战争,以及中俄战争为例,通过三场战争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其中第二次中日东北战争中主要列举的例子是关于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军事体制以及军队的战争素质,而在当时,他们的装备只比日本人先进一点,除了比日本人拥有更多的机枪以外,其他的地方似乎并不占据优势,如果非要再找个优势的话,那就是地理优势,毕竟他们是主场作战。
而这一战日本人损失了将近一个师团的兵力,两个半日军师团,一个朝鲜师团在东北地区被瞬间击溃,死伤一片,而中国人的损失其实也并不算小,但是将两国的伤亡数据拿出来对比的话,又会发现其实他们的伤亡相比较于日本,那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然后是第三次中日朝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的军事装备革新换代的并不多,只是增强了部分部队的火力,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却打出了要比上一次战争中更优秀的战果。
如果说上一次日本人还能拼了老命的逃回朝鲜的话,那么这一次,他们是无路可逃,如果不是最后由海军出面帮助他们稳定了阵地,怕是日本人将会被中国人直接给赶下海。
两次战争的装备什么的差别并不大,所以这家法国媒体也没有着重报道前两次的战争,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中俄战争。
中俄战争距离朝鲜战争要晚三年半左右的时间,这也给中国人留下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而这一次,中国人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不仅大举革新了步兵装备,甚至还组建了全新的装甲兵种,而在这种全新的军事体系的打击之下,三十万俄军瞬间覆灭,虽然前前后后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干掉三十万俄军,用瞬间覆灭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而报道的最下方,是一份数据对比表格,主要分为三个方块,第一个列举了中日第二次东北战争时期中国人的装备,第二个是第三次中日朝鲜战争的装备对比,这个时候装备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在表格关于机枪的项目后面,特别标注了数量至少翻倍的字样。
而第三个则是中俄战争的装备情况,这家法国媒体的情报渠道似乎很强大,他们几乎能够拿到所有关于中国皇家陆军的装备名单,甚至是部分装备的具体数据。
而第三个表格中明显的复杂了许多,装备的名称也是五花八样,但是当你了解过之后,一定会为此而感叹,这样的军备装备,即便是放在欧洲,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抵挡他们。
这一时期步兵的装备主要是从日本人的三零式步枪全面的转变为了毛瑟式步枪改进版,这家法国媒体称之为毛瑟1898A型步枪,单兵手雷,刺刀,这是普通士兵的制式装备,后面还有03式自动步枪,这是专门配备给班长的武器,三十发弹夹,可在五秒内打光整个弹夹,法国媒体还特意开了个玩笑,说如果给它配备一条三百发的弹链,那么它将会是一挺恐怖的机枪。
然后就是毛瑟手枪,迫击炮,马克沁重机枪等等,最后特别标注了野猪坦克,重十一吨,拥有极快的移动速度,75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以及任何步兵装备,都无法对其产生任何的威胁,俄国人败的这么快,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战场上投入了近千台坦克,他们毫无顾忌,不管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冲破了俄军的防线,俄军甚至为此而感到绝望,往往前边败退之后,下一道防线还没有准备好,他们的坦克就又一次的出现在了俄国人的阵地前面。
这家媒体报道的很详细,尽管他只是一家小媒体,读者的数量也并不多,但还是很快的便引起了欧洲主流媒体的注意,纷纷在第二天的头版头条转载了这篇报道。
于是,整个欧洲忽然间轰动了起来,谁也没有想到过,几年前还被他们随意拿捏的中国人,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崛起?而这个时候,一些媒体开始加入了黄祸论的色彩,甚至提及到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这下整个欧洲可算是炸了锅。
而本就没有阻拦之意的法国人,这下可算是如了愿,几乎火速的通过了对俄战争支援的提案,提案中包括了对俄支援三十万支步枪,五千门火炮,以及各种物资弹药数之不尽。
英国人虽然没有打算直接参与进去,加上布尔战争的影响还没有彻底的消除,国内的反战声音还是很大的,但是英国高层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甚至不惜派遣远东海军舰队在远东地区配合俄国给中国方面施加压力。
而美国人这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三巨头会议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已经抵达印度,正打算震慑日本的大白舰队也临时接到了命令,他们要在访问日本之前,先访问中国的广州,上海和天津三座城市。
但是当访问的公函发往中国的时候,却被王思锐直接拒绝了访问请求,并且只允许美国人访问上海,大白舰队的目的不言而喻,王思锐心里很是清楚,但是也不好拒绝美国的请求,所以只能尽可能的将影响控制到最小。
广州就不用说了,那里的局势虽然也在控制之中,但是相比较于北方地区,中华帝国控制的时间还是太短,容易引起恐慌。天津就更加没有理由让他们访问了,万一要是恰巧发现了羊头湾里的秘密,该找谁说理去?访问上海虽说影响也不小,但起码没有其他两地影响那么大,到时候让第二舰队陪着就是了,虽然第二舰队的整体实力不如大白舰队,但起码也能向民众表达一种态度。
见祸水东引计策成功之后,威廉二世开始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先是下令德国陆军秘密的扩充至一百万,并同时组建五个装甲师,这五个装甲师要先行训练,确保坦克抵达部队之后,半年内能够形成战斗力。随后又下令德国海军加大无畏舰的建造力度,另一个,则是秘密的从奥匈帝国购入更多的石油。
没错,这一切的舆论,都是德国人在背后搞的鬼,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世界将注意力放在远东,让英法美等国被迫的去支持俄国,尽最大可能的消耗掉他们的战争潜力,让他们跟中国人在俄国的领土上拼个你死我活。
然后趁着各国转移视线的同时,德国开始加紧秘密的备战扩军,争取在中俄战争结束之前完成整军备战。
而到那时候,就算是英法两国反应过来了,怕是也为时已晚,想要再去追赶德国的脚步,就已经来不及了,到时候,岂不是只能任由德国去碾压?
德国人打了一手的好算盘,而且还惊奇的成功了,一时间,在国际舆论上面,中国人承担了巨大了压力,甚至将原本应当属于德国人的压力也承担了下来。
而英法美等国则是一边秘密的准备着支持俄国,一边出面协调停战,不过这个倒是有些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当初就是英法等国提出的要让中国人北上开战的,现在战争打了半年,他们却想让战争停下来。
而另一方面,在这场国际的交锋中,最得意的当属日本人,英国人同意了帮助日本建造两艘改进型的无畏舰用来抗衡中国海军的威胁,并且在价格方面也要比预计的低一些,而且还是贷款,日本人根本不用出一分钱就能拿到这两艘无畏舰。
而省下来的资金,日本人则是全部用在了自己的海军工业上面,他们也打算自己同时建造三艘无畏舰,他们要在海军方面完全的碾压中国人。
甚至,日本海军高层已经开始秘密地谋划着中日之间下一次的战争了,他们要让中国海军重蹈覆辙,走上跟北洋海军同样的道路,而且以目前的国际局势来说,这种可能性还是极大的,中国被封锁,日本被支持,此消彼长,很简单的道理。
而对于国际上突变的风云,也是让中国方面有些措手不及,帝国总理王士珍几乎每天都要进几趟皇宫,去跟王思锐商议此次国际危机的对策,但是这种事情,其实他们自己也没什么好的对策,毕竟在国际上缺少强有力的盟友,而自己的实力又还没有来得及在国际上展示,仅仅只是在俄国战场上的表现,还远远不够。
第454章
什么是空军?
不论外界的形势怎样?舆论又是怎样?在中华帝国的内部,高层们之间始终都没有忘却他们的立场,也始终在朝着那个目标而努力着。
如果说前几年国际形势还不太明朗的话,那么现在,国际形势已经开始渐渐的明朗了起来,世界大战之前的阴霾已经开始出现,德国不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即便是在陆地上战胜了法国,但实际上却依旧要受制于英法等国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德国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现在看起来他们的确是胜利者,可实际上呢?他们仅仅只是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而已,在经济上,资源上,依旧要落后于英法,而德国迫切的想要增加他们的实力,同时不惜将祸水东引,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但是对于德国人这种拿潜在的队友挡刀的事情,还是引起了中华帝国方面的不满的,特别是王思锐,他本就没有在意德国人在之前的种种恶迹,虽说在合作上坑了对方一把,但只能说是双方各有所需,算不上谁坑谁。
德国人的算盘打的挺响的,但别人也不是傻子,英法美等国一时被德国人给迷惑了眼睛,但是王思锐作为当事人,会被德国人给迷惑吗?你德国人想看我们在俄国战场拼杀,消耗实力,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想看你们去厮杀,然后由我们来坐收渔翁之利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像德国人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计一切的方式,还是很让人讨厌的。
于是,王思锐下了一道很丧心病狂的命令,先是送俄国工程师们离开工厂,让他们返回德国,反正该学习的也都学的差不多了,让他们一直呆在这里也不是个事。而这次这些人的离开,中国方面可就不管了,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必要告诉我,我也没必要给你打掩护,你德国既然做出了这种事情,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而另一方面,在德国工程师离开之后,所有工厂全部停产,对野猪坦克的生产线进行全面的改造,只保留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备件,改造过后的生产线,加上新建立的生产线,年产量大约在两千台坦克左右,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后面还要生产更多的坦克,以及步兵装甲车等车型,这个数量可是极为庞大的。
所以,对于工厂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内达到年产坦克(二号)两千台,自行火炮一千台,步兵装甲车一万台。除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稍微有点难度以外,步兵装甲车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