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427


“司令,补给跟不上,到时候损失的只能是我们,而我们拥有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劣势要远大于俄国人,况且将士们也打了快九个月了,在不休息一下是会出现问题的。”蔡锷紧跟着继续劝说道。
“你们先出去,让我考虑一下。”曹锟只觉得一阵头疼,不由的摆了摆手,示意屋内的人全部出去。
曹锟又何尝没有意识到目前的困局?他又何尝没有考虑过要停下来等一等?但是处于这个位置,曹锟的每一个决定都将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不仅要考虑到部队的情况,同样的也要去揣摩上面的心思。
随着战事的推进,曹锟在这场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第一集团军一分为二,由曹锟负责西线部队那只是迫于人手不足的话,那么现在,局势早就已经相当的明了。
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主力几乎全部都在西线,两大集团军司令就在曹锟的身后,但是曹锟这个西线司令部却能够指挥到整个西线的所有部队,甚至有时候,两个集团军司令部也要配合他的指挥。
这意味着什么?现在但凡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当年陪着皇帝打天下的两位重量级元老,现在却屈居于曹锟之下,虽然名义上曹锟依旧是第一集团军的副总司令,但实际上手中的权利却早就超出了这个职位所应有的权利。
皇帝这是有意要培养曹锟,将他培养成可以独掌一方的统帅,而这些年来,曹锟的晋升速度也像是坐着炮弹似的,快的让人来不及反应。
而这也暴漏了曹锟在经验方面的不足,但所幸身后还有两大集团军司令再给他补锅,即便是出现一些小问题,后面也能及时的做出应对,不至于出现什么大的差错。
这个时候,如果曹锟的表现突然让上面失望了,那么后果可将是灾难性的,绝非眼前所看到的这么简单。
就好比刚才蔡锷的提议,就目前的问题而言,这个提议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曹锟却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万一上面要是觉得应该继续进攻,但是他却提出了反对,上面会怎么看他?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身处高位,也都不会抛弃这一点,这是人的本性,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但继续进攻,虽然会取得不菲的战果,但是危险也是并存的,装甲部队的损失就在哪里摆着,接下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加严重。
可停止进攻,来年等俄军准备好了,又该怎么办?那时候的损失会不会更大?
这两个问题一直在曹锟的脑中循环着,就这么僵持不下。而与此同时,远在中京的王思锐,也不由的抬头看向了西北方,那里,正是俄国所在的方位,也是战场所在的位置。
关于前线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王思锐都知道,因为前线几乎每天都有电报传回来,他很清楚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王思锐却一直都没有出声制止,而是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陛下,要不要发一封电报到前线去?其实现在停一下也不要紧,而且咱们这边也已经有了方案,等到明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了。”王士珍有些着急的问道,虽然他早就知道了王思锐的决定,但是没有王思锐的允许,他可不敢私自去跟前线发这么一封电报。
“再等等,月底之前,如果前线还没有电报发来,就让王司令全面接手俄国的战事。”王思锐摇了摇头,旋即给了个最后期限。
第459章
幸福的烦恼
曹锟只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便做出了停止进攻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可并不仅仅只是单独的停止进攻,而是连带着一整套的预备方案以及应对措施。
比如,曹锟希望暂时性的收缩战线,将部队尽可能的收拢在一起,不给俄国人任何的机会去袭击他们,从而获得俄军所缺少的物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也将会派出部队去对俄军的重要目标进行袭击。
在军事方面,目前军队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主动防守时期,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整体战略性的改变,在没有解决后勤等问题之前,这个战略计划是不会再次改变的,同时,前线部队也需要时间去休整,常年的战争,早已让每一个人都身心疲惫,长久下去,陆军的人员伤亡将会持续的增加,一直到他们无法承受的地步。
曹锟详细的列举了被迫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后方能够重视他的提议。
而解决方案,曹锟主要是参照了坦克在这种环境地形下几乎没有任何问题的设计方案,所以提出了要求让后方试着制造出履带式的卡车,这样的话,虽然卡车的整体速度可能不会太快,但是在这种天气下,几乎可以直接狂奔起来。
同时,曹锟也希望能够将轨道清障车的经验借鉴起来,单独研究一款用于陆地的清障车。而轨道清障车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火车头,在火车头的最前面,加装一个三角形的尖锐钢板,整体宽度要比火车自身宽度大约多出半米左右,也就是两侧各二十五厘米,三角形钢板距离轨道约一厘米左右的高度。
利用火车头的推力,推动着轨道上的积雪被迫的滑向两侧,从而将轨道上的积雪清理干净,这种清障车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清扫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清障车其实一点也不费事,三角清障板是可拆卸式的,现在前线为了保证铁路运输效率最大化,就连这些清障车都没有放过。
而且也紧急将所有的车头都加装了清障设备,这样无论火车走到哪里,只要轨道上有积雪,他们自己就可以将积雪给清走,很方便,也很省事,而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为每台火车进行一次细微的改装。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将这种思路照搬到卡车上,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严重的影响了原本的运输速度,首先,陆路并不像铁路那么平稳,其次,火车车轮与铁轨长时间的摩擦,车轮本身就是有温度的,而且这个温度并不低,在积雪减少之后,列车的车轮可以很轻易的让这些积雪融化成水,没有了积雪,那么抓地力就有了,加上铁轨是比较平稳的,根本不可能出现跑不动的情况。
但是卡车却不行啊,即便清扫了大量的积雪,可是地面上的积雪是永远也清扫不完的,轮胎总是要跟地面亲密接触的,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即便是清扫了前面的积雪,后面的卡车该打滑还是要打滑的,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随着卡车经过的次数越来越多,打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
而让曹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报告刚刚送上去,仅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便接到了中京的回复,这封回复电报只有一个字,准。
而在接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曹锟也是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么快就有了回复,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中京那边早就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而没有通知部队,倒是蔡锷一语点醒了曹锟,这才越来越让曹锟暗暗松了口气。
在接到中京的回复之后,曹锟立即下令部队就近收拢,最少也要以团为单位进行集结,然后寻找合适的地方进行过冬,而且尽可能的要靠近铁路沿线,方便补给,距离铁路沿线实在是有些远的,则至少也要以旅为单位。
曹锟的这项命令稍微有些谨慎,但是也彻底的让俄军失去了在冬季趁火打劫的可能性,而这下俄军也终于是能够好好的喘口气了。
但是此时的俄军,基本上也已经失去了反击的可能性,因为新西伯利亚丢失之后,他们同时丢掉了大量的物资,从后方运输过来的物资一时半会儿的又送不到,而且铁路还不断的被破坏,按照这个进度的话,至少在这个冬天结束以前,他们是不会有大规模反击的能力的。
而对于错失了这么一个绝佳的战机,远在中京的王思锐也是懊恼不已,他考虑到了冬天给部队带来的影响,也充分的考虑到了拿破仑和历史上德国两次攻击俄国的失败教训,但是千算万算,王思锐还是少算了一点,那就是冬季卡车的运输能力。
而等王思锐反应过来之后,也就有些晚了,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提前准备好了,不说太久,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如果王思锐在半年前想起了这件事情,并且开始筹备的话,那么现在一点影响也不会有,甚至他们还可以借助这个冬天一举占领王思锐先前划定的停战区域。
但是没办法,直到十月底俄国下起了第一场雪,辎重部队出现了严重的运力不足的情况汇报到中京的时候,王思锐才想起这件事情,而那个时候,王思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兴建厂房,直到半个月前才刚刚修建好,目前工人还正在培训过程中,产能还无法完全释放。
恩,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走两步就可以了,在现有的卡车上,进行一次轻微的改装,就是将可调节式的推斗加装到卡车上,形成卡车与铲车的结合体就行了,虽然现在的技术还做不到液压杆控制,但就是用人力去进行调节,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去,顶多也就是费点力气而已。
这种装置可以清除掉厚厚的积雪,不会影响卡车的通行,而另外一种东西就比较简单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太高的科技含量,但是却能够解决掉卡车打滑的问题,那就是防滑链。
橡胶的王思锐压根就没考虑过,主要是目前国内的橡胶储存也并不多,所以王思锐选择的是铁,用铁来制作防滑链,只要士兵自己不作死的在雪地上玩极限漂移,正常的使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铲斗好制作,直接生产一套模具就可以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现在工厂正以每天三十套的速度不慌不急的生产着,虽然产量不高,但长年累积下来也是足够使用的。
防滑链目前的产能很低,这个主要是因为工人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并不熟悉,想要完全释放产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俄国战场的局势就这么稳定了下来,中华帝国主动的停止了进攻,俄军因为缺乏物资,加上中华帝国又龟缩成一团,补给俄军任何的机会,所以俄军也没有反击的能力,局势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俄国的战场局势暂时僵持了下来,也不知道是谁竟然爆出了德国竟然在秘密扩军的事情,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原本已经成功的将列强的目光转移至远东地区,现在又重新的将目光转回到了欧洲。
毕竟欧洲才是他们的大本营,德国人就这么在欧洲秘密的扩军,目的是什么?这个还用想吗?
国际局势可谓是风云变幻,前一天还在热闹的讨论着远东的局势,第二天却突然杀回到了欧洲,让人猝不及防。而德国人虽然获得了几个月的宝贵时间,但因为计划被提前报漏,引发了欧洲各国的恐慌,而最直接的就是,欧洲各国也紧跟着开始扩军备战,一方面去跟德国进行商讨,如果德国能够停止这个疯狂的计划的话,那么就再完美不过了。
年关将至,远在俄国的部队收到了第一批紧急赶制出来的两用卡车和大量的防滑链,而有了这种简单的装置之后,卡车在雪地上的通行能力极大的增强了不少,虽说偶尔的也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但这种情况还是极少数的,而且部队也不会毫无应对之策。
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会在车队前面安排两台两用车进行开路,而这两台两用车也不携带任何的物资,就是空车跟着跑,一旦遇到车队难以通行,他们就会上去帮一把。
前线辎重部队的运力在停滞了将近三个月之后,终于开始缓缓的恢复了过来,虽然还达不到之前的情况,但是至少也可以保证部队不会在缺少任何的物资。
而这个时候,对于解决了问题的曹锟,却又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之中,部队的辎重没问题了,甚至各个部队的驻地那里都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卡车在配备了防滑链之后,也可以保证补给能够随时送到作战部队手中。
按理说,他应该在这个时候直接展开大规模的作战计划的,但此时偏偏将近年关,这个时候这些待在前线的将士本就思乡心切,若是再让他们去作战,怕是会有些不妥。
第460章
小兵的逆袭
巴尔曼,距离新西伯利亚大约有两百多公里的直线距离。
这里驻扎着的,是六十师的一个团,六十师是一支成立较早的部队之一,几年前参加国朝鲜战争,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第八军被整体从朝鲜调回,军部从第三集团军中抽调了一个老牌师带领着第二十七军替代了他们,成为了新的驻朝鲜军。
回国之后,第八军迎来了假期浪潮,所有的士兵都得到了不低于两个月的假期,然后在十一月底再次进行集结,之后进行了四个月的恢复训练,又经过了一轮的补充之后,于今年的三月份,作为第一批作战部队被划分到了西线指挥部,不过六十师却不是第一个进入到战场的,一直到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六十师才开始被派到第一线去进行作战。
而六十师在这将近一年中取得的战果也是惊人的,因为有着朝鲜战争的丰富作战经验,六十师很快的便脱颖而出,博尔贾决战和新西伯利亚决战,出现在尖刀位置的都是六十师。
而六十师的官兵们也成为了整个前线部队中最活跃的一支,特别是在司令部内,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一大串关于六十师官兵晋升的申请报告,还有其他部队的调派申请报告,无数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六十师身上,甚至一些后组建的部队,因为缺少作战经验而无法短时间内在战场上取得理想中的结果,所以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的非常规措施。
私下里联络六十师的官兵,甚至是整个第八军都不放过。只要是愿意来的,不管你资历够不够,直接晋升一级,并且保证日后的优先晋升权。而一些老资格的军官,来了之后更是可以直接晋升两级,从一个营长到旅长,正常情况下需要至少三年的累计以及大量的战功作为基础。
但是现在,根本就不需要那些,只要你肯过来,直接就是副旅长,如果能够取得战功的话,甚至可以直接任命为旅长。虽然这种做法很让各部队反感,第八军的人来了,挤压的是他们的晋升空间,他们这些人要是乐意那才叫怪了。
但是当上面发现这种情况过于频繁之后,便立即制止了这种私下里挖人的举动,尽管他们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比如部队缺少作战经验,没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请求从第八军调派某某过来支援部队,帮助部队尽快的提升战场经验,从而减小部队损失,获取最大战功等等。
你说,这种理由哪个上级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最后无奈之下,司令部只好进行了公平调派,就是在保证第八军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指定某些第八军的军官到规定的部队内进行服役,但是那种官升两级的现象却是直接杜绝了,取而代之的是官升半级,营长过去直接担任副团长,副团长过去直接担任团长。
由于司令部的出手,这才算是及时的制止了这场闹剧。
但是效果却是极为明显的,这些指派过去的军官,迅速的将自身的战场经验带到了新部队里,并帮助他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如果不是这次的拆分,即便是曹锟,也不敢保证这一战能够打的这么顺利。
但是问题同样存在,第八军出身的军官遍布各地,而且各个都处于重要的位置,这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一个联盟集团,从而在某些时候,做出一些举动来。虽然这些还只是猜测,但一切都还是需要预防的。
而曹锟又恰巧是当年的第八军军长,看着老部队发展的这么好,曹锟打心底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是他也并没有高兴的过了头。
而是将现任的第八军军长上调到了西线司令部担任副总司令,第八军军长的位置则由另一个军的军长来接替。
四年前,钱小风还只是一名刚入伍两年的新兵蛋子,虽然上过了战场,也经历过了生死,让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一名精锐的军人,但是钱小风也失去了很多。
比如,他最亲密的战友,最好的兄弟山子,还有他的老班长,以及曾经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的老排长许福。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帮助,钱小风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活下来,更不要说他现在的职位,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老排长为了能够让钱小风迅速的恢复,从而任命他为代排长。
代排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点培养对象,只要部队有空缺,那么代排长就会被立即扶正,成为一名少尉排长。这个职位不论资历,只看能力,而当时钱小风的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但是却没有人出生反对。
巨大的压力,让钱小风迅速的成长了起来,短时间内忘记了山子的阵亡,渐渐的拥有了成为一名排长的水平。
再一次针对日军遗留的反对派的作战中,老班长不幸阵亡,排长许福则身受重伤,虽然最终保下了性命,但是许福却不得不面临着以后必须要依靠拐杖生活的现状,自那之后,许福便离开了部队,钱小风只知道老排长是回了陕西老家,但是具体的位置他却不太清楚,而且老排长走的时候也特意的交代过,不准人透漏他的消息。
所以,连一场欢送仪式也没有举办,许福就这么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带着满身的伤痕回了老家。
之后,钱小风成为了排长,两年后,也就是在调回国的前一年,钱小风升任了上尉连长,调回国之后,部队便开始了休假,钱小风先是到陕西跑了一趟,寻找了当地的武装部门,并且找到了关于许福的记录,但是却没有找到许福本人,记录上只有许福的地址,并没有领取补助金的记录,也就是说,自打回到老家之后,国家的补助金许福是一分钱也没有领。
而到了许福的老家之后,钱小风也没有见到许福,但是听村里人说,许福到外面做生意去了,具体怎样谁也不知道。
苦寻无果之后,钱小风这才转道回了老家,他看到了山子娘的颓废,整日里恍惚无神的坐在家门口,每过来一个人,便要抬头看上一眼,口中不断的念叨着山子的名字。
孙月娥没有嫁人,还未过门便成了寡妇,即便孙月娥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美貌,但是除了一些年纪大点的光棍汉以外,年轻一点的也没人愿意娶她,用老人的话来说,那叫不吉利。加上孙月娥一直对外宣称要为山子守丧三年,三年内不提出嫁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