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427


也有一些日军为了能够尽快的前往岸边,更是直接跳入了水中,然后双手扒着渔船,让自己不沉入水底,就这么跟着渔船一同返回岸边。
各种各样的景象,在这里层出不穷,海军那边这会儿也没心思去管陆军的这些烂事,而陆军的将领也更没心思了,这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到底怎么样了,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活了下来?他们都在哪艘船上?这些他们都不知道,而三个师团长也死了一个,还失踪了一个,整个陆军可谓是乱作一团,即便是能够安然的上岸,短时间内也无法发挥出战斗力。
乱象丛生,忙活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军舰几乎将自己的弹药消耗了一大半,这才总算是将阻挡在航道上的这几十颗水雷排空,于是,一直在外面停留了十几个小时的船队,这才一艘接着一艘的进入了冲绳港。
而冲绳港的规模却并不大,尽管他们已经损失了一大半的船只,但是这些运兵舰进入冲绳港的话,外面的这些军舰也很难全部进去。
原本的计划就是让船一艘艘的进去,所有士兵下船之后在将船开走,到其他的地方停泊,而军舰因为要担负起保护运兵舰的责任,所以这个时候也只能留在外面静静的看着运兵舰进入码头。
此时,冲绳港的西侧,天空中再次升起了阵阵的黑色烟雾,因为是白天,所以岸上的日军很快的便发现了对方的踪迹,并且急忙的拉响了警报。
警报声起,那些还没有进港的运兵舰就更加着急了起来,当下也不再管安全不安全的问题,反正就是一窝蜂的往里面挤,碰撞什么的都无所谓,再怎么撞也比被炮弹打要强。而那些靠了码头的船只也是直接抛锚,然后所有人就这么直接跑上了岸边,有多远跑多远,生怕待会的战斗再波及到自己。
黑色的浓烟越来越近,仅有的四艘军舰也开始紧张了起来,看着浓烟的密度以及范围,所有人都很清楚,他们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而这场战争也毫无悬念。
这个时候,不少海军官兵心中都有了一丝的疑惑,看样子出现的应该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他们既然在这里出现了,那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主力呢?他们又去了哪里?
尽管明知不是对手,寺垣猪三还是硬着头皮命令舰队顶上去,无论如何,他们也要顶到让所有船只都进港之后在离开,一旦让敌方舰队再一次的逮到机会,并且对着港内一通乱炸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多余的时间能够去让他想象的,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给他们准备,即便他们所剩的弹药并不多了。
下午三点十分,中国海军主力舰队抵达琉球港外,仅于的四艘日本海军军舰早已在此严阵以待,在三笠号战列舰的带领下,极为分散的散在四周。
而三笠号战列舰的位置正处于航道的最外围,其他吨位小的战舰则是隐藏在礁石附近,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是希望将中国舰队往那边吸引的,尽可能的将他们留下来。
岸边的岸防炮也已经准备就绪,但是在这个距离上,并不用指望他们能打的多准,事实上也没几门岸防炮。
在不占据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寺垣猪三为了给运兵舰营造时间,只能被迫的放弃了与岸炮共同防御作战,将自己的武力被迫的拆分开来。
三点三十三分,双方又一次的展开了海战,但这次海战的结果却没有丝毫的悬念,先是四艘战列舰对着三笠号战列舰一阵猛轰,仅仅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三笠号战列舰便宣告完蛋,舰体几乎没有一点完整的部分,即便是日后打捞出来,也只能拆分回炉重造,根本没有修复的价值。
其余的三艘小吨位战舰也没能在中国主力舰队的攻击下存活多久,尔后,熟悉琉球港航道的中国海军的两艘战列舰开始进入了航道,一艘对着岸边的岸炮阵地不断的轰炸,另一艘则像是打固定靶似的对准了坐滩的朝日号战列舰一阵猛轰。
在朝日号战列舰也宣告完蛋之后,两艘战列舰继续分工协作,一艘仍旧对着岸炮阵地不停的轰炸,而先前攻击朝日号战列舰的则开始对准了港内一通乱轰。直到五点四十分的时候,两艘战列舰这才不慌不忙的撤了出来。
但是这还并没有结束,战列舰撤了出来,得到了补充的护卫舰则又一次的钻了进去,并且大摇大摆的再一次的在琉球港的航道上部署了近百枚水雷。
这一幕看的岸边的日本陆军一愣一愣的,瞬间有种想哭的冲动,你他娘的要不要这么不要脸啊?俺们都被打成这副熊样了,你们竟然还要布置水雷,这他娘的是要将俺彻底的堵死在冲绳啊。
当然了,这次因为时间充足,外围又有四艘战列舰对岸炮进行火力压制,所以布置鱼雷的九艘护卫舰在时间方面也很是充足,这次的水雷也布置了两种,一种是漂浮在水面的,另一种是沉在水中的,第二种水雷更难排除,虽然在船上能够看到,但一般情况下,等你看到的时候,如果速度不慢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拜拜了。
水下水雷也很简单,两种水雷是一样的,只不过水下水雷多了一条大拇指粗的铁链子,下方带着一块巨大的铁块,刚好能够让水雷漂浮在固定的高度,而铁链也是很灵活的,一节两米,测算出水深之后,然后想把水雷布置在哪个位置,就接上多长的铁链就行了。
而做完这些之后,天色也差不多渐渐的黑了下来,心满意足的中国海军,则是在无数日军的绝望之中大摇大摆的离去。
第536章
这军舰报废了
“帝国海军东海大胜倭寇海军舰队,歼灭敌舰六十余艘,毙敌数千!”
“十五年磨一剑,为‘北洋’将士复仇成功!”
“帝国皇家海军第一、二舰队联合作战,于东海大败日本联合海军主力舰队!”
1910年4月29日清晨,整个中华帝国彻底的沸腾了起来,各个报纸纷纷撤掉了原先预定好的头条消息,转而将最新得到的情报信息刊登在头条版面上,字句中透显着得意之色,隐隐的又掺杂着一丝丝的兴奋。
各个报纸的头条标题不尽相同,但是内容结果什么的却大致一样,帝国日报是官方报纸,所以他们的情报渠道也比较多,真实性也更加稳定,所以,今日的帝国日报头条版面上,用了整整一个版面的内容来报道东海海战的事情。
除了记者编写的稿子以外,在报纸的头版上面,还印有两张模糊不清的图片,照片中隐隐的能够看到远方的敌军军舰,空中有着一股浓浓的黑烟,敌舰似乎正在爆炸的场景。而另一幅图片则是一张帝国舰队追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照片。
照片上能够清晰的看到已经编组成型的帝国海军军舰,甚至能够模糊的看到一些军舰被击伤之后的痕迹,但是这依旧无法阻止他们继续去追击日本联合舰队。
中国人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很多年的时间,陆地上的战争,他们早就取得了胜利,并且远远的将日本陆军跑在了身后,但是“北洋”水师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当年的那支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竟然败在了亚洲第二的日本联合舰队手中,而且还是惨败,连他们最强大的铁甲舰之一镇远舰都成为了日本人的俘虏,而更为讽刺的是,镇远舰现在依旧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编制之中,而且还是日本人的主力战舰。
无数的中国人,都在期盼着有朝一日他们能够重新站起来,打败日本人,夺回那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
所以,在工作中,他们总是更加的卖力气,如果说他们都是为了爱国而这么做的,那么绝对的很扯淡,即便在怎么爱国,一家老小也是要吃饭的,不给工钱,的确有人愿意出力,但是帝国的发展却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报纸通篇只提到过皇帝一句话,但是却跟这场海战没有任何的关系,但依旧无法影响百姓对于皇帝的敬重,如果不是皇帝,他们是不会有今天这种好日子的,如果在台上的依旧是满清朝廷,现在恐怕并不是他们去找以前的敌人报仇,而是越来越多的列强找上门来欺负他们。
总结一下,报纸上只说了三件事情,第一件,帝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在东海海域举行联合训练,以图加强舰队之间联合作战的能力。第二件事是,训练途中忽然遭到日本联合海军的偷袭,4月27日下午两点钟,帝国海军次长萨镇冰被迫下令舰队还击。第三件事,在帝国海军将士的勇猛作战之下,他们战胜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以少胜多,并且击沉敌舰六十余艘。
报纸上只是大致的提了下这次海战的情况,关于具体的信息却并没有纰漏,但是报纸上也指出,在接下来的几期报纸中将会持续报道关于这场海战的更多详情,因为目前主力舰队还没有归来,只有几艘受伤严重的军舰回港,带回了一些珍贵的消息。
尽管报纸上报道的情况并不多,但是全国各地百姓还是疯狂了起来,甚至有不少人都想着要到港口去看一眼那些战胜了日本海军的帝国海军将士,但却苦于不知道舰队将会进入哪个港口。
旅顺港他们倒是知道,那是中华帝国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军事港口,也是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驻地,整个中国海军一半的军舰都在那里。但旅顺港是全封闭式的,别说是靠近港口,就是靠近港口十公里范围内,你都进不去,而旅顺城区居住的大多数也都是军属,几乎可以这样说,整个旅顺半岛,只要有陌生人进入,很快就会被人给盯出来。
所以到旅顺去看一看海军舰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就在外界还在讨论舰队会进入哪个港口休整的时候,社会上却忽然间传出了一道风言,因受伤被迫退出战斗返航的六艘军舰已经于昨夜进入了上海造船厂,受伤舰船也已经于今晨进入船坞进行整修。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受伤的军舰只有四艘,另外的两艘是辅助船只,真正进入船坞修理的是那四艘军舰。而这四艘军舰上也更是死伤一片,现场画面很是血腥、恐怖,甚至不少船厂职工都不敢上前去看上一眼。
而军舰大部分地方也被染成了两种颜色,一种是炮弹爆炸之后高温燃烧之后留下的黑色印记,另外一种是海军官兵受伤之后的鲜血,经过风干之后成为了暗红色。
外界传言四起,但却始终无法得到证实,倒是有不少民众想要前往上海造船厂看一看事实到底是不是跟外界说的那样悲惨,但是当他们快要走到造船厂的时候却发现,整个造船厂四周已经被封锁了起来,任何人没有通行命令都不准进入。
而军方的警戒,也让更多人相信了外界的传言,不管情况到底惨不惨,至少可以证明的一点是,的确有受伤军舰回来了,而且受伤军舰就在上海造船厂。
但是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们依旧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然后希望接下来还会有军舰进入,然后远远的看上一眼。
……
上海造船厂内,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着一身灰色长袍,有两簇白色的胡须从嘴巴两侧搭落下来。
老者看着船坞内的那艘军舰,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出现在他眼前的这艘被重创的军舰,自然是被补给舰拖回来的杨用霖舰,舰上的官兵大多数都前往了舰队其他军舰上面,只保留了一小部分人跟着回来。
而站在这里的,正是杨用霖舰的设计者之一,当代的海军军舰制造专家,也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军舰制造专家,魏瀚,留学回国之后参与了中国第一艘巡洋舰“开济号”的设计工作,1887年底,在魏瀚等人的主持下,中国第一艘铁甲舰“龙威号”正式下水,此外魏瀚还参与了中国第一艘钢甲鱼雷舰“广乙号”,第一艘猎雷舰“建威号”的制造。
1904年,帝国成立之后第二个月,魏瀚被调往福建船政担任总办,负责带领学员研究新的舰船。1906年7月,在福建待了两年半的魏瀚被调往上海造船厂,担任总设计师一职,并且带领着一帮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青年设计师,以及魏瀚家族人员一同扎根上海造船厂,最终历时一年九个月,于1908年6月份成功设计出了上海级轻型驱逐舰,也就是杨用霖舰。
同级驱逐舰一共有十七艘,另外还有四艘在建,五艘筹备。因为其他地方的造船厂都有其他的任务,所以上海造船厂只负责建造上海级轻型驱逐舰这一项任务。
而目前帝国也仅仅只有这一个级别的驱逐舰,在带领着众多科研人员们研究出上海级驱逐舰之后,魏瀚便开始着手研究下一代驱逐舰,而下一代驱逐舰可以说是上海级驱逐舰的加强版本,即更高的航速,更猛的火力,更强的防御,目前还正在研制当中。
而昨日杨用霖等舰进入造船厂的时候,魏瀚正在外面会友,并且希望从老友那里能够得到一些相关的设计灵感,没想到今日刚一来船厂,就听说杨用霖舰被人打成了筛子,而且还差点沉没,另外还有几艘军舰也同样很倒霉,不过杨用霖舰是最倒霉的一艘。
魏瀚先是一番感叹,然后顺着外部看了眼被炸开的口子,心中当即便有了答案。
“浅水鱼雷攻击所致,应该是内部隔水舱没有及时关闭,所以导致内部水压过大,之后想在关闭隔水舱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仔细看那伤口,如果是我们装备的533毫米鱼雷,一枚下去至少也要炸出六米宽的洞。但是这个洞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这并不是代表着我们的军舰防御力很强,我怀疑击中她的那枚鱼雷应该是个次品,要么就是300毫米以下的鱼雷,但是目前世界各国并没有装备300毫米以下的鱼雷。”魏瀚指着那伤口,对着身边一众研究员们解释着原因。
“走,先登船看看情况。”外部的情况也就这样,魏瀚一眼便能看到,于是便领着一众人等登上了军舰。
上面杂乱无章,很多地方都有被水浸过的痕迹,看得出来她的确差一点沉没。随后魏瀚又进入了船舱,但是没过多大一会儿就走了上来,下面几乎全部被水浸泡过,昨天进入船坞之后,船厂已经开始抽水了,但是现在也依旧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水占满。
这艘军舰其实已经没有了修复的价值了,因为修复她并不比建造一艘新舰要省多少力气。甚至还要将上面的指挥塔拆掉,光这就是个大工程。
所以,魏瀚已经给杨用霖舰判了个死刑,这艘军舰他并不打算立即着手去修复,但是也不会扔着不管,其实在进入船舱之后,魏瀚就已经有了个想法,这艘军舰不如就留在船厂,让那些学徒和新来的技术员们去钻研。
第537章
打破日本人的美梦
中京皇宫,舰队主力虽然还没有回港,但是舰队已经距离港口不远的地方,并且通过无线电台联络到了地面上的中转台,经过四个中转台的转发,在电报发出半个小时后,中京便收到了这封来自于主力舰队的战报情况。
除此之外,在一个小时之前,中京还收到了来自上海造船厂的电报。总体情况还算是不错,舰队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损失,而费尽心机,又折损了几个救援人员抢救回来的杨用霖舰,最终仍是被魏瀚判定了死刑。
这年代并不像后世,有那种超大型的吊装机,一个四千吨级的驱逐舰司令塔被吊起来根本不费什么力气,这时候要想拆掉司令塔,就必须要一块块的拆,吊装机一次性最多也就只能吊起四十多吨的重量,如果将司令塔拆下来,然后在更换锅炉,检测一遍,最后在复装,一整套下来用到的时间有可能要比建造一艘新舰还要长,而且还无法保证复装之后的军舰是否会跟新舰一样。
毕竟除了司令塔以外,其他的地方几乎都被水泡过了,而且还要做防锈,敞亮一点的地方倒是好做,可那些角落里的地方呢?难道也拆掉吗?
至于其他的三艘军舰,则是问题不大,只需要进行局部的修复或者是更换就可以了,魏瀚给出的时间是,最快一个月,但是会影响到在建军舰的工期,慢则三个月,在建军舰工期不受影响。
关于怎么修,魏瀚只能提议,而无法做主,但是他给了中京方面两个选择,各有利弊,就看怎么去权衡了。
而这个选择题对于王思锐来说根本毫无压力,当然是选择在一个月内全部修复好,尽快的让这些军舰恢复正常。因为接下来还会有数场大战要打,帝国海军的实力本就不如日本和其他几个列强,这时候多一艘就多一分的胜利。
至于那些在建军舰,最快的也要在两个月后才能下水,然后在经过半年的栖装,然后是试航,最后才会交到军队手中,慢一些的要在四个月后才能下水,等这批新舰是不太现实的。
而且这场海战的结果也让王思锐很满意,毕竟一口气也出不成一个胖子,帝国海军底子比较薄弱,能够在这一战干掉这么多的日本军舰就已经算是中了彩蛋了,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的修复那些军舰,尽快的让他们恢复战斗力,然后,继续去跟日本人玩去。
趁他病要他命,王思锐可不会对日本有什么怜悯之心。但是不管怎样,一周后登陆日本的计划是要完蛋了,现在这个情况之下,这个计划只能往后拖延,必须要等到军舰修复好了以后,才能够再次的将这项计划提上日程。
而主力舰队那边,情况虽然不错,但也并不算特别的理想。
此战主力舰队人员伤亡比较大,直接阵亡的人数就达到了六百多人,受伤的一千多人,几乎一半的人都带着伤,而且补充新人上舰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虽然海军的培养跟装甲部队的培养是一样的模式,但是总是要有磨合期的,替补毕竟只是替补,跟主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军舰方面,全部的军舰,除了护卫舰以外,其余的主力军舰全部带伤,受伤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情况最惨的是一艘巡洋舰,五门203主炮被摧毁了三门,副炮报销了差不多一半,人员伤亡也比较大,军舰上更是布满了弹孔,但好在都只是一些皮外伤,更换主炮就可以了。
于是,八艘驱逐舰以及护卫舰被王思锐命令前往福建,并且进入福建造船厂进行修复,包括已经回来的四艘军舰在内的七艘军舰留在上海造船厂进行修复,其余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全部返回旅顺港,并且在旅顺造船厂进行修复。
旅顺造船厂虽然起步较晚一些,但是在人员和设备方面的实力却是最强的,那里几乎集结了全国四分之三的造船工业人才,比如当年与魏瀚齐名的吴德章和郑清廉等人全部都在旅顺造船厂,战列舰就是由他们根据从美国购买回来的战列舰模仿制造的,经过此站之后,也证明了他们负责建造的战列舰是可靠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