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427


岸炮的撞针被卸掉,那么这就成为了一门废炮,任你往里面塞多少颗炮弹进去,一颗炮弹也别想打出去。
短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两岸炮台的日军便携带着四支撞针登上了小船,然后在一艘蒸汽动力船只的拖行下,一队小船朝着码头所在的方向赶去。撞针他们没有舍得扔进海里,说不准哪天他们又能回来了,那里的岸炮也还能用的上,反正撞针也并不碍事,一名士兵背着一个就好。
驻守在岸炮群那里的今又平中队倒是跑的光棍,可后面紧跟着正打算进攻岸炮阵地的二团二营却傻了脸。
一路上小心翼翼的推进着,速度始终不敢放的太快,二营也接到了一团一营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完全按照以前在俄国战场上的那种态度去一点点的推进。
然而这一路上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让人疑惑不已的情况,更让人郁闷的是,历经半个小时,一个营跟个小偷似的好不容易摸上了岸炮阵地,然后才悲剧的发现,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原本驻守在这里的日军也早已消失了踪迹。
炮弹什么的都还在,火炮的撞针被取掉了,更让他们绝望的是,航道上,岛丸号正在迅速的下沉着,不过很快就不动了,大约有一侧的船体有不到两米左右的高度裸露在海面以上,这时候压根就没人赶到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岛丸号已经触底了。
他们的确是拿下了岸炮阵地,可是这又有什么用?航道已经被堵了,而且岸炮阵地也已经被废了,他们等于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了一件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而高雄港,基本上也随着岛丸号的沉没而宣告完蛋,至少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恢复正常使用了。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二营长只能欲哭无泪,无奈之下也只能命令通讯兵将情况汇报给旅部,有人要作死,那又是别人能够拦的住的?二营在接到命令之后便立即脱离了大部队赶了过来,而到现在为止,他们接到命令还不足一个小时,中间又加上需要稳妥的进攻而耽误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能够这么迅速的抵达这里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很显然,日本人是故意要将船沉在这里的,而他们似乎也是猜出了中国陆军的计划,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来拖延住中国陆军的速度,从而为日军赢取一些时间。
在接到二营的汇报之后,蒋百里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日本人似乎要比几年以前更加聪明了一些,竟然能够这么快的就想出解决的办法。而航道被堵,对于中国陆军来说,这可是个绝对的大麻烦,船进不去,那么后续的部队和物资就只能依靠那十四艘登陆艇一点点的往岸上搬,效率低的吓人,原本半天就能干完的事情,现在可能需要两天,甚至三天的时间才能干完。
日本人做的不错,但是蒋百里也并非没有任何的准备,虽然计划已经被打乱,但是蒋百里也有信心让高雄港在一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在此之前,还是要想办法先拿下高雄码头才行,而那里的防御也真是让人毫无头绪。
难道真的只能等步兵过来?或许可以再来一次登陆作战,他们是陆战队嘛,水陆两栖作战的精英,在海里游个几公里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悄悄上岸,然后里应外合,迅速的拿下码头。
“看来又要在实战中实验一种作战方式了。”蒋百里在心中暗暗的想着。
第555章
暴力清除
1910年5月3日,下午一点钟,来回不断的奔波了几天的运输船队,再一次的抵达了台湾,不过这次船队却并没有按照计划进入高雄港,而是依旧跟第一次登陆一样,在海尾那里选择用登陆艇进行登陆。
一艘护卫舰载着三十六名蛙人部队,正停靠在高雄港入海口以外的地方。
昨天中午的时候,高雄港已经正式的易手,登陆,打下高雄县成,陆战队只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反而一个小小的港口,却用了一天多的时间,而且伤亡人数也着实让人心痛。
五月二日清晨,天刚刚亮,两个连的陆战队战士在距离高雄港三公里以外的地方下水,然后趁着夜色的掩护游到了码头附近的岸边,上岸之后稍稍清理了装备,主要是检查武器有没有进水之类的,然后便悄悄的摸向了机枪碉堡,最终,在里应外合之下,于五月二日下午两点钟彻底的消灭了盘踞在高雄码头的一千余名日军,至此,高雄码头争夺战正式告一段落。
幸运的是,码头设施并没有被摧毁,码头上堆放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大多数都是战略物资,是日本急需的物资,因为战争,日本人没有能够及时的将这些物资运走,所以也只能被中国陆军给没收掉。
不幸的是,尽管采取了内外夹击的战术,机枪碉堡也依旧是给进攻的部队带来了不小的伤亡,而日军更是充分的利用起了港口内堆放物资的优势,一些日军甚至藏到了你想都想不到的地方,等有士兵过来的时候,或是忽然间开枪,或是扔出一颗手雷,亦或者抱着手雷与其同归于尽。
此战进攻码头的陆战队一共有三个营,两千四百余人的兵力,而防守一方主要是以驻守码头的一个中队,加上井下右带来了三百余人残兵,以及从岸炮阵地撤过来的一个中队兵力,大约一千两百人左右。
以双倍于敌的兵力,最终全歼敌人,但是自身也付出了四百多人阵亡,七百多人受伤的惨痛代价才拿下这座码头。而这一战也更是曝露出了陆战队的问题所在,论单兵火力,他们的确无人能及,论巷战能力,他们也还不错,但是在重火力方面却是他们的短板,如果说此次他们手中能有一门炮的话,伤亡人数甚至可以直接减半。
至于余下的那一半,这个谁也没办法,日军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抱着与敌同归于尽的态度去作战,面对这样的敌人,即便在精锐的部队也会损失惨重。
关于后者,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只能让部队慢慢去适应,然后在战场上小心小心再小心,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可是极其奇葩的精神,运用在作战上面的时候,会让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感到胆颤。
在这一点上,日军甚至要超过了以不怕死而著称的中国军队,或许唯有解放以后的中国军队才能跟二战时期的日军比一比。
至于前一个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并且得到了授权,科研所正在努力的去研究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因为科研进度极其缓慢,所以现在才陆战队才没有配备这种重火力。
而陆战队的重火力又不能是陆军的那样,首先它必须要保证轻便,适合登陆作战,还要保证威力难度也不是一丁点。而之前王思锐给出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无后坐力炮,这个适合陆战队的作战环境,也同样适合陆军部队。另一个则是水陆两栖坦克。
而水陆两栖坦克的好处是能够随时随地的对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劣势则是,因为要保证浮力,所以它的装甲厚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照目前设计出来的两栖坦克,就是来上一门37步兵炮都能轻而易举的将其击穿,所以被判定为不合格,最低的要求也是能够抵挡37炮弹的攻击才行。
话题重新回到海面上,三十六人的蛙人小队在抵达入海口之后,便顺着爬梯下到了六艘小船上,并且携带着大量的装备。
当小船划到岛丸号沉没的地方之后,船上的蛙人们还正在穿戴着装备,潜水服,潜水镜,氧气管,脚蹼,刺刀,这是目前为止他们的装备。
一朵朵的浪花,随着蛙人入水而荡起。
因为是白天,所以水下的光线还算是可以,如果到了晚上的话,就没办法下水了。李明顺着岛丸号侧面的甲板一点点的往下潜着,直到快到底部的时候,这才看到岛丸号底部被炸出了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孔洞,一些鱼类正顺着这些孔洞欢快的游着。
顺着孔洞往里面看了眼,里面黑乎乎的一片,几乎什么也看不到,透过孔洞那微弱的亮光,隐隐的能够看到船舱内部似乎是正常的,围着几座孔洞挨个看了一遍,发现都是差不多同样的情况,而岛丸号的结构也基本上确定了,就是铁皮包木头,这种船处理起来也并不算特别的麻烦。
当然,如果有两到三艘战列舰在这里的话,他们甚至可以保证今晚就能够通航,几艘战列舰可以一起拉着沉入海底的岛丸号到深水区域,将航道让出来,虽然很有可能会解体,但是散片清理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这里没有战列舰,除了一艘护卫舰要在这里配合他们以外,其他的护卫舰和驱逐舰,巡洋舰还要继续去执行护航任务。
在水下待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底下的情况基本上已经查探的差不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区域,然后上去之后在总结汇报,拿出方案来。
上了船以后,三十六名蛙人开始挨个汇报自己的情况,其中的一名蛙人则是负责记录,因为身着潜水服,所以看不出任何的军衔等级。
宪凌是一名上尉排长,没错,就是上尉,因为蛙人部队的特殊性,所以这里的所有人基本上全部都是高衔低配,而且蛙人部队总共也没有多少人,全军下来也就只有一个连的规模,他们的连长是一名中校。而宪凌手下的兵,军衔最低的也是个中士,其中更是有一大半都是准尉,或者少尉。
回到了护卫舰上,宪凌找到了亲自前来视察情况的蒋百里,而此时的蒋百里正站在船首那里静静的看着岛丸号的情形。
“报告首长!我排已完成初步探测,根据探测结果显示,这艘货船整体结构为铁皮包木头,排水量大约三千吨左右,底部有约几十个被炸开的孔洞,这是他们自沉的方式。另外自沉之前,这艘船是满载的,所以根据推测,当时这艘船可能在四千吨以上。而且散落在海底的物资有些难以清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宪凌将统计单递给蒋百里,汇报道。
“最快什么时候能保证通航?”蒋百里急切的问道。
“报告首长,五天内可以确保小型船只正常通航,半个月内可保证除战列舰以外所有船只正常同行。”宪凌报告道。
“太慢了,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总之,一周以内,所有吨位的运输船都必须能够安全的通过这里。”蒋百里紧皱着眉头,这个时间可不是他想要的。
“这样的话,就只能连夜赶工,暴力清除了。”宪凌有些郁闷的说道。
连夜赶工,这是他最不想干的事情,话说夜间不是不能够下水吗?夜间其实是可以下水的,而且也有照明设备,蛙人部队通过陆战队包枪的画面找到了灵感,对照明设备进行了密封处理,虽然照明效果会有所不如,但是保证短时间内的下水还是没有问题的。
之所以没人想晚上下水,那是因为这种设备还不稳定,加上密封的并不严密,时间长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忽然进水,一旦进水,那待在附近的人可就完蛋了,会直接被电死的。
“说说你的方案。”蒋百里问道。
“很简单,就是炸,我们先想办法将大量的炮弹,最好是鱼雷,水雷之类的威力大的武器,提前放到船舱内部,然后再由军舰在远处发射鱼雷攻击,尽可能的引起殉爆,利用爆炸将这艘船炸成碎片,接着再由军舰将稍微大一些的碎片拖走,丢到深水区域。如果装备能够到位的话,三天内应该能够恢复通航。”宪凌说道。
要想快速的办好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搞破坏,在这种时候打捞一艘船,需要将设备运过来,然后勘测,安装,启动,简单修补,拖走,等等,一整套流程下来,最快也要半个月的时间,而破坏的话就简单了许多,三天就足够了。
“我记得两侧岸炮阵地那里还有不少203炮弹,应该可以用在这上面吧?”蒋百里想了下,鱼雷和水雷可不是什么大路货,海军那边最近补给也不太容易,而且要不断的护航,根本没多少时间去补给弹药,还是能省则省。
“数量足够多的话也可以。”
“那就这么办,需要什么设备,需要多少人配合,你列张单子给我,我立刻命人去准备。”得到了确定的答案之后,蒋百里也是稍稍的松了口气。
第556章
辞职
蛙人部队心惊胆颤的轮班在水下接连工作了一整天的时间,这才将储存在两岸炮台弹药库中的一百多枚203毫米炮弹逐一的安置在岛丸号的船舱以及其他的地方。
但是整体上主要被安置在三个地方,分别是岛丸号船舱的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以及指挥塔下方的密闭空间内。安置炮弹的时候就是用护卫舰上的一只机械吊臂将炮弹缓缓的释放下去,然后由蛙人在海底进行安置作业,除了安放炮弹的位置有些要求以外,其他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多余的难度。
原本的鱼雷攻击,也因为无法更好的控制角度,以及穿透力等原因,所以被临时的改为了护卫舰主炮攻击,护卫舰将会位于一千米以外的区域,对标注好的地方进行射击,直到安放在内部的炮弹被殉爆为止。
因为是铁皮包木头的结构,所以岛丸号的清理工作并不难,主炮的炮弹可以很轻易的穿过外部的那层防御,5月4日下午三点钟,第一颗炮弹正式的进入了岛丸号内被提前安置好的弹药舱内,并且成功的引起了殉爆。
平均每座弹药舱差不多安放了将近四十枚203毫米炮弹,这么多的炮弹一起爆炸,对于岛丸号这种老旧货船来说是足以致命的。
然而在爆炸之后,岛丸号甚至一度离开了海底,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便又一次的沉入了海底,不过这一次却不是完整的沉入,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碎木屑之类的漂浮物,而且也能够清晰的看到,岛丸号的大部分舰体基本上已经被炸的粉碎。
直到下午五点钟,历经两个小时的排爆,被安置在岛丸号上的三座弹药库这才被全部殉爆,场面的确很震撼,而原本躺在那里的岛丸号如今也基本上成为了碎屑,上面甚至连一块二十米长的残部都很难找到。
蛙人部队先下海检查了一遍,确认了所有安放进去的炮弹已经全部殉爆之后,这才开始了最后一步的工作,清理残留在海底的残骸。
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一根长长的铁链子,一头挂在护卫舰的牵引处,一头用巨大的钩子潜入海底,挂上海底的残骸,然后由军舰拖着他们离开航道,或是进入深海区域,或是进入离开航道之后的浅海区域,只要不影响航道就行。
即便是完成了大量前期的工作,但是后面的拖拽工作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如果遇到军舰拉不动,或者体积太大,无法穿越的残部,还需要进行一次爆破清理。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快则一天,慢则两天,这条航道便可以保证正常通航,而已经去见天照大婶的井下右也不会知道,他费尽心机的计划,最终却只拖延了中国人不到五天的时间,这五天的时间虽然对战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实际上的影响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拖拽工作展开之后,蒋百里便立即给司令部发去了一封电报,而原本还在另一个登陆地点与日军进行激战的部队,却忽然间减少了登陆部队的数量,几乎一半的运兵舰,在离港之后便忽然间选择了转向,全部的朝着高雄方向驶去。
……
中京!
回归安全局之后的汤大潮,整日里只感觉到自己的体内似乎缺少了什么似的,住在这里,很不习惯,总感觉这里给自己的束缚实在是太多了,以往在北平时的那种意气风发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汤大潮的真实身份,也着实让他一家老小大吃一惊,以前虽然是混出了点人样来,但干的却不是什么正事,所以汤大潮的老父老母也是时常为他担心,只是现在这股担心没了,却又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汤大潮现在已经不叫汤大潮了,为了避免后续的更多问题的发生,汤大潮已经改回了本命,杨大超,而原本的那个汤大潮,则是被安全局下令逮捕,罪名是从事间谍活动,为敌国提供本国军事机密情报,汤大潮是4月29日被捕的,也正是在被捕之后,一家人被秘密的送往了中京,途中又拉了个死刑犯去顶替。
5月1日便由帝国法院大法官袁世凯亲自签署了死刑令,前后三天不到的时间,汤大潮便被执行了死刑。而原本汤大潮表面上的那几个兄弟,也遭到了安全局严密的调查,不过经过了几天的调查之后,却对外公布并没有发现这几人有什么异常,但也会对他们持续关注。
而杨大超一家人则是住进了中京的安全局家属区,杨大超本人也被提名晋升为准将,并且担任华北区副主任。
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这是不少人都希望看到的,但是已经习惯了那种暗地里争斗的杨大超,如今却无论如何也难以适应,再三犹豫了许久,杨大超还是拿出了那封辞职信,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他感觉到了乏力,无味,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反正这些年也赚了不少钱,就算不在这里做了,他也可以找个地方做生意去,内地什么的杨大超暂时没有怎么考虑,因为他将目光放在了北边的北部大省,那里开发不足,人口不足,正适合他目前的身份前往,而且也很容易做生意。
再三纠结之后,杨大超最终还是敲响了局长马三如办公室的大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