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427


如果是以往,或许他们还能够在传令兵的身上动动手脚,但是现在,人家的通讯全部靠着无线电,无线电这玩意儿可是管制物品,民间是不允许拥有的,而且就算是有了又能如何?没有密码本,你依旧无法破解电报。
所以,在最近的一两年以内,这些特务人员主要就是在围绕着无线电和密码本这两个东西在明争暗斗。当然,拥有主场之利的中国人,也是屡次获得胜利,但那些特务人员却依旧贼心不死。
皇宫内,尽管外面已是暗流涌动,但是这里却始终保持着紧张,平静的节奏。
过完年的时候,王思锐将皇宫中的一座宫殿改为了军事殿,命工程兵在内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沙盘,这个沙盘是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
当然了,想凭借着一副沙盘就将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都给描绘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幅沙盘又不是一副完整的沙盘,上面只标注出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地形或者是河流。
但是这幅沙盘的核心位置,则是中华帝国的国界线,本土的沙盘布置的就较为详细一些了,不仅仅标注出了各地的驻军有多少,连预备役和新兵营都一同标注了出来,甚至连各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也同样的标注了出来。
唐绍仪一如既往的来到了军事殿,作为外交大臣,唐绍仪基本上已经算是位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说不是军人,但是这种级别的军事会议唐绍仪也是有资格参加的,当然,整个外交部也只有唐绍仪一人有这个资格。
此次参会的人并不多,帝国总理王士珍,军部大臣徐世昌,6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叶祖珪,空军总长王林,安全大臣马三如,再加上一个外交大臣唐绍仪,这边是此次参会的全部人员。
光是看这些人的身份,就能知道这次会议的规格等级到底有多高,保密级别有多高。
而此次除了唐绍仪和马三如以及皇帝王思锐三个人知道会议的内容之外,其他人对此毫无头绪,三天前才刚刚开过军事会议,主要就是讨论蔡锷的增兵计划,并且将任务安排了下去,三天内连开两场高等级军事会议,这种频率在以往可是从未生过的。
而且最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生,这也是这些人郁闷的地方。
“是关于欧洲的事情。”眼见众人一脸的迷茫,唐绍仪低声的提醒了一句。
“欧洲?”王士珍微微一愣,紧紧的皱着眉头。
心中暗道,难道这么快就要涉足欧洲了吗?现在可不是个最佳的时间啊,而且欧洲那边两大集团还没有损失太大,这个时候中国根本不适合登陆欧洲,加上蔡锷刚刚提出的增援计划被批复,短时间内中国也根本没有登陆欧洲的能力。
海军还很薄弱,海面上是不可能抵达欧洲的,6地倒是可以,可是现在帝国的控制区域距离欧洲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且无论是俄国还是其他的国家,显然不会给6军让出一条通道的,那么6军就只能一路打过去。
原本在西边的部队已经抽调了一百多万回来,现在驻扎在西边的部队当中,有三分之二的部队都是新兵组成,这点人用于防守倒是还可以,进攻的话,连王士珍自己都没多大的信心保证成功。
技术支援?这个似乎也太快了啊。
王思锐一直都在给这些大臣们灌输世界大战的思想,所以这些大臣们心里很清楚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还是说,欧洲已经有一方支撑不住了快要?中国已经到了出手的时候了?真是糟糕,现在真不是中国出手的时候啊。光是日本那边,他们就得一两年的忙活。毕竟几百万的军队,那也不是说着玩的。
几人正在心中胡乱的猜测着,王思锐不慌不忙的走进了大殿之内。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次的会议并不属于军事会议,但是王思锐却总是喜欢将这种会议放在这里来进行,而这座大殿也是今年以来王思锐最喜欢来的地方。
“先将情况说一下吧。”王思锐站在沙盘面前,朝着唐绍仪点头说道。
“是,陛下。”唐绍仪微微鞠躬应道,旋即转身走到沙盘的欧洲区域,拿起指挥棒,在沙盘上轻轻的划了一道,但却是凭空而划,并没有触碰到沙盘。
“这里是目前欧洲战局同盟国,协约国之间的战线,从战线上来看,同盟国是占据较大优势的,但是因为协约国背后有美国人的帮忙,所以协约国在短期内也能够与同盟国抗衡,而根据外交部驻欧的大使汇报,目前欧洲战场有很大的可能会陷入僵持。
除此之外,同盟,协约两方也在不断的对我们示好,想要拉拢我们,同盟国给出的条件是,无条件的帮助我们在欧洲找回那些遗落海外的文物,而我们则需要从西线继续由东向西进攻,同盟国也会组织兵力进行东征,直到我们双方汇合为止,然后两处兵力汇为一处,进入欧洲大6核心区域与协约国共同作战。
我们至少要派出三百万的部队到欧洲去作战,德国人会为我们提供不低于一半的作战物资以及补给。
另外还有战后的利益分配问题,目前同盟国给出的条件是,东亚归我们,西欧归德国,中欧归奥匈帝国,东欧归奥斯曼帝国,西亚以及其他的地区由四国共管。”唐绍仪先是说出了同盟国给出的条件,紧接着继续说道:
“协约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同样给出了难以让人拒绝的好处,先是香港,越南地区会立即归还给我们,在日本问题上面,协约国会共同对日本施加压力,不排除直接派兵参战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我们的海军舰队将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优先通行权,优先补给权。战后会共管同盟国领土。我们需要从6地以及海上同时出兵,在东欧以及西亚地区对同盟国势力起攻击,协约国会保障我们海上登陆部队的全部的作战物资。”
“啧啧,欧洲人还真是脑洞大开,什么想法都敢有,这完全就是拿我们去给他们当免费的打手啊,而且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听完两大集团的条件,徐世昌不由的一阵冷笑,在他看来,两方没一个好人,这种条件用他们给?
当然了,如果真论起来的话,德国人给出的条件显然更加优厚,至少中国可以得到整个东亚地区。而不是协约国的什么通行权,补给权,这玩意儿简直虚的不能再虚了,给你面子的时候你什么都有,不给你面子的时候你就是个屁。
至于香港和越南,协约国也太看得起他们了。就算他们不给,难道中国6军就没有能力去武力收回了吗?
“陛下,此时不宜与欧洲决裂,我国应尽力保持现状,左右逢缘,等解决日本问题之后,在做打算也不迟。况且现在欧洲列强的消耗也并不严重,我们贸然加入进去,有可能会成为列强的炮灰。”王士珍紧紧的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的时间,这才开口建议道。
“不错,此时的确不宜与欧洲决裂,目前我们还没有跟他们全面开战的资本。”王思锐也同样的点了点头,他想走的是美国人的路子,等战局明晰之后再做选择。
虽然历史已经告诉了王思锐,协约国将会是胜利的一方,但是这个时代的同盟国却有中国的技术支持,在装甲部队方面,同盟国可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只要同盟国能够在欧洲大6打败协约国,那么协约国基本上就已经不可能成功了。
但是对于德国,那个脑残的威廉二世,王思锐心中还是有些不爽的,谁让这家伙对华人很不待见呢?谁让这家伙不断的去把祸水往华人身上引呢?
但是答案很明确,加入同盟国,中国的利益将会是最大的,因为整个亚洲地区几乎没有德国的势力,而那些国家也都是一些小国家,少的派一两个师就能解决问题,多的也就派一个集团军就行,中国完全有能力同时去开辟数个战场。
但是这个前提是,协约国必须在欧洲保持劣势,等中国腾出手之后,参与欧战之前,协约国都要一直被同盟国牢牢的压制着才行。
不然的话,中国这么做,很有可能会走上二战日本的老路子,当然中国的资源和工业能力也注定了中国即便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也不会跟日本是一个结果,但是一场大战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伤亡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第589章
两年内必出现在欧洲
现在的史已经早已今非昔比,王思锐心中的史,现在顶多也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凭借着史的优势,他已经将中华帝国给带到了如今这个地位,而接下来的,则需要他自己去把控。
好在这十年来的磨练,也让王思锐在心态上焕然一新,也早已适应了这个上位者的角色,不得不承认,环境和地位的确是个很锻炼人的方式。
王思锐并不想走日本人的老路,同样的也不想按照美国人的老路去走,他不想在战后这个世界上还能跟后世那样,形成两极分化,最终步入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
如果中国此时选择参战,那么无论加入哪一个方面,等到战后的时候,势必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而这个对手可能是德国,也可能是美国,至于英国,王思锐则是直接抛弃掉了,在王思锐的故意操纵下,如果布置的合理,英国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经过这一战就直接陨落。
那么中国未来的选择,必然是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所以,在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之前,王思锐又没有计划再推动一次世界大战,那么一战,将被王思锐当作是一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推动一战爆发出更大的潜力,让这个世界更加混乱,成为了王思锐心中的重中之重。
只有越来越乱,中国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唯一的遗憾就是,留给他准备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以至于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都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
当然,比起其他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了,至少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国已经拥有了两百万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而这批老兵也是中华帝国的财富,更是他们未来崛起的财富。
殊不见,各地的新兵营,预备役中的教官,全部都是从战场上被调下来的优秀战士或者军官。为了不给那些调回后方的优秀军人留下遗憾,帝国军部给出了一个时间为一年半,至少晋升一级的待遇,这才算是稳住了那些被调回来的优秀将士。
而这么做的最直接效果就是,新兵在出营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实力就已经超过了前辈们同期出营时的战斗力,只需要经过几场战斗,他们就会迅速的成长起来。
这是美国人搞的那一套,治愈效果就不用多说了,而另一套则是日本和德国搞的那一套,在战争前期的时候部队的确无往不利,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部队伤亡的增加,优秀的军人越来越少,后来的军人质量又跟不上来,所以最终只能越打越弱。
“我们暂时不会与欧洲决裂,但是也要做好与欧洲决裂的准备。此次的战争,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时间也没有多少了。所以,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去做好一切的准备。
部队的扩充要继续加快速度,但是质量方面不能有任何的妥协,如果教官不够,就继续从前线优秀将士中抽调,一年内,我们要完成扩军五百万的目标,两年内扩军一千万。
同时,国内的工业建设也要加快速度,特别是军工方面,两年内规模至少要扩大五倍,重点发展自动步枪,机枪,火炮,坦克,飞机,海军等项目。”王思锐表情坚定的说道。
三天前的会议,王思锐给出的定论是一年内扩军三百万,两年内扩军七百万,三年内扩军一千二百万的三年计划。而按照这个计划,三年之后,中华帝国在兵力和工业方面将有能力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抗衡。
即便是美国,一时间也不是他们的对手,至于德国能否扛过那么久,在王思锐看来根本不是问题,大不了不断的去送给德国人一些技术,让他们保持在战场上的优势,帮助自己拖延时间即可。
这样的话,等一千六百万军队投入战场之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到两年内就会彻底的结束战斗,而有了前面三年的拉锯战,列强们估计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但是列强频繁的示好,且给出的条件也越来越吸引人,表面上看来这的确是个好事,可实际上却也是对中国的施压,逼迫他们尽快的做决定,列强是不可能永久保持这种态度的,当他们发展中国真正的意图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所以,这次的会议,王思锐将三天前的三年计划改为了两年,时间上虽然紧凑了一些,但加把劲儿的话也并非完不成任务,当然,王思锐最不担心的就是兵员的问题,因为中国有四亿人口,一千万的扩军还是很容易的。
“是!”众人齐齐答应道。
两年的时间,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底线了,两年之后,中华帝国必然全面参与到世界大战当中去。
虽然现在他们已经算是参与进去了,但这次却只是他们跟日本之间的恩怨,在这些人的眼中看来,只有当中国的军队出现在欧洲的时候,这才意味着中国真正的参战。
唐绍仪已经想到了该如何去拖延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不引起列强的反感,甚至反而会有列强愿意出面帮忙。
“海军的那艘航母现在进展怎么样了?”王思锐继续问道,上次询问航母的问题还是在一个月前,而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重要性王思锐早已知道,这也是帝国没有大量建在战列舰的原因。
帝国在海军方面要想超越列强,只能走航母和潜艇这一条路,战列舰这条路是很明显的走不通的。
“航母正在进行最后的舾装,自从我们下令加速建造之后,船厂那边优先调试了动力系统,一些工作是在试航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预计两个月后第一艘航母就能够交付使用。第二艘航母预计两个月以后正式下水,一年后交付使用。第三艘航母计划在两个月以后开工,如果前两艘航母能够顺利的话,第三艘航母的工期可能会缩短大约一个月左右。
而预计四个月后另外两个万吨级船坞就将全部建造完成,到时候旅顺造船厂将具备同时建造三艘航母的能力。”叶祖可是时时刻刻的关注着海军的动态的,对于航母这东西,虽然他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怎么看好,但是现在也渐渐的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中国海军能够拥有四艘航母的话,就完全可以保证帝国在亚洲地区的绝对霸权,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挑战的,哪怕是英国也一样。
而最让叶祖兴奋的是,帝国的造船速度甚至要比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还要快很多。速度快,并不意味着就是质量差,中国海军的舰船质量那是一点也不差。
之所以建造的速度快,那是因为他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建造方式,分段式固定工位建造,一个工组只负责一个区域内的建造,第一次的时候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多干几次就会熟练,熟练了之后,速度自然会很快。
而几十个,上百个工组又组成了一个大的工组,他们合在一起建造军舰的某一段,等这一段建造完成之后,再有专业的拼装工组进行焊接作业,每一个人手中的工作只有那么一点,忙完了这个就可以去忙别的。
而其他国家的舰船建造基本上就是一套人马从头干到尾,在工程师的带领下什么活都做,速度自然不可能比的上这种分段式建造,当然,这种建造模式其实跟国内工厂采取的流水线模式是一样的,效率比以往提升了一倍不止。
所以,尽管第一艘航母距离开工建造到现在也才刚刚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这艘航母马上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其建造速度比英国建一艘战列舰还要快。
而第一艘航母的吨位却达到了三万吨,这是因为他采取了无畏战列舰的船体,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但是后面的几艘航母却是重新设计的,其吨位都在四万吨以上。
一想起庞大的海军建造计划,叶祖的心中便是一阵热血止不住的往外翻涌,若他不是海军总长的话,他甚至愿意亲自带领着舰队出海作战,而现在,他只能无限制的去羡慕萨镇冰了。身为海军次长的萨镇冰,却能够率领舰队出海作战。
“继续建造船坞,半年内,旅顺造船厂要拥有同时开工五艘航母的能力。”王思锐吩咐道。
虽然很急,但是他却没有时间了,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去抓紧时间努力,好在之前的准备还不错,现在旅顺港内拥有大量的工程兵和工程机器,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快施工的进度。当然了,王思锐很羡慕的美国一年就能够建造一支舰队的能力,现在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虽然在某些技术方面可能还比不上美国,但是现在的中国,绝对能够被称为海军工业大国。
“陛下,旅顺船厂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扩建了,除非我们去增加水深,三座万吨级船坞已经是他的极限。”叶祖郁闷的说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