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27


至于这个结论有没有人相信,这个已经不重要了,刘家的后人也不敢去质疑李鸿章。
第133章
爆炸
离开了京城之后,王思锐并没有像之前表现出的那么自然的感觉。
在离开德胜门的视线范围,进入到了外围部队的警戒圈之后,王思锐立即换了一副态度,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那就是以前的王思锐又回来了。
“如果有不愿意去的,或者后悔的,我不勉强你们,你们也不需要担心,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能够在军队里矜矜业业,好好的训练,到了战场上好好的打仗,我依旧不会为你们关上晋升的大门。”进入了部队的包围圈之后,王思锐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的小心翼翼,全体人员下马,王思锐将所有人聚集在一起说道。
王思锐并没有向他们隐瞒此行的危险性,也并没有去骗任何一个人。
毕竟事关性命的大事,即便是王思锐,也不想让自己的手下心不甘请不愿的去丢掉性命。
所以,在离开部队的包围圈之前,王思锐最后一次问道,他不想有人后悔,最后在半路上逃跑。
“旅长,我们都是贱命一条,而且又有两千两银子可以拿,死了也就死了,没什么好可惜的,如果活着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赚到两千两银子,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好处。”一名士兵一脸坚定的说道。
“是啊旅长,有两千两银子可以拿,而且以后我们的家人也能受到优待,我们的一条命可不值那么多钱,这要是真的说起来,其实我们应该算是赚到了。”另一名士兵静恩这附和道。
两千两银子,如果以后王思锐能够成事,他们的家人还将受到更多的优待,比如,做官。
只要他们的家人品行没有问题,王思锐便会安排他们做官,至于是什么职位,那就只能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了。
就是这两个条件,无论哪一个条件,都让他们无法拒绝。
两千两银子,这要他们赚多久的时间才能赚到?在军队一个月的军饷是五两银子,一年也就是六十两银子,这在大清平民百姓阶层当中,已经算是金字塔尖上的那群人了。
而即便是按照这个速度,两千两银子也需要大概三十三年才能赚到。再说了,他们能不能干到那时候都还是另一说呢。
现在部队的阵亡抚恤金是每人一百两银子,这已经是普通阵亡的二十倍了。
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可以做官,那可是做官,知道现在做官是什么要求吗?
要么你能够科举中榜,要么就是你爹能够像李鸿章那样的,再不济也得是个三品往上的大员,这样通过关系还有可能弄个职位干干。
而王思锐给他们开的条件便是只要家人品德没有问题,便会安排合适的职位。
就算做官这条路最终没有能够实现,可他们的家人却实实在在的拿到了两千两银子的。
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并不存在虚假的。因为这银子是昨天他们亲自送到家中的,是他们亲自交到父母,或者兄弟手中的。
有这两千两银子在手,只要他们的家人不赌不抽,哪怕是每天都大鱼大肉的,也能够过完这辈子。
他们虽然死了,可他们的父母兄弟却能将生活档次提升几个级别,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难道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你呢?还有没有其他的要求?”看着一个排的战士一副慷慨赴死的样子,王思锐转而走到了一名身材与自己差不多的士兵面前,有些内疚的问道。
“没有了旅长!您给的条件已经太好了。”那名士兵回答道。
“可我觉得还是不够,他们起码还有活下来的希望,可是你没有,甚至连一具全尸也保不住。”王思锐心情有些沉重道。
是的,其他人都有活下来的希望,但唯独站在自己面前的这名士兵活下来的希望为零。
因为他是代替自己的,他必须要死,而且,最后还要被炸药包给炸的粉身碎骨,不然最后对方依旧会发现王思锐没死,到头来所做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死了的弟兄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旅长,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尽量的收敛我的尸体。进祖坟我是不想了,我们家祖坟自杀的和战死的不准进入,到时候还请旅长为我找个风水宝地。”那士兵坦然说道。
王思锐重重的点了点头,旋即朝着身后的王树起吩咐道:“王叔,让一团跟在他们身后,要确保弟兄们的遗体可以找到。”
说完这句话之后,王思锐的脸庞上落下了两行清泪。
他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做,这五十多人完全可以不用去死,王思锐只需要带着二旅的部队,绕道直接杀到榆林堡就可以了。
但是那么大的动作,想要引人耳目就不可能了,在做那件事之前,所有的行动都必须要保密,否则王思锐为什么要隐瞒自己军队的数量?甚至连城内的军队,也隐藏起了两个团的兵力?更别说城外的这五个团。
为了中华大地上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战火的持续,必须要有人死,但偏偏死的这个人不能是王思锐,这让王思锐很郁闷,很内疚。
如果王思锐的计划能够完成,整个中华大地的战火将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可如果计划没有成功,中华大地将会回归到原本的历史,自打北洋政府倒台之后,将陷入近二十年的战火,全国各地大小军阀不断,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弟兄们,以后若是有人路过我的坟墓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带坛好酒,多烧点纸钱,活着没能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到了底下以后也让我享受一下妻妾成群的生活。”田海笑着朝着身后的士兵说道,旋即一挥手,带着一个排的弟兄离开了最后的安全圈。
出了这个圈之后,他们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
紧跟着,一团的弟兄也开始纷纷尾随前进,只不过队形保持的比较散乱,而且大多都没有从正路上走过。
“少爷,真的不告诉他们吗?”待田海和一团的人离开之后,王树起站在王思锐的身旁,心情有些沉重道。
“还是不要了吧,告诉了他们,情绪上肯定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被那些人给发现了,他们就算是白死了。而且,若是让他们知道了会死在哪里,对于他们来说,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王思锐说道。
王树起沉默了,对于王思锐,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这还是自己打小看到大的少爷吗?之前那个没什么心眼,却总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少爷去哪了?
虽然现在的少爷更加精明了,成就也更加大了,可是在王树起看来,现在的少爷活的实在是太累了。
王树起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要退出,可一想到自己离开了以后,少爷的身边将会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信得过的人,所以便将这股去意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并且一直默默的帮助着王思锐去训练军队。
而因为城外的情况和条件要比城内好很多,所以王树起的二旅,别看表面上只有五个团那么多,可他的总人数却是惊人的。
一个班有十二个人,一个排有四个班,一个连有四个排,一个营有四个连,一个团有四个营,单单只是战斗兵力,二旅便有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人,加上各级部队的直属兵力以及各级指挥官,王树起的二旅有足足一万八千多人。
其实一旅也差不到哪去,他们实际上比二旅少了四千人左右。
而二旅那边因为地形方面有优势,所以他们整天的任务就是训练,别看规模要比一旅大的多。
实际上二旅的训练并不比一旅的差,反之,在日常训练以及单兵技术,部队协同训练方面,二旅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越了一旅。
现在一旅唯一的优势便是他们的实战经验,二旅因为一直都在隐藏,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参加实战。这也是两个旅最大的差别。
尽管手握三万余军队,但是对于王思锐来说还是太少了。
他不想看到北洋政府时期的悲剧,不然的话,以他的兵力,能够做到的要比北洋政府更加出色。
他要做的,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曾做到的,一旦成功,必然将会是震惊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但震不震惊历史王思锐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是平民百姓。
南口!
数声巨响,让那些躲在一旁观看的洋人们不由的捂住了耳朵,剧烈的爆炸声让他们不得皱起了眉头。
一团团橘黄色的火焰,将下面的五十多人尽数吞没,等火焰消退之后,却看到几十具正在燃烧着的尸体,不过这些尸体当中却少了几具。
没有人会去觉得有人跑掉了,因为数千双眼睛就这么看着呢,他们是跑不掉的。他们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没有留下来。
等到一切都平静了之后,洋人们开始走下了道路,想要去看一看王思锐是不是真的死了。
虽然先前他们已经看到了王思锐的身影,但那毕竟是在远处看的,所有人都觉得,还是近距离的在观察一下比较好。
只不过,翻遍了尸体,却没有看到王思锐以及他身边的几个人的尸体。
“阁下有所不知,他这是不想让其他人侮辱了他的尸体呐,而且,他早就知道了会死,所以才会在身边带上了这些玩意儿。”一名中年男子对着几十名洋人观摩团解释道。
第134章
心机婊慈禧
“死了?”
慈禧太后瞪大了眼睛,一脸不敢相信的问向来者。
而在一旁的光绪皇帝,脸上则露出了无尽的惋惜之情。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不和,这是整个朝堂上下都很清楚的事情,甚至这一次的联军事件,多多少少的也跟这件事情有一些联系。
当年慈禧太后强势的叫停了戊戌变法之后,曾经表态要废帝,结果引起了西方各国的不满,并且施加巨大的外交压力。
慈禧太后当时也是实在是顶不住这股压力了,最终才不得不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
而列强见慈禧最终收回了决定,也就退让了一步,反正这是你们家的事情,只要皇帝还在位就行了。
至于慈禧要废帝,西方列强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令很多人都不解的。
但是后世的一个文档却揭开了这段秘闻,西方各国对于皇权还是比较信仰的,他们认为皇权不可侵犯,只要坐在皇位上,那就是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荣耀,是这个国家的象征。
西方虽然在君主立宪之后极大的削弱的皇帝的权利,但在某些事情上,皇帝的话语权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以当时西方人的思想,皇帝只能由他们家的人来做,除非是皇帝自己不想干了,然后可以亲自找个接班人出来。
另外就是,他的政敌将皇帝给推翻,然后自己做上皇帝的宝座。不过放在当时,即便是推翻了皇帝,他也不可能被列强承认的。
而慈禧太后虽然是太后,但他毕竟是个女人,此时的西方与东方是一致的,都认为女人不应该过多的参与到权利当中,至于一个女人去废帝,这在西方人看来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西方列强才会强加干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