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0


家里的马桶坐着安心
  “你撑着伞站在公寓底下,雨不停地下,没有即刻停止的迹象。我想起当初我们雨中的相遇,我抱了一堆可乐从711便利店跑向公寓,你伸出了右手递了把伞在我的头上,一句话不说。我躲了两秒,依然从你的伞下冲了出去,很爽的感觉。除了本性如此,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偷瞄你很久了,住在同一栋楼5层的单身少女,你伸出手,我就知道我们一定会在一起的。”
  按安妮的话来说,那天相遇下雨的世界可算得上是一片静好,可接下来的文字却有不尽的悲怆凄凉。
  “我知道自己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我喜欢在嘴上和朋友说哪个女孩的体型,说哪个酒吧又来了新的领班新的领舞,我也会凑热闹跟着同事去隔壁大厦看前台的服务员,但你要相信我真的爱你。可是这些习惯,我一次又一次地犯着,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请求你的原谅。”
  他们都属于前卫型的恋人,他们的理念是宁可辜负一千,不可放过原配。解释一下就是,不管你怎样和人交往,但是你要记住,不要移情别恋,不要将第三者带入我们的生活,不要影响到我和你的感情,我们最终是要白头偕老的,几十年中人难免犯错,现阶段我们都年轻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他们的感情成为了好友之间的标杆。我才看到他与新朋友在角落亲吻,转眼便看到他与正牌亲热出现在我们的亲友聚会上。我也看到他的原配单独坐在酒吧和新人聊得眉来眼去,看见我也会跟对方肆无忌惮地介绍:这是我老公的朋友。
  看久了就知道,就好像我们蹲马桶一样。偶尔会留恋五星酒店的马桶那么的华丽,也会因为无法控制的生理原因而随便找了个马桶解决需要,但是最终我们习惯的还是家里的那个马桶。坐下来就很安心,看起书报来也格外有劲……
2009
  2009年,我28岁,那时的我认为:
  能从一个眼神中读出你的歉意才是你的真命天子,能从一个拥抱中感受你的不舍才是你的知己。虽然我们都不是偶像剧演员,但是爱你的人,是会代替镜头捕捉你所有的一举一动一矫一情的。而那些需要你浪费时间去向TA解释一切的人,必定是上帝派过来收你的人,撤吧。
  谁认真谁就输了。
  解释没有意义。
  这个年头,重要的不是纵横捭阖的能力,不是倾国倾城的长相,不是三宫六院的胸怀,也不是株连九族的家世,而是态度。态度,你有么?
  骂人真是让自己心情变好的一剂良药。
谁认真谁就输了
  “我爱你现在的年轻漂亮,我爱你以后的历经沧桑。”
  从未有看书习惯的你,突然扭过头对我说。
  那时灯光辉煌,人声嚣张,身影丛丛叠加,有被晴天霹雳了一下的感觉。呵呵,呵呵。
  我们四目相望,再无其他。
  你继续前行,手里把玩着车钥匙,那得意扬扬的模样似曾相识。
  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位大朋友说起他和她的相识用了“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这句话。因为情感难寻,所以才死命地将这句话记在心中,他曾经教育我的那么多道理我都忘记了,只剩下了这一句,他唯一发自内心的感慨。
  当时的我或许在想,他和她是倾盖如故了,我又如何能够让他不再把我当一个小孩呢?
  后来我们又再遇见,他已经成家了,他问起这几年我的近况,我劈头盖脸说起了那些我以为他会对我刮目相看的经历,他只微微点了点头,丝毫没有和我探讨下去的意思。
  那一刻我有被打败的感觉。
  所以我也会发短信给小胖子同学说:我每次发短信只发几个字给你,你就劈里啪啦回复一堆,貌似你占了上风,但其实你一开始就输了。
  这些道理谁都懂,谁又能做到呢?
  从遇见第一面开始,就注定了两个人不能计较得失才能平衡。一旦一方留有心思,那所谓的倾盖如故也就不复存在了。
  两个人的相遇纯粹是出于机遇,说是一种机会也未尝不可。
  可人一旦看重机会了,就难免被机会所支配。
  所以我们渐渐连话也少说了,甚至不说也行。
  周国平老师有句话能表达我们当下的心思:相思是篇冗长的腹稿,可发表出来却往往很短。
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事件扎堆,荆草丛生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在一线天之下走着。光线昏暗,滴水沁入颈部,下蹲或侧身,再小心翼翼地匆匆而行也会沾些许泥浆在身上,不过我丝毫不在乎。能够潜水过五十米,谁在乎你水底的姿势是不是足够好看?
  其实我是很怕亲近的人问我一系列的问题,你是不是这样想?你是不是那样想?你是不是不这么想?难道你那样想?
  近期的文字狱女王尹珊珊说:
  自卑的女人会在ML的时候问对方:你真的爱我吗?
  愚蠢的女人会在吵架厉害的时候问对方:你不爱我了吗?
  可怜的女人会在冷战的时候问对方:你理我一会儿好不好?
  想来,包括我自己,无论男女都会在心智未成熟的时候犯一些诸如此类的错误。所以遇见这样的情况,我通常都是沉默,再沉默,我是憋不死自己的,但是通常是对方把自己憋死了。然后在另外的地方重生,传着流言蜚语,而这一切都已经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
  以前总有人强迫性地问我,为什么每次你有事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说出来,一个人也不解释也不说明。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懒得解释。一个了解你的人人根本不会问这样的问题,而你也不会给真正了解你的人问这个问题的机会。
  我是向来不喜欢解释的。可能也是因为很早就工作了,而接触的历任老板都在我嘴唇微启时便一顿劈头盖脸地大骂:别给我找借口。
  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嘴唇动动,啥也不说。后来干脆连嘴唇也懒得动,又不是演悲情偶像剧,我想镜头也捕捉不到这般矫情的微小搐动。
  解释有何意义?
  吵架时问“你不再爱我了吗?”难道我怒发冲冠狠狠地告诉你:“我爱你!”那么你必定会问:“如果你爱我,你为什么要这么生气?”“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们在吵架!!!”“可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和我吵架的!!!”
  你问这种愚蠢的问题,自己就会推断出这种“爱我就不能和我吵架”的愚蠢结论。
  爱你还会杀死你,只和你吵架够给你面子了。
  爱情不是拍电影,浪费多少的胶片都无所谓。而电影中那般死去活来贴肉贴心的高潮恩爱是因为导演预算不够才勉强让你看到的一个幻像。《我爱你》那样的电影你多看几遍,你就会成长两岁。
  一切美好的,底下都堆积着大量残骸。一切矮小的,踩着的都是巨人的肩膀。
  如今我人模人样地坐在你的面前,任你嬉笑怒骂都保持着沉默的态度。起码这是一种态度,如果不是我的前几任对我百般摧残,想必我也不会有这种态度。
  这个年头,重要的不是纵横捭阖的能力,不是倾国倾城的长相,不是三宫六院的胸怀,也不是株连九族的家世,而是态度。态度,你有么?
  你有的是激动,你有的是崩溃,你有的是谦卑,你有的是沉沦,你有的是退缩,你有的是热爱,你有的是憎恨,这些你都有的是。你唯独没有安静的三秒钟,那安静的三秒钟就是你的态度。
  一个有态度的人是不会把别人的态度放在心里的。你会衡量,会掂量,但你不会让它占据你的内心。我的做法是想一想,中和中和,像奥巴马那样:我可以为我的言语感到抱歉,但你想要我道歉免谈。对方说什么你就是什么,请问究竟他是你,还是你是你?
  有的人的人生就是在“解释,行动,解释行动,再解释,再行动,再解释行动,再解释解释行动……”中度过的。依我看,解释个屁,有种你们就闹掰吧,各有各的生活,如果谁都觉得无所谓了都有新生活了,那就证明你们本来就不应该在一起。如果一方不适应了,另一方无所谓,那就证明你们迟早得分开,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两个人都觉得别扭了,那就证明你们天生就必须在一起,解不解释,都没那么重要。
  所以能从一个眼神中读出你的歉意才是你的真命天子,能从一个拥抱中感受你的不舍才是你的知己。虽然我们都不是偶像剧演员,但是爱你的人,是会代替镜头捕捉你所有的一举一动一矫一情的。而那些需要你浪费时间去向TA解释一切的人,必定是上帝派过来收你的人,撤吧。
  好像从2009年这一年开始,多年前不停不停地记录和思考开始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提供了准则。比如不解释原则,比如吵架原则,比如很多比如。从这一年开始,人生有了越来越多的坚定,这种并非空穴来风的坚定让我面对很多事情更有了底气。面对很多事情,我当下的态度便是我思考很多年的结果。
  2012年9月26日
思考和分享是一种逐渐消失的美德
  QQ上收到3条编辑约稿留言。一条是老编辑的约稿,写明了需求,写明了字数,也写了我的名字以及问候。
  另外两条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内容非常类似:我是《××》的编辑××,帮我们写个稿子吧。
  每次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很想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坐上编辑这个神圣的岗位的,既然会上网留言,为什么不会思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比如:如果您的杂志足够出名,我想您也用不着来约我的稿。如果不够出名,您还装出一副大家人手一册抢购您杂志的样子,那我就真没话说了。所以起码的,您得告诉我您的杂志是日刊周刊月刊双月刊还是季刊,别以为我特知识分子,没有我不知道的事情,其实我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
  其实足够出名的人也会谦虚地介绍自己。比如张国立老师,若是打电话给陌生人,一定会说:您好,我是演员张国立,弓长张,国家的国,立正的立。别以为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和你想的一样,上一次回家调查80后作家大家都认识谁,有几位除了我是他同学的原因而认识我之外,韩寒郭敬明一概不知道。
  再比如:您得告诉我您的杂志是什么定位吧?我不擅长写鬼怪,不适合写武侠,没写过美食,更不懂得什么是知音体。所以您得仔仔细细地告诉我,您需要什么,您杂志的定位是什么,您看过我以前的东西吗?如果看过,能够告诉我哪一篇是您需要的风格,这样我就快速明白了。如果没有,那也请您告诉我您需要的内容和方向。
  再次:如果可以的话,您也可以顺便告诉我您的杂志的稿费大致是多少,如果您可以开出一字一元的价格,您也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如果不是的话,我觉得您还是事先先提两句,虽然我不差这个钱,但是您总不能等我写了两千字后再告诉我,你们的稿费是千字一百元。除非您能够具有超凡的魅力,让我不要钱也愿意写,我心肠很软,也常干这样的活,但前提是请您先把我给征服了,怎么着都没问题。
  类似的情况也常发生。常有一些同学投简历到我的邮箱想加入传媒业。态度诚恳,语气真挚,对他们的未来有帮助的信我一般都回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信我不知道是想挑逗我,还是大家想组团测试一下我的善良度。
  比如有的信里写:我想从事传媒工作,告诉我怎么样才行?
  拜托,我又不是阿拉丁神灯,你喊我一声,我就出来帮你了。传媒工作不是体力活,不是我告诉你把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再找个好子宫就可以造人了。传媒工作没那么简单,所以一般我回这类信,都只回三个字:要努力!
  比如有人写:我特羡慕写小说的人,请问怎样才能出小说?
  你还不如直接问我怎么发财好了。
  比如有的信里写:我特想加入光线,请问光线有哪些部门,哪些部门需要人?其实现实生活中,好像大多数人常常会问同样一个问题:哪些岗位需要人?就好像只要那个岗位需要人,他去,这个人就一定会是他。好像光线以及其他的公司都是种萝卜的农产品公司,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管理模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