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剑说(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1943

  “Hello!”
  听着口音有点儿怪。
  李白的视线从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收回,循声望去,一个高鼻深目,却有一头栗色卷发的外国人向自己微笑着。
  看了看对方的座位名牌,纽约长老会哥伦比亚与康奈尔大学医院,朱利安·E·威廉,对方还带着一位女同事,同样是纽约长老会医院的。
  “你好!威廉先生!”
  李白可以肯定的是对方不姓朱,而是姓威廉。
  “你可以叫我朱利安,请问,你怎么称呼?”
  引导每一位参会成员落座的名牌都是以其本国语种打印的,李白身前的汉字名牌让朱利安·E·威廉感到困惑。
  这样的名牌虽然方便入座,却不便于互相介绍。
  “我叫李白,按照东方人的传统,李是姓氏,白是汉语发音,英文是white。”
  李白伸出手与对方握了握。
  “White·Lee,Good,很好记的名字。”
  朱利安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幸亏不是那种拗口的名字,不然真的会很失礼。
  “你明明是黄种人,名字里却带着白人,真是有趣,你好,我是凯瑟琳·丹佛。”
  与李白隔着一个朱利安的另一位纽约长老会医院参会人员,是个带有俏皮小雀斑的白色短发年轻姑娘,开着玩笑的同时,也向李白伸出了手。
  white这个单词无论是名词,还是形容词,里面都有白种人的意思,相对的就是black,黑人,而Lee在作为姓氏时,是中英同音同义字词。
  这个洋妹子在拿李白的名字直接英译化后的意思打趣,是指姓李的白人。
  很可惜,李白同学并不是白人,土生土长的华夏人。
  “只是语言上的小差异,像迈克尔·杰克逊,明明是黑人,却长的像白人。”
  对于外国人的来说,这个玩笑很有趣,但是对于华夏人却恰好相反,甚至还带有一些嘲讽意味,好像白人很有优越感似的,别人起个名儿都要崇拜一下,不过李白却并没有因此生气。
  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国人也没少犯这样的尴尬,最典型的便是chinglish,只要没有恶意,大家互相理解就好。
  “啊,不不,迈克尔是因为白癫风,他不是白人,也没有向往成为白人。”
  凯瑟琳·丹佛直摇头,她不喜欢这个玩笑,尤其是自己所景仰的明星。
  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迈克尔仅次于国父乔治·华盛顿。
  “所以才需要医生,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交流。”
  李白巧妙的利用了一个小陷阱,将快要成形的尬聊场面又掰了回来。
  凯瑟琳·丹佛瞪大了眼睛,脑回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哈哈,没错,有病人才需要有医生,医学进步,迟早能够治好像迈克尔这样的白癜风患者,真是抱歉,不该拿名字开玩笑。”
  朱利安倒是听懂了,他笑了起来,也明白过来这是对方有意设计的中西合壁式玩笑话。
  李白->姓李的白人->白癜风->医生->李白
  转了一大圈,不仅点明了李白的职业,还迎合了交流会的主题核心,这是政治正确,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一点都没有任何区别。
  “抱歉,我不是有意的。”
  凯瑟琳·丹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幸亏双方都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换作旁人,说不定几句话就给聊死了。
  “你们可以叫我李白,两个字比较好,毕竟在华夏同名或者同姓的人不少,容易叫错。”
  李白耸了耸肩膀,他既点出了对方的误解,又让对方了解到华夏的传统,使接下来的对话减少了一些障碍。
  否则不提醒的话,真的很容易变成膈应的尬聊,双方都会很尴尬。
  “明白,李白,你们华夏人可真多!”
  朱利安秒懂了李白的意思,吐槽了一句。
  别说外国人,就算是华夏西北或西南等偏远地区的人,乍然来到华夏东南沿海地区或者京城之类的大城市,都会被无处不在的人头攒动给震惊到,满视野的人脸或后脑勺,人山人海,密集恐惧症都快要犯了。
  ……
第290节
东西方文化
  对于朱利安的吐槽,李白的解释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需要人口去填补,如果没有人的话,很容易被外人给占了。”
  这话没毛病,要不是喜马拉雅山脉难以翻越,阿三们早就想这么干了。
  凯瑟琳好奇地问道:“还没有问,你是华夏哪一家医院的?”
  以前她曾经和导师来过一次华夏,也参加了类似的交流会,却从未见过像李白这样有趣的家伙。
  “钱江省湖西市第七人民医院!”
  李白自报了家门。
  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个名字挺难记。
  “是市级医院?我们也是市级医院!”
  朱利安开始学着东方式的幽默,因为美国的教育模式,凡是精英人才,哪怕是醉心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也很少不擅于言辞和交际。
  一个是湖西市,一个是纽约市,但是在美国的精神专科领域,纽约长老会医院却能够排进前三,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坐拥世界第四的2800万人口基数,都在第七人民医院之上。
  位于华夏东南沿海的省会城市湖西市与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相比,人口仅有对方的三分之一,面积比对方大二十倍,属于相对意义上的“地广人稀”。
  来自纽约长老会医院的朱利安惊叹华夏人口多,一方面是因为总人口数量,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城镇人口的密集度,不像美国的人口大多环绕着CBD商圈,看着繁华,实际上连城乡结合部都没有,一出城就荒凉的像鬼域一样,许多地方手机都不好使,要像华夏一样在荒郊野外上网看电影发微博,纯属是想多了!
  而且纽约的众多别称之一叫Gotham哥谭市,蝙蝠侠所有的背景城市,特产小丑、小丑女和企鹅人等一堆反派人物,电影影射现实,由此可见纽约长老会医院拥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全美顶级医疗资源的集中倾斜,医疗水平想低都难。
  “哈哈,我们应该多多交流!”
  李白再次与朱利安握手,如果能够学到一些富贵的经验,那是再好不过了。
  洋鬼子都会用成语了,朱利安笑着说道:“没问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精神科不像其他医学专科,用药向来十分谨慎,不论哪个国家,都对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与抗生素类药物同样严格控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沟通交流成为了精神科医生的主要手段,甚至发展出非常神奇的催眠术,这种近乎于法术或巫术的技艺是其他专科所没有的。
  由于精神病成因的复杂性,更多更广泛的交流有利于获取具有针对性治疗的宝贵经验,参加交流会的专业人士基本上都不会有留一手的想法,况且每一个人都拥有火眼金睛的能力,隐瞒和说谎完全没有意义,双方之间的交流更加坦诚的多。
  朱利安所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倒是一句大实话。
  三人的聊天吸引了周围其他同行的兴趣,不少人支楞起耳朵倾听,偶尔还会插上一句,使得一个小小的交流圈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隐隐成形。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没有情绪的叫作低级生物或干脆就是死物,这意味着人的精神状态一直处于波动中,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影响而发生各种变化,即使当前处于精神健康的正常状态,也有可能随时会逆转。
  也就是说,人一直在精神病和精神正常之间不断徘徊,所以偶尔会有一些莫名其妙,事后自觉无比愚蠢的举动,而精神病患者则是陷入阴影,无法自拔的那群人。
  当交流大会正式宣布开幕的时候,李白已经与纽约长老会医院的朱利安、凯瑟琳交换了四五个案例,双方都有不少的收获。
  交流会上午的会议安排是大佬们轮流发言,挑了五位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上台,每人半小时,其中还会抛出一两个高级研究课题,内容包含了大量专业名词。
  外行连热闹都看不了,只会听得头晕眼花,而内行们却个个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从中发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偶尔作恍然大悟状,或者频频点头赞同,台上讲到精彩之处,台下掌声频频。
  有时候,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就隔着薄薄的窗户纸,找准方向,一捅就破,在医疗行业也是一样。
  都说老寿星吃砒霜,嫌自己活的不耐烦了,但是有的病却偏偏需要靠吃砒霜才能活命,一个宝贵的经验往往能够活人无数。
  大佬们在台上发言,小圈子的聊天立刻变得低调起来,说话声只有他们身边两三个人才能听见。
  活泼的凯瑟琳偷偷问道:“李白,你的辅修课程是什么?”
  “辅修课程?”
  李白不解。
  “我和朱利安都是辅修哲学,是导师要求的,特别痛苦。”
  凯瑟琳想起枯燥,不,变态的哲学课程,便是一脸心有余悸,差点儿没能坚持过来,现在再让她捧起课本,多半是要活不成了。
  “呵呵!”
  朱利安也是面无人色的惨笑。
  李白明白过来对方的导师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学生辅修哲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19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