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科技(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739

  就算三人有了什么矛盾,也不太可能导致公司分开啊。
  所以只可能是内部决定。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想干嘛?
  就在全网都在热议畅享科技为什么要分家的时候,音节国际版在国外受到数家高科技公司联合抵制,并被诉讼的消息就这样淹没在了互联网中。
  毕竟音节科技推出的音节APP国内版跟国际版可以说是两款软件,两者数据从来都不互通。所以音节国际版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在华夏网络上掀起什么风暴,大家知道了便也知道了,除了少数人,没谁会去深究。
  再说畅享科技分家的瓜不好吃吗?
  终于到了九月底,在一波接一波的猜测中,尘埃落地。
  畅享科技的确是分家了。
  新公司名为华夏宇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名刚一公开,便一帮人开始查询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
  这家新公司股东只有王宇飞一个人,百分之百持股,注册资金三十亿元,属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而通过公司名查询便会发现,那些原本属于畅享科技的各项专利跟知识产权已经全部过户给了这家新公司。
  也就是说畅享科技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宇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才是目前华夏第一大科技公司。公司的注册地点就是现在的畅享科技总部大楼。
  好事者再次搜索了畅享科技,很快发现这家公司股权结构也相应做了改变,其中宇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占股百分之十,路余馨占股百分之八,郭晓怡占股百分之三,剩下百分之七十九的股份完全由畅享科技管理委员会持有。
  公司法人也由之前的王宇飞变更为了现在的葛灵玥。
  同时公司的营业地址也发生了改变,赫然是之前的微软亚太研发中心大楼的地址。
  这是要闹哪样?
  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操作有木有?
  然而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微软斥资两百七十亿美元收购音节国际版的消息又再次传出。
  搞什么呢?
  微软这是打算放弃操作系统,改做短视频了么?
第494章
最优秀的程序员
  明明在市场竞争中占上风的国内公司突然分家,微软要要收购音节国际版APP,微软还把自己的研发中心拱手卖给了竞争对手,且在竞争对手最缺人的时候,大幅度裁员。
  这个2020有些魔幻了,一帮喜欢在互联网上指点江山的大佬们都纷纷大呼看不懂其中的商业逻辑。更别提普通吃瓜群众了。
  当然,放到国际视野,硅谷那些直接竞争对手们同样非常迷惑。
  比如最近王宇飞就接不到不少国际友人的电话,旁敲侧击畅享科技突然分家的原因。
  对于这种电话王宇飞从来都是将自己的想法坦坦荡荡的如实相告。
  真要说起来这属于王宇飞观念中的小家子气。
  对于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并不太信任的同时,对于未来点科技树的迷茫,让王宇飞不愿意照着其他公司那样用股权激励,这并不丢人。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像王宇飞这样的忧患意识。
  因为按照他的构想来点科技树,总有一天畅享科技可能会破产。
  至于大佬们信不信,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华夏互联网上大部分人还是期盼畅享科技,或者说现在的宇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好的。按照主流媒体的说法,脑机芯片跟固态高能电池目前价格在华夏卖的能相对便宜许多,馨系统甚至完全免费,全因为这家公司秉持的华夏优先策略。
  不管是不是华夏优先,但起码华夏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毕竟都是搭载了脑机芯片跟馨系统的新型手机跟笔记本电脑,欧美地区比华夏整整贵了一倍是真的,且几乎所有品牌都是如此,甚至有消息称畅享科技对旗下产品授权时,销售海外的终端跟国内销售的终端价格是不一样的。
  这种操作很容易获得大众的好感。
  这大概也是看畅享科技不爽的大V很多,但始终黑不动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
  据说搭载了固态高能电池的新品上市之后,海内跟海外的价格还会继续拉大。
  这大概是许多华夏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在大多数人看来欧美的有钱人多花些钱在这些产品上,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当然,外界讨论得沸沸扬扬,但公司内部其实一切都进行的波澜不惊,甚至不少留在畅享科技的技术跟销售人员还觉得非常激动。
  据说分家后,公司要借鉴大厂那样评级,并给予员工股权激励了。
  虽然股权是畅享科技管委会代持,员工只享有分红权,一旦离职就享受不到股权红利,但是现在公司的经营状况大家都很清楚,一旦开始分红,只要肯努力,收入倍增并不是梦。
  所以整个搬家过程大家都很开心。
  被分配到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也并不羡慕,因为工资跟福利直接大幅度提高。
  按照公布的研究员内部评级标准,地位最低的研究助理也能拿到五万每个月的工资,年底还有双薪做年终奖。加班两倍、三倍工资算绩效,工作满五年,且五年内绩效考核都在及格线上,公司将直接分配一套三房居室。当然这时候房子产权还是属于公司的,如果在干满十年之前离职,房子要还给公司。
  但如果超过十年,恭喜,房子直接过户给员工。
  如果是能独挡一面的主任级研究员就更不得了,年薪三百万起步,三年就能在帝都分房,出了成果还能持续拿分红。
  研发院的后勤人员,包括行政、财务,等等基本工资也大都在2万以上,比业务公司那边至少高了一倍。虽然没有房产激励,但是公司却提供宿舍。
  对于性格沉闷、不善交际的人来说,薪水几乎都是翻了倍的涨、
  业务公司薪水涨得不高,但是却拥有股权激励,如果公司效益好,年入百万也不是梦。
  总之,在外界吵吵得极为热闹时,畅享科技所有员工也在各种纠结中选择了接下来在哪边,然后挑了个晚上,畅享科技默默的搬了家。
  从畅享大楼搬到了之前的微软亚太研发中心。
  同一时间,原微软亚太研发中心所雇的职员,起码有一半人在原畅享科技总部大楼接受入职考核跟面试,应聘华夏宇馨科技有限公司的各个岗位。
  要知道,分家后,现在畅享科技大楼又快空了。
  不算地下部分,能够同时容纳五千多人办公,都绰绰有余的一栋大楼在公司切割之后,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资源严重浪费。
  ……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外界因为畅享科技突然分家闹得沸沸扬扬,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没有太多影响。
  楼上在搬家,楼下则按部就班的赶着试验进度。
  一年之内要从无到有造出一台量子超级计算机,其性能还要超过谷歌这绝对是件很非常艰难的任务。尤其是实验室的组成人员几乎没有量子物理学的研究人员。基本上所有的实验室计划都是王宇飞提前制定好的。
  换句话说整个研发组大概只有王宇飞是不可替代的,当然对于这项事业来说,还是人员相对稳定比较好的。
  要知道整个实验室几乎都是世界上最尖端的各种器材,其中甚至包括许多被列入在禁运列表中的高端仪器跟设备。畅享科技能够顺利的运到京城的实验室里,靠的是掌握了脑机芯片这项技术。
  正如某位伟人在书中说的那样,资本趋利,当能获得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越线并不算什么。更何况只是装备一个实验室,并不是大规模的运输,无非是运输时多转几圈,总能找到漏洞。
  别说造出这些机器很难,光是正确的使用这些设备就是一项大工程。
  一份操作指南就有数百页,而且都是英文书写的。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书籍还根本没法翻译成汉语,就好像汉语的诗句翻译成英文就少了那种感觉一样,书里很多专业性名词翻译成汉语就会显得极不专业。
  所以操作这些设备跟仪器同样需要很高的科学素养,数控设备涉及到编程,还要对操作过程分外熟悉。
  好在王宇飞找到的人都很靠谱,基本上能进实验室的操作人员起码也是副研究员的职称,不但本科都是在华夏一流院校读的,不少还曾是交换生,在欧美高校度过金,回国后又在华清攻读硕士、博士,都是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虽然量子力学并不是专业研究内容,但只是学习熟练操作这些仪器,按照详细到令人发指的要求完成试验进度问题并不大。
  此时王宇飞正在主持的实验就是将切割好的钻石上刻上电路。
  量子计算机虽然是个前沿科学,但实际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最早给出量子计算机构想的是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费曼。
  那个时代电子计算机还在起步阶段,这位科学家发现IBM的计算机模拟量子现象时,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而使资料量也变得庞大。一个完好的模拟所需的运算时间则变得相当可观,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天文数字。就想到可以利用量子系统来模拟量子现象。
  在当时量子计算机只是一个概念,但到了九十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彼得·秀尔证明了量子计算机能完成对数计算,且速度远胜于经典电子计算机,直接挑战所有密码,量子计算机终于被更多的科学家跟企业重视。
  包括当时的巨无霸企业IBM不但自己开始了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还跟许多当时名牌高校联合进行研究。
  再这之后,当互联网愈加发达,科技新秀微软、谷歌、英特尔也都加入了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行列。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通用量子计算机依然还处于研究阶段,谷歌之前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声称掌握的量子霸权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毕竟只能运行两分多钟的量子计算机,能指望它发挥多大作用?
  而这次王宇飞的目标是直接制造出能够持续运行的量子计算机。
  用处非常多,比如模拟微观的量子现象。
  要知道即便是现在普通人都耳熟能详的量子纠缠,实际上迄今为止,所有证实量子纠缠是物理现象的实验是通过验证贝尔不等式间接证实的,并不是直接观察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