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科技(校对)第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739

  根据洛夫·德库拉获得数据,享受到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这五百名病人有四百三十八人病情明显开始迅速好转,尤其是其中大概两百多名各类型的晚期癌症患者,各方面综合数据评估,比前一病程控制的好转度起码提升了30%以上。
  甚至有两位本已经生命垂危、腹水严重的病人,几乎已经被主治医师复核了死刑,随时可能离去的病人竟然也奇迹般的有了好转。
  但是这些数据却让洛夫·德库拉更纠结了。
  因为医院对这次强人工智能的引进也很上心,或者说全师姐的医生也对这次试验很上心。
  这一个月,明珠复旦肿瘤医院邀请了全世界总计一百多名经验丰富的各类医生、医学专家教授一起为医院对照组的487位同样处于各类癌症中、晚期的病患进行会诊。
  这一进程大概可以理解为整个世界医学界对于突然闯入的强人工智能确定诊疗方案的一次对抗。人跟智脑之间的对决。虽然智脑得到的数据也是这些医生提供的。
  于是对照组的每位病患都有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专门研究类似病症的专家以及相关科室的专家,最少三位医疗专家根据病例特点进行讨论,最后确定诊疗方案。
  因为癌症本就是一个身体系统性疾病,很多时候治疗需要许多科室的配合,才能创造出最好的治疗条件。结果就是在这些医生、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对照组病患的各项数据评估也有极大的提升。
  这就让洛夫·德库拉真的纠结了。
  从他决定涉足这个项目开始,就是想赚富人的钱。
  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显然并不让他满意,癌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显然并不足以让这些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那是神迹。
  但如果专家会诊也能有差不多的结果,这个实验结果公布出去,对于富人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
  毕竟对于穷人来说除非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否则想要拥有专家会诊的机会难度本就非常之大,但对于那些富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资本主义社会,任何服务都是可以开价的。
  更别提还有很多有钱人天然对机器并不信任,相对于所谓的强人工智能,他们可能更信任有丰富肿瘤治疗经验的专家给出的诊疗方案。
  而这些富人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这个项目在西方世界的推进是否顺利。
  并不是洛夫·德库拉不把本国的穷人们放在眼里,主要是想从这些人手中赚钱太难了,因为这些人是真的没钱。他们甚至连保险都买不起,将这种诊疗技术提供给他们大概率也没用,因为没有保险他们必然支付不起医院的账单,甚至买不起药,这有什么用?
  另一方面,要推行强人工智能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肯定是要把这项技术纳入医保的。
  这又得跟保险公司谈判。
  美国的医疗保险通常很昂贵的,如果需要享受到这项服务,难免要另外加钱,有多少人愿意为这项服务买单也是个问题。
  最后,从这次全世界包括西方很多国家他都有所耳闻的专家,以及全世界许多知名医院的医生都接受了明珠医院的邀请,加入到对抗强人工智能的工作中,义务为对照组的患者会诊,并提供诊疗方案,让洛夫·德库拉开始纠结于医生们对于这项技术的态度。
  在强人工智能个性化诊疗方案虽然赢了,但赢得不够彻底,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优越性让那些医生心服口服的情况下,这些医生对于这项技术接入医院又会是一个什么态度?会不会集体抵制?
  当然,洛夫·德库拉从这些数据中也看到了希望,他坚信未来医疗领域肯定属于强人工智能的。因为这些医生为这项技术积累越多的病例跟数据未来能力自然也就会越强。
  不管多天才的能力,其数据整合能力也绝对无法跟机器相提并论。这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类的生物大脑在这些方面本就没法跟机器相提并论。
  人类医生未来最重要的工作大概就是配合机器给出各种检查结果,并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检查智脑给出的诊疗方案是否合适。
  如果数据多到一定程度,洛夫·德库拉甚至相信强大的智脑能够自行研发出针对各种疾病,副作用低且效果明显特效药来,甚至是针对个体的个性化药物。
  到了那个时候,这项技术一定会风靡全世界。
  但问题是洛夫·德库拉不确定这个时间需要多久。
  如果能在十年之内就发展到这种程度,洛夫·德库拉大概毫不犹豫就会放弃唾手可得的百亿美元,转而去为除华夏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去做贡献。
  可洛夫·德库拉并不能确定这一点。
  如果宇馨科技全力发展医疗科技,他到是绝对相信十年内肯定能做到他想象中那个地步。但他毕竟是一个有科学素养的科学家。
  平时跟王宇飞的交流,以及他了解到的公司一些并不算秘密的资金动向一切足以说明,什么个性化医疗系统,什么移动天网,甚至就连《第八洲》这款有些对于公司来说都是副业,真正的巨额资金动向都是投向了一些基础实验室跟那些航空领域的实验室。
  显然,虽然王宇飞从来没在他面前提过,公司也从未做过这些方向的宣传,但只通过这些资金动向跟合作实验室以及新实验室的建设,洛夫·德库拉就敢断定,未来宇馨科技大部分的量子算力以及巨额的资金都是在为地球外的一些事业做准备的。
  虽然他并不知道是具体是什么事业。
  毕竟如果宇馨科技的目光只在地球上,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拿出海量的资金去研究什么空间冷原子技术。
  所以他现在面临的选择是,要不要豪赌自己这辈子在一个宇馨科技内部可能根本不受重视的行业之上。
  眼看着王宇飞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到底该怎么选?
  ……
  “王总,太感谢您了!”孙佳轩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真心实意的感谢道。
  她的案子迎来了重大进展。
  在她的不懈努力跟宇馨科技的支持跟帮助,最重要的是在网络舆论,尤其是《第八洲》茶馆里引发越来越大的讨论之下,两次向法院递交补充材料之后,终于成功立案了。
  不止如此,法院立案之后,公诉机关也正式将立案,公安机关以这起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为由,进入到刑事侦查阶段。
  这也表明她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做了坏事的人终于即将付出代价。
  “不用谢我,你应该感谢网络上关注这起事件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朴素正义感。更应该感谢自己的坚持。法或者不法是一方面,坚持自我内心认同的道德跟正义,并勇敢的发声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希望你能一直保持。”王宇飞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事实也的确如此。
  如果不是孙佳轩下定了决心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选择在网上发声,这件事大概率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甚至远在京城的郭晓怡都能知道。
  如果身边的人不知道,王宇飞自然就更不可能知道。
  幸运从来不是莫名其妙就会到来的,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大概跟古人说的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是一个道理。
  表达了感谢之情之后,孙佳轩便离开了。
  因为她知道宇馨科技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王宇飞肯定特别繁忙。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前脚刚走,侯文辉便一脸喜意的走进了办公室。
  “最新的患者资料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了,我们的智脑太了不起了,如此短的时间里竟然攻克了一种罕见病。我们的合作医院中原本三例病患,接受了智脑给出的诊疗方法之后,全部诊愈。不止如此,之后医院又在病例库中找到了类似病例,接到本院治疗,总计十三人,目前恢复的情况也极为良好,预估治愈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第652章
我想要简单模式的人生
  王宇飞打开邮箱看了看,大概情况就跟侯文辉说的差不多。
  这是一种名为重症肌无力的罕见病,又被称为主角病。许多影视剧里的主角都特别喜欢得这种病,全球治愈率仅有大概百分之二十。
  有人可能会说治愈率有百分之二十已经挺高了,但能进入这百分之二十当然是幸运的,万一在那百分之八十里却是极为凄惨的命运。因为这病发展到后期当真会惨到没朋友,病人全身的肌肉都完全失去功能,躺着一动不动,感受着自己的呼吸肌失去弹性,最后甚至连舌头都无法控制,最后凄惨离世。
  现在小智通过对比全世界的类似病例,再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对本医院跟从外地医院引入的十六位病例总计设计了五种不同的诊疗方案,让十六个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直接将一款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疾病完全攻克。
  起码对于全球所有罕见病患者来说是绝对的利好。
  这代表着一种可能性,未来通过这种强人工智能进行综合分析,说不定真有一天人类能攻克所有疾病。当然,真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人类的生存又要面对其他威胁,更可能的是随着平均寿命的增加,人类的生育意愿进一步降低,又或者远离了病痛折磨的人类自己作死又整出些花样作死法……
  不过在王宇飞看来,最可能的未来大概是人类终于破解了宇宙航行的密码,解决了后顾之忧便开始踏上征服宇宙的征程,然后在其他的星球发现为止的病毒跟细菌。
  唯独可以庆幸的是,人类不需要每征服一颗星球就要重新在进化一次自己的身体。拥有了强人工智能的辅助,通过科学分析出这些外星微生物的特性,在通过微观的模拟计算就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当然前提是整个宇宙的物理规律都是统一的。
  王宇飞也相信这个宇宙的物理规律是统一的。
  不然辛辛苦苦做的一切连太阳系都出不去,就太没道理了。
  好吧,现在似乎不需要考虑如此遥远的事情,许多东西还需要收集样本数据去验证,科学的进步其实就反复验证的过程。在真正走出太阳系之前,一切都是通过观测到情况做的判断,可怕的是对于遥远星域的观测受限于光的速度,还是很多年前的景象。
  这事,急不来。
  “很好,最近都辛苦了。”王宇飞勉励了一句。
  这段时间侯卫辉的辛苦他也都看在眼里,不过这是必须的。
  实际上不止是侯卫辉,包括蒂姆·库克在内的管理层也不轻松。
  像宇馨科技这样的公司要推进改革,尤其是工薪制度、整套管理体系的改革,阻力也是极大的。
  如果不是王宇飞直接将董事长办公室全员都派驻到楼下,怕是到现在也没能完全落实。更别提蒂姆·库克还要配合公司近期的一系列举动,为宇馨科技谋取最大的利益,为公司未来宏大工程积累资金跟技术。
  说实话,要说蒂姆·库克没有疑问也是不可能的。
  虽然宇馨科技目前盈利能力没问题,但要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这么一个项目还是看不到太大希望。不说完整的地月工程,光是从地球到地月中转站这一块的工程,大概也只有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敢想想。
  但人就是这样,一旦被一个目标所蛊惑,往往就会不遗余力的想要去完成。
  而对于宇宙的追求,可以说是无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在获知了宇宙的基本定理之后,最希望能完成的事情。
  站在地球之外看一眼地球,会是怎样的体验?
  每天晚上睡前只要想一想那副画面,便能让蒂姆·库克激动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7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